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逍遥_书斋 2023-10-04 发布于河南

前言:

明末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明朝已岌岌可危。此时明朝最具实力的大将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却在明朝危难之际迟迟不肯出手相助,导致了明朝最终覆灭。

左良玉事后痛哭流涕,悔恨不已。一个将领的迟疑与无为,竟导致了一个朝代的覆灭,实在令人扼腕。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一、左良玉军中的崛起

1599年,左良玉出生于山东东昌府临州一个普通武将家庭。少年时父亲早逝,让他从小就锻炼出独立坚强的性格。他热衷习武,对读书不感兴趣。

左良玉从小就展现出不同寻常的勇武天赋,比起读书习字,他更喜欢在院子里摆弄木刀竹枪, 武术。父亲去世后,他成为家中长子,为了养活家人,只能放弃读书理想,投身军营,通过在战场上立功来改变家境。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长大后左良玉投军从戎,被分配到辽东防区。他在军队中以勇猛果敢见长,受到长官赏识。左良玉性格直爽,不吹不擂,说话做事果决,这在军队中深受长官赏识。

他带兵打仗勇猛无匹,每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建奇功。三年之间,左良玉就以他的战功飞速升迁,受到辽东防区主帅的赏识和提拔,成为了一名千户长。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二、左良玉平乱时期的崛起

明末,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左良玉跟随大将曹文诏东征西讨,在多次战役中表现突出。1636年,左良玉开始独当一面,受明廷派遣带兵剿匪。起初他深受河南巡抚赏识,镇守河南地区,数次歼灭来犯的起义军,受到明廷褒奖。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为反抗苛政压迫而纷纷起义,关宁铁骑横行中原,张献忠煽动南方百姓造反,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在陕北一带也声势浩大。朝廷派出多路大军前去镇压,左良玉跟从大将曹文诏参与多场和起义军的战斗。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在这些战斗中,左良玉身先士卒,以一当十,立下赫赫战功。1636年河南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左良玉奉命前去镇压,他挥师东进,和起义军展开多次激战,终于将起义军歼灭,平定了河南局势,深受河南巡抚赞赏。

此后数年间,左良玉负责镇守河南,起义军数次来犯都被他击退,保卫住了河南安宁。他的战绩获得朝廷褒奖,被称为平乱有功的名将。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三、左良玉与朝廷渐生龃龉

然而好景不长,明末宦官专权,朝政日殇。左良玉性格爽直,看不惯阉党当权,与朝廷增派的各路宦官监军犯冲。宦官回朝后向皇上进谗言,导致崇祯皇帝也开始猜疑左良玉。左良玉亦看出朝廷内斗日趋,对明廷不再存有信心。

明朝末年,宦官和藩王勾结,把持朝政,贪赃枉法,导致民不聊生。左良玉率直敢言,不畏权势,对此深恶痛绝。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朝廷派来的宦官监军与左良玉发生多次争执冲突,左良玉直接揭露他们的贪腐行为。这些宦官回朝后向皇帝谗言,诬陷左良玉违命专横。

久而久之,朝廷对左良玉也生出猜忌之心。左良玉看到朝政黑暗,也对朝廷失去信心,只想保全自己的军队。两方渐行渐远,产生隔阂。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四、起义军日益强大,左良玉懈怠职守

与此同时,李自成等起义军势力迅速崛起,起义之势如破竹。1636年,起义军袭击河南,左良玉与汤九州联手迎战,但左良玉为留力不死战,半路撤军。结果汤九州大败,被杀。

左良玉保住实力,但名声受损。此后数年,明廷多次令左良玉剿匪,但左良玉多有怠慢,让起义军得以壮大。他变得只顾守土,不再积极剿反。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起义军在数年之间壮大到与明军旗鼓相当的地步,其中以李自成、张献忠两大军最为强大。1636年,李自成率大军袭击河南,左良玉和汤九州率军抵抗,起初占了上风。但左良玉为保存实力,在战场上突然掉头撤退,导致汤九州军队暴露在起义军强大火力下,全军覆没。

这给左良玉的名誉和声望带来极大打击。此后数年间,朝廷多次敦促左良玉率军剿匪,但他多有推辞,始终不肯贸然深入和起义军战斗,导致起义军得以无忧后方,逐渐壮大实力。左良玉只顾固守自己防区,不再积极剿匪,这与他初期平定河南起义的勇猛形象大相径庭。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五、左良玉败退与最终悔恨

1643年张献忠偷袭南阳,左良玉这才出兵击退,为保家卫国。明廷无奈,只得更多礼遇左良玉,期望他能效忠。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大军压境北京。仓皇的崇祯急令左良玉救援。此时左良玉手下已有80万大军,兵强马壮。

明廷唯有指望左良玉军力支援,才有一线生机。左良玉也制定出战略,准备与京城防军会合歼灭起义军。1643年,张献忠的大军突然偷袭左良玉驻防的南阳,这终于让左良玉醒悟过来,率军击退张献忠军,保卫了自己的辖区。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明廷见他还有战斗力,决定软硬兼施,既多次礼遇他,又敦促他效忠朝廷,出兵剿匪。终于在1644年春,李自成集结大军压向北京,崇祯皇帝亲自给左良玉写信,哀求他率军来解京城之困。此时左良玉手下已有80万大军,足以扭转局势。

他也立刻拟定出战略,准备会同京城内的防军夹击起义军。这看似是左良玉终于决心报效国家之举。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可惜北京局势危急,来不及等待左良玉大军。京城内乱政之下军力大不如前,很快便失守投降。李自成军入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亡。当左良玉得知噩耗时,愕然失色,自责不已。

“这都是我的错!”左良玉痛哭,如果他当即率军赶赴,或许大势尚可转移,明朝不至于就此覆灭。他这时方悔恨不及时救援,若非自己多次推辞,怎会让起义军长驱直入,以至今日明朝覆亡。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左良玉的悔恨也无法挽回明朝的覆灭。

左良玉: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

结语:

左良玉的迟疑和无为,导致他在明朝覆灭时未能尽力而为。一个朝代的覆灭,竟被一个大将的决策错误所导致,令人扼腕叹息。

权倾朝野的武将,应以忠君爱国自许,切忌因个人恩怨影响大局。朝代兴衰,人民安危,都牵系于上层的一个决策。但愿我们能汲取历史教训,不重蹈覆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