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德之——眉山历史人物(84)

 嘉绒遗民 2023-10-03 发布于四川

    宋德之(?—?),字正仲,南宋眉州彭山县(今眉山市彭山县)人。祖先京兆(今西安市)人,任过隋朝谏议大夫,后来贬谪到彭山,子孙散居蜀中。庆元二年(1196年),宋德之应举,考中外省第一名,先后任山南道掌书记、国子正、武学博士、枢密院编修官、太常丞、阆州知州、潼川路转运判官、湖南路提刑、兵部郎官等。在朝廷正准备任用他为眉州知州时,不幸因病去世。在《宋史》、全祖望《二江诸儒学案表》中均有传。《二江诸儒学案表》载,宋德之“学于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湖湘学派代表、著名学者张栻,号南轩,四川绵竹人)之门,少与范文叔(范仲黼,字文叔)辈讲道,故其风节凛然,而所养极粹,惜乎未竟其用云。”


          《宋史》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宋德之传
    宋德之,字正仲,其先京兆人。隋谏大夫远谪彭山,子孙散居于蜀,遂为蜀州人。德之以应举擢庆元二年外省第一,为山南道掌书记。召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与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皆动物也,奇正之变,往来相生而不穷,知此然后可以致胜。
    掌书记:为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职掌符节及文史记载的官。
    国子正:南宋国子监的官员名称,掌行学规,纠不如规者罚之。
    武学博士:南宋绍兴十六年,诏修建武学。武博、武谕尝以兵书、弓马、武艺诱诲学者。元丰官制行,以博士代教授。
    迁编修枢密院。时兵衅有萌,会赤眚(shěng)见太阴,犯权星,未浃(jiā)日,内北门鸱尾灾,延及三省、六部,诏求言,德之奏:“离为火,为日,为甲胄;坎为水,为月,为盗,为隐伏。故火失其性,赤气见,忧在甲兵;水失其性,太阴失度,忧在隐伏。”因疏七事,皆当今至切之患,乃曰:“人火小变不足虑,天象之变,臣窃危之。”
    编修枢密院:编修,官名。宋修前朝国史、实录时置,枢密院亦随事置,皆掌编纂记述。
    他日,又对曰:“今敌未动,而轻变祖宗旧制,命武臣帅边以自遗患。晋叛将、唐藩镇之祸基于此矣。”时吴曦在西陲,皇甫斌在襄汉,郭倪、李爽在两淮,德之预以为虑。
    除太常丞,出知阆州。会曦变,托跌足以避伪,事平,始赴阆。擢本路提点刑狱,制帅(制置使之别称)安丙奏:“德之傲视君命,不俟代者之来,径用观察使印领事。”诏降一官,改潼川路转运判官、湖南路提刑,改湖北。
    提点刑狱:官名,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或称提刑。宋置于各路,主管所属各州司法、刑狱、监察地方官吏并劝课农桑。时公文用语称“选”,其官署称宪司。
    召为兵部郎官。朝论有疑安丙意,丞相史弥远首以问德之,德之对曰:“蜀无安丙,朝廷无蜀矣,人有大功,实不敢以私嫌废公议。”忤时相意,遂罢。安丙深感德之,尝谓人曰:“丙不知正仲,正仲知丙;丙负正仲,正仲不负丙。”请昏于德之,不许。论者益称德之之贤。起知眉州,监特奏名试,得疾而卒。
    特奏名:又称恩科、恩榜,意谓那些以特奏名身份获得出身的人,是皇帝或朝廷赐予他们的一种特殊恩例。
    德之大父耕,性刚介,一朝弃官去,莫知所终。从父廉语德之曰:“吾昔至临安府,有人言蜀有宋宣教者过浙江而去,吾适越求之,则入四明矣。”德之渡浙江寻访,至雪窦,有蜀僧言:“闻诸耆老云:山后有烂平山,有二居士焉,其一宋宣教也。”德之跻攀至烂平,见丹灶,置祠其上而归。
    四明: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四明山。
    雪窦:雪窦山,在浙江奉化县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

附:《宋史·宋德之传》译文
    宋德之,字正仲,祖先是京兆人。隋朝谏议大夫宋远被贬谪到彭山,子孙散居在蜀地,于是成为蜀州人。宋德之因为应举进士被选拔为庆元二年外省第一名,任山南道掌书记。召入授任国子正,迁任武学博士。与生员们论证八阵的形象是根据八卦而来,都是动物,奇正的变化,往来相生没有穷尽,知道这个然后可以取得胜利。
    迁任编修枢密院。当时战争迹象有所萌芽,正好月光中出现红影,冲犯权星,没过十天,内北门上鸱尾发生火灾,蔓延到三省、六部,下诏征求直言,宋德之上奏说:“离象征火,象征日,象征甲胄;坎象征水,象征月,象征盗,象征隐藏潜伏。所以火失去它的本性,红色云气出现,忧患在于战乱;水失去它的本性,月亮失去法度,忧患在于隐藏潜伏的危机。”于是疏陈七件事,都是当今极为切实的忧患,于是说:“人和火的小变异不足忧虑,天象的变异,臣私下认为它很危险。”
    另一天,又应对说:“如今敌人没行动,却轻易变更祖宗旧的制度,命令武臣统率边防以自留祸患。晋朝叛将、唐朝藩镇的祸害就根源于北啊。”当时吴曦在西部边陲,皇甫斌在襄汉,郭倪、李爽在两淮,宋德之预先为此忧虑。
    授任太常丞,出朝为阆州知州。正遇吴曦兵变,假托摔坏了脚来逃避伪政权,事情平息后,才赶赴阆州。升任本路提点刑狱,制帅安丙上奏:“宋德之蔑视君王命令,不等替代的人到来,直接用观察使印处理事情。”下诏降一级官阶,改任潼川路转运判官、湖南路提刑,改任湖北。
    召入任兵部郎官。朝内议论有怀疑安丙的意思,丞相史弥远首先来问宋德之,宋德之回答说:“蜀地没有安丙,朝廷就没有蜀地了,其有大功,实在不敢因为私人矛盾改变公正议论。”违逆了当时宰相的心意,于是罢官。安丙很感激宋德之,曾经对人说:“安丙不了解宋正仲,宋正仲了解安丙;安丙有负宋正仲,宋正仲不负安丙。”向宋德之请求联姻,宋德之不同意。舆论更加称赞宋德之的贤良。起用任眉州知州,监特奏名试,得病去世。
    宋德之祖父宋耕,性格刚直耿介,有一天抛弃官职离去,不知所终。伯父宋廉对宋德之说:“我过去到临安府,有人说蜀地有叫宋宣教的过浙江去了,我到越州访求,又说进思明了。”宋德之渡过浙江寻访,到了雪窦,有个蜀僧说:“听老人们说:山后有烂平山,有两个居士在上面,其中一个是宋宣教。”宋德之攀登到烂平山,见到炼丹灶,在上面摆上祭品后返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