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处寻江南 | 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

 竹山一枝秀pfxh 2023-10-04 发布于江西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城市地图学研究的钟翀教授编著的《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编集220余幅珍稀古旧城镇地图,涉及近代以来“八府一州”的63座江南中心城镇,为读者提供了解读江南水乡城镇的历史精描图卷。在新书首发暨出版座谈会上,该书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投放市场的首批样书也受到读者热捧。今刊发该书前言(略有删节),从中可以了解《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的编撰主旨和目的,选编地图的范围、体例以及诸多特点和价值。


自前近代的十五、十六世纪以来,在我国江南地区绽放出了华丽的市镇文明。此类江南城镇渊源甚久,它们自先秦“吴市”“山阴”等早期都市,中古以来众多“草市”以及宋元“镇市”“县市”迤逦生长而来,至明中叶迎来蓬勃发展。明清以降,得益于丝、棉、米等产业的兴盛,依托密如蛛网的河湖水系,在江南核心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有序分级的城镇体系,其规模与活跃度在全国首屈一指,不能不说是该地的独有特色。

进入近代以后,自鸦片战争直至1949年解放初,是江南城镇发生剧烈变动的一个时期,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圈迅速发育成熟,在许多拥有千百年历史的江南传统城镇之中,城垣、城濠的拆除和填埋,建成区的加速拓展,使得城镇的功能与空间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新式医院与学堂、汽车、铁道、电力及上下水管网等近代物质文明也都最先出现在了这些城镇之中,促进了原先的城市形态不断迭代,城镇景观加速更新。

图片

姑苏城图(约1883-1898年)中的新式教堂、医院、学堂

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化扩张已接近临界,历史上那些区域经济均衡、人居环境优越的江南城镇,或是一些嵌入大城市之中、独具风情的旧城地带,再度引发诸多关注。如何在留存雅致历史景观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延续、升级、重塑这些古老城镇,成为当地普通民众和当今规划建设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本书编者考虑从近代地图史料的角度,经长期收集、查考,从散处海内外公私藏家的千余种近代江南城镇地图之中,甄选一批测绘质量最高、最具学术与文物价值之图予以集中公刊,使之有资于此类城镇的研究与建设。

在本书中,编者精选63座江南地区中心城镇的228种近代地图,以“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为名予以集中发表,在此有必要先将书名所涉“江南”“城镇”“近代城镇地图”“萃编”作一简要的解题说明。

关于书中设定的“江南”,系指近代以来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及太仓州这八府一州的范围。这一区域概念比较接近“狭义的江南”或“江南核心区”的说法。概而言之,从地理环境上讲,该区域由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及其背后的丘陵山地所组成,其主体部分为河湖交错、水网纵横的典型江南水乡,因此拥有较多的地文共性与独特的生态景观。从历史文化上讲,该区域自距今7000年前的先史时代,既已发育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马家浜文化与河姆渡文化,前者分布于太湖流域即钱塘江北岸直达常州一带,后者以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地区为核心分布区,后来两者在距今5000年前统合发展为良渚文化。到了春秋吴越争霸时代,以今苏州、绍兴为都城的吴、越两国,“同俗并土,两邦同城,相亚门户”(见《越绝书》),显然已经完成文化上的统合;而至战国荀子之际,则更有“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之说,表明该地形成足以影响中原历史进程的一大族群。六朝以降直至近代,江南也是屡屡扮演着抗衡南北的南方中心基地的角色。而从语言、民俗和经济的联结来看,苏松常太、杭嘉湖、宁绍构成吴方言中最为典型的吴语太湖片分布主体,在该区域中,不仅语言互通,甚至也具有了较为一致的民系认同和地方归属感;在经济上,至迟到明代,环太湖五府与杭宁绍地区已形成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诸多共同点的经济区,而从人、物、财和信息的流动与通连,从中心城镇与乡村聚落的空间秩序与经济密度来看,这八府一州也可视为我国经济一体化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最为均质的一个区域整体。

图片

本书所涉江南城镇示意图

关于本书所选“近代城镇地图”,主要是指测、绘或刊印于近代,能够比较详细地表现上述江南城镇的空间形态与历史景观的传统舆图或大比例尺实测地图。按创作年代来说,主要收录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以来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相关城镇地图,同时,为遴选最能展现江南近代城镇面貌的地图资料,本书也收录了少量创作于1840年之前且质量较高的前近代城镇地图。

江南城镇的近代地图数量繁多且收藏极为分散,如何采择、荟萃精良之图并予以详明著录,是图录书编纂的关键,而本书冠以“萃编”之名,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收录原则与整理考量。

一方面是从城市历史地理学、历史地图学等研究的角度,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地物表现的详细程度、地图测绘的时间序列、建成区等城市肌理分析关键地物的表现、地图创作主体及其测绘技术的情况、地图流传的普及性与代表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选取其中最具研究价值之图;另一方面,从古旧地图的艺术价值与文物传存的角度,蒐集测绘制印俱佳之图、稀见之图。从此意义上来讲,“萃编”可说是本书编纂之“文眼”,因此有必要对编者具体的收录、整理作业稍加展开说明。

