分享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广州玉 2023-10-03 发布于广东

茫茫蒙古高原,风吹过,吹起一地苍黄。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零散地点缀着牧民的帐篷。普洁的家就在其中一个帐篷里,这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和妈妈与外婆生活在一起。

爸爸在几年前就离家去了乌兰巴托打工,至今音讯全无。

像普洁家这样的单亲家庭,在蒙古国的牧区十分普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蒙古国男性青壮年从牧区涌向大城市打工。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他们中间许多人都选择了在城市安定下来,和家乡的妻子儿女渐行渐远。

纪录片《蒙古高原,天气晴》,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蒙古家庭。

一、蒙古国城乡单亲家庭很多

2006-2016年间,蒙古国西部地区的牧区人口锐减至4.8万人,其中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

这些留在牧区的妇女,名义上还有丈夫,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寡妇”。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她们为何不去城市找自己的丈夫呢?除了找人难之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谁来照看家中的牲畜?

对一个牧民家庭来说,牲畜是生计所系,若无人看管,牲畜可能四散逃走或者死亡。这些妇女实际上被牢牢绑在了牧场上,无法离开。

而在远离牧区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单亲母亲的生存状态有些不同。

乌兰巴托35岁以下的人口占八成,其中七成是女性。据统计,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单亲母亲的人数高达15万,近半数城市女性都处于单亲状态。这背后其实也存在一个历史渊源。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蒙古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草原上数千年,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蒙古女性个性刚强,参与生产和军事活动,不像农耕民族女性那样软弱顺从,她们不介意未婚先孕,生儿育女是一种光荣。

蒙古男性也普遍有嫁娶多个妻子的习俗。所以,单亲在蒙古社会从来就不被歧视,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坚强的表现。

苏联解体后,西方文化大举进入蒙古,进一步推波助澜了这一观念。在乌兰巴托,不结婚、单亲生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蒙古女性不愿像母辈一样生活,而年轻男性又大多存在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声称一个妻子养活不了他买酒。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所以,姑娘们宁不肯嫁人。另一方面,男性也乐得浪迹天涯,不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如此“自由”的氛围中,乌兰巴托单亲母亲激增至 15万人并不令人意外。

这与牧区寡妇性质的单亲存在明显差异——她们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选择的。

造成两地单亲母亲命运不同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教育程度的差距。蒙古国传统上不重视男性教育,许多男性从小就要放牧挣钱养家,读书机会很少。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而城市里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往往选择与文化程度不匹配的男性保持距离,也是单亲比例升高的一个原因。

单亲家庭在蒙古各地普遍存在,但其成因和面貌却不同。牧区寡妇式的单亲是不得已,而城市女性的单亲则是一种主动选择。

那么蒙古国那么大,为什么人口很稀少呢

二、蒙古国人口少的原因

蒙古是一个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中间的内陆国家,面积广袤但自然条件恶劣,这导致了其历史上人口数量较少。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作为一个高原国家,蒙古大部分国土都是草原、沙漠等不适宜打理的地带。虽然古代蒙古骑兵强悍,但其实是采取全民皆兵的方式,并不能反映实际人口数量。

同样面积的国土,不同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养活人口的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相比世界主要农业区,蒙古的畜牧业要养活同等人口,需要的国土面积要大于前者数十倍。

此外,蒙古在清朝时期,受藏传佛教影响较深,大量普通百姓将子女送到寺庙出家,严重制约了人口增长。与世隔绝的宗教环境,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西方工业革命以后,蒙古地区因为与时代潮流脱节,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这也导致了其人口增长缓慢。

二战结束后,蒙古在苏联支持下脱离中国独立。但苏联并未全面帮助蒙古进行工业化建设,而是将其作为对抗远东的战略要地。

蒙古独立时仅有人口40万,且多为牧民。独立后一直没有完成成功的现代化,90年代苏联解体后,蒙古经济再次受到重创,至今没有完全走出贫困的循环,其人口数量至今只增长了几倍,仍停留在300万人左右。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蒙古国长期处于内陆,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其周边只有俄罗斯和中国两个大国。因历史原因,蒙古国独立后更倾向于与俄罗斯合作。

