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名家叶蓬:他与于魁智的师徒情让人泪目,妻子曾是电话修理工

 细品名人 2023-10-05 发布于北京

(叶蓬(右)与爱徒于魁智)
叶蓬是京剧“杨派”的元老级人物,他的唱腔大方古拙,苍凉遒劲,深厚抒情,耐人寻味。
从艺几十年,叶蓬演唱过《伍子胥》《失空斩》《击鼓骂曹》《四郎探母》《文昭关》《定军山》等优秀京剧剧目。
除了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叶蓬还是著名的京剧教育家,他长年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弟子遍天下。
2002年,叶蓬罹患膀胱癌,他的弟子于魁智倾力拯救,他们别样的师徒深情让人泪目。
叶蓬的妻子名叫艾美君,她曾是鞍山钢铁公司的一名电话修理工……

01

(早年叶盛兰)
叶蓬祖籍安徽太湖县,原名叶金柱,1939年出生于北京。京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富连成科班班主叶春善是他的爷爷。
叶蓬的父亲叶盛兰有着“活周瑜”的美誉,他是富连成京剧科班“盛”字辈的佼佼者,开创者叶派小生艺术。
叶蓬下面还有个弟弟名叫叶少兰,兄弟俩相差4岁,叶少兰后来也成为大名鼎鼎的京剧名家。
叶蓬自幼性格沉稳,声音洪亮,是唱老生的好苗子。父亲叶盛兰想给他找个名师,可一直找不到机会。
1944年,叶盛兰得知“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正在四处找房子。他突然有了主意,很快叶盛兰拿出全部积蓄,买下北京宣武门外棉花5条一处大宅子。

(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
这套房分里院和外院,外院已经装修好了。叶盛兰热情将杨宝森一家请过来,住进了外院。
半年后里院也装修好了,叶盛兰一家搬了进去,杨宝森夫妇过来给他们一家暖房。他知道叶盛兰喜欢古董,带去的礼物是两个古瓷瓶和一幅精心装裱的贺联,上面写道:画花画兰蕙,交友教君子。
杨宝森轻易不收徒,叶盛兰借机叫来叶蓬:快给你三伯父叩头。叶蓬非常听话,规规矩矩向杨宝森三叩首。
杨宝森有些不解:非节非寿,干嘛让孩子行大礼?

(叶蓬与父亲叶盛兰)
叶盛兰笑着说:我想让这孩子学老生,就把他交给你吧。这种热情根本无法拒绝,加上杨宝森也觉得叶蓬是块璞玉,就这样5岁的叶蓬,成了京剧大师杨宝森的爱徒。
此后,叶蓬每天晚上坐着师父的黄包车去剧院,他在后台观摩杨宝森演出,开蒙的第一部戏就是《武家坡》。
此后几年里,叶蓬又跟恩师学会了《文昭关》《四郎探母》《击鼓骂曹》。
1950年底,中国戏曲学校成立,校长田汉邀请叶盛兰来学校说戏。直到这时,叶盛兰才得知招生的事,儿子叶蓬错过了难得的招生机会,叶盛兰非常遗憾。
田汉对他说:没关系,你把孩子带来就是了。就这样,叶蓬“凭关系”顺利进入中国戏曲学校就读。

02

(叶少兰与父亲叶盛兰、母亲刘淑卿合影)
叶蓬在戏校一读就是8年,萧长华、安舒元等名师对他进行悉心指点,共学会了《洪洋洞》《二进宫》《红鬃烈马》《打渔杀家》共60余部京剧剧目。
1959年,叶蓬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了,全家人都想让他留在北京承袭祖业。
然而这时叶盛兰在反右运动遭受不公正待遇,演出海报上,演员的名字都用红笔写,唯独“叶盛兰”三个字用黑笔写。他除了在台上演出,还要打扫厕所,叠戏衣。
不仅如此,叶盛兰收藏的大量古董、字画统统被没收了。
受父亲影响,叶蓬没能留在北京,他被分配到辽宁鞍山京剧团。

