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铺天盖地的炮弹哪来的?

 丘山三也君 2023-10-06 发布于重庆
淮海战役有两个秘密武器,分别是山东民工的小推车和把国军彻底炸懵圈的炮弹,大伙经常津津乐道于粟裕的天才指挥能力,很容易忽略战场上实力的对比,毕竟国军不是泥巴捏的,大部分都是打了八年抗战的老兵,再加上美式武器加持,即使军心不怎么样,但也绝对不是靠吼一吼能吓倒的。

图片

打败国军,除了靠精确的情报,巧妙的指挥,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局面外,还需要武器的支持,毕竟经过美军训练的国军今非昔比,打起来有模有样,远的用榴弹炮,近点的用迫击炮,机枪基本是用来封锁的,封锁啥呢?封锁对方的进攻和退却路线,至于步枪和手枪,是用来自卫的,根本不靠那玩意杀伤对手。
知道国军的战术,就会明白,成群结队的解放军在国军阵地前,发起集团冲锋,这种景象是不存在的,原因很简单,毫无遮蔽的冲锋,上多少都是菜。

图片

那么战争到底怎么打赢的?除了坚硬如铁的战斗意志,当然还有武器作为保障,比如炮弹,根据粗略统计,我军在淮海战役消耗了大约59万发炮弹,国军数目 不详,主要原因是部队基本被打垮了,数据没法统计。
那么问题来了,59万发炮弹哪来的?
1945年,二战结束,帝国主义都在抢地盘,苏、美、英三大国敲定了一个《雅尔塔协定》,其中有一条,这个协议让苏联红军在大连驻军,老大哥虽然毛病很多,但那个时候,对我们的支持还是很大的。
大连这地方有点特殊,曾是日本的殖民地,鬼子从俄国人手里把大连抢过来后,把这地方当自己家建设,搞了很多工厂,尤其是军工设施,那可是一流的,苏联人看到流口水,搞了个大拆迁,把看得上的机器设备,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全拉回去了,但是呢,产业工人和核心的基础设施还在。

图片

看到这些设施,领导们眼睛一亮,这些宝贝疙瘩,苏联人瞧不上,咱看得上,于是,1946年,领导们从南满派了一群人到大连,任务就是开展军工生产,经过一番和苏军的周旋和协商,到了1947年7月,那些有潜力的军工厂终于转到了我们新成立的建新公司手中。
有了厂,接下来就是生产了,建新公司不负众望,他们调整策略,动员资源,开始大批量地生产武器和军事物资,尤其是炮弹。
可以想象当时常公有多么憋屈,眼睁睁看着土共的军工大生产搞的飞起,却一点动作都不敢有,想想都恼火啊。
大连生产出来的东西,要运出去简直太简单了,渠道很多,当淮海战役打响,华野就能用上大连生产的高质量炮弹,铺天盖地,直接把国军给炸懵圈了,代表作就是陈世渠带着炮兵把黄维兵团活生生炸开了口子,这才有了华野配合中野歼灭黄维兵团的事。
战斗意志非常关键,但不能过于唯心主义,不是说有决心就能干成事,还要客观条件也具备才行。

觉得有点收获就点个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