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区:武隆

 zqbxi 2023-10-04 发布于江西

武隆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东经107°14'~108°05',北纬29°02'~29°40',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峡谷地带。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芙蓉洞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生三桥。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13个民族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21年,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历史沿革

周、春秋时期,武隆为巴国属地,战国为枳县所属。秦汉时期,为枳县管辖,隶属巴郡。蜀汉,后主延熙十二年(249年),置汉平县,隶属涪陵郡。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汉平县并入枳县。南北朝,南齐至北周复置汉平县,隶属涪陵郡。隋朝,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徙汉平县于涪陵。开皇十三年(593年),改名涪陵县,隶属巴郡。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涪陵县分置武龙县。宋朝,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改名枳县。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明朝,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武龙县并入彭水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改“龙”为“隆”,更名武隆县,隶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涪州。清朝,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撤销武隆县并入涪州。康熙七年(1668年),改为巡检司。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涪州第五区,区署设羊角碛。民国时期,民国元年废涪州为涪陵县,改称涪陵县第五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五月,划为涪陵县武隆局。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从涪陵县分置武隆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成立武隆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涪陵区行政专员公署。1998年,正式撤销涪陵市,武隆县由重庆市直管  。

地理环境

武隆区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在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属于中国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区。地处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武隆区东连彭水,西接南川、涪陵,北抵丰都,南邻贵州道真,距重庆市区139公里,处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

武隆区地质构造雏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川黔南北构造带。江口等地区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褶皱构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构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龙场背斜、甘田湾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汇背斜、车盘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龙场背斜多为寒武系。向斜轴部为三迭系中上统地层。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两翼岩层倾角差异较大。断裂构造发育,多与背斜伴生。其性质为冲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主要断层有芙蓉江冲断层、土坎正断层、三汇冲断层、煤炭厂逆断层、四眼坪逆断层  。

武隆区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东山菁、白马山、弹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组成桐梓、木根、双河、铁矿、白云高地。因娄山褶皱背斜宽广而开阔,为寒武系石灰岩构成,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蚀。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武隆区崇山峻岭,岗峦陡险,沟谷纵横。仙女山主峰磨槽湾海拔最高,达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土壤多属黄壤、黄棕壤,其次紫色土  。

峡谷有关

长达193km的长江三峡,曾令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山势险峻、气势恢宏的太行山峡谷群,曾是古人翻山越岭的交通要道。

在南迦巴瓦峰脚下画出美丽曲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则以504.6km的长度和超过6000m的深度,跻身世界规模最大峡谷行列。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与之相对的则是数不胜数的峡谷,它们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广泛分布,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峡谷景观最出众的国家之一。

中国主要知名峡谷分布图

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如此众多的峡谷?

01 河流的创造

峡谷,是河流的创造,是持续下切的河流与不断抬升的大地相互碰撞的产物。然而,诞生之初的峡谷远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波澜壮阔。在黑龙江漠河市,黑龙江弯出夸张的「Ω」形,人称「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漠河的龙江第一湾

或许很难让人相信,这样一条蜿蜒的河流可能正孕育着一个全新的峡谷。平静的水面以下,河水裹挟砂石磨损、切割底部岩石,使河床不断加深,河流整体嵌入地表以下数十米。如果大兴安岭地区继续抬升,黑龙江会保持目前状态继续下切,产生深度更大的峡谷。这种先有平原河流,后因地表抬升、河流下切而产生的谷地,被称作先成河峡谷。

先成河峡谷形成示意图

在最近的1亿多年里,受板块运动的综合影响,中国陆地的大部分区域抬升为山地和丘陵,众多曾流淌在此的河流纷纷下切加深,形成各式各样的先成河峡谷。在华北,太行山和燕山缓慢抬升,拒马河、永定河、滹沱河等将先成河峡谷刻进群山;

河北涞水县野三坡风景区的拒马河峡谷

在南北方的交界处,秦岭快速抬升,汉江及其支流切入群山,陕西安康旬阳市的「太极城」得名于太极图一般的先成河峡谷;

陕西安康旬阳市的旬河峡谷,旬河向右汇入汉江

在华南,南方丘陵长期处于抬升状态,珠江的几条大支流切割地表,形成包括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在内的众多先成河峡谷;

广东肇庆西江羚羊峡

在西北,发源于天山的渭干河切穿荒凉的山地,留下弯曲的先成河峡谷后,最终汇入塔里木河;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切穿却勒塔格山

在西南,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山地长期抬升,以嘉陵江为代表的一系列河流形成大量先成河峡谷,其中位于重庆的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人称「嘉陵江小三峡」。

重庆嘉陵江小三峡

由此上溯,嘉陵江及其支流在丘陵间的峡谷里奔流,南充、遂宁、广元、阆中、昭化等城镇都建立在先成河峡谷中的宽阔处。

四川阆中古城及附近丘陵

而在秦岭南坡的一些地区,嘉陵江峡谷在横向上的变化更加突出,江水不断侵蚀凹岸的山体使河道在横向扩宽,同时将泥沙堆积在凸岸,这一现象意味着山体抬升减慢甚至静止。

甘肃陇南徽县嘉陵江峡谷,江水自图片上方向下方流淌

等到山体再度快速抬升,河流下切重新变快时,先前堆积的泥沙及河底重新受到切割,在先成河峡谷的两岸形成一种叫做「阶地」的景观

雅鲁藏布江峡谷索松村段的阶地景观

阶地是峡谷两岸山坡上的台阶状地貌,是在连续出现的抬升期和静止期里山区河流不断改造峡谷的产物,见证了大地的间歇式抬升。

峡谷阶地成因示意图

它们提供了肥沃的河流泥沙和远高于河面的海拔,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澜沧江峡谷阶地上的农田和村落

至此,河流以加深和加宽两种基本方式创造着峡谷;而在河流的创造之外,持续抬升的大地还在宏观的层面上产生助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峡谷景观。

02 大地的助力

在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区,常有一种形状独特的峡谷深深地嵌入碳酸盐岩群山,如同「大地之缝」,被称作地缝式喀斯特峡谷。

贵州兴义马岭河峡谷是一个喀斯特地缝峡谷

喀斯特地貌区的岩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这些岩石会被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蚀,使河流的下切速度更快,很快就形成深邃狭窄的「地缝」。

重庆武隆黄莺大峡谷

重庆奉节有着全世界长度最大、峡谷密度最大、形态最典型的地缝式喀斯特峡谷群,其中天井峡地缝尤为典型。

天井峡地缝内部景观

更为特殊的是,天井峡底部的河流已转入地下流淌,成为地下暗河。

喀斯特地缝峡谷成因示意图

地下暗河有时会遇到悬崖,化身瀑布,

湖北恩施清江蝴蝶泉,两条瀑布分别对应谷底河流和地下暗河

更多的时候,暗河制造出大量地下溶洞,当一连串溶洞的顶部发生坍塌,形成若干个彼此连接的天坑,同样构成了大型喀斯特峡谷。

庆武隆天坑峡谷,天坑之间由天生桥隔开,峡谷底部是重见天日的河流

暗河自此重见天日,继续在峰林和峰丛间流淌,冲刷和溶蚀出规模更大的峡谷,给中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点缀上一抹柔和与秀美。

广西桂林阳朔漓江峡谷

如果说岩石内在的化学性质参与创造了中国最秀美的峡谷,那么岩石受外力破碎产生的断裂带则常参与塑造最雄伟的峡谷。距今6500万年以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剧烈碰撞,青藏高原逐渐抬升的过程中,巨大的力量撕裂大地,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形成了延绵数百上千千米的超级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形及大型断裂示意图

流水沿着一部分断裂带汇聚,形成超级江河,江河不断下切形成超级峡谷,从而诞生了中国最壮观的峡谷群。在南迦巴瓦峰脚下,若干断裂带彼此相连,绕着雪山转了一个大弯,雅鲁藏布江从中流过,塑造出全球最长、最深的陆上峡谷之一——雅鲁藏布大峡谷。

高空俯瞰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横断山脉腹地,若干条断裂带近似平行排列,引导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三条深度巨大的峡谷,包括怒江大峡谷。

怒江第一湾

澜沧江大峡谷

西藏芒康盐井乡澜沧江大峡谷

和金沙江大峡谷,共同组成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

金沙江第一湾的峡谷

在这些雄伟的高山深峡中,也隐藏着数不清的狭小阶地,它们像是峡谷中的明珠,养育了一个个家园。

四川雅砻江峡谷中的雅江县城

这些断裂带上的大峡谷将中国峡谷的壮阔推向高潮,但这并不是峡谷故事的全部。当我们的目光继续上溯,投向地表抬升更加剧烈的江河源头,这里还有怎样的精彩?

