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剧《百分之十》(Dix pour cent) 八卦之二:老戏骨幕后大起底

 耐观影 2023-10-06 发布于泰国

编辑&排版:Mercy

审稿:Xavier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现象级法剧《百分之十》里面的各个主演。这一期,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那些被邀请去剧里本色出演的法国老戏骨们,看看阿佳妮、于佩尔、让·雷诺、纳塔莉·贝伊、鲁奇尼都是怎么成长为如今受万人追捧的影视明星。







Isabelle Yasmina Adjani 
伊莎贝尔·雅丝敏娜·阿佳妮



 伊莎贝尔·雅丝敏娜·阿佳妮

戛纳、柏林、凯撒影后(凯撒最佳女主获奖最多纪录保持者),并多次提名奥斯卡,女神中的女神,被称为行走的雕塑,油画里的女子。那个年代没有复刻的美,有的是无需过分修饰、天然灵性的颜容。她是乱世权力纷争里永保真挚的玛戈皇后,她是因错付感情和信任而精神失常的天才女雕塑家卡蜜尔,她更是为爱孤注一掷的大文豪雨果的女儿阿黛尔·雨果。她诠释的每个角色都散发着专属于阿佳妮的气质,让观众为她塑造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而倾倒而揪心

电影阿黛尔 雨果的故事片段


当初拍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L'histoire d'Adèle H) 时,阿佳妮年仅20岁,所有人都觉得她对这个角色来说阿佳妮还尚显年轻,就连她自己也因此担心而拒绝了导演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的盛情邀请。但特吕弗还是非常坚持自己的决定,并在给阿佳妮的信里写到“看到你之前,除了让娜·莫罗,我从来没有如此急切渴望想要把一个人定格在胶卷上”。最终阿佳妮答应了出演并因此一举成名。

特吕弗(左)与阿佳妮(右)

专注于工作的阿佳妮对私生活始终保持缄默,留下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面对感情中的创伤,她依然保持坚韧与成熟。当初她与法国导演布鲁诺·努伊顿(Bruno Nuytten)相恋,在凭借《罗丹的情人》(Camille Claudel)刚获得奥斯卡第二次提名和凯撒第三个最佳女主奖这样大好前程的背景下,选择退出影坛然后为其生下一子后被抛弃,后来与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坠入爱河生下第二个孩子又再次被抛弃,无论是哪一次的为爱付出,在她看来,过程的美好以及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与自豪感才是她最在乎的。至今独身的她,依然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她对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热情,充满好奇心

布鲁诺·努伊顿(左)和  阿佳妮(右)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次参演《百分之十》时依旧不改靓丽少女感,那双动人的蓝色眼眸如玛瑙,配上玲珑精致的脸庞,一颦一笑都楚楚动人。不过这些年,她也多次因为面容僵硬而被怀疑过度整容。

出演《百分之十》的阿佳妮(右)

如果出色的演技和美貌是阿佳妮让人备受喜爱的原因,那么过去几次耍大牌的任性事件可能就是她仅有被诟病的丑闻。曾经就试过在开拍《芳名卡门》和《朱莉小姐》之后,中途退出了剧组,给出的理由是“太累了”。而在戛纳电影节中发生过的另类行为,更是使得局面一度尴尬。一次是1983年她带着作品《杀人的夏天》参加戛纳主竞赛单元时,据说为了报复记者们窥探她私生活,所以走红毯时,故意遮盖脸部不配合摄影师拍照惹得所有摄影师集体罢拍。而另一次是当她被选为1997年戛纳评审主席时,要求解散主办方原本配置的评委会成员,然后按自己意愿组建评委会的事情。自此,女神的叛逆态度深入人心。

1983年戛纳记者集体罢拍场景

Isabelle Huppert

伊莎贝尔·于佩尔 

伊莎贝尔·于佩尔

高产、角色百变、电影节宠儿、文艺片标杆、像运动员一样永远精神百倍充满活力...这些都是法国另一位国宝级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 的标签。从18岁出演《福斯汀与美丽的夏天》到现在已经从影了50年的生涯里,参演过的作品超过了100多部,大部分都与知名导演合作。虽然相比很多演员,她外貌和身材都不太出众,但她非常擅于处理内心活动丰富的角色,也因此俘获了大批导演甚至是同行的心。

妮可·基德曼(左)在时装秀中献吻于佩尔(右)

法国著名新浪潮导演——克劳德·夏布洛尔(Claude Chabrol)为其倾心的导演之一。当年于佩尔凭借夏布洛尔导演的《维奥莱特·诺奇埃尔》直接摘取了她人生中第一座戛纳影后。不仅如此,夏布洛尔更是陪伴于佩尔成长最多的导演,两人共合作过7部长片,除了前面提到的《维奥莱特·诺奇埃尔》1978,还包括《女人韵事》1988、《包法利夫人》1991、《冷酷祭典》1995、、《一切搞定》1997、《亡情巧克力》2000、《权力喜剧》2006。作为多年的好友和搭档,在2003年的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中,于佩尔担任颁奖嘉宾为夏布洛尔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听着这位屡次并肩奋斗的挚友的献词,夏布洛尔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夏洛布尔(左)和于佩尔(右)在《权利喜剧》片场的照片