但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己的经济发展也很艰难,对蒙古国援助有限。这使得蒙古国经济一直不得发展。

相比之下,内蒙古则不同。内蒙古是中国的自治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民族政策推动下,内陆给予了内蒙古很大支持,内蒙古因此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近年中蒙合作加强,或许能带动蒙古国经济增长。我们期待蒙古国在与中国合作中,早日走上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的轨道。

蒙古国和内蒙古发展差异反映不同历史命运,但我们仍相信通过两国合作,蒙古国经济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关键是两国要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深化经贸合作。中国也要在支持内蒙古发展的同时,适当考虑蒙古国感受,避免造成蒙古国民众的不平衡情绪。只有融合发展,才能让这片土地永远繁荣。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三、人口稀少限制蒙古的发展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大都,蒙古族的精锐主力都被调离蒙古高原。从此,居住蒙古高原的各蒙古部落更多地被视为边陲之地。

明清两代君主都采取了高压的蒙古政策,严格限制蒙古各部的迁徙,削弱其生育能力。结果,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际,蒙古全境人口居然只有50万左右。

而在20世纪,蒙古又成为俄国和苏联的附庸。斯大林对蒙古进行殖民地式的严密控制,剥削其资源,同时扼杀蒙古的文化传统。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直到苏联解体,蒙古国才真正获得独立,但遗留问题依然严重。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居住在这片草原上的民族,不足300万。

如今,蒙古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如何增加人口数量。

要增加人口,国内生育和引进移民是两大途径。但对蒙古国来说,两者都举步维艰。

在国内生育方面,蒙古国在21世纪初曾一度出现人口负增长,生育率跌破0.9%。进入新世纪,政府采取各种手段鼓励生育,效果虽有改善,但增长率仅能维持人口更替,远未触及问题症结。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因为就绝对数量而言,330万人口实在太少,任何增长都无法根本转变局面。

在引进移民方面,蒙古国更是小心翼翼。历史上,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落一直面临着来自南方农业社会的压力。

喀尔喀蒙古曾在清朝治下遭遇民族灭绝的危机。苏联时期,斯大林大力推行斯拉夫化政策,同样对蒙古传统文化造成重创。

基于这样的历史记忆,蒙古国对外来移民既怕又惧。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2018年,蒙古国政府制定的移民计划预计两年内引进不超过100名移民。这一数字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可严重的人口问题已经严重制约蒙古的发展。

人口过于稀少,导致国内劳动力不足,大规模建设无从谈起。同时,国内市场过于狭小,很难激发经济活力。这导致蒙古国内资源向首都乌兰巴托无限度聚集,而乌兰巴托的负担也日益沉重。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如今,150万人口的乌兰巴托承载着全国一半的居民。城市规模失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民生问题凸显。

面对如此困局,蒙古必须正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对蒙古而言,完全开放移民可能会引发国家安全问题。但是实事求是地放宽移民限制,让有技能的外国人才在严格审核后入境生活,既能充实国内劳动力,也能为蒙古传统文化增加新元素。这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在开放与保守之间求得平衡。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只有正视人口问题,积极而审慎地采取应对措施,蒙古才能使这片辽阔的土地焕发出生机。这需要时间,但终会圆满。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四、笔者认为

如今,蒙古面临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沙漠化加剧,植被覆盖减少,江河流量锐减,生态系统退化。环境问题威胁着蒙古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文明,是蒙古当下的当务之急。

300万人口,1/6是单亲妈妈!蒙古国为什么“寡妇”多、人口少?

虽然气候环境对蒙古发展有负面影响,但蒙古人民智慧勤劳,定能适应环境,实现国家繁荣。蒙古正在加强环境治理,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节水农业等适应干旱的技术。

相信通过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蒙古能克服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它既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也制约了发展的可能。

当然,一个国家的兴衰不全由地理环境决定,人是决定性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