03 江河之源

中国大地上的江河至少有着两种不同的源头,从而形成两类不同的峡谷体系。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和丘陵区,降水沿坡面汇聚,沿途裹挟泥沙石块冲刷山坡,形成规模不等的沟槽,被称作沟谷地貌。

辽宁凤凰山花岗岩山坡上的沟谷

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有着极为壮观的沟谷景观。它们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宽度和深度仅有数米的小型细沟和浅沟,

甘肃黄土高原沟谷景观

到宽度和深度达数十米、长度可达数千米的大型切沟和冲沟。

雪后的黄土高原上,树枝状的沟谷格外清晰

它们遵循着由小到大的演变规律,在雨水和雪水的冲刷下形成复杂的沟谷网络,

沟谷地貌演变示意图

最终将高原切割得支离破碎,产生千沟万壑的景观。

甘肃皋兰黄土高原航拍

在地貌学的概念里,峡谷底部存在常年流水,而沟谷则由间歇水流反复冲刷形成,底部没有稳定河流。本着这一区别,一些网红「峡谷」的真面目,其实是规模较大的沟谷。陕西延安的「雨岔大峡谷」底部没有稳定河流,只有山洪留下的积水、砂石,说明它是山洪反复冲刷产生的沟谷。

陕西延安雨岔大峡谷,底部白色物质是积水结成的冰

在狭窄谷壁的高处,有时可见卡住的枯木,它们标志着山洪曾经达到的高度,可见其势之烈。

雨岔大峡谷里,强烈山洪将枯木卡在岩壁之间

新疆库车的「天山神秘大峡谷」有着更大的规模,但谷底也没有稳定的河流,同样只是一个巨大的沟谷。

新疆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底部没有常年河流,同样是规模巨大的沟谷

从高空俯瞰时,恢弘的沟谷网络刻进红褐色山体,它们是季节性雨雪雕琢山坡的结果。

高空俯瞰天山神秘大峡谷

只有当沟谷继续下切,触及区域地下水的时候,水流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出,形成稳定的河流。

沟谷加深产生溪流示意图

至此,沟谷转变为河流源头,遍布中国中低海拔的山地和丘陵,为江河赋予生命。

积雪的秦岭,雪水冲刷而成的沟谷孕育河流

河流从沟谷起源奔向远方在群山中切出峡谷,并继续从峡谷两侧的沟谷里汇聚来水。

金沙江峡谷两侧山体上的沟谷

以这样的方式,一个庞大的沟谷-河流-峡谷体系出现在大地上,引导江河百川通向大海。

沟谷-河流-峡谷体系示意图

但这个体系并不完整,在大地抬升极其强烈的中国西部,那些直冲天际的山峰和高原之上,还有一个被冰雪统治的世界。

贡嘎雪山周围的冰川与峡谷

冰川如凝固的河流一般,沿着高山周围的沟谷和峡谷向下流淌,碾碎岩石、重塑谷地。

昆仑山的山谷冰川景观

当气候转暖,冰川消融退缩,底部宽阔的U形谷被遗留在雪山深处,

冰川U形谷形成示意图

冰川融水汇成溪流,沿着U形谷流淌、下切,

枪勇冰川下的强宁错冰碛湖和溪流

继续将U形谷,改造为「V」字形的河流峡谷,

来古冰川融水形成溪流,将冰川U形谷改造为「V」形峡谷

逐渐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冰川-沟谷-河流-峡谷体系。

冰川-沟谷-河流-峡谷体系示意图

新疆天山为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微缩案例。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天山之巅,冰川融水流淌在U形谷里,汇聚成凌乱的溪流,

新疆天山博格达峰下的冰川谷和河流峡谷

溪流沿途接纳源于沟谷的流水,汇集成大型河流,切割群山形成峡谷,并最终冲出谷口,将泥沙堆积在山麓,形成连绵的冲积扇群。

新疆天山的雪山、冰川、沟谷、峡谷和冲积扇群

天山的抬升仍在继续,河流仍在快速下切,在山前形成深邃的先成河峡谷。

新疆安集海大峡谷

在这些峡谷的侧壁,平整的阶地引人注目,记载了天山间歇抬升的历史,也记载了峡谷间歇加深的历史。

新疆独山子大峡谷两侧的阶地

峡谷两岸除了形成连续阶地,也不断被降水冲刷,产生了密集的沟谷群。

独山子大峡谷侧壁的密集沟谷

降水在沟谷里汇聚,于末端汇入峡谷河流,

新疆独山子大峡谷侧壁的沟谷体系

终于,来自冰川的融水和来自云端的降水,在不断抬升的天山脚下,创造出一个冰川-沟谷-河流-峡谷体系。

天山北麓冲积扇峡谷群

这个体系贯通了山上与山下,但天山本身仍是横亘在南北疆之间的分水岭,分开了两个不同的世界。面对分水岭的终极阻碍,峡谷还能继续贯通吗?

04 贯通大地

长江与黄河为我们提供了肯定的答案。1亿多年前,巫山曾是古老的分水岭,分开了东部的古长江和西部的古川江,但随着两条河流的源头不断切割山体,最终贯通分水岭。

长江三峡贯通示意,贯穿的时间仍有较大争议,跨度从距今千万年至数十万年不等

两江在峡谷里合二为一,长江三峡应运而生。

重庆奉节夔[kuí]门是三峡的起点,近景为白帝城

在长江上游,无数大小分水岭也被贯通,形成难以计数的峡谷,使长江最终上溯到青藏高原,造就了滚滚长江东逝水。

金沙江虎跳峡

不同于长江,黄河的前身是若干个湖泊水系,它们被许多古分水岭阻隔,黄土高原东部山岭就曾是其中之一。当它终被贯通时,形成了气势恢宏的晋陕大峡谷。

黄河晋陕大峡谷

在黄河上游,贯通的力量同样大显身手。原本被分水岭阻隔的那些古湖水系,也被河流峡谷一一贯通,散乱的水系整合成一条大河,这才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龙羊峡及龙羊峡水库

在中国大地演变的历史中,沟谷和峡谷孕育并助力河流贯通大地,而当人类走进峡谷,又进一步丰富了峡谷的内涵。在纵向上,峡谷是群山中的陆上通道,无数商旅和军队穿梭其中,无数雄关险隘亦隐藏其间,激荡出金戈铁马的豪迈。

太行八陉之一的北京军都大峡谷,居庸关长城横亘其间,是古代重要军事关隘

峡谷也是重要的航运通道,轻舟穿过万重山,将财富和货物通达四方,

长江三峡瞿塘峡

但峡谷也阻断交通,带来与世隔绝、创造出相对闭塞的小环境。

河南林州太行山大峡谷里的村落

千百年来,逃避战火、寻找新家园的人们沿着峡谷迁入深山,在峡谷两侧的山坡或阶地上建设起一个个世外桃源。

云南昭通关河峡谷里的盐津县

为了与外界沟通,生活在峡谷里的人们创造出多种交通方式,例如滑索、

怒江峡谷里的溜索桥

挂壁公路等,

太行山挂壁公路

如今,人们借助科技的力量,遇谷搭桥、逢山开洞,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太行山里,仙神河大桥穿越峡谷

