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缘新浦——地方旧忆

 新用户2611oQLq 2023-10-05 发布于江苏

                       新浦老火车站

      说到新浦,相信一大批江阴人是搞不明白这是哪里的,一如我当初没有搞明白一样。想我这样的旧式家庭,在那个刚刚恢复高考的年代,有了一个学校读书已经是上上大吉的事情了,我一个考了超过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九分的同学,因为录取事故,兜兜转转去了徐州师范学院,还是设在连云港的学校,不过,总算是和新浦有缘,我这才有了几年的新浦经历。

                 新浦火车站老照片

    新浦是连云港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过去叫新海连市,是新浦、海州、连云港的合称,后来更名叫连云港市,是江苏省最东北的一个市。七十年代末去连云港是够烦的,江阴坐公共汽车到常州,然后换乘火车去徐州,徐州转车去连云港,下午出发,要第二天的中午才到新浦,所谓的舟车劳顿我是真正体会到了。那时的新浦火车站坐落在新浦的东郊,一个非常简朴的小火车站,根本看不出是到了一个地级市的地方了。火车站下来,自然有学校的老师同学来接站,一路往西的解放路大道倒是有点气派的,就是看不到一家商店,心里真有点寒酸的感觉。

                 八十年代新浦主街道解放路

        我们借读的学校叫连云港财经学校,是省直属学校,条件倒还算不错,虽然出门往北就是荒郊野外,但学校的两座三层大楼还是很气派的,旁边还在新建四层的学生宿舍。当天下午就忍不住要去逛新浦的老街民主路,竟然就是学校一直往东走,经过一段棚户区这样的简陋房屋以后,市区就开始像模像样了,商店虽说没有什么高大的三层楼房,倒也是有点城市的派头的,人气十足,店铺林立,房屋都有点西式的腔调,和我们江南的店铺完全不一样。记得1980年,我们还迎来了连云港最大的解放路百货商店新大楼落成,那个气派,那个豪华,在当时江南也没有这样大的百货大楼。

                     新浦老街民主路

     当天,几个同学在新浦民主路的一家人气旺盛的小吃店,点了一碗向往已久的小馄饨,结果闹了一个大笑话。当时服务员问我要不要香菜,我一愣,什么叫香菜?这可是这辈子第一次听见的名字,旁边的苏北同学说就是芫荽,我依然傻乎乎的不知所踪,那就尝尝吧,想来香菜一定和江南的香葱一样的意思,要不怎么放到小馄饨里呢?一会小馄饨端上来,上面一层碧绿的香菜,我刚想尝,突然一股极其难闻的如同潮湿的草地里那种异样的植物气味扑鼻而来,顿时我大惊失色,把旁边的同学和服务员大笑了起来,幸亏饭店生意极好,服务员马上让给了旁边的同学,重新给我下了一碗香葱的小馄饨,这就是新浦给我的第一个下马威。许多年以后,我才慢慢适应了芫荽的味道。

                         芫荽小馄饨

     第二个下马威是叫心里美的一种萝卜,江南从来没有的。那一天学校的辅导员李老师带了几个圆圆的水果到广播室来,说是冬天最好的水果,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水果,老师也没说是萝卜,她们熟练地把那外皮轻轻一剥,露出来里面枚红的内芯,一看就是好吃的东西,我不由分说,一口下去,顿时那感觉就如同九十年代第一次吃海鲜蘸了那个日本芥末酱一样的呛人,顿时眼泪哗啦啦,言语不出,把个广播室的几个人笑得,李老师忙不迭的解释,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一种萝卜,因为水分足,有甜味,有辛辣,特别爽口,是冬天最好的替代水果。等那股辣味缓过劲来,我才知道这色彩艳丽的小东西,确实让我这个不怎么吃辣的江南小伙子上了大当了。

                      新浦“心里美”萝卜

     连云港许多的东西非常好吃,那时花生米在江阴属于高档的零食,只有过年家里才难得有花生吃,平时请大客人才有得吃油爆花生米,可我到了新浦老街东头往北的集贸市场,才发现铺天盖地的花生,价格便宜得有点吓人。兴奋的我一下子竟然买了几十斤花生,回到宿舍就自己剥了放在门口操场上晒干,作为我放假回家的最佳礼品。此后,我每次放假回家,一定是一大袋的花生米带回家,家里人说,那是他们一辈子吃的最香的连云港花生。当然,在连云港的水产学校实习,我还吃到了他们那里的特色菜肴——冻狗肉,那种放在脸盆和铝盆里的冻狗肉,一小脸盆五元钱,又香有鲜,这是江南根本吃不到的味道。

