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梦沈阳,12条老街勾起多少往事!

 落叶xn6huppdho 2023-10-0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这个故事,

就从手里这幅古旧地图说起。

顺着那一笔笔绘制的线条,

这幅老地图悄然无声地

向我们展示着一条条旧日的街巷

和那些逝去的光阴。

图片

耳畔依稀传来一些熟悉的声音,

这怀旧而绵长的历史味道,

使得许多往事轻轻漫上心头。

地图上的每一段路,

都述说着一段故事。

一起看看沈阳的“旧日街巷”,

你,知道的有几个?

塞北停云

天后宫路

康熙年间,精明的南方客商漂洋过海来到盛京扎根落户,他们出资在地载门(今小北门)一带,兴建了一座著名的天后宫,又称“闽江会馆”。

“天后”,说的就是“妈祖”。传说她是福建莆田名门望族的后裔,经常搭救出海遇难的人,因此被后人敬为海神娘娘。

作为中国最北的妈祖庙,它不仅是沈阳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而且见证了历史上妈祖信仰在东北地区的发祥与传播。

图片

光绪末年的一场大火让天后宫遭受了重创,后来,这座恢宏的庙宇彻底消失了,只留下从令闻街向东一直到大北关街的这条1250米长的街道,1957年被正式定名为“天后宫路”。

天后宫里的妈祖娘娘来了,又走了,却将南方客商们的辛酸与喜悦留在了这古老的街巷里,有的被我们一点点掀开了尘封的记忆,有的就永远埋在了这无数人走过的街巷之中。

图片
图片

章台夜思

山东庙巷

古老的沈阳城,多少旧事烟尘经久不散。清朝的怀远关外(今大西边门外),还有一座与天后宫齐名的妈祖庙—山东庙。

坐落在沈河区大西边门外的山东庙,由清道光年间客居沈阳的山东商人修建,当年又称天后娘娘庙。背井离乡的山东游子在庙里聚会,相聚的时光抚平思乡的忧伤,给予彼此心灵上的慰藉。

图片

昔日完整恢宏的庙宇如今已经消失,留下山东庙巷这样一条不起眼的胡同夹在十三纬路和十四纬路之间。如果不是“天后宫路”“山东庙巷”这样的名字,这些曾经落户沈阳的妈祖娘娘庙恐怕已经成为被遗忘的历史。

图片
图片

往事如烟

万寿寺街

明英宗正统五年,豁峰和尚在大什字街附近创建了慈惠寺,这是万寿寺的前身。据住在附近的老住户讲,这里曾经是皇上过生日的地方,“万寿寺”因此得名。到了1905年,著名的庆然方丈将这里改为“十方丛林”,寺庙进行了一次大型的改扩建工程。民国初年,中华佛教总会奉天分会还曾设于此地,一时间寺内高僧云集,讲经说法。寺外的道路上,到处是商贾摊贩,非常热闹。

图片

善男信女,香炉青烟,缭绕了五百多年,最后都悄然消失。1989年,这条曾经坐落着万寿寺的街道被定名为“万寿寺街”,为了纪念那已经消失的往昔。现在住在老街两边的人,都没有见到过完整恢宏的万寿寺,也不曾听到过禅林诵经的声音,但是老沈阳人祖祖辈辈的身影,却一直陪伴着这古老的街道,经历变迁,守候永远。

图片
图片

天眷盛京

盛京路

这条小街路西起正阳街,东至朝阳街,长495米,宽9米。别看路面不宽,也不算很繁华,但是它有个特别响亮的名字—盛京路。

站在盛京路西边的路口,可以看到故宫的红墙碧瓦。这条曾经的城中要道,沾染着贵族气的地方,一定承担过许许多多的重要职责。清王朝那些顶戴花翎晃动的晨曦和黄昏,一定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回忆。

图片

如果往前追溯三百年,这条路还有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金银库胡同,以路北清代的户部金银库得名。清末,这里又称将军衙门大街,以路北清代盛京将军衙门得名。

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能记得“金银库胡同”“将军衙门大街”这些名字了,它们走完了自己的时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今的盛京路就像一位安宁慈祥的老人,目光和蔼的注视着沈城的每一个日出日落。

图片
图片

旧日悲欢

黑龙江街

在薄薄的地图上那些蜿蜒曲折的线条背后,是一条条街道尘封已久的历史。老沈阳那些几百岁的街道常常在不经意间跃入眼前,叫人惊喜不已。而这条街,正是它们当中的一员。

夹在昆山东路和崇山东路之间的黑龙江街,曾经布满了历史的烟尘。那个沉闷而晦暗的年代,战争带来的阴霾遮盖了沈阳城北部的天空。执行过“三光政策”,提出要“彻底消灭八路军”的日本人铃木启久,60多年前就是在这条街上接受审判。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国土上由中国人民担任审判官,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审判外国侵略者。

