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迷日记(结尾篇):入梦戛纳

 耐观影 2023-10-06 发布于泰国
疲惫的、燥热的、激动的、喜悦的、都在看到斯派克李的大头像之后融合成了一种情感。

1
当我拿到了证件,无数次的和工作人员Bonjour和Merci,当我踏进影节宫的那一刻,戛纳炽热的阳光瞬间转为热情的欢迎。

这种感觉确实是难以言喻的,如同朝圣者在孩童时的目的地终于得以到达。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里对电影的敬重,参展电影的质量可能是参差不齐的,但每一部电影的分量都是相同的。

我不断尝试去幻想在街上遇到的每一个挂着证件的路人,或是休闲或是正式,他们大概都在讨论刚结束的某一部电影,也许为它争论的面红耳赤,也许共同分享着对刚刚首映的佳作的喜爱。我氤氲在这种氛围里,几乎想向每一个人炫耀着我的身份。
 

戛纳后三日证件


在戛纳的第一夜就抽中了奥林匹亚街区的世界首映。抛开世界首映,奥林匹亚街区本身就是我很期待的作品。雅克欧迪亚导演+娜米梅兰特主演,如片名又发生在我熟悉的十三区,我相信成片质量会相当棒。排队,上红毯,一次又一次的出示票根,在普通的电影院它是枯燥的,但在戛纳我愿意做上一千遍。卢米埃尔大厅本身并不如巴黎歌剧院那般金碧辉煌,但正是因为它被赋予的意义——想想那些杰作在这里全球首映的场景,它见证了几十年电影发展的长卷。

《奥林匹亚街区》海报

主创进入影厅,此起彼伏的欢呼和隆重的掌声让我彻底沉浸在这种热烈里。甚至影片开场的五分钟我还没有进入这部电影。映后,我在想,戛纳每一部电影的这种热烈氛围会使人们的判断有失偏颇吗?恰如电影结束潮水般的掌声,主创的落泪,掌声中更多的是喜爱还是出于礼仪?而当我第一次站在这个地方,对我来说电影本身质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种经历和氛围早已是不可磨灭的。映后鼓掌在电影资料馆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在戛纳,在艺术电影的圣殿,这种掌声的分量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2

第一个晚上首映的兴奋还未散去,我就在第二日感受到了看片的疲惫。也许在戛纳,电影院里的倦意是无法抗拒的吧。欧容的一切顺利,法哈蒂的一个英雄,滨口龙介的驾驶我的车,三部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电影构成了我的第二日。在戛纳似乎没有饭点这个概念,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影厅里饥肠辘辘,在电影的间隙狼吞虎咽。甚至无暇思考这部电影的意义,就又振作精神投入下一场中。但对于影迷来说,这种忙碌一定是幸福的。在去cineum的公交车上挤满了那一场的影迷,他们唱歌,谈论,开怀大笑。我们从未谋面,我们不说同一种语言,我们也从没去过伊朗,但我们都认识法哈蒂,我们都要去看他的这场电影,那我们便是朋友。电影迷的圈子本来就算是小众的,而这种小众在戛纳成为了一种大众,带来的身份认同感是无与伦比的。

晚上又中了一场邀请函,但并没有太多兴趣。很早就听说往年的戛纳许多人会在门口求一张邀请函入场券,我想着,索性做个好事儿送个别人吧。正好在德彪西厅前有人求票,正好就是我这场。我把票给他,他拍着自己的胸脯,给予我真挚的感谢。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想看的电影就发邮件问他要票。那一瞬间有一种幸福感。像是一种默契。我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戛纳夜色下的沙滩放映是令人回味的。孩童,老人,游客,影迷,电影从业者,都躺在星空下对着一块荧幕着迷。耳边是海鸥与浪花的奏鸣,远处是星星点点的游艇灯光。没能看到戛纳首日的花样年华有些遗憾,但在一品脱的酒后,微醺之中依然感受到了那种极致的浪漫。我们或许在那一刻都有些许矫情,但,是的,每个人都In The Mood For Love。

 3
今天并没有安排许多电影。与其说是安排,不如说想看的场次太多冲突。晚上的非常宣言卢米埃尔首映,其实期待值是降到最低的,因为看到口碑并不好。但事实上观感恰恰相反。或许是人们在这么多天看了如此多风格迥异的电影之后,终于迎来一部商业流水线作品,在即将闭幕的戛纳也能短暂脱离影评的桎梏,放松一刻。甚至观影过程也是极其有代入感的,电影中飞机上病毒传播的恐慌和后疫情时代带着口罩看电影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联系。映后长时间的掌声似乎也能说明观众的喜爱。导演眼中带着泪花,那种激动和自豪太令人羡慕。
 

沙滩放映


4

在戛纳的最后一天了。用圣母、法兰西特派和红色火箭结束戛纳三日。

走在戛纳,时常会想,电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电影给人带来的是什么?这三天,感人的,戏谑的,幽默的,惊悚的,深刻的,每一次进场都期待着开启一次新的旅程。一部电影能给人两个小时逃离现实的机会,在昏暗的影厅里每个观众都盼望着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电影宫内

每部电影的终极议题依然是人类的情感共鸣,是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情感纽带。而电影的作用,就是将他们用戏剧性的方式呈现。在疫情肆虐之后重新举办的戛纳电影节,这种情感联系的意义更为深刻。在走回民宿的路上我在想,是不是有时我们太尝试着去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而慢慢忘记了享受电影本身就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或许我们只是需要重拾那种坐在电影院的仪式感和激动。

戛纳三日给我带来了空前的疲惫,这种疲惫中又裹挟着无限的充实。电影的魅力着实让人着迷。在盛夏的海滨小城,关于戛纳关于电影的记忆将不会被遗忘。

明年再见。

另外我们的抽奖活动还没有结束,大家还可以继续戳下面链接参与哦~

戛纳logo帆布袋:戛纳史上第二位金棕榈女导演!华语片获短片金棕榈!

陈哲艺导演亲笔签名明信片:播客 | 戛纳夜聊No.5 : 本届华语电影大集合,魏书钧和陈哲艺你选谁?

滨口龙介导演亲笔签名明信片:被滨口龙介认出来是什么感觉?——《驾驶我的车》导演专访 | 附获奖名单


FIN

撰稿:Sébding
排版:IIII
审稿:Xavier, Sherr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