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历代名称之变迁

 燄艳 2023-10-04 发布于江苏

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其名称因史事而易,迭经变更,累有反复。在二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见于史册和私家记载的名称,有越城、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蒋州、扬州、升州、江宁、集庆、白下、白门、石头、西州、南京、天京等,这是其它古都所不及的。然究其名教之由来及先后序次如何,往往言之不详,使人困惑难辨。如《白下锁言》依据名称言其变迁,而不是以时代的先后叙名称之变易。现在我们帮据有关史料,进行查证,从时代先后列叙南京名称的变迁如下,为关怀京掌故者之一助:

今南京的古名称,最初见于史书的为越城。据《宫苑记》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越相范蠡筑,一名范蠡城。”城在今中华门外

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灭越,在石头山(即清凉山)下埋金以镇王气,并筑土垒,置金陵邑。所以东晋王导曾说:“建康古之金陵”。

秦始皇并吞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治。两汉因之,未行变易。

汉末建安十七年(公元212) 孙权改秣陵县称建业,仍为县治。三国时,吴黄龙元年(公元229)从武昌迁都于此。建业之称未变。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吴,复称秣陵。三年,分淮水(今秦淮河)南为秣陵,北为建业,并改业为邺。建兴元年(公元313)因避帝司马邺讳,改称建康。东晋南朝皆都于此,未再更改。但范围有所扩大。梁时西至石头,东至倪塘(方山之北),南至石子岗(安德门南),北至蒋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并筑有台城、石头城、东府城、西州城等。侯景之乱,受到严重破坏。陈时复加修葺。隋灭陈后,城邑宫室,全被拆毁。开皇九年(公元589)改称蒋州。辖境相当今南京市、溧水、高淳两县及安徽之当涂、芜湖市、繁昌县等地。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改蒋州为扬州治所。八年,扬州治江都。复蒋州之称。至乾元元年改称升州。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区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等县。

五代时,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改升州为金陵府。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市区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南唐因之,筑城垣。升元元年(公元937)废金陵,改称江宁府。谓为西都。

宋改江宁复称升州。天禧二年(公元1018)又复称江宁府。南宋初称建康省。

元时即为建康路,后改集庆路。辖境与杨吴时金陵府同。

明时改为应天府,亦称南京。太祖大事扩建城垣,成为世界第一大城。

清初改复江宁府。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市区及江宁、六合、江浦、溧水、句容等县地。

太平天国建都于此,称天京。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复江宁府治。

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于此,于公元1912年废江宁遂称南京。至1928年称南京市。

解放以来,仍称南京市。现辖境地,除市区外,尚有江宁、江浦、六合、高淳、溧水等区县。

至于白门的由来,是因六朝时的都城建康的正南门——宣阳门,世称白门,因而流传下来。

白下,原是晋南朝时建康附近的滨江要地,本名白石坡。相传东晋陶侃讨苏峻,筑白垒。后人在此筑城,名白下。其故址在今金川门外。南齐梁时,曾为南琅琊郡所。唐初改名白下县。可见白下城乃是建康都城的附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