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木子37 逍遥兰 2023-06-21 16:58 发表于浙江收录于合集#智慧49#生活方式#101#随想#83
近些年,伴随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精神上却愈发贫瘠和苍白,许多人甚至患上了“空心病”。 他们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更找不到快乐的力量,常常陷入消极颓废、低落抑郁、悲观绝望等情绪中,虚空虚无成为他们的日常。 不少人沦陷在生活的泥沼中无法自拔,总觉得人间不值得,还一起“约死”赴死,丧文化变成流行,在网上引起了高度关注和议论。 我们很难改变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正如一位哲人所期待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并拥有能分辨这两者的智慧。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任何时候,不妨抱着豁达的心,去欣赏万物、面对生活,就不会轻易被击败。 生活越久,就会越明白: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静地在精神上富养自己,并最终修炼出自知、自洽、自在的人生状态。 01 走向自知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种自知,往往需要从精神富养中来照见自己。 有时,我们在忙碌奔波中忘记了自我,在现实骨感中丧失了初心。 我们迷恋世俗的喧嚣和繁华,围着房子、车子、票子转,就是不懂如何安放自己躁动的心。 只有当心真正静下来时,才能增智修慧,从容淡定。 被梁启超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 一生都在安静中不断丰富自己。 曾国藩天生愚笨,小时候背诵一篇《岳阳楼记》,到半夜还没背会,藏在他家房梁上睡觉的小偷都会背了,他却还不会。 后来,光是秀才都考了7次,足足花了9年才考中。 但这样的天生“笨”人,一生酷爱读书,日日精进。每天夜里,他谢绝一切社交娱乐活动,安静地在家读书、写文章,外面再多精彩热闹,都与他无关。 曾国藩在年轻时,就给自己制定了12条修身法则,其中有条法则是: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于是,每日静坐一小时,成为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直到临死前一天,他仍在坚持。 他的一生,正是在安静中富养自己,不断扩展生命的宽度、广度,深度,最终成为“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典范。 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勇敢追求目标理想,都需要安静的力量。 当我们学会安静,也就能彻底能看清自己,懂得究竟去往何方。 进可攻,退可守,不迷茫,不失望,艳遇最好的自己,每一天都奔赴在路上。 02 走向自洽 作家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一辈子的功课。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和自己暗暗较劲,活生生浪费很多美好能量。 但若默默学会安静地富养自己,便能养成了“高能量体质”云淡风轻地面对一切。 格买提是央视有名的男主持,他曾有一段十分沮丧的岁月。 他和撒贝宁一起主持科普节目。撒贝宁的睿智,锋利,深刻,仿佛一个“巨人”在一边,让他自卑慌神,自惭形秽。在这种阴影的笼罩下,他频频出错,主持效果很不理想。 每次节目过后,他都安静地复盘思考,渐渐接纳自己的不足,不盲目攀比跟风,学会自洽,他说:“撒贝宁锋利,那我就保持柔软;他激发选手的斗志,那我便抚慰大家的痛处;他大步流星向前冲,我闲庭信步垫个背。” 正如张二东在《山居七年》里写道: “大部分人在自我这个小宇宙里是不愿意出来的,那里坚固、安全、让人自信,只有极少数的人会乐意把头探出去,像看陌生人那样理性客观地审视、反观自己。能够反观自身,就是佛教里讲的慧根,跳出自己了,而改变,就是一次次涅槃,直到我们小宇宙的疆域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智者。” 懂得安静地审视自我,接纳自己,是一个人最佳处世态度,也是活得潇洒自如的保障。 世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我们注定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不讨好、不比较、不攀附,你就能找到一片属于你的时空,奔赴你想去看的世界。 当我们越懂安静地富养自己,我们就越懂得自洽,与命运撞个满怀才幡然醒悟: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03 走向自在 听过一句话: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政治生涯不得意,前程尽黯,亲友疏远,诗文被禁,多次遭贬,每次都前途未卜。 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垮,他在安静中汲取智慧,在自由自在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每次不论败到多么衰败的地方,他却总是能安静地守着热爱生活的初心,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体验人生况味,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东坡喜欢漫步自然,观察万物,从中领悟到生命的奥秘和哲理。有时在安静的夜里,携友人游江、吟诗作对,精神上独与天地往来,写下了《赤壁怀古》这样的千古名篇。 他还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和随笔。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脍炙人口的唯美佳句。 苏东坡在孤独中思考人生的意义。他的诗歌和文字中充满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赞美和呼唤。 据记载,经济条件不佳时,苏东坡曾经将羊骨头做成羊排,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制作出一道美味佳肴。这种创意菜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还让他的朋友们大为惊叹。 苏东坡并没有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而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相反,他把低谷生活过成诗意,富养自己和不为功名利禄浮沉迷茫的心。 朝堂之外,活成一个流传千古的有趣灵魂。 苏东坡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 越安静富有自己,才越能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越安静富养自己,才能活得自由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 04 写在最后 “天不语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安静中藏着大道,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可以获得的天赋。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各种声音所包围,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 然而,当我们学会拥抱内心的丰富和安静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正如英国的一句谚语:安静,是生命的皇冠。 治愈一切迷茫、焦虑和痛苦,以及“人生不值得”的良药,是学会拥抱丰富的安静。 在安静的富养自己中,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愉悦自己。 静静修炼自己,重塑自己,在安静的精神富养中,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
|
来自: 12345csdms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