图片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庄严的审判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无辜的人们带来了最温暖的抚慰。审判结束后的第二年,“黑龙江街”被正式命名,此后从未改变。在地图上,它只是一条线,但也是沈阳人心中的一个印记,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图片
图片

点点寒鸦

小河沿路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河沿路是他们小时候万泉河上轻泛的莲舟,魁星楼上的点点寒鸦,也是游乐场里骚动的人群。

小河沿路西起大什字街,东至长安路,全程3098米。万泉河俗称小沈水,此路依河而行,1957年被正式定名为小河沿路。

图片

与昔日的小河沿路遥遥相对的,是建于明崇祯元年的魁星楼。因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在清末以前,每到科举大考之年,辽沈地区赴京应考的举人们便会来到这里祈拜魁星,希望自己能文星高照,金榜题名。

曾经历三次重修的魁星楼,最终消失不见。我们可以想象,那缥缈了百年的香火,萦绕在魁星像前跪拜的举人们的身旁,而这一切,终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没有随着历史远去的是留在沈阳城中的一批民国名人故居。在小河沿路上就有两座著名的公馆:吴俊升公馆和杨宇霆公馆。

如今小河沿路上来来往往的足迹,绕过了这两座泛着清辉的老房子,伸向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图片
图片

没有一个历史遗存能够做到经年累月却毫发无损,也没有一条街巷能够完全抵御岁月的剥蚀,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城市里,在我们的记忆里,它们背后的故事没有被遗忘。

当我们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穿梭,在低吟浅唱的沈水河畔流连,回想起盛京古城旧日的繁华与硝烟,对这座城市越来越少的点点文化遗迹,会加倍的留恋。那些历经沧桑的百年老街,无声无息地见证着历史的变故。

图片

古旧的地图悄然无声的,

指向一条条往日的街道小巷,

对于沈阳人来说,

这些街路上沉积着的

更多的是祖辈们留下的故事。

图片

前边已为大家介绍了六条旧日街巷,

下面带领大家一起认识

沈阳的另外六条街巷:

沈阳路、中街路、和平大街、

八王寺街、皇寺路、长安寺巷。

凤落之地

沈阳路

当阳光透过抚近门洒在沈阳路上,这条曾载满沈阳人希望与辛酸的街道同往常一样,慢慢地喧嚣起来。

眼前这条从抚近门到怀远门全长1000余米的道路,曾经见证了清王朝建都的全过程。对许多生活在附近的人来说,这里沉积着的更多的是他们祖辈们留下的故事。

图片沈阳路位于辽宁沈阳市沈河区方城内,东起抚近门、西至怀远门、北侧为沈阳故宫。沈阳路原名“新正街”,建于清光绪31年。1939年被日本侵略者改名为“一心街”(四平街改成“一德街,”取“一心一德”之意),1946年称“沈阳大街”,1957年称“沈阳路”,1966年改成“东风大街”,1989年恢复命名为“沈阳路”。

皇太极在位期间,以沈阳路为中心形成八门八关及井子街格局,沈阳路也在清朝入关之前,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

几度敌将称臣,持续的满蒙联姻。终于,在四百年前的一天,在故宫内生活了多年的大臣们,或坐轿,或骑马,拥着年仅7岁的顺治帝,踩着碎石铺就的沈阳路,走向了北京的紫禁城。

如今的沈阳路上灯火辉煌,是一条再也没有黑夜的街路。它有一个沉甸甸的过去,更有一个沈阳人共同期待的灿烂的未来。

图片
图片

晨钟暮鼓

中街路

中街路,是生活在沈阳的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一条街路,中段曾经叫做“四平街”,取“四海升平”之意,又几经易名,直到1989年才正式定名为中街路。

图片

当年,皇太极兴建新都时,于现在的正阳街、朝阳街与中街路的交叉处分设钟、鼓二楼。而老百姓所说的中街路,指的便是钟鼓二楼之间的这条街道。晨钟暮鼓里,行人商贾、马车货担来往穿梭。1644年的一天,来自山东黄县的单姓兄弟踩着钟楼上飘出的悠扬钟声来到了这条街上,他们停下脚步,在这条街上开了第一家丝纺。他们绝不会想到,这一举动使得这条街道在二百年后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随着铜行、金店、茶庄、药房等商号的进驻,中街伴随着缥缈的钟声和熙攘的人群,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变成了今日商贾云集、名店林立的模样。

