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  逢  喻汝砺——眉山历史人物(62)

 嘉绒遗民 2023-10-03 发布于四川
    很久没有续写眉山历史人物了,北宋的历史人物都还没有整理完,因此继续这件工作。
      北宋末年,金人南侵,民族存亡关头,眉山出了两位非常有气节的人,这就是孙逢和喻汝砺。
    孙逢,生卒年不详,他的故事主要载于《宋史》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二·忠义八的《孙逢传》。 
《宋史》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孙逢传
     孙逢,眉山人。大观四年(1110)进士,累官至太学博士。张邦昌僭立,有司趣百僚入贺,逢独坚卧不起。夜既半,同僚强起之,不从,至垂泣与之诀。时祠部员外郎喻汝砺闻变,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
    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旧时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或器物等。
    趣:cù ,古通“促”,督促,催促。下图是北宋磁州窑——白釉铁绘高足杯。
孙 <wbr> <wbr>逢 <wbr> <wbr>喻汝砺——眉山历史人物(46)
事毕,有司举不至者,欲以逢与汝砺复于金人,邦昌以毕至告,乃免。逢闻之曰:“是必将肆赦迁官以重污我,我其可俟!”遂发疾而卒。
    赦:sì shè, 缓刑赦免

扪膝:摸膝,表示不屈。
张邦昌僭立:靖康元年(1126)金军围攻东京(今河南开封)时,张邦昌任河北路割地使,力主对金投降。次年金兵攻陷东京,他建立傀儡政权,曾称“楚帝”月余。宋高宗即位后被流放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处死。


:《宋史·孙逢传》译文
    
孙逢,是眉山人。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考中进士,积功升官至太学博士。张邦昌僭越而立,有司催促百官进去祝贺,唯独孙逢坚决躺着不起来。已经到了半夜,同僚强迫使他起来,他不依从,以至垂泪和他们诀别。当时祠部员外郎喻汝砺听说事变,拍着膝盖说:“不能为贼臣弯曲。”于是脱下官帽离去。
    祝贺完毕,有司举报没有来的人,想把孙逢和喻汝砺报告给金人,张邦昌报告说全都来到,他们才幸免。孙逢听到后说:“这一定要肆意赦免迁官来重重地侮辱我,我怎能等待!”于是发病而死。
下图是连环画《张邦昌卖国——说岳全传之八》。

孙 <wbr> <wbr>逢 <wbr> <wbr>喻汝砺——眉山历史人物(46)
    喻汝砺:?—1143年,字迪孺,号三嵎,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徽宗崇宁五年(1106)赐学究出身,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进士,钦宗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为楚帝,汝砺弃官归邛山(四川邛崃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等。下图是邛崃山。
孙 <wbr> <wbr>逢 <wbr> <wbr>喻汝砺——眉山历史人物(46)
    《宋纪九十八》载:建炎元年(1127),喻汝砺为四川抚谕官。初,汝砺自京师见帝,复命为郎,汝砺因对:“近闻迁都之议,臣以为敌可避,都不可迁。汴都,天下根本,舍汴都而都金陵,是一举而掷中州之地以资于敌矣。夫以诸葛亮之才而不能轧(压倒,胜过)曹操,李克用之勇而不能抗朱温者,盖曹魏、朱梁先定中原,庸蜀、晋阳朅(qiè)然一方,安足以当其强大!臣谓中原决不可舍,以为兴王之资;汴都决不可迁,以蹈金人之计。”帝命赴都堂(唐、宋、金称尚书省长官处理全省政务厅堂为都堂)与李纲语。纲奇之。寻以母老乞归省,遂除抚谕官,且令督输四川漕计羡缗(羡:富余,足够而多余;缗:mín,古代穿铜钱的绳子,也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及常平钱物。汝砺入辞,复奏言:“金人决渡河,陛下宜急为之防,毋以宴安(安逸享受)之故而成鸩毒之忧。”帝嘉纳之。下图是北宋淳化元宝——金质供养钱。
孙 <wbr> <wbr>逢 <wbr> <wbr>喻汝砺——眉山历史人物(46)

    高宗绍兴元年(1131),知果州(四川南充),五年,知普州(治所在今四川安岳),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十年,知遂宁府,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一年罢,主管台州(浙江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集十四卷,刘光祖为之序,已佚。《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扪膝稿》一卷。喻汝砺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参校《成都文类》、《全蜀艺文志》等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附:《眉山市人物志·喻汝砺》

    喻汝砺(?—1143),字迪孺,宋仙井监(今眉山市仁寿县)人。建炎二年(1128)考中戊申科李易榜(一说为崇宁间)进士,最高的职务是礼部员外郎。喻汝砺为人正直,有气节,擅长写作诗文。在阆中提举司任职的时候,实行青苗法,按规定在陈粮已用完新粮还没有缴纳时,要求各级官府贷款给农民,等秋收过后还本并偿还二分利息。当农民想要贷款换取粮食的时候(“欲贷钱取粟”),就借给他们军粮,秋收后再按平价偿还。规定颁布后,深受农民欢迎。
    当时北方的金国多次侵略南方,南宋朝廷懦弱无能,而喻汝砺有心无力,不能挽救危亡,因为内心忧虑就想从此退隐。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围困宋国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朝廷内部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派将领李纲主持汴京防务,屡次击退金兵。金军攻城不下,就在城外逼宋钦宗签订和约。金军统领趁机要挟索取重金,要宋国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为人质。以李邦彦、张邦昌为代表的主和派对这样的和议条件主张全盘接受,喻汝砺怒斥他们说:“向金国缴纳物资都不行,何况割让三镇!金人贪得无厌,越给越索取,这样的风气不能助长。我们有十万京城守军,加上各地援军、群众武装十万,合起来有二十余万兵力;敌兵不过五、六万,而且粮草也不能持久,只是一支孤军。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以战为上,和议必然导致失败,而失败导致混乱,混乱就会导致国家危亡。”9月,金军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并在汴京册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喻汝砺向来不屑于与张邦昌等贼臣为伍,听说张被立为傀儡皇帝,以手按膝厉声叹道:“我的膝怎么能为贼臣弯屈!”(“此膝岂能为贼臣屈耶!”)立即挂冠而去,归隐于印山的北面,自号“扪膝居士”。

    宋高宗即位后,喻汝砺重新担任员外郎,深受宰相李纲的器重。后来任四川抚谕官,督查输入四川的漕运总量、常平仓钱物等事。建炎二年(1198),喻汝砺准备了金帛八和百余万缗朝贡的银钱,向朝廷请求留下来作为陕州五路军粮犒赏的费用。绍兴五年(1135),喻汝砺任普州(四川安岳)知州。十年(1140),任直秘阁、遂宁府知府。绍兴十三年(1143),喻汝砺去世。主要著作有《扪膝先生文集》,可惜散失;《宋诗纪事》收录他的32首诗和一副对联,《宋代蜀文辑存》收录他的文章16篇,另外还著有《柳文评论》被收入《五百家音辨柳先生集》,《喻汝砺文粹》被收入《新刊国二百家名贤文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