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王先生经过一家“旧书摊”,发现一本破损严重的古书,摊

 铁血老枪 2023-10-03 发布于上海
2009年,王先生经过一家“旧书摊”,发现一本破损严重的古书,摊主开口要价2万。王先生说:“这么破要2万?”放下就要走,摊主火速降价:“1万,不能再低了!”王先生爽快付钱。4年后,这本破破烂烂的书,竟拍出2600万元的高价。

王先生是个生意人,经常往返抚州和南昌,他有个爱好,收藏老物件,他的经济实力也允许他买买买。

2009年,王先生到南昌谈生意,闲暇之余就去古玩市场转转,想淘淘宝。

这一天,他没什么事,一早就在古玩市场里转悠,经过一家“旧书摊”时停了下来。

他看到摊上有一本很破旧的书,问摊主:“这书我能看看吗?”

摊主欣然同意,还不忘说道:“这书可是真古董啊,先生是个行家啊!”

王先生哪里会轻信摊主的话。

他略微翻了翻,倒也觉得这书年代久远,但是不是具有价值,心里也没底。

王先生问:“这什么价啊?”

摊主伸出两指头:“2万!”

王先生咂舌,放下书就要走,摊主见状,连忙改口:“哎哎,今天第一笔买卖,给你便宜点,1万这书给你请走,不能再低了。”

王先生爽快付钱,一成交立马闪人,心里暗喜。

后边,摊主正把钱往包里塞,心里也在暗笑。

王先生回家后,又把书拿出来仔细翻看,这一看才发现,书的破损、污染十分严重,很多地方甚至已经开始掉纸、脱落,还有很多孔洞,前几页更是折损十分厉害,几乎无法铺展开来。

但他不觉得自己花了冤枉钱,其实他一开始注意到这本书,后来愿意买下,都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礼部韵略》。

他想,能跟礼部有关的书籍,肯定不一般。

于是,他研究了许多保存古籍的方法,最后买了很多宣纸,每一页都夹起来,完了又把它夹在崭新的杂志里保存,最后再用一个精致的纸皮夹给装裱起来,想着可以做个传家宝。

但是,一次生意失败,王先生遭遇资金危机,于是动了心思,想把古籍卖了换钱。

通过朋友,他联系上了一个叫李致忠的专家,想让专家先看看,心里有个底。

李致忠先生一看古籍,非常激动,他介绍道:“这本书相当于是北宋版本的《新华字典》,是当时学子科试的工具书,可以带入考场的。

刚开始的版本叫《韵略》,因为是景德年间编撰,也有叫《景德韵略》的。

后来,景祐4年,宋仁宗下令,对《景德韵略》进行过修改再刊印,就是这本《景祐礼部韵略》了。”

一听说是真的,王先生很是高兴。

李致忠又道:“这本古籍非常难得啊,但破损这么严重,在个人手上很难保存,最好是能捐给博物馆,那里会有专业的人来修复和保管。”

王先生想了想,但还是拒绝了,生意失败,欠了许多债,他现在需要钱。

江西省图书馆得到消息,愿意出价500万买下古籍,但最终没有成交。

不是因为王先生不卖,而是江西省图书馆没筹到500万,只能作罢。

王先生只好再找买家,这一找就找到了北京匡时拍卖公司。

经过匡时公司造势,吸引了一众古籍爱好者。

在2013年秋拍会上,这本古籍以800万元起拍,各路大佬纷纷出价,竞拍相当激烈。

最终,南京图书馆以2600万元的价格拍下,加上佣金,这本《礼部韵略》最终拍出了2990万元的天价。

王先生笑得合不拢嘴,匡时也赚了个盆满钵盈。

@乖巧铅笔yK
如今《景祐礼部韵略》已被南京图书馆藏入,并称之为“二百年来古籍界最大发现”。

北宋尤其是宋仁宗时期,经济繁荣昌盛,文化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因此它所传下来的文玩古籍本身的历史价值极高。

现传于世的四部诸书的北宋刻本不会超过20部,因此又具有极高的稀缺价值。

日本真福寺有一本《礼部韵略》,是此前发现传世最早的藏本,但也是因为破损,并不完整。

但这本《景祐礼部韵略》的出现,在时间上比真福寺藏本又早了50年,而且在内容上也补齐了真福寺那本所稀缺的部分。

所以目前,王先生淘到的这本《景祐礼部韵略》既是年代最久远,也是最全面的,还是海内外的唯一孤本,价值可想而知。

但王先生还是想象不到,自己无意间花10000元淘来的旧书,最后卖出了2600万。

由此可见,文化的价值真是不可估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