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茹:44岁,闲时养神,内观其身

 出版人王茹 2023-10-04 发布于北京

我和袁红艳老师有一个美好约定,每年生日时,写一篇生日纪念文,镌刻一下生命年轮。

每年生日时,送给自己一个字。

37岁,我开始自己的下半生;

38岁,送自己一个字“透”;

39岁,40岁,写给自己,没有发布。让自己藏起来。

41岁,回归宁静,回归本真;

42岁,上善若水,迎接新生;

43岁,在“清”中蜕变;

44岁,送自己一个字“闲”,闲时养神,内观其身。

前几天我让自己闲下来,写了两首小诗送给自己。读了《遥远的救世主》之后,我也模仿书中丁元英,给自己写了一首词《自悟》。

自悟

本是平凡人,

偶得修言事。

闲来读书品人生,

纸上见乾坤。

理想追光明,

停下方见道。

自性自悟修言行,

愿心水中流。

生日之际,缺什么补什么。本来我想44岁这一年,闲不下来的。我希望通过这个“闲”字来逆向而行,感知生命。因为44岁之前,一直都是不知不觉的忙碌中。

我写了一首五言绝句《闲时空》,闲时养神,内观其身。

闲时空

人闲翻书勤,

品茶香气生。

念起落心海,

时荡银河里。

自性自悟修言行

我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准备做一辈子——阅读、写作、出书,与书为伍。

在我的生命里,一直是图书在引领着我。如同生命中明灯一样,照耀我前行。

少年时期阅读路遥老师《平凡的世界》,让我立志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成年读了冯仑老师《理想丰满》,让我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疫情期间,读了老子的《道德经》,让我沉淀下来思考;

在生命困惑之际,又重新读了周行老师的《病由心灭》,给我的生命展开一扇“大我”的门。

老师送我一部《金刚经》,让我开始探索一个“无”的世界。

今年又背诵《心经》,读了《六祖坛经》和《化性谈》,还深度阅读《遥远的救世主》。

发现大道相通。

《六祖坛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金刚经》讲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道德经》讲到:“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病由心灭》讲到:“在心上,下功夫”,“平心静气”。

《化性谈》讲到:降龙伏虎,掌控自己的情绪。

《遥远的救世主》讲到:文化属性,强势文化,即是符合天道,遵循规律。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

什么是“道”呢?万事万物之间的规律。

如何“生生不息”,探索和遵循万事万物之间的规律。

阅读,深度阅读;写作,深度践行。《病由心灭》图书的作者是我的人生导师,离我最近,影响至深。

老师与大家分享:一个人千万不要小看自己,因为我们自性中有一个伟大的自己。

自性自悟,启动不一样的生命。

左宗棠在年轻时激励自己: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我在阅读的世界里,真正感受“神交古人”。

图书本身就是“言行”的精华和沉淀。与书为伍,无疑我是幸福的人。

闲时养神

今年生日,为什么送自己一个“闲”字呢?

第一、提醒自己让时间空下来,从人生忙碌的惯性中走出来。

第二、让脑子闲下来,少用脑,多用心。

我记得几年前我问老师:如何能生发更多智慧?

老师对我说:少用脑,多用心。

至今,我已经开始修心,点燃心的能量。所以我想深度训练自己“少用脑,多用心”。

在10多年前,我和老师第一次见面时,老师就和我说:王茹,当你那一天不在做具体事情时,你就成了。

当时我心存疑虑,如果我不做事情,那我就没有价值和意义啦。

无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养神

人贵在“精气神”。到底什么是“精气神”呢?

养神,主要希望自己静下来,养一养元神,回归到自性中。

每天做静心内观练习,15分钟。

内观其身

昨天我和梓百拜访哲学泰斗陈先达老师,今年已经93岁。疫情三年,陈老师,依然精神抖擞,双眼炯炯有神。

陈老师家族有长寿基因,还有97岁的姐姐,还有80多岁的妹妹和妹夫。陈老师的真知灼见,真的让人敬佩,与他聊天,时时感受到智慧和哲理的光芒。

我问陈老师:一个人如何做到长寿呢?什么才是长寿密码呢?

陈老师笑着说:人体有一套物质系统和精神系统,顺其自然之道。内心中处处平和平静。

在《黄帝内经》中讲到“养生四个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人体最初设计按照120岁来设计。

真人,与道共生,洞悉自然界的规律,掌握阴阳变化机理。

陈老师,从60岁退休,每天写作5000字,走路1万步。内心平和,淡泊名利。说出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简单。

少用脑,多用心,那么多感知身体内部的世界。每天内观其身,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价值

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到底是平凡众生是推动着社会发展,还是社会精英在推动着社会发展呢?

因为我在策划《每一个人都是金矿》之《看见了不起的自己》,这是一本平凡人的不平凡的追求和梦想的故事。

我想探索这本图书的长久意义何在。

陈老师给予我一个有力的哲学支持,陈老师用了生动比喻:平凡众生如同大海,每一个人都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而社会精英是一个冲浪者,如果离开了大海的支持,冲浪者什么都做不成。

任何社会精英同时也来源于平凡众生。平凡众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根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看起来轻飘飘的工作,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平凡众生的工作,这个组织将不复存在。

所以平凡才是人生底色,平凡大众才是社会的主导者。

人终究在平凡中发光,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敢于做一个平凡的爱者,做一个平凡的建设者,做一个平凡的传播者。当微光聚合时,就是如同璀璨银河。

即将启动病由心灭读书研习社第2期,坚定这样的信念,我们一点一滴来做。

影响一个人就算一个人;幸福一个人就算一个人;

内心中,更加坚定不移。

欢迎更多的同频有缘伙伴,一起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