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姓有位副总理,地地道道是农民

 茂林之家 2023-10-04 发布于湖南

在70年代后期,我国有一位传奇的副总理,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当了副总理,户口在大寨农村,不领工资,领工分,42岁才开始学习认字,

陈姓有位副总理,地地道道是农民

1975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1980年,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到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1986年因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他就是“永贵大叔”——陈永贵。

陈姓有位副总理,地地道道是农民

陈永贵,1914年出生在山西省昔阳县乐平镇石山村,在他5岁时,为了生计,他父亲不得不将自己的妻女和幼子卖掉,只留下了陈永贵在身边。

1920年,陈永贵跟随父亲逃荒到大寨,在他6岁的时侯,因为贫穷的压力,父亲拿起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陈永贵成了孤儿,好心的村民将其收养。

陈姓有位副总理,地地道道是农民

成年之后恰逢土改,陈永贵分到了土地和房屋,没有土地的人分到了土地,不知有多高兴,把土地看得此生命一样重要,一天到晚就寻思着如何使粮食增产。由于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村老支书把他培养成了接班人。

陈姓有位副总理,地地道道是农民

担任村支部书记后,他带领村民开荒山,筑梯田,修水渠,谋灌溉,使大寨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大灾之年仍然大丰收,大寨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典型,陈永贵本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陈姓有位副总理,地地道道是农民

省领导带他到中央去汇报农业工作,认识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了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寨”的号召。

陈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现有人口约7000多万,在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5位。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

主要郡望:颍川郡、汝南郡、下邳郡等。主要堂号:三恪堂、德星堂等。

陈姓族人尊胡公满为得姓始祖。

陈姓有位副总理,地地道道是农民

陈姓主要来源:

1、源于姚姓。出自舜帝姚重华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其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来源之一。

2、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颍川;三是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迁居固始。

3、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1)朝鲜族(韩国)陈氏,大都是祖上从中国内陆迁过去的,实际是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

(2)北魏鲜卑族陈氏,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3)女真族陈氏,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4)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5)今满族、哈尼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瑶族、京族、羌族、回族、苗族、壮族、黎族、彝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大多为汉化改姓而来。

4、源于赐、改姓。

(1)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2)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3)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

陈姓历代名人辈出,在南北朝时期,由陈霸先建立了南陈政权。

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

是中国唯一一个皇族姓氏与国号相同的朝代。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

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急。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有所好转。

陈霸先于559年病逝,其侄陈文帝陈蒨即位,陈蒨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风,使陈朝治稍为安定。

566年陈蒨死,遗诏太子陈伯宗继位,于次年被文帝弟陈宣帝陈顼所废。陈顼即位后,继续实行陈蒨时轻徭薄赋之策,使江南经济逐渐恢复。

陈朝在政治及经济上算是南朝4个朝代中相当富强的时代,但在军事上却已难以与北方抗衡,至宣帝陈顼在位时试图结好北周,夹击北齐。

太建四年(572年),周陈互派使者。同年,陈顼命吴明彻统兵十万攻北齐,占领淮、阴、泗诸城。

太建九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翌年,周陈在吕梁展开激战,陈败周胜,吴明彻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复失,江北州郡尽为北周所有。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病死,太子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后主不问政事,荒于酒色,陈朝政治已江河日下。北方的隋文帝杨坚积极准备灭陈。

祯明二年(588年),杨坚命其子杨广等统军攻陈(隋灭陈之战),至次年攻陷建康,南陈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