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四卦的拟象原理

 壹团和气养形神 2023-10-04 发布于湖北

一、《乾》 卦

上下皆由 “乾”组成,六画均是阳爻,卦形作“”,所以朱熹称此卦为“阳之纯而健之至也”(《周易本义》)。卦形拟取两个 “乾”(天)为象,象征 “天”的运行周转不息。而在 “天”的运行中起主导作用的又是万物赖以创始的 “阳气”,故全卦揭示具有开创气质的阳刚元素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明创造宇宙万物的本始力量。

二、《坤》 卦

上下皆由 “坤”组成,六画均是阴爻,卦形作“”,所以朱熹称此卦为“阴之纯,顺之至”(《周易本义》)。卦形拟取两个 “坤”(地)为象,象征“地”柔顺宽厚。而 “地”在配合 “天”生成万物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辅助“阳气”的 “阴气”,故全卦揭示具有顺柔气质的阴柔元素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明创造宇宙万物的第二种力量。

三、《屯》 卦

《屯》卦,“屯”音谆zhūn。由下震 上坎组成,卦形作“”,象征 “初生”。“屯”字的篆书形态正如草木破土萌生而艰难之状,许慎 《说文解说》定其为象形字,谓 “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故卦名取为 “初生”之义。上卦 “坎”为水,代表未成雨的 “乌云”,下卦 “震”为雷。上下卦拟象乌云雷声交动,将雨未成的情状,譬喻事物 “初生”时颇为艰难。全卦大旨在阐明事物初创多艰的同时,勉励人们要掌握 “草创”之时的发展规律而进取。

四、《蒙》 卦

由下坎上艮组成,卦形作 “”,象征“蒙稚”。上卦 “艮”为山,下卦 “坎”为水。犹如高山下流出泉水,喻示渐启蒙稚、日趋聪慧。全卦义旨是揭明 “启蒙发智”的道理,其中既有为师之道,又有求学之道,反映了作《易》者一定程度的教育思想。卦中的 《彖传》还十分明确地提出 “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观点,认为启发蒙稚是培养 “圣人”之功。今天尚在使用的词语 “童蒙”、“启蒙”,其典故就出自本卦。

五、《需》 卦

由下乾上坎组成,卦形作 “”,象征“需待”,就是 “等待”的意思。上卦 “坎”为水,代表 “云气”,下卦 “乾”为天。上下卦拟象云气上集于天,待时降雨,喻示 “需待”之义。全卦阐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当耐心待时的道理。

六、《讼》 卦

由下坎上乾组成,卦形作“”,象征 “争讼”。上卦 “乾”为天,下卦 “坎”为水。天西转,水东流,两者背道而行,喻示事物不和睦而 “争讼”。全卦展示了置身讼事、审理讼事时必须明了的诸方面规律或道理,重在诫人止讼免争。

七、《师》 卦

由下坎 上坤 组成,卦形作 “”,象征“兵众”。上卦 “坤”为地,下卦 “坎”为水。水源聚藏地下,喻示 “兵众”蓄于百姓之中。全卦阐发行师、择将、进退等各方面用兵规律,含有某些可资借鉴的古代军事思想的因素。

八、《比》 卦

由下坤 上坎组成,卦形作 “”,象征“亲密比辅”。“比”字意思是 “排比”、“并列”,故卦中取为“比辅”之义。上卦 “坎”为水,下卦“坤”为地。地上布满水,水、地相亲无间,故喻示 “亲密比辅”的情状。全卦展示事物上下、彼此之间相亲相比的道理,其主要义旨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九、《小畜》 卦

由下乾 上巽 组成,卦形作 “”,象征“小有畜聚”。卦名中的“小”字犹言 “微小”、“柔小”,“畜”字犹言 “畜聚”、“畜止”,所以“小畜”两字意思是阴柔者小有畜聚。上卦 “巽”为风,下卦 “乾”为天。和风飘行天上,微畜未发,故喻示 “小有畜聚”的情状。全卦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小畜大”、“阴畜阳”的道理,反映了特定条件下阴阳力量之间制约与被制约的某方面规律。