除了克劳德·夏布洛尔,还有一大堆导演在纪录片《我爱伊莎贝尔·于佩尔》(I Love Isabelle Huppert)里都表达了对她的喜爱;包括电影大师迈克尔·哈内克(Michael Haneke)、荷兰著名导演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意大利著名导演马可·贝罗奇奥(Marco Bellocchio)等,都毫不吝啬地高(hua)度(shi)评(biao)价(bai)于佩尔。保罗·范霍文(电影《她》Elle 的导演)认为于佩尔是冒险家,充满好奇心和勇气,无所谓结果,只信任电影本身;哈内克表示与她合作极度舒适,无论是什么场景,她都能按照导演意愿完美呈现;拉塞尔(David O. Russell)大赞她举手投足里全部都是戏,即使仅仅只是细微的动作或眼神,都能让你感受到一个巨大的灵魂,可以是神秘的,骇人的,也可以是爱欲的,难以捉摸的的,女孩子般的又或是成熟女人般的

电影《钢琴教师》剧照

如果熟悉于佩尔的作品,应该都能感受到另一个特点,就是她所青睐的角色大部分都带有“神经质”的色彩。例如在《维奥莱特·诺齐埃尔》(Violette Nozière 1978) 里,她饰演的是一个为逃出窒息家庭氛围而残忍杀父弑母的少女;在《冷酷祭典》(La cérémonie)中 帮助一个女佣血洗一个中产家庭,甚至连去年的韩国大热影片《寄生虫》都借鉴了里面的桥段或是《钢琴教师》(La pianiste )里,她演绎一位女钢琴老师因母亲多年的病态控制以及性压抑,而与自己学生发生纠缠不清的畸形爱恋;又或是电影《她》(Elle) 里,她是迷恋上了神秘的入室强暴者的一位女强人。

《她》的剧照

刚演完《维奥莱特·诺齐埃尔》还是25岁的于佩尔在采访就提到过,她会不自觉被这类“暗黑“且”神经质”的角色吸引,这些角色普遍性格比较内向,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时常在疯狂与平静的边界游走。回答采访时,脸庞依然带有稚气的她,还笑着大方承认在这些角色中多多少少也有自己的影子。

于佩尔年轻时《维奥莱特·诺齐埃尔》的剧照

在于佩尔看来,电影就像是一场走私,是一次想象力的交换,我把我的感情带来了,你取你所需并付出你的感情,中间不涉及任何利他主义。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公平的。

让·雷诺

Jean Reno

让·雷诺 

让·雷诺(Jean Reno)的父母是在西班牙生活的法国人,为躲避纳粹被迫去了北非摩洛哥,并在那里生下了他。直到雷诺12岁全家才返回巴黎生活,接着17岁正式开始系统学习戏剧表演。虽然大器晚成,迄今获得的电影节奖项也没有多少,但凭借几部高质量的作品,就足以让他在欧洲内外都久负盛名。

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又或是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喜剧作品《你丫闭嘴》(Tais-toi!),后来更是成功进军好莱坞,参与拍摄了《哥斯拉》(Godzilla)、《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浪人》(Ronin)等大片。银幕形象深受约翰·韦恩、马龙·白兰度、让·加宾的影响,话少沉稳的高大硬汉气质,时常又透露着阴郁的神情,在演绎警匪黑帮等严肃角色方面有独到的把握和理解,让人惊喜的是同样也适合出演喜剧,搭档滑稽角色形成强烈反差,大大增添幽默效果。

让·雷诺在《粉红豹》里面的片段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和让·雷诺有着30多年深厚的友谊,两人一起共合作过10部。相识时他们的职业生涯都刚刚起步,雷诺在演出自己第一部电影,刚好吕克·贝松为此片做导演助理。也许是缘分使然,雷诺不久就受邀参演了吕克·贝松的首部长篇电影《最后决战》(Le Dernier Combat 1983),  之后又合作主演了多部经典佳作《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尼基塔》(Nikita)、《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 这些电影的成功直接确立了两个人的影坛地位。

吕克·贝松(左)和让·雷诺(右)

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雷诺大叔依然积极投身事业,但在刚播出的《百分之十》第四季第六集里,他表达了息影意愿,看上去虽然是剧情安排,不过也不排除是真实的心声。

