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首个自主操作系统的生态之路,与它的转型之痛

 三易生活 2023-10-05 发布于湖北

2023年9月中旬,我们三易生活曾以一篇长文,为大家介绍了2000年中国第一款自主操作系统Hopen OS诞生的背景。

当然,我们也以自己收藏的、仍可正常工作的真机,为大家展示了搭载Hopen OS 1.0、最早的国产操作系统掌上电脑联想天玑810。不难发现,它在当时那个年代拥有相当“越级”的屏幕表现。同时其基于CF存储卡,可扩展、可替换的内置图书阅读功能,也多少可以窥见联想彼时对于设备“扩展性”的一些早期想法。

  • 然而过于丰富的功能背后,其实是一个尴尬的现实

如果大家还记得当时我们展示的联想天玑810内置功能,可能会意识到这款“国产掌上电脑”其实有那么些不太合理的地方。

具体来说,它的确内置有极为丰富的应用,提供了从列车时刻表到地方旅游信息、从法律文书到医疗保健等,五花八门的图文信息。但是这些“预装功能”对于当时的用户来说真的都有用吗?大家有没有觉得,作为一台掌上电脑,联想天玑810的预装软件反而太多了点。

没错,看似丰富的预装功能背后,其实体现出的反而是Hopen OS早期的一大尴尬,那就是它起初并不支持用户自行安装、卸载软件,也没有成熟的SDK和工具供第三方开发应用。所以,联想的工程师才不得不自行给天玑810做出了一大票预装软件,来弥补系统本身不支持软件扩展的缺陷。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又是不支持扩展、又是没有SDK,这不就与几年后的TCL“神典”系统、SmartNX系统这些早期国产操作系统一样,注定要被市场抛弃吗?

  • 最初的Hopen OS,路可能走得有点偏

还真不是这样。事实上,Hopen OS作为我国第一款自研、消费级的操作系统,在它刚刚诞生的那段时间里,“产品定位”实际上并不那么清晰。

还记得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讲到的,Hopen OS诞生的背景是为了“阻击”微软的上网机顶盒吗?没错,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早期具备上网功能的机顶盒后来全都黄了,但Hopen OS当时的确就“义无反顾”地冲进了这个细分市场。

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第一款搭载Hopen OS的硬件其实是个“股票接收机”,紧接着就是一大票各式各样的“智能机顶盒”。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股票接收机”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机顶盒,只不过是专为炒股用户研发、可以让人在电视上收看股票信息的机顶盒罢了。也就是说,Hopen OS在最初的那段时间,几乎可以说是完全被微软并不成功的“维纳斯”计划、被“裕兴学习机”内置的炒股功能给“带歪”了。

不过,这里有两个很有趣的细节。一是因为电视机顶盒的硬件、与电视的系统部分硬件其实相当接近,所以早在2000年Hopen OS就已经与TCL合作,推出了搭载Hopen OS、具备上网、视频点播、炒股等功能的电视。这算不算是最早的“智慧屏”?

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有了进军家电行业的经验,彼时Hppen OS甚至还曾被搭载在小天鹅洗衣机上。虽说洗衣机当然用不着上网功能(当时也不存在物联网这个概念、这款产品也并不支持网络遥控),但这确实表明Hopen OS作为第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具备家电所需的实时性和微内核技术特性。它不仅可以用于高性能上网设备,也能用在轻量化的家电上,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又觉得有点似曾相识了。

  • 好在,Hopen OS当时只“迷茫”了一年

好在,Hopen OS早期在机顶盒、股票机,乃至家用电器上的“探索”,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就曾提到过的那样,随着微软“维纳斯计划”的无疾而终,后来Hopen OS的开发人员也意识到,在当时的网络带宽环境下,所谓的“智能机顶盒”根本不可能有太好的用户体验,所以它没法成为普及型的家庭互联网终端,更起不到推广操作系统、提升市场占有率(无论是对微软还是对于Hopen来说)的作用。

正因如此,仅仅只过了1年,也就是到了2001年,Hopen OS的重点就不再向着电视、机顶盒了。这一年Hopen OS 2.0正式发布,在当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个人数字技术及掌上电子产品展览会”上,面向各式各样PDA(个人数字助理,即掌上电脑)产品的解决方案,就成了Hopen OS的新方向。

也正是在这一年,联想作为Hopen OS在掌上设备领域最早的合作伙伴,推出了他们的第二代Hopen OS掌上电脑天玑911。

与此前的天玑810相比,天玑911屏幕尺寸没有发生变化,但在下方增加了一排快捷功能触控区。同时还大幅缩减了屏幕“边框”区域的面积,并改用竖屏操作,所以使得“屏占比”也高了不少。