十、《履》 卦

由下兑 上乾 组成,卦形作 “”,象征“小心行走”。“履”字古义通 “礼”,故此卦之旨在于戒人循礼小心行走。卦象上乾为天,下兑为泽。上下高低之位正,遂用以表明人亦当辨尊卑之礼而行之。唯其善处其身,行不违礼,才能履危而安。

十一、《泰》 卦

由下乾 上坤 组成,卦形作 “”,象征“通泰”。上卦 “坤”为地,下卦 “乾”为天,天居地下,犹如天地、阴阳、上下交通融合,喻示 “通泰”景象。全卦揭明只有上下交应、阴阳相融,才能导致事物 “通泰”及和美昌盛的规律。

十二、《否》 卦

由下坤 上乾 组成,卦形作 “”,象征“否闭”。上卦 “乾”为天,下卦 “坤”为地。天居上、地在下,犹如天地、阴阳、上下两不交合,喻示“否闭”景象。全卦揭示事物对立面之间不相应和、阴阳不合的情状,并指明转“否”致 “泰”的途径。

十三、《同人》 卦

由下离 上乾 组成,卦形作 “”,象征“和同于人”。上卦 “乾”为天,下卦 “离”为火。天在上、火亦炎上,为两相亲和之象,喻示 “和同于人”的情状。全卦揭示人们之间应以正道和睦共处的道理,与古代的 “大同”理想有相通之处。

十四、《大有》 卦

由下乾 上离 组成,卦形作 “”,象征“大获所有”。上卦“离”为火,下卦 “乾”为天。火在天上,无处不照,喻示 “大获所有”的情状。全卦揭明事物在昌盛富有之时,如何善处其时、长保所有的规律。

十五、《谦》 卦

由下艮 上坤 组成,卦形作 “”,象征“谦虚”。上卦 “坤”为地,下卦 “艮”为山。高山低处在地下,喻示 “谦虚”的情状。全卦盛赞谦虚的美德,并指示人处 “谦”之道以及通过 “谦虚”获得吉善的义理。

十六、《豫》 卦

由下坤 上震 组成,卦形作 “”,象征“欢乐”之义。上卦 “震”为雷,下卦 “坤”为地。雷动地上,万物振奋,喻示 “欢乐”情状。全卦揭示物情欢乐所寓含的意义,以及处 “乐”应当适中、不可穷欢极乐的道理。

十七、《随》 卦

由下震 上兑 组成,卦形作 “”,象征“随从”。上卦 “兑”为泽,下卦 “震”为雷。犹如大泽中响着雷声,泽随雷动,喻示 “随从”情状。全卦展示事物当“随从”之时,无论是人随己、己随人、下随上、上随下,均当遵循“从善”、“从正”的基本原则。

十八、《蛊》

 卦由下巽 上艮 组成,卦形作 “”,象征“拯弊治乱”。“蛊”字意思是 “乱”。朱熹解释为 “坏极而有事”,即卦名所取 “拯弊治乱”之义。上卦“艮”为山,下卦“巽”为风。犹如山下吹来大风,物被毁坏而待治,故喻示“拯弊治乱”的情状。全卦揭示事物出现弊乱之时,如何审慎拯治、拨乱反正的道理。

十九、《临》 卦

由下兑 上坤 组成,卦形作 “”,象征“监临”。“临”字的意思是 “居上临下”,故卦名取为 “监临”之义。上卦 “坤”为地,下卦 “兑”为泽。地居泽上,以高临下,喻示尊者 “监临”卑者。全卦揭示 “临物居上”的意义,就古代政治而言,即是侧重阐发 “上统治下”、“尊统治卑”的某些规律。

二十、《观》 卦

由下坤 上巽组成,卦形作 “”,象征“观仰”。上卦 “巽”为风,下卦 “坤”为地。犹如风行地上,喻示万物通过 “观仰”美善之物而皆受感化。全卦大义,重在阐发观摩瞻仰美盛事物足以推行 “教化”的道理。今天尚在使用的 “观光”、“大观”等词,其典故即出自本卦。