《百分之十》第四季第六集剧照

或者他的这些话也可以猜测是因为今年新作《极度风暴》(Cold Blood Legacy) 反响平平失望所致,暗示已摸不透如今市场的喜好,这对于只想简单地好好演戏的他尤为艰难。新作里,让·雷诺再次饰演了一个杀手,70多岁的他不畏雪山严寒,挑战了一系列动作场面,实在令人敬佩,网友戏谑调侃到 “这个杀手不怕冷”。

《极度风暴》片场中的让·雷诺(最右)

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法布莱斯·鲁奇尼

看过弗朗索瓦·欧容(François Ozon)导演的《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的小伙伴们,应该都对法布莱斯·鲁奇尼(Fabrice Luchini饰演的中学法语学老师印象非常深刻了,因为爱才而一步步走近了自己的学生的股掌中;他亲自加班为有写作天赋的学生补课,借给他各种文学名作让其拜读和学习;不知是学生亲临其境的故事太精彩还是因学生独具慧根而不想放弃,又或是两者兼备,他一次又一次打破底线去帮助学生完成手上的故事;偷取数学试卷给学生、当众羞辱故事创作里提及的另一位同学只为增加冲突,以致最后让自己丢了工作和妻子。

《登堂入室》里法布莱斯·鲁奇尼(左)与恩斯特·吴默埃(右)

这部致敬希区柯克电影《后窗》(Rear Window)的悬疑故事并不是鲁奇尼和导演欧容的第一次合作。早在两年前,鲁奇尼就参演了欧容的另一部电影《花瓶》(Potiche),这部电影当年还提名了威尼斯金狮奖;这一次的成功于是也促成了第二次合作的想法,成就了高分好作《登堂入室》。

《花瓶》剧照

实际上,饰演法语老师也正中了鲁奇尼心头之好,那就是他对文学的热爱。这个随家庭移民法国的意大利裔演员,整个成长过程都充满了文艺气息。他打小就跟着父母街头摆蔬菜水果摊讨生活。比起学校更偏爱街头的他,很早就开始接触文学著作,年纪轻轻遍自学通读了巴尔扎克、福楼拜以及普鲁斯特的小说。后来在理发店当学徒时又迷上了爵士乐,经常流连于酒吧舞厅等娱乐场所。在那里,他被法国导演菲利普·拉布罗(Philippe Labro)相中出演了人生的第一个角色,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演绎道路。

第一次当演员时候的鲁奇尼(左)与现在的他(右)

边演边学的他,也发现和迷上了戏剧,还表示“(戏剧)是唯一可以表达生活的地方,充满了生活的养分,教会了我们任何学校都学不到的东西。” 自18岁开始演戏摸爬滚打至今,获得了不少卓越的成绩,也成了法国影坛不可或缺的标志人物,尤其是最近几年里演绎的像《爱丽丝和市长》(Alice et le maire)、《最好的尚未到来》(Le Meilleur reste à venir)这样的口碑佳作。

《最好的尚未到来》中鲁奇尼(左)与帕特里克·布鲁尔(右)

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法布莱斯·鲁奇尼

看过弗朗索瓦·欧容(François Ozon)导演的《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的小伙伴们,应该都对法布莱斯·鲁奇尼(Fabrice Luchini饰演的中学法语学老师印象非常深刻了,因为爱才而一步步走近了自己的学生的股掌中;他亲自加班为有写作天赋的学生补课,借给他各种文学名作让其拜读和学习;不知是学生亲临其境的故事太精彩还是因学生独具慧根而不想放弃,又或是两者兼备,他一次又一次打破底线去帮助学生完成手上的故事;偷取数学试卷给学生、当众羞辱故事创作里提及的另一位同学只为增加冲突,以致最后让自己丢了工作和妻子。

《登堂入室》里法布莱斯·鲁奇尼(左)与恩斯特·吴默埃(右)

这部致敬希区柯克电影《后窗》(Rear Window)的悬疑故事并不是鲁奇尼和导演欧容的第一次合作。早在两年前,鲁奇尼就参演了欧容的另一部电影《花瓶》(Potiche),这部电影当年还提名了威尼斯金狮奖;这一次的成功于是也促成了第二次合作的想法,成就了高分好作《登堂入室》。

《花瓶》剧照

实际上,饰演法语老师也正中了鲁奇尼心头之好,那就是他对文学的热爱。这个随家庭移民法国的意大利裔演员,整个成长过程都充满了文艺气息。他打小就跟着父母街头摆蔬菜水果摊讨生活。比起学校更偏爱街头的他,很早就开始接触文学著作,年纪轻轻遍自学通读了巴尔扎克、福楼拜以及普鲁斯特的小说。后来在理发店当学徒时又迷上了爵士乐,经常流连于酒吧舞厅等娱乐场所。在那里,他被法国导演菲利普·拉布罗(Philippe Labro)相中出演了人生的第一个角色,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演绎道路。

