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栗”

 泰阳汉子 2023-10-0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济南莱芜、泰安岱岳、潍坊安丘、临沂郯城、威海乳山、日照五莲……沿着这张地图打卡,处处飘溢着香甜。

  没错,这都是齐鲁大地盛产板栗的地方,产出的板栗栗实个大、饱满油亮、甘甜芳香。

  作为原产于北半球的“木本粮食”,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山东,板栗别有魅力。

图片

  泰山板栗,又名明栗。果实大小均匀,色泽光亮,剥一颗入口,细糯、香甜、无渣,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是“好品山东”榜上有名的好品。

图片

  泰山板栗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大汶口发现的甲骨文上就有“栗”的象形字。成书于元代的《王祯农书》,详细收集了有关泰山板栗栽种、采收、储存等的文献。

  一棵栗树,千年守护。据记载,位于泰安市岱顶北的玉泉寺古栗树,最大的一棵树围约5.4米,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蒙山板栗也很有名,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图片

  沂蒙山革命老区流传着一段关于蒙山板栗的佳话。1941年11月,正是抗日战争艰难的相持阶段,战场上大量伤员被转移至当地百姓家中。其时隆冬,加之日伪军抢掠破坏,百姓家中粮食严重不足,乡亲们把秋后储存的板栗炒熟给伤员吃,用栗子粉做小窝头、熬粥或用极为稀少的鸡汤炖栗子养护重伤员。本来只是以此充饥,孰料伤员们食用数日后,伤口竟愈合迅速。板栗“救死扶伤”的消息便在百姓间传开。从此,薛庄蒙山板栗的名声传遍四方。

图片

  蒙山板栗能成为沂蒙老区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是因为其确实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板栗,果、叶、壳、花皆可入药。中医认为,板栗仁味咸性温,是补益之品,药王孙思邈赞其“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本草纲目》中也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

图片

  即使是不饱满的栗子仁,也是一味中药,称栗楔。《本经逢原·栗》记载:“栗楔一球三颗,中扁者,疗筋骨风痛,又能破冷癖。”

  板栗有两层壳,最外层是刺壳,《得配本草·栗》称其“毛毯”,又叫“栗外刺包”。刺壳虽不美,但其煮汁外洗,能治疗火丹毒肿;刺壳之刺烧灰吹鼻中,可治中风不语。板栗内层的黑壳,用其煮汁饮,止反胃消渴,并止泻血。

  栗子的最后一层外衣,是紧贴果肉的褐色薄皮,“烧末吹入可治疗骨鲠在咽”。

  春花秋果,栗花亦有药用功效。板栗花味苦、涩,性微温,具有健脾止泄、散结消肿、清热止血等多重功效。此外,板栗的叶治喉疔火毒,有“煎服,神效”之誉。

  板栗熟食香、甜、糯,但生吃功效会更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生食之,治腰脚不遂”。

图片

  关于生吃栗子能治病的说法,还有一个故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上年纪后出现了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的症状,有一老翁教他生吃栗子,苏辙照做了数日,果然见效。为此,他特意作诗《服栗》来记录这事: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
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
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图片

  山东板栗之“香”不仅因为其原产地条件优越,还在于那花式“菜谱”将板栗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秋风中凉意萌发,走在路上、坐在家里,嘴里总想咂摸点什么才觉惬意。“糕点太腻,水果太甜,肉脯太肥……”条条框框下,能让人百吃不厌、引起食欲共鸣的,板栗绝对是其一。

  落日余晖中,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大街小巷,给人一种温暖又治愈的感觉。走在凉风习习的秋日傍晚,谁能拒绝得了一捧香香甜甜、软软糯糯的栗子呢?

图片

  一栗尝金秋,对许多人而言,入秋不吃上几颗“糖炒栗子”很难抚平躁动不安的食欲。

  早在宋代,人们就品尝到了“糖炒栗子”的乐趣。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里提到了“雷公栗”的做法:在形状像茶壶的“铁铫(diào)”中间隔放一个蘸油和蘸水的栗子,再堆满四十余颗后放在炭火里加热,爆裂声响起就意味着栗子也熟了。

  清代文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的“黑砂炒栗法”和今天街头的炒栗子做法差不多:“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美。”

图片

  就连乾隆皇帝也是“糖炒栗子”的爱好者,他在《食栗》中记述:“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恃火候调。惟盘陈立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 

  京津一带传诵着“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的佳句,用以赞誉炒栗子的香甜。灌香糖就是炒栗子。

图片

  闲散午后,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一炉炭火,一壶热茶,烤上柿子、红枣、花生、板栗……三五好友围炉而坐,茶香氤氲,烟火气十足。

  除了热气腾腾的炒栗子,还有清凉的冰栗子。炒货店里的冰栗子个头饱满、皮薄开口,入口冰凉软糯,舌尖化开甘甜绵密,是不少年轻人热衷的零食。

  除了单食板栗,板栗还可以用来做辅菜、做面点,山东人能用板栗做出一桌完整的菜肴。

图片

板栗炖鸡

  当年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借炒栗子表达了对于国家统一的期盼,后来人倾诉对于栗子的喜爱时,常绕不开放翁,但那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却并非人人都懂。

  栗子还常用于婚俗。比如新人的婚床上或者被褥四角,常放红枣、花生、栗子,寓意“早生贵子”;“撒帐”风俗中所抛撒之物中也有栗子的身影;婚宴上的“八宝饭”“栗枣糕”里,栗子也占有重要“席位”。

  在华夏这片热土上,食物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口腹之欲,在舌尖的满足之外,更多的时候也承载了希冀与祝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