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别对他要求太高。” “娃才几岁啊,他犯错不是正常的吗?” 每次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都恨不得上前问问他们: “谁不是从小孩长大的?” “有谁天生就知道怎么做事呢?” 熊孩子的背后,都是熊家长 每次看到犯错的熊孩子,都恨不得想上前去教育他们。 可是大家忘了,没有生来就调皮捣蛋的熊孩子。 他们之所以无休止的犯错,就是因为父母的纵容和宠溺。 说白了,不是孩子太“熊”,而是父母太“熊”。总觉得孩子太小,以此为借口,纵容孩子做很多事情… 在外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没有这样的特权。父母无底线纵容孩子做的事情,在外人看来都是娇纵… 还是那句话:若是自己不会管教孩子,总会有别人替你管教。 懂规矩,未来才有更多可能 对于“规矩”这个词,相信父母都不陌生。 只不过,很多父母对于“规矩”这个词,理解的不够深刻。 在他们看来,“规矩”就是限制孩子,不允许他们做很多事情。 可是父母忘了,“规矩”的背后,也是保护。正因为有了规矩的束缚,才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减少外在的伤害。 很简单的道理: 走路,一定要走人行道,这样才更安全; 过马路,一定要等红绿灯,等到绿灯时再同行,才能避免交通伤害; 别人的东西,一定不能随便乱碰,不然会被认为“偷”; 公众场合,一定不要大声喧哗,不然会影响别人,难免会被他人“教育”; ……………… 这些简单的事情,其实就是“规矩”。只有认真坚守这些规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免受伤害。 有了规矩的保护,孩子会养成很多好习惯。而且,守规矩是责任心的表现,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家人,对社会,都是一股正能量。 把规矩刻在心里的孩子,未来才会“坐得端,行得正”。他的品性,自然不会差,就算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是太好,也会遇到贵人相助。 规矩,会让孩子在为人处世中,更有原则和底线。生活中,他们不会闯红灯,也不会在公众场合吵闹,更不会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给孩子立规矩,要趁早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父母不要总是用“年龄小”去衡量孩子。 关于立规矩这件事,一定是越早越好。因为孩子生来“无知”,他的认知,都是源于父母的教育,所以早早明白是非、学会规矩,还是很有必要的。 若是不早早立规矩的话,反而对接下来的教育不利。一旦孩子在此期间养成坏习惯,将来是很难改掉,更别提规矩了。 什么时候立规矩最好呢?一岁半左右,这个时间段最好。孩子知道说“不”,说明他们有了想法,自我意识也在慢慢觉醒中。 趁着孩子的思想开始萌芽,给他们灌输规矩的重要性,并且监督他们守规矩。等到年龄再大一些,这些事情已经成了习惯,一举两得。 需要注意的是:一岁半的孩子,他们带着一些些叛逆心理,父母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 关于立规矩,这三个知识点很重要 1、符合孩子的认知 不同年龄段,要结合孩子的认知,制定不同的规矩。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父母的“无知”,没有结合孩子的认知,才导致立好的规矩,最终没有遵守下来。 孩子不是超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才更容易实现。 2、父母要做好榜样 虽然说是给孩子立规矩,但父母作为孩子身边最亲的人,也要守规矩。 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榜样,真正明白规矩的意义是什么。 若是不让孩子玩手机,那父母也请放下手机; 若是想让孩子阅读,那父母也精心看会书。 3、规矩在精不在多 很多父母给孩子制定很多规矩,到头来却“逼”出了孩子的叛逆。 问题的根本,就出在规矩制定的太多,对孩子而言束缚性太大。 关于规矩,父母可以逐渐增加,先从基本的规矩开始,等孩子完全遵守之后,再制定新的规矩,便于他们接受。 任何时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父母的责任重大,除了“立”规矩之外,还要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