图片

中街路的历史,已经有近四百年。它一直是沈阳的一块商业宝地,寸土寸金;是沈阳人心中的一条记忆长河,奔流不息。

图片
图片

海晏河清

和平大街

许久以来,“国际大马路”这个名字已在很多沈阳人的记忆中渐渐模糊,这条曾将老沈阳割裂开来的街道上所发生的故事也已沉淀在路中央那浓浓的绿荫之中。

百年前,在全长5348米、宽33米的和平大街路中央,曾设置过一条铁丝网做成的隔离带。在老沈阳人的记忆当中,和平大街被隔离开的两侧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跨过和平大街之后就属于日本的附属地。

图片

这是一段令人伤心的历史,即使今天回想起来,也让每一位老沈阳人心口滴血。

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沈阳人终于摆脱了噩梦。为了庆祝这一天的到来,沈阳人将这条街道改名为和平大街,就是希望战争的阴影永远远离这块他们生息繁衍的土地。

图片
图片

世袭罔替

八王寺街

要是向沈阳人问路,没有不知道八王寺街的。

八王寺街位于沈阳大东区西部,南起天后宫路,北至联合路。1957年,以清初英亲王家祠八王寺命名为八王寺街。

八王寺古称大法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当年路过大法寺,见其庙宇破败不堪,便施舍银两,将大法寺修葺一新。大法寺住持为感念阿济格施舍之恩,在寺院左侧修了一座八王祠,是为阿济格的家庙。老百姓误以为阿济格是当时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所以都把他的家庙称为八王寺,大法寺这个称呼就这样慢慢的被人们遗忘了。

图片

昔日八王寺附近有清泉一眼,井水清冽甘芳,享有“东北第一甘泉”的美誉。而逾近百年历史的八王寺汽水厂更是享誉全国,清甜可口的味道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沈阳人走过悠悠的岁月。

图片
图片

王气所钟

皇寺路

停住脚步,车水马龙的马路,穿梭往来的道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繁华的老城区中传来一声梵钟,把我们从繁华一下子代入了静谧当中。

和平区皇寺路,就是因为位于该路上清代皇家寺院实胜寺而得名。三百多年来,无数人都聆听过实胜寺中传来的钟声,看到过那里缭绕的烟雾。

图片

昔日的皇寺热闹非凡。每逢正月初七至十五,传统的盛大庙会活动和跳“布扎”,都在皇寺的鸣钟余音袅袅之中,一次次拉开序幕。

皇寺路中部的福安巷三号,为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及刘少奇故居纪念馆,西部原为沈阳有名的“杂巴地儿”——西北市场。三百年的岁月就这样悠悠过去,昔日的皇家寺院,早已经变成一个文化与历史的载体,忙忙碌碌的沈阳人一边在都市里奔波,一边在皇寺的钟声里,看一年年花开花落。

图片
图片

长治久安

长安寺巷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政权,在离咸阳不远的地方建立新的都城,取名“长安”,寓意“长治久安”。从此后,“长安”这个包含了人们美好祈愿的名字,就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地名当中。

在沈阳古城,也有一条小巷,拥有“长安”这个寓意美好的名字,那就是位于沈河区东北部、西起朝阳街、东至东顺城内街的长安寺巷。

图片

悠悠古城,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传说。多年前,这里曾经流传着“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民谚。据传,长安寺为唐代“门神”之一尉迟恭所建。唐初,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路经沈阳地界。唐太宗为永保“国运昌盛,长治久安”,即令在该地建造一座长安寺院,于是,宏伟恢宏的长安寺便出现在古城的街头。

长安寺于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承载着历史的年轮,也为长安寺巷增添了无尽光辉。

图片
图片

寻访旧日街巷,心头淡淡乡愁。站在一条条老街的尽头,像是一个人十分安静从容地对着一面镜子,看着那个万分熟悉、如影随形的自己,原本以为早已经了如指掌,原来竟如此遥远。

走过一条条旧日街巷,就像是去牵起一位老人的手,他那饱经沧桑的手指,依然传递出惊人的勃发的力量。我们都是历史的证人,见证了这座城市寒来暑往的悲喜,也见证了这些老街巷的前世今生。

图片

(本文部分文字资料参考书籍《珍藏沈阳》《沈阳古城》;《沈阳市街图》由原沈阳市城市建设委员会1966年编制)

 来源: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