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有多少游戏人在“跪着要饭”?

 游戏葡萄 2023-10-04 发布于广东

长假期间,葡萄君准备了一系列你可能关心的行业话题,希望能帮大家放松一下日常紧绷的大脑。欢迎积极投票,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文/以撒

葡萄君最近突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国内许多游戏人谈及目标时,都会提到想要“站着把钱挣了”。这句话在如今真的挺鼓舞人心,有一种作为行业口号,让导师为你转身的气势。


但是相对地,却很少有人提及它残酷的另一面:目标是站着挣钱,也就意味着许多游戏人目前的状态,可能是“跪着要饭”——哦不,这样说可能有点极端了,或许也有一部分是蹲着,一部分是扎着马步……不管怎么说,总归是膝盖弯曲程度不同。

其实不提这个词,更多的因素大概还是“跪着要饭”听着太难听、太不堪,我们虽然明白自己处境不佳,总还想保留几分体面。不过这也让我好奇一个问题:在国内如今的游戏行业,“跪着要饭”是不是一个常态?我们到底在背负着什么前进?


要讨论这个问题,其实颇为复杂,也有点危险。所以葡萄君先叠个甲:第一,我真不是在骂人;第二,本文也不含阴阳怪气元素,纯属闲话行业。大过节的,大家理性阅读和讨论,我感激不尽。

首先,到底怎么才算跪着?对这个词,人们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最典型的可能是这两种:

一种是向上跪,也就是冲老板/管理者/投资人跪着——想有站着的希望,你得先做好商业化、挣到钱,但一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游戏人就容易身不由己。尤其是对于没有决策权的成员来说,个人的声音往往很难影响项目的架构和走向,更多情况下,你反而不得不忍痛割舍自己喜欢的设计,看着它离初衷越来越远,甚至走向覆灭。

另一种是向下跪,也就是冲玩家群体跪着——毕竟消费者是上帝嘛,在衣食父母面前,姿态低一些也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如今,玩家对行业出现信任危机之后,游戏公司都不得不更加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最显见的现象就是,大多数手游一旦出现运营事故,通常的应对方法就是滑跪+补偿,不然往往会被舆论淹没。


而在曾经是国产之光的单机领域,游戏公司也没有轻松多少。因为即便团队有再多的坎坷,玩家也没有责任对游戏研发的过程负责,他们只需要对最终的体验负责。所以大部分玩家不会再给“同情分”了,只要他们认定你给出了不好的体验,短时间内就很难通过除滑跪以外的方式脱罪。

这样的处境,大概让不少人觉得憋屈,同时又很无解——向上看,许多团队的决策路径本身就是无法干预的,不跪不行啊,即便你爬了上去、掌握了足够的资源,还说不好有没有更大的压力要背负;向下看,有时因为立场不同,好人也得被用枪指着,但谁敢冒着和衣食父母翻脸的风险干仗?依然是不得不跪。


仅仅综合这两方面来看,要做到站着挣钱就已经极难了——它往往需要很多天时地利,甚至是机缘巧合。不过在今天,也已经有很多人证明过,这并非不可能做到的事。

要说例子,我们直接想到的肯定是一些极端案例,比如海外的任天堂……再近一点的,或许是做出了《博德之门3》的拉瑞安工作室等等,国内也有不少站着挣钱的公司。这些公司,要么是通过一代代积累,取得了无人能敌的壁垒,要么是做出了争议较少的好作品。但可惜,不是所有团队都能做到这些。


但是,如果你要说其他人都是在跪着要饭,恐怕也有失偏颇。因为只看极端案例难免一叶障目,在国内行业,还有许许多多声量不那么大的团队和产品,而他们或许就是一些被忽视的、沉默的大多数。

在平时,葡萄君也接触过不少公司,其中许多团队已经放下了传统的决策模式,鼓励员工自下而上地提出创意,老板也在努力和员工打成一片。另一方面,他们之中也不乏与玩家交流极为亲切友好的,往往把玩家体验放在嘴边,你能说这种姿态是“跪着”吗?我觉得即便是为了挣钱,这种服务精神也是相当真诚的。

因此,文章一开始的问题恐怕还是难有定论,行业也依然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以“站着挣钱”为目标。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游戏行业其实远非一个让所有人都跪着要饭的行业。

你怎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