公路和铁路沿着峡谷前行,通向崇山峻岭中的家园。

新疆伊犁果子沟大桥

亿万年来的大地贯通,与千百年里的文明贯通,就这样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的峡谷,丰富、壮美、无与伦比的深切地带。

西藏林芝波密桃花谷

气候

武隆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240天至285天。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主要灾害有冰雹、山洪、大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每年约有五个月的多雨季节,雨雾蒙蒙,日照少,气温低,霜期长,秋风冷露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区,易遭旱灾。山上山下温差10度左右,立体气候较显著 。

名优特产

武隆区特产主要有羊角豆腐干、羊角老醋、武隆王吂牛肉干、土坎晶丝苕粉、仙女山大脚菌、干笋、老腊肉、鸭江老咸菜、武隆厥粑、蕨精粉、三河口花酒等 。

风景名胜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隆区境内,距城区33公里,为国家森林公园,是重庆周边的代表性景区之一,属于重庆十佳旅游景点,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峰2033米,森林面积33万亩,天然草原10余万亩,是重庆周边最大的高山草原 。2016年12月8日,重庆武隆仙女山林场获国家林业局颁发的2016年度“全国十佳林场”称号。该场在全国4800多家国有林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的26家国有林场之一,也是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国有林场。

重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抵长江山上森林茂密,峰峦叠峰,具有中国少有的千顷柳杉林之奇、“鸟鸣谷”之幽、“揽月峰”之雄、“千尺崖”之陆、“常春谷”之野。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果,冬可赏雪,称得上“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大”,林海茫茫,花果累累、奇峰异洞,风光旖旎,令人神往。

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位于武隆区城东南20公里处,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AAAAA级景区。景区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石拱桥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

天生桥,或称喀斯特桥,我国大多数天生桥都是岩溶天生桥,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说岩溶天生桥不能不说重庆市武隆县的三座天生桥。武隆这个坐落在乌江岸边很寻常的一座县城,实际上是中国喀斯特这顶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里有许多喀斯特地貌景观之最:有中国最深的竖井,中国唯一的冲蚀型天坑……中国乃至世界最壮观的天生桥应属于武隆的“天生三桥”,这是分布在武隆县羊水河上的三座天生桥,它们已经进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大多数规模宏大的天生桥,都与洞穴有关,它们是洞穴残留的一部分。洞穴的形成又与喀斯特作用有关,喀斯特这个词本来是一个地名,是科学家最早进行这种地貌研究的地方。喀斯特一词意译的话,可译为:岩溶。岩溶有时是动词,指溶蚀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作用;有时是名词,指一种地貌现象,即可溶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岩溶地貌,如溶洞、天坑、石笋、钟乳石等。可溶性岩石主要是指碳酸盐类岩石,我国的西南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所以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桂、川、黔、渝等地是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方。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是世界规模最大 、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三座平均高度300米以上的天然石拱桥呈纵向排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成。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不足1200米的范围内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之上,将两岸山体连在一起。三座天然石拱桥之间有天龙天坑、神鹰天坑两个天坑,形成了“三硚夹两坑”的世界奇特景观。景区面积很大,游览路线从崖壁到谷底共5000米。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天生三座规模庞大,气热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顶天立地的天龙桥,桥高235米,拱高84—123米,拱孔跨度20—75米,桥面厚度150米,桥面宽度147米。因位居三桥第二,犹如飞龙在天,故而得名“天龙”。天龙桥下另有天生坑,坑内又生洞,且洞洞相连,宛如迷宫一样,令人倍感神奇。纵观三座天生桥,均以“龙”命名,这不仅形象地说明了三桥壮阔的体态与宏伟的气势,也表现出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拜与敬畏。

天龙桥和天坑都是在大地之下的负地形,进入景区首先是乘电梯垂直下降来到天龙桥下的桥洞中。天龙桥是天生三桥的第一座,又名头道桥,天龙桥下发育两个穿洞,南穿洞称为迷魂洞,北穿洞为现在的拱孔,一墩两孔的形状宛如人工凿出桥梁,恢弘壮观。


天龙桥北桥孔下方的石壁上,凸出部分外观酷似一头大象。它是经地下水冲蚀和切割而保留下来的一处形象景观,被命名为“圣象迎宾”。南穿洞名迷魂洞,南穿洞距北穿洞72米,洞底高出北穿洞底约120米,堆积有洞顶岩石崩塌后的堆积物。

穿过天龙桥穿洞即进入天龙天坑,它是一个口部直径522米的“十字”型天坑(我拍的坑口照片看不出十字形),由天龙桥、青龙桥和周边的山壁合围而成。崖壁四合,下陷200多米,一条小路横贯其中,在天坑中部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天福官驿”。因该驿站古朴神秘,环境幽美,被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选作外景拍摄地。

这是从“天福官驿”院里仰拍的天龙天坑的坑口形状。它是由天龙桥,青龙桥与其它山体合围而成,这张照片拍的太难了,变换了好多位置,累了一头汗,下面一段将将入镜。

天福官驿也称“天福驿站”,在天生三桥景区内天龙桥附近的坑底。驿站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距今已1400余年。这是一座青瓦灰墙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是张艺谋拍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时耗资千万复建的。其风格造型以及颜色的搭配都恰到好处,正好与天生三桥的景色相融合。

“天福驿站”自唐代开始,它就是连接附近“钻天铺”和“白果铺”,及更远的涪州与黔州之间的一条官道上的著名邮递驿站。直到现在,它还是远近村落相互联系的必经之路。

天龙桥的桥洞看似“T”字形,上部最宽处达到75米,下部最窄处只有20米。此处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点。这两部电影我没有看过,听名字是动作片,我不太喜欢动作片。仔细一看,在高大的桥拱面前,游客们显得多么渺小。

抬头仰望天生三桥的玻璃栈道,玻璃栈道海拔1128米,28米悬空,面积210平米,站在玻璃栈道上,向下眺望,脚底是垂直绝壁,仿佛身陷万丈悬崖,步步惊心,放眼望去天生三桥美景尽收眼底。

在天龙天坑东南部的崖壁上,从石灰岩的缝隙中一道清流临空落下,形成一个美丽的岩溶瀑布。哗哗的流水声让寂静的山谷有了少许生机,清澈的水流在崖壁上绕过绿树丛生的植被,汇聚成小水流,坠入小潭成为一条小溪的源头。

青龙桥即天坑二桥,是垂直高差最大一座天生桥。桥高350米,宽150米,跨度 400米。青龙桥桥身青翠,藤蔓缠绕。待到日落西山,余晖尽洒,青龙桥下凉风习习,桥身也因日光的变化而变成了暗绿色,远观正似一条青龙欲飞冲天。夕阳余晖泄入洞内,霞光万道,忽明忽暗,恰似一条青龙直上青天,故名青龙桥。

沿着小溪穿过中间的青龙桥,就从天龙天坑进入神鹰天坑。青龙桥比天龙桥更高,但跨度略小,青龙桥下方桥孔形如一把大刀,刀柄、刀身栩栩如生,倒影湖中更见其形,犹如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其景被命名为“大刀倒影”。

神鹰天坑是青龙桥,黑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构成了一个“口字”型天坑,可惜这个坑口忘拍了。天坑高处的悬崖边有一山岩酷似展翅欲飞的老鹰俯视坑底,故名“神鹰天坑”。

神鹰天坑较小而深,最大口部直径300米,最大深度为285米,形状接近正方形。驻足此地,回望青龙桥,其形状犹如一条跃起的鲤鱼,鼓着圆圆的嘴巴,略弯曲的身子,此景名曰鲤鱼跃龙门。