(叶蓬剧照)
担心父母难过,叶蓬自己买脸盆、网兜、自己整理行李,订火车票。他故意装作很开心的样子,笑着在站台上与父母挥手告别。
然而火车启动那一刻,叶蓬和父母都泪流满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叶蓬一到鞍山京剧团就开始挑大梁,并担任艺委会主任。短短几年,他就主演了《秦琼卖马》《桑园寄子》《空城计》《红鬃烈马》等传统京剧剧目。
叶蓬的唱腔苍劲古朴,韵味醇厚,声情并茂,很快在东北有了一定知名度。
得知儿子的进步,叶盛兰倍感欣慰。但他知道:要想唱好杨派,唱好余派是基础,是保障、是关键。


在叶盛兰提议下,1962年8月叶蓬在北京饭店设宴,同时拜余派名家李少春、杨宝忠为师,系统学习余派。
此后,叶蓬刻苦钻研杨派、余派和谭派,唱腔技法,舞台风格日趋完善。他演唱的《御碑亭》《将相和》《断臂说书》《响马传》等剧目深受戏迷追捧。
然而叶蓬在辽宁,父亲和弟弟在北京,他们饱尝骨肉分离之苦。
1978年6月15日,一代京剧大师叶盛兰在北京病逝。因长期在辽宁工作生活,叶蓬觉得自己没能在父亲跟前尽孝,内心有深重的遗憾和悲痛。送别父亲,他迟迟无法摆脱丧父之痛。

03

(叶蓬为戏曲学院京剧表演78班一年级学生开蒙)
就在这年,中国戏曲学校改名为中国戏曲学院,正式招收本科生。
当时学校教研人才出现断层,师资力量青黄不接。在这种情况下,首届校长史若虚诚邀叶蓬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
远离家乡19年,终于又回来了,叶蓬流下百感交集的泪水。
这时叶蓬早已结婚,妻子名叫艾美君。她与叶蓬同龄,1939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京剧名票。
艾美君早年就读于东北实验戏曲学校,1955年该校与中国戏曲学校合并。由此艾美君与叶蓬成为同学。

(早年艾美君)
1959年,艾美君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京剧院4团,多次有幸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同台演出。
或许冥冥中有一根红线,不知不觉就将艾美君与叶蓬栓在了一起。
1962年,艾美君被调到鞍山市京剧团,并成为艺委会委员。
叶蓬与艾美君本来就是戏校同学,兜兜转转两人又成了同事,朝夕相处中,两人相爱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叶蓬与艾美君在鞍山结婚。婚后,他们接连生下儿子叶光和女儿叶芳。


特殊年代里,艾美君受到了冲击。1970年,她被迫离开了痴爱的京剧舞台,成为鞍山市钢铁厂的电话维修员。
由于行业跨度比较大,艾美君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看到复杂的电路图,她脑袋都大了。工作中,遇到电话故障无法排除,她数次急得落下泪水。
叶蓬能体会妻子的心情,每次妻子回家,他都抢着做家务。叶蓬还多次对妻子说:越是这时候越不能荒废基本功,是金子总会发光。
因此,叶蓬每天早上5点练功,艾美君也早早起来,陪着他一起吊嗓子,练台步。


两年后,沈阳音乐学院慧眼识珠,特聘艾美君成为该校的声乐老师,教学生排演样板戏。
1978年,叶蓬被调入中国戏曲学院后,全家人跟着他进京,艾美君与丈夫同在该校任教,夫妇俩重新成为同事。

04

1978年9月5日,叶蓬第一次为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上课。班上有个男生格外用功,叶蓬在台上讲课,对方在教材上勾勾点点,写了大量的笔记,而且形体课、文化课的成绩均名列前茅。他就是日后红遍大江南北的京剧名家于魁智。