二十一、《噬嗑》 卦

《噬嗑》卦,“嗑”音合hé。由下震 上离 组成,卦形作 “”,象征 “啮合”,即 “咬合”。“噬”字意思是 “咬啮”,“嗑”字意思是 “交合”,两字连用即卦名所取“啮合”之义。上卦 “离”为火,在上为 “闪电”之象,下卦 “震”为雷,雷电交击,犹如动物口中上下 “啮合”,也喻示用刑罚罪应当有 “雷电”之势。全卦大旨,以口中 “啮合”食物作譬喻,阐发 “施用刑法”的意义。

二十二、《贲》 卦

由下离 上艮 组成,卦形作 “”,象征“文饰”。“贲”字意思是“修饰”,故卦名取为 “文饰”之义。上卦 “艮”为山,下卦 “离”为火。犹如山下燃烧着火焰,山形更加焕彩增美,喻示 “文饰”情状。全卦阐发事物之间相互文饰的规律,主张适如其分的装饰,崇尚朴素自然之美。

二十三、《剥》 卦

由下坤 上艮 组成,卦形作 “”,象征“剥落”。上卦 “艮”为山,下卦 “坤”为地。犹如高山颓委地面,喻示事物被 “剥落”。在卦形的排列结构上,此卦也十分明显地展示着五个阴爻共剥一阳的特殊状态。全卦揭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阳”被 “阴”剥落,正面因素为反面因素摧折的情状,指出 “剥”极必 “复”,顺势止 “剥”的哲理。

二十四、《复》 卦

由下震 上坤 组成,卦形作 “”,象征“回复”。上卦 “坤”为地,下卦 “震”为雷。震雷在地下微动,喻示阳气 “回复”。全卦展示事物正气复转,生机更发的情状,指明 “正道”复兴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二十五、《无妄》 卦

由下震上乾 组成,卦形作 “”,象征“不妄为”。上卦 “乾”为天,下卦 “震”为雷。雷声响彻天下,喻示万物敬畏都 “不妄为”。全卦指出凡事均不妄为的道理,以及置身 “无妄”之时的某些规律。

二十六、《大畜》 卦

由下乾 上艮 组成,卦形作 “”,象征“大为畜聚”。上卦“艮”为山,下卦 “乾”为天。犹如天被包涵在山中,喻示所畜聚者至大。全卦表明事物发展过程中,必须竭力畜聚刚健正气的道理。

二十七、《颐》 卦

由下震 上艮 组成,卦形作 “”,象征“颐养”。上卦 “艮”为山,义为 “止”;下卦 “震”为雷,义为 “动”。山下响着震雷,下动上止,犹如口中嚼食,喻示进食以获 “颐养”。事实上,“颐养”之道有着特定的内涵,有时,它不仅仅体现于个体行为,因此,全卦阐发事物养育其身的规律,并推赞“养人”、“养贤”、“养天下”的 “颐养”盛德。

二十八、《大过》 卦

由下巽 上兑 组成,卦形作 “”,象征“大为过甚”。上卦 “兑”为泽,下卦 “巽”为风,又为“木”之象。大泽淹没树木,喻示处境 “大为过甚”的情状。全卦揭示事物的发展有时导致阳刚过甚、阴柔极弱的失常状态,指明善处 “大过”的道理及拯治 “大过”的规律。

二十九、《坎》 卦

上下皆由 “坎”组成,卦形作 “”,象征 “重重险陷”。卦象拟取两“水”迭连流至,即是喻示 “险陷”众多之义。全卦揭明谨慎行险,以及脱出险难,走向亨通的道理。

三十、《离》 卦

上下皆由 “离”组成,卦形作 “”,象征 “附着”。“离”为火、为日,卦象拟取光明接连升起,悬附高空,即喻示 “附着”之义。全卦阐明事物往往需要附着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存在的道理。

三十一、《咸》 卦

由下艮 上兑 组成,卦形作 “”,象征“交感”。“咸”的意思是“感”,故卦名取为 “交感”之义。前人或认为,“咸”字之所以训 “感”,乃属无 “心”之感,这是人类最真诚的交感。上卦 “兑”为泽,下卦 “艮”为山。犹如山上有大泽,山、泽气息相通,喻示 “交感”情状。全卦揭明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之间不可或缺的交互感应的规律。