青龙桥桥洞里建有一座石孔桥,跨在羊水河上,形成桥中有桥的景观。

黑龙桥位居最后,桥色深暗,正如一条黑龙横卧于此。同时,黑龙桥还生有各式清泉,“三迭泉”、“一线泉”、“珍珠泉”等。不仅名字雅致好听,而且风光也是惹人心醉。泉水绕三桥,大大增强了三桥的灵动美感,令人心旷神怡。黑龙桥的桥面宽度达193米,也就是说黑龙桥的桥洞长193米,而且还拐了一道弯儿。黑龙桥桥高223米,拱高90—141米,拱孔跨度16—49米,桥面厚度107米,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这是穿洞,不是桥。但是,绝大数专家认为黑龙桥是一座天生桥,不应该判定为穿洞。

一般而言,短小的岩溶洞穴叫“穿洞”。天生桥和穿洞有何区别?国外有个标准即阳光是否能到达整个通道。能,即为天生桥,否则就是穿洞。黑龙桥虽然有193米的桥洞长度,也就是桥面的长度,但是由于拱高90—141米,因此阳光还是能够照进桥下的桥洞内,因此黑龙桥是一座天生桥,不是穿洞。

黑龙桥,桥洞更高、更窄、更厚,还要转个弯。桥洞高而狭长,洞内光线昏暗,像一条黑龙盘旋洞顶,因此得名。桥宽和平均拱高在世界天生桥群中均名列第一,桥高和桥厚居世界第三位。黑龙桥多生泉瀑,著名的有珍珠泉、雾泉、一线泉、三迭泉,风格迥异,号称黑龙桥四泉。其中的一线泉自桥洞中部泻下,水流聚于一线,不散不离,因此得名。

出了黑龙桥,路边的崖壁上又有一个泉眼发出哗哗的脆响,此处名为龙泉洞,这是三桥景区最宽的瀑布。

三桥景区众多的泉水和瀑布在谷底形成较丰富的地表水流,被一道人工堤坝拦起,形成一个小小的水面,其中锦鲤畅游,宁静和谐,观之可喜。

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天生桥和天坑的成因,最初有一条贯穿在巨厚的石灰岩下面的地下河,随着地势抬升,河床下切,地下河沿线形成许多庞大的地下溶洞,终于在庞大溶洞的顶部发生大面积坍塌,随着崩塌物被水流搬运一空,形成了天龙天坑和神鹰天坑,其残留部分则成为天生三桥。

这三桥的最大特点是高大,凡看过此三桥的人,未见有人表达过失望,观者无不被这三座大自然造出的石桥所震撼。有人说这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其实就现有的资料看,此三桥从桥高、桥拱高度、桥拱跨度、桥面厚度等方面在世界上也是居于前列的,而且这样高峻雄伟的几个天生桥能够分布得如此集中,形成天生桥群,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也正因为这样,武隆的天生桥群成功地进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芙蓉洞

芙蓉洞位于武隆区江口镇的芙蓉江右岸,距城区21公里。属大型石灰岩洞穴,为世界自然遗产。主要景点有金銮宝殿、雷峰宝塔、玉柱擎天、玉林琼花、海底龙宫、巨幕飞瀑、石田珍珠、生命之源、珊瑚瑶池等 。芙蓉洞是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的洞穴。这里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类型的钟乳石,在灯光的照耀和衬托下,色彩斑斓,具有视觉冲击感。景区位于距武隆县江口镇4公里处的芙蓉江畔。芙蓉洞由汽坑洞、摔人洞、卫江岭洞、水帘洞、芙蓉洞、四方洞等洞穴组成。其中以芙蓉洞为代表的横向洞穴,是游客的好去处。长约2公里的洞区分为三个部分:一区主要凸显色彩斑斓的视觉冲击,二三区则偏重与自然色调。芙蓉洞内空间巨大,洞中主要景点有金銮宝殿、雷峰宝塔、玉柱擎天、玉林琼花、犬牙晶花、千年之吻,动物王国、海底龙宫、巨幕飞瀑、石田珍珠、生殖神柱、珊瑚瑶池等。2005年,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美丽六大旅游洞穴之一。出于对芙蓉洞的保护,游客目前实行分批进洞,每批30人,导游全程免费讲解,游览全程约1.5小时。洞内灯光也是分段开放,目的是为了保护洞内景观不被因光线生存的微生物所破坏。洞内游玩结束,可顺便游玩芙蓉江。芙蓉江游船码头和过江速滑都在洞口附近。

后坪天坑群

后坪天坑群位于武隆区后坪乡境内,属中国南方喀斯特组成部分,为世界自然遗产。由箐口、石王洞、天平庙、打锣凼和牛鼻洞五个天坑组成,是世界上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天坑群 。

芙蓉江

芙蓉江重庆段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武隆区境内主流河段长35公里,面积152.8平方公里,是一个江峡型小尺度大容量喀斯特地貌和原始水上森林型风景区  。芙蓉江发源于贵州省绥阳县的石瓮子,由南向北流经黔渝两省市,在武隆江口注入乌江,全长231公里。芙蓉江古名濡水,又名盘古河,因与乌江交汇处的江口镇沿岸多芙蓉树,故称芙蓉江。芙蓉江重庆段属重点风景名胜区,河道长为35公里,以典型的规模宏大的“U”形峡谷为主,主要景点有芙蓉洞景区;盘古河景区的苗寨风情、古木竹海、猴园、芭蕉林;悬坝景区的蝴蝶谷、龙孔飞瀑、大小石笋;珠子溪景区的红军渡、玛瑙飞泉、姜太公吊鱼、珠子溪。景区内有国家珍稀动物黑叶猴,可贴近观察,猕猴更是成群可见。可持长篙,驾轻舟,泛流于碧波之中,领略大自然之神奇美妙。

龙水峡地缝

龙水峡地缝位于武隆区仙女山镇境内,距城区15公里。属典型中---深切山峡谷岩溶地貌 。龙水峡地缝,由千万年前造山运动而形成,壁陡峡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奇观,在这里可以感受地下穿行的乐趣。地缝位于武隆县仙女山镇境内,与天坑景区(天生三桥)相距很近,可以同一天游玩。大部分游客从仙女山镇的游客中心出发,先游玩天坑景区,然后在天坑景区出口处,乘中转车前往地缝景区(需要先购买门票),你也可以从游客中心直接前往地缝景区。地缝峡谷长5公里,可游玩路段约2公里,由入口地缝、中途穿洞、出口地峡三段组成。峡谷深200至500米不等,两边悬崖千仞、岩壁绝险。谷内原始森林茂密,飞瀑溪流不绝、气势磅礴。乘坐观景电梯下到半山腰,再沿着山壁上的台阶逐步走下地缝谷底,沿着奔腾的地下暗河前行,沿途时有飞瀑喷薄而下,汇入脚下的暗河中。峡谷两侧是嶙峋的山石,仰头则只见一线天光。沿着山壁上的栈道缓缓前行,经过穿洞区域。洞内石钟乳密布,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继续前行,峰回路转间既来到峡谷出口。在景区出口处,可以乘坐中转车回到仙女山镇的游客中心,行程约20分钟左右。

