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国胜:德育写作,只为灵魂能仰望星空

 响剑 2023-10-03 发布于福建

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念:三流管理者学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德是一种实践,本质不在“知”而在“行”。对于教育写作,尤其是对于班主任的德育写作,我的最大感触是知行合一。知,应知在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认知;行,应行在阅读、思考、实践三位合一。

图片

写作前的心理认知:

朴素的职业精神

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工作,都可以创造价值,都应该被尊重。现实教育中,有太多的教师轻视了自己美好的教育职业,没有意识到教师首先应建立自己的职业自信要争做一名幸福的引领者,引领学生的幸福。幸福不是单向度的物质享受,而是一种因你的职业美而被信任的美好感觉,被肯定的价值认同,有职业尊严与职业收获的精神认同。

我常想,教育是我所有的衣食来源,站好一班岗,守好一段渠,悦纳自己,尽力做好一切教育事务,这无关领导,无关学校,只为坚守朴素的职业精神。

有了这样的人格守望,教师才可以活出自己的风采,有自己的精神气度,教师才能看见独属于自己、属于教育的风景,才能向学生、向教育传递正向价值观,表现出积极的教育行为。

周国平说:“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而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学生的引导方面,正是向着道义、尊严、感恩、善爱、仁慈、健康,至少是不作恶等人性素养的方向努力。

有了这样的认知底线,班主任在应对冗繁、杂乱的工作时才不至于心力憔悴,才有可能穿越冗繁、琐碎的层层迷雾,上升到精神层面,去记录、总结、凝练班级事务,才有可能超越眼前的苟且,在脚踏实地、弯腰拾起地上的六便士之时,提起笔来,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这是教师教育写作的必备前提与基础。

图片

阅读、思考、实践

是写作行为的三驾马车

写作其实没有技巧。如果硬说有技巧,巧就巧在大量阅读、多思多想、勤奋练笔并将理论付诸实践。大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与常规阅读不同的是,如果要为写作蓄势奠基,则应多阅读一些专业书籍。

我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自觉向“优秀”靠近,走近名师,从他们身上主动汲取养分,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学术钻研与教育本真。当我将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德育写作挂钩,就会萌生一种不得不写的愿望。比如我写了《幸福的孤独》与《默默地站一会儿》,均发表在《福建教育》上,升华了我对职业操守及教育内涵的认知。

观影,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死亡诗社》催发了我对教育原初性与应然性的一些感怀,于是写了《基廷先生的诗化教育》一文,发表于《福建教育》。

当然,阅读更要指向深入,要有意识地阅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比如,在对“压力”作了主题阅读之后,结合对学生压力源的分析,我先后写了《与压力同行》及《从负担源寻求“减负”路径》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福建教育》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上。

其实,我们对于教育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应予以关照,并分专题进行细致研究。我一般以学生入学时间为序,串联我教育的研究线。

在学生还没有入学时,我便开始搜集与整理学生信息。待学生入校的第一天,我组织全班同学开展团建活动,借此记住学生姓名、观察学生性格、出好首期板报、选定班团干部、考查学生能力、树立学生团队意识及编排座位,从而达到快速稳定全班的治班效果。

许多教师表示无法在几天之内完成这些任务。殊不知,教师只有做到勤、思、读结合并坚持长期历练,才能实现高效治班的效果。我的团建流程如下:

1.标签。为每个学生制作一张姓名标签并统一贴于右上臂处。

2.初识。全班分两列纵队,轮换交叉握手,互报姓名并问好。

3.分组。手拉手成一大圆圈,按1234循环报数分出四大组。

4.再识。组内相识,推出组长、组名及口号。

5.出刊。分发纸、彩笔等工具,每组围绕统一的主题出刊。

6.分享。推荐组员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图片

这是一个将学生置于具体真实事务中进行考察的过程,规避了传统竞选能说会道却不务实的弊病。

其实,这当中蕴含着教育的细节。那些在整个活动中事不关己、不积极投入活动的学生,一般不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学习能力。林崇德教授说:“经合组织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能自主地行动。”其中,“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解释了有的学生不参与活动且最终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理依据。由此,班委选举就具有专业性。我将这个案例写进《如何从一页表格中快速掌握新生信息》一文,发表于《班主任》,而其他相关内容亦可分别成文。

教师这样处理班级事务,就跳出了庸常与琐碎,收获了主动建构学生精神成长与自身职业幸福的双重成果。

图片

按照前面所说的时间线,快速稳定班级后,接下来便是主动建构班级文化。文化引力是班级事务管理的磁场,它至少包括班级环境布置、融洽师生关系、课堂积极善思氛围的营造、班级整体互助与积极礼貌的良好氛围的形成等方面。

围绕此,我们可以思考一系列的班级管理主题建设。我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要先思考这个班级的培养目标。对于厦门外国语学校首届钱学森班,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凝练培养目标,最后确定为:培植善念、根植理性、文明砺进。

为了统一学生的思想认知,形成班级合力,我们用一节主题班会课向全班学生解释这一培养目标的内涵。家委会非常赞同这一目标,他们喷绘了海报张贴在教室里。我也把这一目标的内涵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等,整理成《文明其精神,砥砺其品格——我对“钱学森班”班级文化与价值引领的思考》一文,发表在《福建教育》上。

此外,我在班训建设、谈话艺术、家长会、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师生关系建设、手机管理、教师行为、宿舍文化、家访艺术等专业性思考方面均有行文,这样就较为全面地升华了我的德育思考。

当遇到个人思考不全的问题时,我主动采访一些名人。在读了我国台湾地区著名作家张晓风的《今天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一文后,我对教育的责任有了更多的思考,于是大胆地走近张晓风,围绕职业责任问题采访她。后来我写成《张晓风:“乐意做的事,就不说牺牲”》一文,发表于《教师月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以上大致可以见出我阅读、思考、实践并用的写作方式。而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的职业认知。

教师一旦开始学会从冗繁的事务中沉下心来,记录教育的点点滴滴时,就拥有了教师职业生涯的精神生活,超越了庸常和倦怠。教师工作的格局、境界全然打开,这意味着教师在愉悦的教育心境下,开始超越教育生活的忙杂现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层面,学会教育观察与教育思考,而这正是教育写作的意义。

至于写什么、怎么写,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图片

文 | 欧阳国胜 厦门外国语学校

来源 | 《福建教育》2023年第3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