而且天玑911不再使用7号电池供电,而是改用了内置锂电池。虽然这其实令它的使用便利度有所下降,但却大幅降低了机身厚度,而且在当时来看也确实提升了“技术含量”。

这还没完,天玑911甚至还设计了一个独特的侧置式滚轮按键,通过拨动和按压,无需触控屏幕就能在各个程序、功能、选项间进行切换和确认操作。也就是说从操作模式上,它不再强制需要一手握持、另一只手以触控笔点触,而是更接近于手机的单手、竖屏操作模式了。

最有趣的是,观察天玑911的UI和功能设计会发现,它所搭载的Hopen OS 2.0终于有了程序组分类的概念。不再一口气将所有图标都堆在桌面上,而是根据用途设计了分页的界面。

同时与天玑810相比,天玑911的“预装”应用少了很多。诸如内置全套法律文书这种、怎么看都对普通用户意义不大的功能,这次就被去掉了。

此外,天玑911还新增了网页浏览器,甚至还有自带的新闻阅读程序,可以在机器联网时自动下载内容,后续哪怕处于“飞行模式”,这些内容也可以离线阅读。不得不说,这个设计确实还挺超前的。

  • 终于能装软件了,但或许来得太晚了点

当然,天玑911之所以减少了预装软件的数量和种类,除了具备上网功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终于实现了对软件扩展功能的支持。

2001年11月26日,也就是在天玑911发布4个月后,凯思昊鹏发布了专门针对这款机型的“女娲Hopen SDK天玑911测试版”,开放了天玑911适配第三方应用的可能性。

到了2002年2月,“天玑911应用设计大奖赛”更是在多方支持下举办。从目前能够查询到的公开信息中我们得知,在这场比赛中共评出了至少18款获奖作品。其中特等奖是“背单词”、优秀奖是“文件管理器”和“列车时刻查询系统”,除此之外还有15名入围奖。

但是与此同时,两个尴尬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方面,“列车时刻查询系统”这款应用在功能上,甚至不如前代天玑810内置、由联想自己开发的“旅行者俱乐部查询系统”全面。这说明第三方开发者的能力在当时,还很难支撑起Hopen OS的高品质应用。

天玑911应用设计大奖赛的的奖品,只有第二等是HopenOS设备

另一方面更尴尬的事情在于,“天玑911应用设计大奖赛”的特等奖奖品,是一台联想当时最新的XP100掌上电脑。而“优秀奖”的奖品才是天玑911。

为什么说这事很尴尬呢?因为XP100运行的并不是Hopen OS,而是基于Intel PXA处理器、具备彩屏,运行Windows CE系统的掌上电脑。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假如现在举办一场“国产XXOS应用设计大赛”,然后特等奖是一台iPhone 15 Pro Max。但从奖品这个细节上其实也能感受到,当时的主办方、包括Hopen OS的开发者和运营者在内,其实还是认为它“比不上”微软的Windows CE,内心就已经“露了怯”。

  • 国产操作系统在“犯错”之后,终于开始转型

而且XP100这款掌上电脑还有一个令Hopen OS更尴尬的地方,那就是它采用了一个在如今看来都挺科幻的“模块化”设计。

在默认模式下,XP100只是一款彩屏Windows CE掌上电脑,但是只要为其装上一个特制的通讯壳,它就能直接变成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可以打电话、可以上网的智能手机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联想或许成为了后世“通讯壳”的最早发明者。但XP100真正“刺痛”Hopen OS生态的地方在于,它通过这个模块化设计证明,彼时Windows CE已经完全具备了内置的通讯模块,随时可以变成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非仅仅停留在掌上电脑上。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Hopen OS从1999年到2002年这最初三年里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在于他们一直没有能够实现前瞻性的产品视野,总是“竞争对手”(有时候甚至是想象中的竞争对手)做什么,Hopen OS就跟着做什么。

虽然从情感上来说,我们可以理解这可能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心理,想要在外国企业已经占据的领域“争一口气”。但这也确实导致Hopen OS在最初几年里,无论技术、还是生态上均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虽然在一些细节上有可取之处,但由于没有高瞻远瞩的产品规划,导致其很难真正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也就更难收获终端厂商的长期支持了。

不过Hopen OS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于它的年轻。虽然其在最初的几年里产品体验并不算特别好,也可能“伤害”了一些最早支持它的国内终端厂商。但是较小的体量也使得Hopen OS得以迅速“转身”,到了2003年、也就是仅仅只在掌上电脑领域“迷茫”了一年后,它就已经为进军智能手机行业做好了准备。

而这,就是我们后续将会带来的下一个故事了。



推荐阅读:

更真实、更爽快,《极限竞速》首发体验

精准度、沉浸感、拟真度全面提升,爽快感依旧。

借助AI不用学就能写代码,但取代程序员还为时尚早

AI代替程序员的时刻不是现在,而是当AI能向程序员提出正确问题的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