白马山

白马山位于武隆区中南部,面积454平方公里。为自然保护区,被称为“生物基因库”。主要景点有山虎雄关、城门奇观、豹岩天险、黔蜀门屏石、袁家飞瀑、高峡平湖、白马山战斗遗址、喊鱼泉、黄鱼峡、鲁班岩峻、峡门洞天等 。白马山旅游度假区于2016年3月设立,位于武隆东南部白马山,管理范围约478平方公里,辖22个村居和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共9000余农户32000余人口,海拔180米左右,海拔1984米。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是白马山旅游度假区的开放景区和核心景区,占地面积4.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群山逶迤,云海苍茫,宛如仙境,年平均气温20℃左右。气候宜人,造就了享誉海内外的“仙女红”系列有机茶。景区与仙女山隔江相望,崖高千尺,绝壁悬空。民间流传千年的白龙马与青衣仙女的爱情故事正是起源于此。与景区高处临崖而立,俯可观千里乌江碧波奔腾,渔翁泛舟;远可远眺仙女山奇峰妙笔,缭绕仙姿。景区以白龙马与青衣仙女的爱情故事为承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涵,以开创中国第五大民间爱情故事体验地为文化脉络,打造“天下白马山”国家5A级景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助推武隆全域旅游发展。景区立足新时代游客消费需求,突出生态、文化、休闲、养生、娱乐体验等旅游功能特色,重点锁定旅游观光、婚恋会议、亲子娱乐、运动休闲和康养度假等,以景致独特的飞天之吻、望仙崖、贡茶园、巴国石林,结合现代文旅特色的白马仙街、浪漫天街、现代观光茶园、马厩、8D影院、真爱礼堂、爱情魔方、飞天索桥等景点,形成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文化独特的游览体系。

武隆天坑地缝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内,长江支流乌江下游,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宏大的天生桥群、面积巨大的天坑、险峻幽深的地缝。你可以下到百米深的天坑内,向上仰望,四周绝壁如云;也可以去地缝中的谷底,沿着岩壁顺着暗河前行;感受自然的神奇。天坑景区拥有天生桥群和天坑群。这里真正为人所知,是在它成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外景地之后。同时这里也是《变形金刚4》的外景地。


武隆文庙

武隆文庙位于武隆区平桥镇,建于清同治十年(1872年),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中轴线排列为戏楼、正殿,侧有厢房,建筑面积98.61平方米,1947-1949年曾是中共武隆区临时委员会驻地,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乡间传统民居

   如今,被武隆人叫做“窝”的居住之所、房屋建筑,其传统的材品和体式以及与其相关的民俗文化,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化作了一抹烟云,而仍然斑驳着的陈迹,也成了让人隐隐作痛的记忆。

  那些影影绰绰的房屋体式,它们还好吗?

  武隆乡民的传统房屋体式往往有“院”“寨”单家独户三种。

  院。院并非通常意义上房屋前后用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而其实是一种规模较大的聚落,由同姓或者异姓若干家人聚族而居。这又有三合堂和四合院之分。三合堂就是一个屋基上三面围合、一面轩敞的院子,俗称“撮箕口”;而四合院就是四面围合的院子,俗称“印子屋”或“四水归堂”。四合院院大门这一面,也不一定非得建房屋,也有砌筑一面围墙的。三合堂、四合院这种院子如果体量较大,则往往称为“大院子”。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场域,既便于劳作上互相帮助即“转活路儿”,也利于生活上守望相助。同时,各家各户的家长里短彼此都清清楚楚,看似相对封闭的聚落而实质上彼此生活的基本面都是开放的,居民很少有什么私密。所以,一个具体单元与个人的问题,就成了院子里大家的问题,共同体精神自然就生长了起来。这种聚落环境里,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其实是办不到的。正因为如此,院子里往往很热闹,人间烟火气特别浓。这与如今城里人门对门都互不打招呼的冷漠隔绝有着天渊之别。

  寨。寨是更大意义上的聚落环境,而且最初往往还带有军事防御功能。如“焦王寨”(大洞河乡)、“团堡寨”(平桥镇)、“凤凰寨”(庙垭乡)、“麒麟寨”(凤来镇)、“东寨”(长坝镇)等,防守堡垒、岗亭哨卡这些军事设施与普通居民的居住房屋连为一体,形成一个更为封闭紧固的生存空间。而武隆这种山险水秘、地势钩斗的地方,不少地方都适合建设寨堡。武隆各乡镇从前寨堡多多,以至于口语中描述某样东西很多的时候,就叫做“寨寨”,如:“我好话给你说起寨寨,你硬是不听!”


  单家独户。武隆这种到处都是“剐坡坡”和悬崖陡坎的地势,最适合的建筑体式还是因地制宜的单家独户。它并不完全是单体建筑,往往是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建筑小品组成一个既相互关联但并不连体的相对开放性建筑群落。主体建筑一般为一楼一底三大间,中间为堂屋,主要用于宴客和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民俗上,有的家庭堂屋往往不设楼层,有的即使设楼层,也只是设半边,要把香盒神龛所在那半边空出来。堂屋两边各有一间房屋,叫“小二间”,其实体量一般与堂屋一样大,用于做“歇房”(卧室)或者“火塘”。歇房又分客房和房主主居室。主居室称为“房圈”,必须在更隐秘的部位,往往在歇房的楼上,或者歇房被间隔出来的最里间。火塘,是在房间的地上挖一个浅坑,四围用石条嵌合,用于烧“疙蔸火”。人们往往在冬天围着这个火塘天南海北吹“王百六”(即摆龙门阵、闲聊),同时,火塘上边楼顶上往往会吊挂一个寸钩(长铁钩),寸钩上挂一个鼎罐,里面放进腊肉、米豆之类,龙门阵摆的差不多了,肉也炖熟了;寸钩上段周围的楼顶上往往会挂上许多猪肉,时日既久,就会被熏成干腊肉。

  堂屋和小二间这三大间房屋一字形排开,称为“榀(pǐn)排”。共一个屋脊,称为“一瓦顺”。但一个家庭,光这点房屋还是不够的,因此,往往会在这个主体建筑的两头,还要接着建两间房屋,但方向是朝着地坝前边竖着出去,形成一个转角。这样,整栋建筑就成一个“凹”字形。也有只一边竖拖出去的,这样建筑整体就成为长横短竖的丁字形,转角处的外墙壁称为“尖壁”。这两间房屋,总称为“环房”。有的还会根据实际地形,在小二间后边顺着歇山顶下去再搭建一间小屋,叫做“后道儿”。堂屋后面是忌讳建筑“后道儿”的,若有,则叫“披头房”,也预示着会经常出丧灾。

  来不及建筑厢房(环房)的,也有在主体建筑一头接着搭建一间斜顶小屋的,叫做“搭偏偏儿”,但忌讳两头都搭建,那叫“披肩房”,形同一个人“戴孝帕”,据说会让家里频生悲哭之事,是非常不好的造型。

  在人之居屋之外,还得选地建筑猪圈(也同时用作茅厕)、牛圈、灰屋(用于堆放农具和农家肥),而鸡圈、兔圈体量较小,往往就是搁在前边这些建筑的屋檐下的一个木架子,并不用土石砌筑。有的家庭还会在这些建筑之外一定距离围合一圈“垣垣(yuán yuán)儿”,即建筑院墙。这样,一个单家独户,也会相对自成体系形成一个比较独立的生活场域。


  那些各有体温的建筑材品,它们还有吗?