首先,从城镇史地研究的立场来看,对于同一座城镇,尽可能优选近代前、后不同阶段的新、旧两种测绘方式下所制之详细地图,是开展近代转型期江南城镇历史形态比较研究的理想取径,因此也成为本书选录地图的第一原则。具体而言,对于存在数种新、旧地图的城镇,尽可能地甄选能够详细、准确表现该城镇街区、路网、水系、围郭与城濠、衙署祠庙、城内坊里图保边界或巡警分区等要素之图,作为本书中该城镇地图的代表性主图;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有意识地选取不同测绘年代之图,以求全面展现该城镇的历时变化及其他有价值的内容,这是本书选录各城镇地图的基本原则。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昆山城图

其次,就历史地图学研究而言,近代是我国地图制作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新旧地理观念的碰撞、东西方制图术的交汇、专业制图群体与机构的诞生等多层面的地图文化变革,为诸多江南城镇的地图创作带来了复杂多变的面相,无论是制图理念,还是具体的测、绘、制、印等制图技术,抑或地图的出版、发行、销售,都显现出这一时期江南城镇地图丰富的地方色彩与突出的时代个性,因此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从这样的认知出发,本书在地图的拣选上也充分考量了此类资料的历史地图学研究价值。概而言之,尤着力于蒐集以下三类地图。

其一,近代地图的绘制与近代测绘技术的进步密切关联,江南城镇地图的测绘,也经历了从传统写景式绘图,到采用新式测量工具的计里画方测图,最终发展为平板仪与航摄实测制图这一过程。上述测绘形式在本书所收的江南城镇地图中均有反映,而其中一地最初采用近代测绘技术所绘之图、或大比例尺最详之图,是展现近代测绘转型期江南城镇地图史、或记录江南城镇近代实态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成为编者重点蒐求的对象。为此,本书汇集了大多数江南城镇的最早的近代实测地图,同时也收录了上海、宝山、常熟、无锡、常州、镇海、定海、象山、绍兴、萧山、诸暨等多座城镇1/5000以上的大比例尺实测图。

图片

湖州郡城坊巷全图(1900年),系该城最早的近代实测地图

图片

武进县城图(1929年)

该图对于当时常州古城的描绘可谓极尽其能

其二,近代地图的一大特点是测绘主体的多样性,既有国家或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地图测绘,也有民间图书业者、功能性专业机构甚至个人参与的城镇地图创作。这其中,同治初年由丁日昌、冯桂芬等主持测绘的《苏省舆地图说》所收之城镇图及受其影响刊刻的部分苏南城镇地图、光绪年间以《会典图》为契机测绘的若干浙省城镇地图、晚清民国时期由军方测绘的1/10000、1/5000、1/25000等大比例尺江南城镇地图,代表了近代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测绘水平与城镇地图绘制标准,也是构成本书的基础资料之一。除此之外,本书尤其留意地方刊书业者(如平湖绮春阁书庄刊行的“平湖城市全图”)、传教士或军方谍报人员等海外人士(如日谍美代清濯测制的“浙江省宁波府城图”)、有用图需求的近代专业机构(如宝山清丈局测绘的“城厢市街道图”、嘉兴永明电灯公司印行的“嘉兴城市全图”)、拥有一定财力的地方精英或最初习得近代测地技术的当地人士所绘制的城镇地图(如南京陆军舆地测绘局的华绵甫等人在1912年实测的1/2500“无锡实测地图”),这些地图大多测绘精良但流传极为有限,因此也是本书所致力蒐求的一类地图。

图片

无锡实测地图(1912年)

其三,由地图在当时再版等流行状况、现存各地的数量等情况推知,许多江南城镇在近代都曾出现一种或数种当地最流行的地图。如以杭州为例,晚清同光时期流行民间的版刻“浙江省垣坊巷全图”、民国中期风行一时的彩色石印“浙江省城全图”;又以苏州为例,晚清、民国时期广为传售的分别是“苏城厢图”与文怡书局刊“苏州新地图”;又如“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1875年初出)、“绍兴府城衢路图”(1892年初出)及其增改版等,都曾是该地地图之最流行者。此类流行地图反映当时社会对于该城镇的普遍认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文化地图学意义,因此也是本书重点收录的对象。

图片

绍兴府城衢路图(1892年)

近代地图的产生,除了测量技术,在绘制、刊印上也有其独特的创作环境与鲜明的时代个性。在江南的上海、苏州等地,甚至还曾出现手绘、木刻、铜版、石印、胶印等多种制印方式并存的独特景象,而这其中尤以绘本与五彩石印地图最具时代特色,前者如清同治年间彩绘“宁郡地舆图”,后者如1888年彩色石印本“上海县城厢租界内外全图”,均是同时代匠心独运的代表作,此种技艺精湛的城镇地图也成为本书收录的又一重要目标。