三十二、《恒》 卦

由下巽 上震 组成,卦形作 “”,象征“恒久”。上卦 “震”为雷,下卦 “巽”为风。雷发风行,两者常相交助,喻示物情 “恒久”之义。全卦揭明事物 “居久守恒”的道理,就人事而言,就是教人为善、治学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十三、《遯》 卦

由下艮 上乾 组成,卦形作 “”,象征“退避”。上卦 “乾”为天,下卦 “艮”为山。高天下面立着大山,犹如天远避山,喻示 “退避”的情状。全卦揭示事物的发展受阻碍时,必须暂行退避,以待来日振兴复盛。

三十四、《大壮》 卦

由下乾 上震 组成,卦形作 “”,象征“大为强盛”。上卦 “震”为雷,下卦 “乾”为天。天上雷声震响,刚强威盛,喻示 “大为强盛”之义。全卦既褒赞 “大壮”为事物发展的美好阶段,又指出如何善葆 “盛壮”的道理。

三十五、《晋》 卦

由下坤 上离 组成,卦形作 “”,象征“晋长”。上卦 “离”为日,下卦 “坤”为地。日出地上,喻示 “晋长”之义。全卦揭明事物顺势晋长的途径及规律。

三十六、《明夷》 卦

由下离 上坤 组成,卦形作 “”,象征“光明殒伤”。“夷”字意思是 “伤”,卦名 “明夷”即言光明遭损而暗淡。上卦 “坤”为地,下卦 “离”为日。日落地下,喻示 “光明损伤”之义。全卦揭示了政治昏暗、光明泯灭之世的情状,赞美君子自晦其明、守正不移的品质。

三十七、《家人》 卦

由下离 上巽 组成,卦形作 “”,象征“一家人”。上卦 “巽”为风,下卦 “离”为火。犹如风自火的燃烧而生出,自内延外,喻示 “一家人”之事也能蔓延而影响社会风化。全卦展示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的 “治家”之道。

三十八、《睽》 卦

由下兑 上离 组成,卦形作 “”,象征“乖背睽违”。卦名 “睽”字的意思是 “乖背”。上卦 “离”为火,下卦 “兑”为泽。火炎上,泽润下,两者违行,喻示事物相互睽背的情状。全卦重在阐明如何化 “睽”为 “合”的道理。

三十九、《蹇》 卦

由下艮 上坎 组成,卦形作 “”,象征“蹇难”。卦名 “蹇”字的意思是 “难行”。上卦 “坎”为水,下卦 “艮”为山。高山上有恶水,喻示路艰难行。全卦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曲折不顺的情状,指明济涉蹇难的可行之道。

四十、《解》 卦

由下坎 上震 组成,卦形作 “”,象征“舒解”。上卦 “震”为雷,下卦 “坎”为水、为雨之象。雷雨兴起,草木萌发,喻示 “舒解”情状。全卦表明事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必须通过去患、舒险、解难,才能求得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

四十一、《损》 卦

由下兑 上艮 组成,卦形作 “”,象征“减损”。上卦“艮”为山,下卦“兑”为泽。山下有深泽,犹如泽自损以增山高,喻示 “减损”之义。全卦揭示事物有时必须在某个方面作一定的减损,才能获益,并侧重指出“损下益上”的道理。

四十二、《益》 卦

由下震 上巽 组成,卦形作 “”,象征“增益”。上卦 “巽”为风,下卦 “震”为雷。震雷奋响,风声交助,喻示 “增益”情状。全卦揭示事物有时必须获得增益的道理,卦旨侧重 “损上益下”之义。

四十三、《夬》 卦

由下乾 上兑 组成,卦形作 “”,象征“决断”。卦名 “夬”字的意思是 “决”。上卦 “兑”为泽,下卦 “乾”为天。犹如泽中水气升腾于天,决然降雨,喻示“决断”的情状。全卦从阴阳矛盾激化的角度,揭示阳刚应当决裁阴柔,亦即 “君子”应当清除 “小人”,“正气”应当压倒 “邪气”的道理。