  武隆的传统民居,其材品也是异彩纷呈。如果从房屋盖子的用料来分,这些建筑有草房、瓦房;如果从墙体材料来分,这些建筑则有土墙房、石墙房、板壁房(木板房)和砖房。

  砖瓦房。砖房基本不会盖草,而是盖瓦,所以常称为“砖瓦房”。砌筑样式也有“一二墙”“二四墙”和“一八墙”。这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家才能够盖上的。而土墙房、石墙房、板壁房都可以盖草,这样的草房,在过去几乎遍地皆是。草房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契合地形条件和周边自然环境。一幢幢草房,掩映在绿树红花和森森翠竹中,具有极强的生命灵动性。

  能盖上瓦房的,当然是经济比较过得去的了。由于瓦片本身也是泥土烧制的,再加上半凹圆的造型,天生就具有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瓦房上飘出的缕缕炊烟,也屈曲清奇,好像歌者秀媚的声线。

  土墙房。武隆从前的土墙房,都是就地取材,用比较细密的、燥湿适中的小黄泥土版筑而成的。有些地方比如白云乡也可以用冷沙土版筑,但一定不能用扁沙(书名页岩)这种孔穴和透水性较大的泥土筑墙,也不能用涵水性、糯性太强的泥土(“大泥巴”)进行版筑。小黄泥土版筑的墙体,不易开裂,比较紧致,安全性比较好。

  石墙房。石墙房俗称“胡豆砟(zhǎ)”。在武隆,一般是用龙骨石(石灰石)砌筑的,石头也是因地制宜直接取用,或是用钢钎二锤做些打制。石墙房在大洞河乡更具有与大自然的协调性与契合性。如今在百胜村穆杨沟层层梯田边,还集中保留下很多石墙房,引得重庆、涪陵、南川等被现代烦嚣熏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纷纷来此圆梦诗与远方。

  土墙和石墙房墙体都很厚,因此冬暖夏凉。一般也不会乱开门窗,除了堂屋正大门稍微宽敞一点外,大门两边和其他房间的窗牖(yǒu),体量都较小,因此屋内往往黑洞洞的,不如今天的房屋采光好,房顶的瓦盖或者草盖,往往也只是安一两片“亮瓦”用于采光。这种安排,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其诗意和不经意间的哲学意味也是很浓的。阳光从亮瓦或者小窗的窗棂缝隙射进来,那种劲勃的直透感,那些浮浪在光线中的滚滚红尘,使你会明悟什么叫做“照见”与“洞彻”。而且,你常常会看见那一束束赤橙黄绿青蓝紫,你会觉醒世界的另一面真的就是歌与诗。土墙的墙眼儿,不但利于房屋的呼吸,也往往成了自然精灵麻雀们最好的藏身之所。飞来飞去的麻雀,一天叽叽喳喳欢叫不停,再怎么沉寂的山沟沟或者野坡坡或者背塆塆,都会显得热闹有生气。这种动静相兼的美学效果,是乡民们建筑房子时大概也没想到的。在从前的武隆,麻雀的叽叽喳喳、燕子的细语呢喃、鸡鸭的晨唱夜谈、虫儿的唧唧哼哼……构成了田园农村中最动听的交响。

  板壁房。武隆的板壁房,是用纯实木板和实木梁柱建造的房子。在今天看来,好像很有诗意,也很环保。但在从前,毕竟是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就地取材搞的建筑,聊可居住。板壁房墙体比较薄,何况从前也无条件像现在这样将木板弄得“亲丝闇(àn)缝”(没有空隙),因而御寒功能比较差;同时,日晒夜露,也往往容易腐烂,并且防火功能也较差,因而寿命没有土墙和石墙房子长。不过,由于穿楔接缝、钩心斗角,整体上相互牵扯,异常牢实,因此在防震上反而是从前的农村建筑中最好的。

  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形制,它们还在吗?

  武隆从前乡间的房屋从形制上看,除了“礅方四正”的房子(即基础或者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外,还有“虚楼”和“暴天儿”。无论那种情况,往往还有“挑楼”“天楼”“地楼”“走楼”等这些既实用又起点缀装饰作用的造型。

  虚楼。武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潮湿。人们为了适应悬崖陡坎这种生存环境,就在坡地和高坎下打上一些竹木桩子,再在上面盖上房子。上面住人,下面喂牲畜。这有点类似湘西土家族的吊脚楼。这种建筑由于楼下是虚的,故名“虚楼”。人住在楼上,猪牛羊住在楼下,半干半湿的畜粪和着周围泥土味、花草树木的香味,袅袅飘进门窗,那种别致的风味只有乡野之人才能品赏和诗意地体味;人畜呼吸声、虫儿唧唧声的互相伴和,也自然是一种别有韵味的乡村音乐。

  暴天儿。在武隆乡间,很多土木结构的民房,建筑时将面朝大坝子(即房前地坝)一面的墙体退后几米,而两头的墙直抵阶檐;但楼上的楼板与整幢建筑的两头墙体齐平。这实际就是当门一面楼下的墙体朝里凹进去了。这凹出来的空间既是娱乐活动区域,也是晾晒粮食、宰猪草甚至“办席”的区块。这种建筑就叫“暴天儿”。

  挑楼、天楼、地楼、走楼。这几个造型严格说不是整栋房子的形制,而是附属建筑。但他们在造型上对整栋房屋的形制起着明显的点缀作用,实用性也很强。

  “挑楼”就是悬挑在墙上的一个木走廊。其宽度以不超过房屋滴水为界。“挑楼”一般是在二层楼的外墙上。偶有很高的碉楼的高层上,也会有挑楼。这是农民为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而进行的技术和文化创造。人行天楼,极目远眺,心胸开阔,尤其是那种悬空的感觉,对于孩子们来讲,就是最美的童诗之一。“天楼”即从前的“楼上楼”。是在主楼上再搭一层简易的楼,大概位置就在房子“穿尖”开始的高度。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多数时候是为了储存洋芋、粮食,偶有堆放杂物的;有时也用于住宿。这个天楼相当于江浙闽粤一带的“阁楼”。这与现代水泥楼房(平顶房)房屋顶层楼面这个“天楼”不是一个概念。“地楼”是在房屋离地一尺左右搭建的楼层,目的就是为了防潮。实际相当于今天钢筋混泥土房屋地面上的加高层(隔空层)。“走楼”是吊脚楼上的走廊或者一般石墙、土墙房子底楼墙外搭建的走廊。房屋内里的廊道不这样称呼。走楼既是对建筑空间的充分挖掘利用,在美学上也有独特的价值。它与房屋上部的“滴水”宽度相协,阴阳平衡,与房屋基部又虚实相生。

  周周正正的房子、虚楼、暴天儿这些形制,以及种种附属造型,协调地聚集在一个场域,简直就是一部动听的、凝固的乡间交响乐。

  那些环环相扣的建房流程,它们还行吗?

  武隆乡间各式各样的房屋建筑,都有各自的流程。而基本的程序如下:选地形-收房料-海屋基-建房子-搞装培。

  选地形。简单说就是勘察地理形势和地质条件,在整个建房过程中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被看重的环节。在武隆从前民间,俗以为一个坐家屋基“阴阳地理”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家族的前程。所有“妻财子禄”“穷通寿夭”的问题,都和这个屋基有关。所以民间对于一个家族的盛衰,往往会评判为“屋基所出”。

  选地形有很多程式和讲究。主家自己要有一些常识,绝对不能把房子建在“剐坡坡”亦称“沙崮崮、石谷子(全是小石的地方)、石圪脑儿(乱石成堆的地方)上,也不能建在山脊(山梁梁)上或者山坳上,更不能建在窝氹氹(dàng dàng)头。其实这些地形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砂(山)飞水走”,不能聚气。接下来是四处访听,看哪里能找得到手艺“过梗儿”(过硬)的风水先生。访得后,就要带上重礼去恭请并许以重酬,让其认真考察周围环境,搞清楚附近地形的来龙去脉,期间还有很多地质研判的过场。选定一个即便不能大富大贵也起码能保证东家丁口平安、衣食无忧的地形后,就要牵线钉桩,即确定好四至界限、房间摆布、字向所出等。然后要请动姜子牙,商洽土地爷,把这块地“买了”,并选定好动土开工的期辰。

  收房料。首先是收木料。无论土墙房、石墙房、木板房,还是砖房,都要用数量不少的木料。因此,建房前就要根据规划,把楼辐、楼板、桷子、檩子、挑梁、柱头甚至搭跳(脚手架)所用的木料规划好,然后就是去批手续和进山林砍伐及锯切、解割木料,砍伐木料还需要讲究时间节令。一般是在秋冬季砍伐,不然收来的木料就容易成为“水浸子”,不易干透,且容易被虫蛀。这些木料要干好后,才能用。其次就是收墙料。石墙房需要去采石,土墙房需要找好既近便又合乎要求的取土处,草房还要根据季节时令收集好草料。