最后,城镇地图虽是一类具有相当文物收藏价值、存世稀缺的专题图像史料,但在当今古旧地图的出版热潮之下,也应尽可能地避免重复收录。因此,积极蒐集稀见甚至传世之孤本、尤其重视针对此前图录书未收之图的整理,也是本书收图的重要考量。以近代江南的城镇地图而言,方志舆图、民国制大比例尺城镇地形图已在学界广为流传,是相对易于入手的资料,而晚清或民国初测绘的单幅大比例尺城镇专题地图,传世稀少,往往仅有一件或数件见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如本书所收1909年苏省铁路学堂测绘科所制“昆新城厢图”、1888年富文阁彩印“上海县城厢租界内外全图”、1928年上海市建设局测绘“川沙市区图”、1913年实测“武进县市区地图”、1900年汤绪测绘“湖州郡城坊巷图”、1929年萧山县土地陈报办事处测绘“萧山县城图”等图,均属此类稀见之图,其中孤本或极有可能的孤本也为数不少,此类地图多数尚属本书首次披露,而据编者估算,本书所收之图,其为近年出版图录书所未收的初次发表者,达全书近八成之谱。

图片

萧山县城图(1929年)

需要说明的是,近代江南城镇地图的种类与数量,远不止本书所收之谱。以笔者浅见,目前在少数公藏机构尚存有江南若干城镇的民国地籍地图,限于地图利用与审查、本书的体例与篇幅,本书不克收录;还有个别地图因收藏方因素未获复制图像的缺憾,这些工作只能寄望于后续一一完善。

图片《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

钟翀 编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大8开布面精装,配精美函盒


四色全彩精印,尽可能地呈现江南城镇地图史料的原貌


配图注提要,说明地图的绘制者、收藏地、原图尺寸、原图比例、测绘经过、传存状况、成图年代


以精炼的文字阐释地图所表现的城镇历史沿革概要、城市形态与历史景观变迁或与其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值得入手的五大理由

1.本书是近年来江南城镇地图文献的系统性编集、研究和出版,也是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对于弥补江南地图专题文献的出版空白,推动江南历史地理的学术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2.本书选编地图多为此前图录书未收之图,尤其是众多近代江南城镇的大比例尺实测地图,海内外各公私藏家罕有收藏,甚至是传世的孤本,此次系国内首次公刊出版,编者本学术公器之旨以资学界和公众研究、利用,有着极高的文献和文物价值。

3.本书选录地图按照清代“八府一州”的行政区划分类收录,每座城镇至少收录一幅方志古城市图和一幅近代实测城镇图,既全景式地反映了江南核心地区的各府县州厅的城镇体系,也通过新旧两种地图的比较,清晰地表现出江南城镇从繁荣发达的古代城镇向现代化城镇转型的动态过程

4.本书图文并茂,印制精良,集文献价值、学术研究和收藏鉴赏于一体。所有地图均极力保留原图面貌,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色和版式设计,色彩致臻,图面高清。文字介绍详略得当,凡有关地图的基本信息、历史背景和价值特色无不予以严谨、准确、客观地解析阐释。

5.本书编纂的宗旨在于发掘我国传统城镇的图像史料,将之运用于城市历史景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选录地图是目前历史地图研究和江南城镇规划设计所急需的古舆图与近代地图,有利于丰富与弘扬“绿水青山”理念,对推动高水平的江南水乡城镇历史景观再开发的规划设计、并深化相关水乡城镇的传统文化保护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于作者



钟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学科带头人,“城市地图研究中心”及“城市历史形态学工作坊”召集人。

近年来,主要从事城镇历史形态学与景观史、古舆图与近代城市地图等领域研究。目前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著作有《北江盆地》等专著,编著《温州古旧地图集》《上海城市地图集成》《旧城胜景——日绘近代中国都市鸟瞰地图》等图书,发表学术论文、随笔等80余篇。

目录

图片
图片

各编细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文赏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代不同时期的常熟城镇地图

图片

昆新城厢图(1909年,局部)

图片

绍兴府城衢路图(1892年)

图片

象山县城(1927年)

图片

平湖城东、平湖城西(1936年,局部)


图片
苏州新地图(1931年)


图片

浙江省城全图(约1926年)

名家推荐

本书编纂者钟翀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图学研究,在地图文献的收集上已有相当的积累,经历年来不懈查访国内外各大藏书机构和私人藏家,并经他本人一意搜求,逐渐积累了一大批重要的近代江南城镇地图。此次出版的《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收录此类古旧地图总计近230幅,基本涵盖了近代以来江南地区最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地图,藉此当可一窥此类地图之全貌。其中不少稀见的地图尚属首次披露,资料价值尤显珍贵,为学界研究相关课题提供了难得的史料文献和重要线索。

——周振鹤(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钟翀教授在大型历史地图文献的编纂和出版上已取得一系列令人嘱目的成果,如主持编纂的《上海城市地图集成》《温州古旧地图集》《旧城胜景:日绘近代中国都市鸟瞰地图》等图集,在历史地图集的编纂方式和体例上都具有范式性的创新意义。本书是其编著的历史地图集新作,为我国江南地区传统水乡城镇的古舆图和1949年前的近代旧地图选编,旨在以清晰可辨的图片、言简意赅的文字,呈现近代以来江南城镇的历史地理变迁,对于江南水乡城镇人文和历史景观的保护和复原具有重要作用。

——阮昕(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图片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