四十四、《姤》 卦

由下巽 上乾 组成,卦形作 “”,象征“相遇”。卦名 “姤”字的意思是 “遇”。上卦 “乾”为天,下卦 “巽”为风。天下吹行着和风,无物不遇,喻示 “相遇”情状。全卦揭明事物之间阴阳遇合的规律,并极力否定不正当、不合理的求 “遇”之道。

四十五、《萃》 卦

由下坤 上兑 组成,卦形作 “”,象征“会聚”。上卦 “兑”为泽,下卦 “坤”为地。泽居地上,水潦归汇,喻示 “会聚”情状。全卦揭示事物相为会聚的道理,侧重以人与人在政治关系中的相聚为喻。

四十六、《升》 卦

由下巽 上坤 组成,卦形作 “”,象征“上升”。上卦 “坤”为地,下卦 “巽”为风,又有 “木”之象。地中生出树木,节节向上,喻示 “上升”之义。全卦指明事物顺势上升,积小成大的道理。

四十七、《困》 卦

由下坎 上兑组成,卦形作 “”,象征“困穷”。上卦 “兑”为泽,下卦 “坎”为水。犹如水竭于下,泽面干涸,喻示 “困穷”情状。全卦揭明如何善处困苦穷厄之时的道理。

四十八、《井》 卦

由下巽 上坎 组成,卦形作 “”,象征“水井”。上卦 “坎”为水,下卦 “巽”为木。树木上端有水分渗出,犹如井水被汲引而上,喻示 “井”象。全卦把 “井”人格化,通过展示水井 “养人”的种种美德,譬喻 “君子”时时刻刻均应当修美自身、惠物无穷。

四十九、《革》 卦

由下离 上兑 组成,卦形作 “”,象征“变革”。上卦 “兑”为泽,下卦 “离”为火。泽中燃烧着烈火,犹如水泊将变为桑田,喻示 “变革”的情状。全卦揭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亟待变更、改革的道理,并指出处 “变革”之时的某些规律。

五十、《鼎》 卦

由下巽 上离 组成,卦形作 “”,象征“鼎器”。上卦 “离”为火,下卦 “巽”为木。木上燃烧着火焰,犹如用鼎煮食物,喻示 “鼎器”之象。全卦借 “鼎”煮物、化生为熟的功用,譬喻事物调剂成新之理,其中侧重体现行使权力、“经济天下”、“自新新人”的意义。

五十一、《震》 卦

上下皆由 “震”组成,卦形作 “”,象征 “雷动”。卦象拟取巨雷叠连轰响,即是喻示 “雷动”之义。全卦揭示事物由于受震动而恐惧谨慎,可以获得亨通的道理。

五十二、《艮》 卦

上下皆由 “艮”组成,卦形作 “”,象征 “抑止”。卦象拟取两山重叠、屹立不动,即是喻示 “抑止”之义。全卦揭示抑止邪恶妄欲的道理。

五十三、《渐》 卦

由下艮 上巽 组成,卦形作 “”,象征“渐进”。上卦 “巽”为木,下卦 “艮”为山。山上有树木,渐渐高大,喻示 “渐进”之义。全卦阐明事物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道理。

五十四、《归妹》 卦

由下兑 上震 组成,卦形作 “”,象征“嫁出少女”。卦名中的“归”字,是古代女子出嫁之称,“妹”字犹言 “少女”。上卦 “震”为雷,其义为 “动”;下卦 “兑”为泽,其义为 “悦”。大泽上响着震雷,欣悦而动,喻示 “嫁出少女”的欢愉情状。全卦以 “嫁女”作譬喻,揭明 “阴”应当以 “阳”为归宿,则天地得以和合,万物得以繁衍的道理。

五十五、《丰》 卦

由下离 上震 组成,卦形作 “”,象征“丰大”。上卦 “震”为雷,下卦 “离”为火、为电光。雷震和电光一齐到来,喻示威明之德 “丰大”。全卦揭示事物丰盛硕大的道理,以及求丰、处丰、保丰的某些规律。

五十六、《旅》 卦

由下艮 上离 组成,卦形作 “”,象征“行旅”。上卦 “离”为火,下卦 “艮”为山。山上燃烧着火,火势流行不止,喻示 “行旅”情状。全卦展示羁旅居外的不同处境,揭明正确的处旅之道。