  海屋基。土话“海屋基”即场地开挖和基础夯砌。这要按照地理先生最初的规划,用比较坚固的大石头,把房子的基础打牢实。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而这一步很关键。民俗上,海屋基需要在先前选定的期辰(吉日良辰),对土地爷和相关神祇进行祭奠;同时海屋基等于整个建筑工程已经开工,首日还要搞一个相对隆重的庆典。屋基“海”好后,一般需要“歇气”一段时间,这一方面是需要重新规划准备建材,调动劳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屋基能基本固结。

  建房子。民俗上,这也需要先看期辰。按着期辰请起“活路儿”开工建设后,周围团转的人些,就会陆陆续续来“送菜”,即送来一些粮食、蔬菜甚至肉食,表示朝贺、支持和祝福。一个人为人好不好,也是看你“活路儿”叫得动不,“送菜”的人多不。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淳朴的乡民们也会看在邻里邻居的份上,都会来“转活路儿”和“送菜”的。

  建板壁房(木板房、树立房)过程中还有许多“过耳市场”,既有请鲁班仙师的,也有祷祝土地等神灵的,还有娱乐观众的。而土墙房建设中,还有一个插曲叫“歇墙”。因为泥土本身比较软,急火火地建筑,其稳固性就很成问题。为了使墙体干硬一些,往往版筑到一层楼高度,刚把楼辐安好后,就要“歇气”一段时间。等墙体“干水汽儿”后,又开始复工。复工时,往往又是亲朋好友“送菜”的高峰期,复工的第一天,一般也还要办一下酒席,以示答谢客人和庆祝复工大吉。

  搞装培。无论何种房屋,外架子竣工后,还有一个重要程序就是内装与培补,即内部装修和附件补建。内装主要有七:一是“打地坪”,亦称“砍三合土”,即用石灰、粘性好的泥土、河沙三种材料搅拌而成砂浆,倾注在地坪上后,再用木板侧棱使劲夯打(“砍”)。三合土其黏性和“干结”后的硬度以及压光后的光洁度都很好。二是“粉刷墙壁”,亦称“上灰”,从前一般是用的石灰。三是“打灶”。与主家有缘手艺又好的师傅,打的灶就比较“吹火”,烟子排放通畅,火肯燃,火力好,煮饭炒菜都好吃。四是“镇楼”,就是铺装和钉扣楼板,楼板间接榫合缝,并通通牢牢钉在楼辐上,不会“呲牙裂缝”。五是“打行礼”,即做家具。这个往往动辄就是一两个月以上,要好酒好肉把师傅堪待好,“师傅钱儿”也要到位,不然木匠师傅扯起靶子来也够主人家喝一壶的。六是水缸(过去基本是石水缸)的打制和安放。七是火塘和红苕坑儿的安排与挖制。火塘前边已有提及。这红苕坑儿就是在选定的房间地上挖出一个深坑儿,用于冬天储藏红苕。

  附件补建主要有:一是地坝的平整。一般也是“砍三合土”。地坝主要用于晾晒粮食、小孩玩耍、办酒安桌、聚会聊天之用。一个家庭是三合土地坝还是纯粹泥土地坝,也是其经济实力的体现,是一家人的面子。二是前后阳沟(亦称檐沟,即排水道)的开挖、布局和整理。三是狗狗等小牲畜居所(圈)的安排。四是门路的培补、梯坎的修砌。五是相关植物的栽培,这个也是有许多讲究的。六是院墙的布局和砌筑。如果是一个相对封闭、自成体系的院落,则院墙上的大门就是整个院落的进气口,这还有很多地理学上的讲究,需要专业人员助力。

  安居才能乐业。武隆乡民向来注重“窝”的建设。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无论有多忙,至少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回去看看自己的“窝”。在外面挣了钱,也一定要首先新建或者翻造比较理想的“窝”。形制各异、充满泥土气息、与大自然协和的那些老房子,如今多数已经风雨飘摇,或者被钢筋水泥掠夺了诗情画意;有的村社,年轻人基本走完,就两个“老棒棒”在屋苟延残喘,炊烟和鸡鸣犬吠几近荒芜。

  在滔滔流过的历史长河中,武隆乡民沉沉浮浮了很多爱和恨。但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对这方土地有着无限的眷恋。如今般般物事成了袅袅轻烟,黄发垂髫也都不过匆匆过客。历史转过身时,连一声“再见”都没有。那些炊烟,那些鸟鸣,那些丝竹,那些乡音,都在拨动着人们内心深处那一个脆软之处,那个一碰就可能掉落的愁情烦绪,它叫做乡愁。所有泥土的气息,在城市化浪潮中,都成了幽幽一缕香,如今飘散在了深深旧梦中。但愿在乡村振兴契机下,武隆人民传统意义上的“窝”会被赋能再造,虽然回不到从前的情境,但总可以让人缅怀一段如诗如画的岁月。


天福官驿

又名“天福驿站”,位于重庆武隆,地理位置特殊,现成为旅游特殊观赏景点。它的出现有着特定的故事背景

在天生三桥的天龙桥的坑底院有一座座青瓦灰墙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院落前挂着的灯笼上写着“天福官驿”四个字。该驿站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地处“钻天铺”和“白果铺”间之要津,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传递的重要驿馆,后毁于兵燹。该建筑位于武隆天坑,天生三桥的青龙桥下端,坑底有条谷底大道,宽约5米,仿如古时驿道,可通行木制车,骑马。房屋位于道旁,屋顶被天龙桥万丈深渊所笼罩。四周岩石峥嵘,灌木苍翠,有一种阴深萧煞之气氛。

巨资仿建

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幸运在于:上帝似乎也正好是个完美主义者。既然他赋予了武隆天生三桥这么多“世界之最”的神奇之处,自然不会吝啬再锦上添花,给这鬼斧神工之地再旁生出一些枝节,一些故事,一段历史来,好使这难能可贵的天然杰作更加完美。

而这个锦上添花的故事就发生在羊水河峡谷上的第一座天生桥——天龙桥坑底的“天福官驿”。这是一个位于道旁,屋顶被天龙桥万丈深渊所笼罩,四周岩石峥嵘,灌木苍翠的四合院。院子由几幢相连的青瓦灰墙的厢房组合而成,古色古香,四处弥漫着古老悠远的味道。在院前的空阔草地上,高高悬挂起来的大红灯笼上赫然写着“天福官驿”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风一吹,仿佛一团火苗在半空中摇荡。而驿站外的栅马桩,以及悬挂在高竿上的驿站标旗,则显示了此处为官家豪强出入歇脚处所的尊贵身份。另外,这里还有一条宽约5米仿古时驿道修建的大道,可通行木制车和高头大马。

推门进到院内后便可看到,院内所有建筑都为木质结构,风格古朴而典雅。事实上,这是由两个四合院连成的矩形方阵。除了正门有朝门以外,每座厢房的小青瓦屋顶上都有翅角飞檐,琉璃瓦当,以及精妙绝伦的雕梁、木墙。在院坝的角落里,还有一辆专供古代官员们外出使用的木质马拉轿车。

而驿站的内庭,四方加起来大约有20来间房舍,不仅有正房、庭院、厢房,还有会客厅、马厩等,总共占地面积约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若是按照古时的房屋功能分布来推知,左厅应为专供官员办公及接待宾客用的正殿,而右厢则应为官舍及卫士住房。

其实,眼下我们所看到的驿站面貌,是严格按照汉唐时期驿站风格重新仿建的。为了更好的复原历史原貌,在驿站修复过程中,一切细节都尽量保持历史的本来样子。连青砖、灰瓦也是专门到外省定做运来的,屋梁和门窗上的雕花也都是专门进行了“做旧”处理的。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在此取景拍摄,所以驿站内还保留着当时作为剧中道具的马车、盔甲、刀剑等等。