    说到新浦的吃,还有一件事非常有趣,我们学校南隔壁是连云港罐头食品厂,而我的宿舍正好紧挨着他们的工厂女工车间休息室,窗口对着窗口可以手伸得到,每天下课以后,罐头厂里的肉味、水果味阵阵飘来,水果香、烧肉香把我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馋得要死,于是想方设法和工厂里休息的女工搭讪,询问她们如何买罐头吃,那些善良的女工告诉我们,不一定去买罐头,可以买他们的零头食品,就是罐装以后余下来的食品,工厂作为福利,可以让职工便宜购买,七十年代末,即使便宜,一般人还是不舍得买这些的。

     可我们这些大学生就舍得了,我们学生因为是师范学院学生,那时国家还发伙食补贴,于是,经常请她们偷偷帮我们一大水杯的买午餐肉或者糖水梨和桃子,从那个小窗口传递。为了方便水杯传递,我们还把窗户上的铁栅栏扳掉了一根,每次传递吃的,两边都要尽可能地伸手过去才能接到,那边是清一色的女职工,这边是清一色的男学生,每每此时,两面宿舍里就嘻嘻哈哈的笑声不断。那边的女职工还要防备被她们领导发现,这边要防止隔壁班的同学发现我们偷吃的秘密,那个有趣,那个好吃至今难忘,我们几个苏州地区的同学买了啤酒大快朵颐,没多久就把每个同学口袋里的钱花光了。这样的好事直到我们搬到了新建的学生宿舍才告一段落。

                      新浦老店

   连云港葡萄酒厂也是值得一提的,他们的葡萄酒非常有名,也特别好喝,记得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江苏省南通航运学校做老师,因为我是仅有的两个分配在苏北的同学,几个要好同学安慰我,请我喝酒,结果四个同学在新浦老街的饭店里喝了四瓶葡萄酒,那种中国传统的甜葡萄酒,上口好,味道香,不知不觉就喝趴了两个,我结束了还得搀扶着醉醺醺的两个同学回宿舍,也是一桩记忆犹新的事情。

     新浦的好当然不只是吃让我记住了,那时学校聘请了连云港博物馆的李洪甫老师教我们历史课,我特别喜欢历史,所以按照李老师的提示,走遍了连云港的山山水水,当然首要的是新浦东南的花果山水帘洞,因为是《西游记》故事的缘故,所以我们第一个就是去那里,七十年代末,那里还没有开发,植物茂盛,山涧小溪潺潺流水特别的原生态,就是水帘洞顶,依然有原始的山泉掉落,只不过没有形成水帘而已,不过当地人说,夏天雨季,水帘还是像模像样的,许多年以后重返花果山,感觉就没有我们那时的味道了,甚是可惜的。

                     花果山水帘洞

    当然我们还去了孔望山的摩崖石刻,花果山的阿育王塔,去了墟沟海军基地附近的海湾游泳,爬了江苏省的最高山云台山顶,甚至登上了那时一没看头的东西连岛,游览了桃花源般的宿城渔村。我们还步行去了当时的海州古城。当然陇海铁路旁的那个新浦公园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虽然没有什么景点,但里面的亭台楼阁也算玩得开心的。新浦的图书馆不大,坐落在老街东端,却是我们这批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就等于我们读书的图书馆了吧,经常半天半天的在这里看书查资料。

          当年在新浦公园拍的照片

  新浦人的讲话也有趣,听了好久才听明白,有的话竟然和江阴是一样的,比如“哪里?” 江阴话叫“拉里?”新浦竟然也叫“拉里”,只不过音调就完全不一样了,江阴人的“拉里”比较平顺,新浦人就明显夸张了,声调的第一声是朝上的一个拉,里呢是拐了一个弯的,听起来好像是戏剧舞台上的讲话。“没有”新浦人念“莫有”,这有是嘴巴嘟起来的那个声音,有趣之极,我几年的新浦一塌刮之学会了这两句单词。                                                 新浦公园

    最后要说一说的是解放路上的露天电影院,这个在罐头厂对面的电影院不大,就仿佛是一个封闭的灯光篮球场一样大,却是那个年代我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几乎所有的电影,我们都在那里看,那个大冬天裹着军大衣还嫌冷的日子,我们坐在冰冷的水泥凳上,饶有兴趣的看完电影,等到结束,才发现电影院一共就我们五六个青年学生,因为经常看,所以电影院的售票员都成为老朋友了,就是下雨天,穿了雨披也要坚持看完,结果电影结束,屁股下的裤子全部湿透,回到宿舍一副狼狈相也在所不惜。

                          新浦新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