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中国红

 HXSSMADING 2023-10-03 发布于辽宁

  这是秋天最美的时节,蓝天如洗,白云悠悠,田野里黄澄澄的稻谷笑弯了腰,葡萄架上缀满了紫色的玛瑙,无边的绿树青草在怡人的秋风中摇曳。与朵朵红花相映,有一抹红在乡村、城镇的街头铺展,如天上火烧的云彩,那是一面面五星红旗组成的赫赫列阵,在房顶,在门楼,在灯杆,在孩子们的手中,飘扬,飞舞。哦,这是国庆红,更是中国红。

  在中国,无红不欢,无红不喜,无红不庆。

  赤橙黄绿青蓝紫加上黑白,九种颜色,构成了这世界的丰富多彩、瑰奇美丽。在这些颜色中,红居首。尽管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姚黄魏紫各有所好,人们都有自己钟爱的色彩,然而,恐怕无人厌弃排斥红色。中国人喜红有一种骨子里的天然,几千年流淌在基因里,称红色为精神符号和象征大抵也不为过。

  和四岁的孙子下军棋,棋子有红字和黑字,让他挑,每次他都毫不犹豫选择红字。我问他为啥,他说:“我是红军,你是黑军。”我哈哈大笑,其实,小小幼童并不懂得啥是红军,是本能地喜欢红色,以为红军就可以赢。红色鲜亮、醒目,带有暖意,天然招人喜欢。

  意为红色的汉字另有赤、朱、丹、绛、绯等,最早甲骨文为“赤”,会意字,指人在烤火,也即指火的颜色。在原初先民看来,红彤彤的太阳、红彤彤的火,都拥有驱除寒冷与黑暗的神奇力量,代表着光明和温暖,由此播下崇红之因,甚至将华夏中国称作“赤县”。“红”字出现较晚,大约在战国时期,形声字,字中有丝,与丝织品有关,《说文》谓:“红,帛赤白色。”是把帛染成红白掺杂的粉红色或桃红色。早期文献多用“赤”,大约从唐代始“红”成为红色的统称,唐诗可证,如“日出江花红胜火”“红豆生南国”“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周朝开启了以红为贵的传统,此前的夏朝以黑为贵,商朝以白为贵。《礼记》载:“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之。”意思是,房子的廊柱遵循礼制,天子用红色,诸侯用黑白色,大夫用青色,一般的读书人用土黄色,颜色有了明确的等级尊卑。《诗经·七月》有句“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也佐证了红色的尊贵。

  古人将青、黄、赤、白、黑五色称为正色,其他颜色为间色,也即杂色。春秋时期齐桓公喜穿紫衣,令孔子不满,“恶紫之夺朱也”,如同淫邪的郑声扰乱了雅乐,故紫不能乱红,邪不能代正。

  以红为贵,成为一个集体无意识积淀于民族心理深处,同时,红色被赋予喜庆、吉祥、欢乐、红火、热烈等美好的含义,更加民间化、世俗化、生活化。人们将结婚称作红事,在传统的婚礼中,新娘要着红衣,穿红鞋,披蒙头红,迈火盆,房间要贴红喜字,点燃红蜡烛,新郎也要红袍加身。男女合卺意味着将孕育诞生新的生命,当然是人生的大喜事。过新年要贴红对联,贴红窗花,挂红灯笼,红色的鞭炮纸屑撒了一地。在寒冷萧瑟的时节,触目的红色散发着暖意,激发着热情,寄寓着希望。《白毛女》中贫穷农民杨白劳,过年没钱给闺女喜儿买花戴,只扯了二尺红头绳,欢欢喜喜扎起来。这头上灼目的一抹红,令困窘中有了欢悦,黯淡中有了明亮。

  回想少时,记忆中也有多帧底片被红色漂洗:爱看的电影是《闪闪的红星》,“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潘冬子珍藏着父亲留下的红星帽徽,成为黑夜里不灭的信念之光;爱看的戏是京剧《红灯记》,那盏本是铁路扳道岔工人用的号志灯,让人着迷,放射出神奇璀璨的光芒;爱看的小说是《红旗谱》《红岩》《红日》,英雄主义的豪迈壮烈燃烧着少年炽热的心……

  中国古典最伟大的一部小说叫《红楼梦》,在这部作品里红色是其主色调。有研究者统计,作品中写到的红色竟有17种之多:碧玉红、大红、粉红、海棠红、绛红、茜红、石榴红、桃红、水红、酡红、猩红、杏子红、胭脂、杨妃色、银红、硬红、朱红等。一种颜色,明暗深浅不同,色差有异,竟有如此的细微之别,繁复绚丽。小说主人公宝黛前世为赤瑕宫神瑛侍者和绛珠草,宝玉的住所叫“绛芸轩”“怡红院”,书中所写服饰、建筑、器物、草木等哪里少得了红色呢?红学家周汝昌著《红楼夺目红》,谓:“雪芹是有红则喜(怡红),失红则悼;与红相依为命。”

  至此,竟也不经意间关涉了红色的历史渊源、社会习俗、现代意蕴、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加持,红想不“红”都不行啊。红中国,中国红。在这样一个风清气朗的秋日,我忽然想到了石榴,鲜红的花朵灼如旭日,灿若云霞;石榴籽仿佛颗颗红宝石,赤色如火,晶莹玲珑,团团环抱,“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这是一个红色的果实,适佳节品尝,甘如凝蜜,滋味绵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