五十七、《巽》 卦

上下皆由 “巽”组成,卦形作 “”,象征 “顺从”。“巽”为风,又有“和顺能入”之义。卦象拟取和风连连相随,喻示 “顺从”情状。全卦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为顺从的规律,强调阴顺阳、卑顺尊等方面的义理。

五十八、《兑》 卦

上下皆由 “兑”组成,卦形作 “”,象征 “欣悦”。卦象拟取两泽并连,交相浸润,喻示物情 “欣悦”之义。全卦揭明事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的欣悦情状,以及正确处 “悦”的道理。

五十九、《涣》 卦

由下坎 上巽 组成,卦形作 “”,象征“涣散”。上卦 “巽”为风,下卦 “坎”为水。风行水面,涟漪泛起,喻示 “涣散”情状。全卦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展示事物在发展的特定状态中,“涣散”与 “聚合”相互依存的关系。

六十、《节》 卦

由下兑 上坎 组成,卦形作 “”,象征“节制”。上卦 “坎”为水,下卦 “兑”为泽。沼泽上有水,水量有限,喻示 “节制”情状。全卦揭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必须适当节制的道理。

六十一、《中孚》 卦

由下兑 上巽 组成,卦形作 “”,象征“中心诚信”。卦名中的“孚”字,意思是 “信”。上卦 “巽”为风,其义为 “顺入”;下卦 “兑”为泽,其义为 “欣悦”。泽上吹拂着和风,和顺欣悦,喻示 “中心诚信”的情状。全卦展示物情笃诚信实的意义,以及处 “诚”的要领。

六十二、《小过》 卦

由下艮 上震 组成,卦形作 “”,象征“小有过越”。上卦 “震”为雷,下卦 “艮”为山:雷声在山顶奋响,声势稍为过常,喻示 “小有过越”的情状。全卦揭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时柔小,寻常之处应当稍为过越的道理。

六十三、《既济》 卦

由下离 上坎 组成,卦形作 “”,象征“事已成”。卦名中的“济”字,意思是 “成功”。上卦 “坎”为水,下卦 “离”为火。火在水下烧,煮成食物,喻示 “事已成”的情状。全卦揭示在诸事皆成之际,如何 “守成”的道理。

六十四、《未济》 卦

由下坎 上离 组成,卦形作 “䷿”,象征“事未成”。上卦 “离”为火,下卦 “坎”为水。火在水上烧,难以煮物,喻示 “事未成”的情状。全卦揭示在诸事未成之际,如何审慎促使其成,化 “未济”为 “既济”的道理。

《卦象次序》口诀,分为 “八宫”(即八组)排列,甚便于读者牢记卦形,兹将全文抄录如下:

《乾》为天,天风 《姤》,天山 《遯》,天地 《否》,风地 《观》,山地《剥》,火地 《晋》,火天 《大有》。

《坎》为水,水泽 《节》,水雷 《屯》,水火 《既济》,泽火 《革》,雷火《丰》,地火 《明夷》,地水 《师》。

《艮》为山,山火 《贲》,山天 《大畜》,山泽 《损》,火泽 《睽》,天泽《履》,风泽 《中孚》,风山 《渐》。

《震》为雷,雷地 《豫》,雷水 《解》,雷风 《恒》,地风 《升》,水风《井》,泽风 《大过》,泽雷 《随》。

《巽》为风,风天 《小畜》,风火 《家人》,风雷《益》,天雷 《无妄》,火雷《噬嗑》,山雷 《颐》,山风 《蛊》。

《离》为火,火山 《旅》,火风 《鼎》,火水 《未济》,山水 《蒙》,风水《涣》,天水 《讼》、天火《同人》。

《坤》为地,地雷 《复》,地泽 《临》,地天 《泰》,雷天 《大壮》,泽天《夬》,水天 《需》,水地 《比》。

《兑》为泽,泽水 《困》,泽地 《萃》,泽山 《咸》,水山 《蹇》,地山《谦》,雷山 《小过》,雷泽 《归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