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天渐寒,秋已暮,绝美的诗词,写尽秋天的浪漫

 绿窗花影 2023-10-06 发布于浙江

文/绿窗花影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十月微凉,日子美得恍惚。弹指一挥间,佳节匆匆而过。

对于闲暇的生活,依然是心照不宣的向往,难怪有人说:“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流逝。只觉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唯默然接受,顶多报以一声叹息而已。

转眼,寒露时节翩跹而至。我们如常生活,朝出晚归,有些疲倦。身心顺应时节的变化,也别忘了,用心灵去感知天地万物之美,徜徉于古典诗词,感受深秋之浪漫。

冷冷清秋,早晚薄寒袭人,“寒露”时节来得及时,提醒我们该添衣了。

轻声念一声“寒露”,这两个字,读起来好美,不由得引人遐想,该是一幅清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画中,有位绝代佳人,寂寞朝朝暮暮,独自幽居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她的芳名就叫“寒露”吧?

她轻轻一拂袖,空气中就飘起清冽的寒气,蝉声蓦然消失,荷叶一夜枯残,大雁纷纷南归,菊花灿然盛开。

“菊有黄华”,寒露时节,菊花普遍盛开了。李商隐诗云:“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菊花之美,代表着隐逸与气节高尚。

司空图语出惊人,他说:“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多美的八个字。

好想做那一朵淡泊的菊花,开在无边无涯的时间的荒野里,餐风饮露,不问世事,与清风明月作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最美的菊花词了,一朵黄花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的名作,一阙词,穿越千百年,悠悠流传,莫道不销魂。

红楼梦里有一句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题目就是《问菊》。

花自无语,天地苍苍茫茫,为什么菊花开得那么晚?自然没有答案,留给读者慢慢思考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赏菊,他爱菊花是出了名的。仿佛有他出现的地方,菊花如影随形,为之陪衬。

想不到,元稹对于菊花也是情有独钟。他写过一篇《菊花》,也很经典,算得上名篇佳作,一起来欣赏:

菊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一丛又一丛,围绕着他的屋舍,就像陶渊明的家。元稹每天绕着篱边悠然漫步。尽日流连忘返,只为了尽情赏花。

这天,诗人只顾着赏菊,不觉天色向晚,日影西斜。他不禁感慨,我偏爱菊花是有原因的,百花纷纷凋谢,无影无踪了,只有菊花凌寒傲霜,在枝头抱香,如何不使人怜爱?

这般莫名深爱,是不需要任何理由。元稹大费周折,遍植菊花,装点着他的家园,自然是深藏着一份对于菊花的偏爱。

“此花开尽更无花”?秋天,难道只有菊花才是最后绽放的花吗?当然不是的。在寒露时节悄然绽放的,还有妩媚的木芙蓉。

元稹亲近自然,留心物候。在寒露这天,他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一首诗,题为《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的来临,正是秋意渐浓的时候,诗人元稹在这天清晨起床之后,他习惯走到院子里,巡逻一番,看看花草。蓦然间,映入眼帘的是花影团团,黄灿灿的一大片。一夜之间,菊花绽放了好多,这是一件很值得欣喜的事。

然而,他感叹时光匆匆飞逝,天渐寒,秋已暮。萧萧秋风卷落叶,扫过万户千家。此时,天空中掠过雁群,大雁们追随远方的温暖,踏上了万里归程。

古人认为鸟雀会化为水中的蛤蜊,在这儿,诗人替群鸟悲伤。他还关心农事,唠唠叨叨,替田间农作物着急,喃喃自语,得趁早收割啊,以免受到霜寒的侵扰。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这最后一句诗,是赞扬松柏意志坚强,不畏惧寒天酷暑,无论冬夏春秋,都是一派绿意盎然,始终苍苍翠翠。

季节走向萧瑟,愿我们在心中修篱种菊,觅得几许清欢。保持生命的暖意,永存美好希望。如一朵傲世的黄花,不随西风而凋零,宁愿在枝头抱香。

也愿生命强韧如菊花,如松柏,绽放美丽,活出风采,对于自然界的风霜雪雨,与人间的世态炎凉,皆可等闲视之,无忧无惧。

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在此,愿我们善待自己,保护好身体,免受寒凉之苦。

“绿窗花影”原创诗词赏析,感谢您的阅读。遥祝秋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