那么,这座驿站究竟有什么来头呢?全国各地的古驿站并非只有武隆这一处,因此,促使张艺谋来此处选景一定另有深意。从现存史料来看,天福官驿,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地处“钻天铺”和“白果铺”之间。在历史上,这里曾是古代涪州和黔州两地作为官方信息传递的重要驿馆,可惜后来毁于兵燹之中。

建筑风格

该建筑为木质结构,古典风格,小青瓦屋顶,翅角飞檐,由两个四合院连成矩形方阵,正门有朝门,内庭四方约20间房舍,左厅为正殿,供官员办公及接待宾客,右厢是官舍及卫士住房。院坝存有古官员的马拉木质骄车。驿站外有栅马桩,及高竿悬挂驿站标旗,显示此处是官家豪强出入歇脚处所。

身世之谜

要解开上面这些谜团,首先得弄清楚在古代,官驿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它究竟是类似于近现代“邮局”这样的信息传递机构呢,还是类似于“宾馆”这样的接待机构呢?追溯到天福官驿最早的修建年代(唐朝)之前的朝代,我们发现,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了“驿传合一”的制度。“驿”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邮”、“亭”、“传”驿的任务包罗万象,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的传递,又传达紧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怀柔少数民族、平息内乱、追捕罪犯、灾区慰抚和押送犯人等各种事务,有时还管理贡品运输和其他小件物品的运输。由此可见,在公元619年天福官驿修建之时,我国早已经实现了“驿”“传”的合一。也就是说,天福官驿作为一个地方官驿不仅承担着“邮局”的功能,还同时承担着“宾馆”的作用,甚至还承担了押送犯人和贡品运输等职能。

那么,像天福官驿这样的驿站当时全国有多少呢?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联呢?我们知道,到了隋唐时期,驿已经遍布全国,像一面大网似地密布在全国交通大路上。而根据《大唐六典》的记载,最盛时全国有水驿 260 个,陆驿 1297 个。驿站与驿站之间紧密相连,终于形成了一张点、线、面多管齐下的交通巨网。

可是,在这张网中,天福官驿又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呢?要解开天福官驿的身世之谜,还得从天福官驿的地理位置上来寻找线索。翻阅唐朝时期的古籍记载,我们在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馆驿使壁记》一文中了解到,“当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全国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从每一条路线所经之地和天福官驿位于“涪州”和“黔州”之间可以排除了其他六条,并最终确定“天福官驿”应该位于自长安至荆州、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忠州等四川云贵地区这条驿道上。

从如此条理分明的驿站层级和路线设置来看,唐朝的邮驿制度必定是十分成熟了的。这不仅保证了当时邮传的效率,使上面的政令能及时到达全国各地,而且也使地方动态能及时放映到朝廷。例如,若是地方有叛乱发生,朝廷就能及时收到信息,并迅速派兵镇压,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如此庞大的邮驿网络必定需要大量的邮驿人员,据说,那时全国专门从事驿务的员工共有 20000 多人,其中驿夫 17000 人,是一支十分庞大的邮政队伍。而且,根据不同的驿站等级,驿丁的配备数目也各不相同。这样一来,势必需要大量经费来维持驿站的正常运转。

那么,在旅游业还未开发的古代的武隆,像天福官驿这样的地方驿站,又是靠什么来维持运转的呢?原来,唐朝统治者曾专门颁布法令规定,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证邮驿活动的正常开支。而这些驿产就包括了驿舍、驿田、驿马、驿船和有关邮驿工具、日常办公用品和馆舍的食宿所需等等。除了这些以外,唐政府每年固定会给各驿站一定的经费补助。有资料表明,唐政府每年会从全国各地收上驿税约 150 万贯左右,平均下来,分到每个驿站经费约有1100 贯。因此,这样看来,沿途从事传送政府文书的官员待遇是优厚的,连基层邮驿一站之长的驿长,也能过上较为悠闲的生活。

历史故事

这是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他在全国选择外景,最后落实利用天坑,青龙桥特殊地形,建造了这个特殊建筑,取名天福官驿。专供该片拍摄国王谋杀蒋太医一场戏使用。该片已在全国热播。此建筑保存,利用供游人参观,也成了天生三桥的历史价值见证。这段戏的故事情节叙述如下,古时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实际出现的方国不止十个,其中某个方国的国王,原来只是个禁卫军统领,他谋杀了该国王,自己当起国王,他又把梁国的公主娶为王后,抛去了原配妻子。但对新王后并不有情,他硬说王后有虚寒症,指使蒋太医在王后服药中加入草头乌毒药,以便使王后慢性中毒死去。恰巧这蒋太医又是国王原配妻子的丈夫。国王知情后假意让蒋太医升官,调离王都,去外地赴任,当蒋太医一家赴任,途中住宿天福驿站,国王便派大内高手,秘密暗杀蒋太医一家。他的秘密又被王后识破,王后为了让他儿子当上王位,有意借刀杀人,暗踢一脚来消灭国王的武装有生力量,便暗藏许多弓箭手在天福官驿的草丛中。这样天福驿站便成国王卫队,王后卫队,蒋太医卫队,三方争斗的焦点。

该场戏在天龙桥下垂数十条高空绳索,挂着国王所派的黑衣卫队,手执弯刀,飞来飞去,砍杀蒋太医逃亡奔跑的骑士,草丛中王后密军,万箭齐发,射杀空中那些蝙蝠卫士,刀来箭往,杀声震天,地动山摇,一场精彩绝伦的武打,让人眼花缭乱,拍手叫绝。这种特色的武打戏,只有在有独特场地才能拍摄,故在此修建独有的特点建筑,艺术风格全国独有。

  武隆七彩陶

    武隆七彩陶,是因武隆陶土色泽多而得名,利用多种颜色的陶土绞融一起,在拉坯的环节中形成自然山水,来彰显武隆的独特美丽山水。

    目前,经探索和发掘,武隆其陶土资源也颇为丰富,到目前为止,已探明了十二种颜色的陶土,通过科学论证且陶土质量上乘,也因陶土的颜色多种而命名为“七彩陶”(利用其中的;红、橙、黄、绿、青、白、紫七种颜色陶土配制而成)。

    武隆七彩陶经研发已形成自己独有的流派,质量体系,工艺流程,品质、功能等,并已获得国家专利。做为民用陶,她的品质和功能尤为重要,除了绝对绿色,环保,养生以外,含多种矿物质使之透气性能好,水的净化功能优异,使之饱水易软化,若成炊具盛藏物,隔夜不馊;若成壶泡茶纯正不变味、隔夜无异味;若成花瓶插花相对经久不凋。

    通过专家团队和业内其他大师、专家的研讨,对开发武隆七彩陶的质量提出了“细如娟、明如镜、声如琴、色如虹”的总体质量定位;七彩陶工艺多色绞融,以泥代彩,自然山水;七彩陶功能软化水质,透气保鲜,自然防腐。

浩口蜡染

  蜡染是仡佬族、苗族民间艺术精髓,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的装饰,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浩口蜡染是在明清时代由于嫁娶由云贵地区仡佬族人传至浩口苗族仡佬族乡。浩口仡佬蜡染是由浩口小学自主开发的艺术课程。现在正由学校向社区辐射,由学生向成人辐射。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浩口蜡染在传统蜡染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自主发明了套色蜡染,使得作品造型各样、款式新颖,色彩丰富,能更多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龙溪古码头

位于火炉镇东部,镶嵌在乌江中游的山清水秀之间,隐藏在乌江流域幽深蜿蜒的千仞峡壁之中。龙溪码头上接彭水,下连黄草,地处险恶乌江里一个较平缓的“U”形水域。生活在纷繁复杂、喧嚣的闹市久了,人们的心变得烦躁、无以宁静。此时,格外需要经历一次心灵的洗涤,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心的港湾,淡泊心境,龙溪码头就是你要寻找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