第一次当演员时候的鲁奇尼(左)与现在的他(右)

边演边学的他,也发现和迷上了戏剧,还表示“(戏剧)是唯一可以表达生活的地方,充满了生活的养分,教会了我们任何学校都学不到的东西。” 自18岁开始演戏摸爬滚打至今,获得了不少卓越的成绩,也成了法国影坛不可或缺的标志人物,尤其是最近几年里演绎的像《爱丽丝和市长》(Alice et le maire)、《最好的尚未到来》(Le Meilleur reste à venir)这样的口碑佳作。

《最好的尚未到来》中鲁奇尼(左)与帕特里克·布鲁尔(右)

纳塔莉·贝伊

Nathalie Baye

纳塔莉·贝伊

纳塔莉·贝伊(Nathalie Baye)刚出道时,受到不少法国新浪潮导演们的青睐,或许是因为长相秀丽气质温婉,饰演的角色大都是职业女性形象。特吕弗在自导自演的《绿屋》(La chambre verte) 里,与纳塔莉·贝伊飙戏,让她演一个爱上自己的记者;随后戈达尔也看中了她,邀她演《各自逃生》(Sauve qui peut la vie) 中逃离尘世喧嚣去乡野生活的职场女性,脱俗的演绎直接为她赢得了当年凯撒最佳女配奖。

《各自逃生》中戈达尔著名的慢镜头 - 青春少艾纳塔莉·贝伊骑自行车

后来虽年岁渐长,但随着经验积累很快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戏路,以深入人心的母亲角色翻开新的职业篇章。像是在克罗德·夏布洛尔(Claude Chabrol)执导的《恶之花》(La fleur du mal)里,扮演一个想要竞选市长中产阶级女主人;又或是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执导的《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里面,与美少年莱昂纳多合作,饰演抛弃天才少年(后来误入歧途成为欺诈高手)的自私母亲。

《猫鼠游戏》剧照 - 俊美少年莱昂纳多与艳丽犹存的纳塔莉(右)

除了与著名导演的合作,纳塔莉·贝伊是不少新锐导演心中母亲一角的理想人选。像是加拿大帅气青年导演泽维尔·多兰(Xavier Dolan),在拍《双面劳伦斯》(Laurence Anyways)时,就选择了纳塔莉·贝伊去饰演一位得知自己孩子变性行为完全淡定表现理解万岁的母亲,在之后的作品《只是世界尽头》(Juste la fin du monde)里面,多兰再次选择她出演一个喋喋不休,歇斯底里的母亲;今年与尼古拉·莫里(Nicolas Maury)的合作《抹布男孩》(Garcon chiffon)也是饰演同样一位懂得给予爱和空间给孩子的妈妈。

《双面劳伦斯》中的嘲笑孩子惧怕变性后便得不到母亲关爱的纳塔莉

纳塔莉·贝伊被大众所熟知还因为她的另一个身份,她曾是“法国猫王”摇滚巨星强尼·哈立戴(Johnny Hallyday)的第二任妻子(总共有过三任妻子),两人的女儿劳拉·斯梅特(Laura Smet)也受父母影响成为了一名演员。在法剧《百分之十》第一季中,贝伊与女儿劳拉以母女身份同框出演,有趣地讲述同为演员的母女得知需要一起长时间拍摄一部作品时的窘迫和抗拒,以及双方如何蓄意找理由破坏这次合作的故事。她们在剧里真实地展现了亲人间过度亲密相处时的碰撞,也成功引起了观众共鸣;例如纳塔莉会时刻叮嘱劳拉平注意体态,而劳拉则会厌烦纳塔莉的啰嗦,这样母女演员间日常的琐碎就与我们平凡人的生活别无两样。(顺便一提《百分之十》的制作人之一多米尼克·贝纳尔 Dominique Besnehard是劳拉的教父,刚好他也需要一对母女或这父子去演其中一集,所以一拍即合。)

《百分之十》第一季第三集纳塔莉和女儿贝伊同框

2017年底强尼·哈立戴(Johnny Hallyday)的离世再度将纳塔莉和劳拉母女以及他的另外两任妻子儿女引入了吃瓜群众的视线,而矛盾正是来自于遗产争夺大战。因为哈立戴将全部财产和著作权都留给了最后一任妻子和他们的养女,劳拉认为父亲生前留下的遗嘱不符合法国继承权(即谁也无权剥夺任何一名子女的继承权),但加利福尼亚法律中却并没有这样的要求,而至今这一纷争仍未得出结果。

纳塔莉·贝伊(左)强尼·哈立戴(中)劳拉·斯梅特(右)之我们这一家

再为大家送上当年纳塔莉和哈利戴合唱的痴心情歌《我想要你爱我》Je veux que tu m’aimes,圣诞节祝愿大家开心幸福快乐

Je veux que tu m’aimes

joyeux noe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