(于魁智《赤壁》剧照)
对于勤奋的学生,老师总是格外偏爱。那时于魁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有时寒暑假也舍不得买票回家。学校食堂关了,他没地方吃饭,叶蓬就将于魁智带到家里,让妻子做美食帮他改善生活。
师生单独相处时,叶蓬还向于魁智传授多年积累的舞台经验,对他进行“超纲教学”。
1982年,于魁智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幸运地被中国京剧院挑走了。
中国京剧院汇集了全国顶级京剧人才,工作伊始,于魁智鲜有上台机会,是单位的龙套演员。
叶蓬关心爱徒的工作和生活,星期天他来到中国京剧院看望于魁智。当时他住一间7平米的单身宿舍,屋子是顶楼,里面热得像个蒸笼。满头大汗的于魁智身穿背心,正在研读《中国京剧史》。

(叶蓬与弟子于魁智)
叶蓬非常心疼,红着眼圈为弟子抱不平。于魁智却笑呵呵地说:请相信,我不会一直这样的。
于魁智上进好学,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下班后他就骑车10多公里,从魏公村赶到陶然亭,跟随叶蓬学戏,风雨无阻。
在叶蓬眼里,于魁智是唯一一个上课不走神的学生。于魁智也是唯一一个毕业后与他在业务上有联系的学生。一个爱教,一个爱学,于魁智进步非常快。
1987年,于魁智获得首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
1990年,于魁智获得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于魁智、李胜素同台演出)
1993年,于魁智喜获梅兰芳金奖。
1995年,于魁智获得中国京剧之星的光荣称号。
用于魁智的话说,自己在恩师叶蓬家所学的东西,比在戏校4年掌握得还多。
看到爱徒由一名默默无闻的龙套演员,渐渐成长为光芒四射的名角,叶蓬倍感欣慰。

05

2003年,叶蓬突然持续低烧,小便带血。妻子带他去医院检查,竟被确诊为膀胱癌。于魁智得知后非常焦急,出资请最好的医生,让恩师住进了最好的医院。

(叶蓬)
得知特许病房每天费用将近1000元,叶蓬担心增加于魁智的负担,坚持要搬出去。
于魁智含泪对他说:我能有今天的高度,都是您一口口“喂”出来的。您的最大任务是安心治病,不要心疼钱。住院费有价,您对我的恩情无价呀!
一句话未说完,于魁智哭了,叶蓬和妻子也泪湿眼眶。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叶蓬的身体状况渐渐稳定,顺利出院了。尽管演出繁忙,于魁智仍不忘打电话叮嘱恩师按时服药,并经常去叶蓬住处,询问恩师身体状况,生活中有没有困难。
师徒情,一世缘,能遇到如此感恩贴心的弟子,叶蓬觉得付出再多都值。

(叶蓬老师为于魁智说戏《法场换子》)

(弟子向叶蓬行拜师礼)
2009年10月9日,这是中国京剧界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是京剧大师杨宝森百年诞辰,北京国家京剧院汇集全国17家艺术团体,包括于魁智、杜镇杰等名家在内的30位弟子向叶蓬行拜师礼。
此举不仅体现了尊师重教,更彰显出京剧杨派艺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受父母影响,叶蓬夫妇的一双儿女也从事与京剧相关的工作。他们的儿子叶光从小学习京胡伴奏,如今是京剧界大名鼎鼎的琴师。
女儿叶芳同样痴迷京剧艺术,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成长为小有名气的青衣、花旦演员。

(叶蓬近照)

(叶蓬与妻子艾美君)
叶蓬的弟弟叶少兰,扛起了父亲叶盛兰叶派小生的大旗,至今演出、授徒并重,成为当代京剧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者之一。
到2023年9月,叶蓬已经84岁高龄,他学京剧、唱京剧、教京剧,感悟很多,收获很多。京剧给了叶蓬太多的泪水、感动和欣慰。
叶蓬曾对记者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投身京剧事业,并为之奉献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