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一雪前耻的德尼,成功了吗?

 耐观影 2023-10-06 发布于泰国

戛纳接近尾声,主竞赛的大部分影片陆续完成了首映。除了呼声很高的柯南伯格(《未来罪行》)和达内兄弟(《托里和洛奇塔》),亚洲观众尤为关注的是枝裕和(《掮客》),目前在影评人中口碑很好的《莱拉的兄弟》,剩下的就是来自法国战队的这部《正午之星》了。导演克莱尔·德尼前不久在柏林电影节靠《双刃剑》(Avec amour et acharnement)斩获银熊,所有人大呼“大器晚成”;仅仅几个月之后,她就再次带着新作《正午之星》(Les Étoiles à midi)回归戛纳,顺利跻身主竞赛单元,成为了戛纳电影节后一周周最令人期待的电影之一。

导演克莱尔·德尼Claire Denis

乍看上去,这部作品延续了导演前作的创作思路。同样改编自文学作品(1986年丹尼斯·约翰逊Denis Johnson所著的同名英文小说),几乎同样的时间长度(《正午之星》甚至超过了两小时),同样把焦点放在男女情欲纠葛的刻画上。德尼看来似乎是咬定了她的女性视角和对两性关系探讨的思路,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值得一提的,离上一次德尼入围主竞赛(1988年处女作《巧克力》Chocolat),已经过去了整整34年。一直没有得到金棕榈青睐的她,在柏林加冕后,此次归来颇有一雪前耻的意思。那么这次德尼的两把杀手锏用得如何?

《正午之星》之前释出的海报,可以看到原定主演罗伯特·帕丁森和原定出品方A24

首先是女性视角,这是从处女作《巧克力》开始,德尼为自己立下的一块招牌。以童年经历为基础,她拍出了一个白人女性眼中的非洲,借此来反思法国在整个西非的殖民史和由此而来的身份问题。之后的《军中忌恋》(Beau travail)更是将“女性凝视”以无比优美的方式(整个军团的走位均有芭蕾舞者编排)呈现在银幕之上,轰动一时。到了前作《双刃剑》,德尼和原著作者克里斯蒂娜·安歌Christine Angot双剑合璧,将出轨女人的心事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到了本作,依旧如此。主演玛格丽特·库里Margaret Qualley自一出场就是镜头的焦点,影片无时无刻不在捕捉她的细微神情,从眉眼到唇齿,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逃不开镜头的凝视。观众从屏幕之外堕入了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Trish,一个在尼加拉瓜当地已经失去合法身份(没有护照)的自称记者的美国年轻女人,靠出卖肉身度日,绝望地想要逃离是非之地。在此时她遇到了一位同样身份不明的英国商人Daniel(乔·阿尔文 Joe Alwyn),两人坠入爱河。Daniel惹上了一身是非,两人在热恋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逃离乱世。

剧照

亡命鸳鸯,爱与背叛,似乎是中美洲版的《邦尼与克莱德》。但德尼的电影讲的从来不是故事,而是她的视野。和前作《白色物质》(White Material)一样,本片也有一个动人心魄的大背景,80年代的尼加拉瓜革命。然而政治的动荡在德尼的电影里,不过是女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背景板。同样是“小人物与大时代”叙事,德尼成功地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人物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时代隐去了,剩下的只是亘古不变的男女情欲,生存与希望。

在早期的探班采访中(Variety2021年5月报道,作者Anna Marie de la Fuente*),德尼就曾这样描述本片:这是关于一个“恐惧、爱的可怖和对失败的恐惧”的故事 (“it’s also about the fear and the terror of love, the fear of failure”)。这几个关键词精准刻画了笼罩全片的氛围,低压的恐怖。恐怖是在无意包里发现的手枪,第一天说好帮忙倒卖手机的司机第二天就惨死在车里,男主留宿女主在的酒店的第二天,酒店老板的车便被焚。

德尼不屑于讲述故事,而是抓取意象和片段来构成她的叙事,而叙述的主线仍旧是人物的情感塑造和变化。在这一点上,德尼丝毫不放松,每一场戏都是由人物的情感而不是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出发点来创作的。与其将其称为女性视角,不如说是女性对于情感的细腻感知,造就了这部影片着眼点的特别。这也是德尼打响的第一个招牌。

第二个招牌自然就是男女情欲。德尼已经靠着在《双刃剑》中撕心裂肺的男女对手戏获得了柏林的肯定。这次她再接再厉,在《正午之星》中用尽笔墨,刻画了一对在爱与绝望中撕扯的情侣。性欲是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也是他们宣泄内心痛苦挣扎的出口,德尼深深明白这一点。片中大量的情欲戏,配上大近景的长镜运动,展示的不仅是爱欲的炙热,更是痛苦的绵长。身体成为了灵魂的表象,镜头捕捉到的肌肤相亲,是两个肉身在等待获救的煎熬中互相取暖的最后一点努力。

德尼的女性主义在描绘男女主人公情欲纠葛时,也体现了出来。在这段关系里,看似是Daniel掌握了更多资源,是他即将拯救Trish,然而影片笔锋一转,两性之间的权利关系完全倒置过来:她替不会说西语的他联系酒店;她从自己的熟客那里获得情报,并警告他有生命危险;她被美国中情局的人联系,掌握着他的生杀大权。她的身体是她的武器,她的眼神明朗坚定,痛便是痛,悲便是悲(这种破碎与癫狂之美几乎让人想到阿佳妮);而他的眼睛,始终犹犹豫豫、躲躲闪闪,恐惧和担忧都躲在雅利安人金色的睫毛之后,且碍于男子身份,不允许自己将其表达出来。女性在明处,男性在暗处,力量对比之下,女性生命的韧性得以凸显。在影片的最后,女性是这场狂热与算计的感情游戏中的赢家。真真假假已经说不清,因为爱是真的,需要生存也是真的。正如标题所言,肉眼在正午时是看不到星辰的,但看不见就代表不存在吗?

剧照

熟悉并喜欢德尼镜头语言的迷影朋友将再次大饱眼福,因为德尼在本片沿用了《双刃剑》的摄影师Eric Gautier。这是合作名单上有过是枝裕和(《真相》La Vérité)、阿萨亚斯(《清洁》Clean)和贾樟柯(《江湖儿女》)的业界翘楚。本片的联合编剧之一Andrew Litvack曾在《太空生活》(High Life)中与德尼合作,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另一位联合编剧Léa Mysius今年作为导演,其影片《五恶魔》(Les Cinq Diables)成功入围影评人周环节。

更需要提的是制片人Olivier Delbosc,德尼的前两部作品《双刃剑》《心灵暖阳》(Un beau soleil à l'intérieur)均由他出品。他麾下的Curiosa Film公司和另一制片方,法德共营电视台Arte构成了德尼创作的坚挺后方(Arte也是当年《军中忌恋》的邀片方)。由此可见德尼的艺术创作一直是在巴黎知识分子圈子里打转的。或许也是如此优渥的环境,才让她能够一如既往地挖掘自己的艺术风格,无需做出过多妥协。

34年之后再次回归戛纳,德尼也是憋了一口气。然而首映的当晚,因为《猫王》(Elvis)放映结束后,汤姆·汉克斯再次返回红毯,导致了《正午之星》开场推迟了近半个小时。在主创的红毯时分,德尼的脸色并不好看,甚至没有感谢福茂。福茂自知心虚,也没有做出更热情的回应。这次的戛纳翻身仗,德尼似乎打得并不漂亮。但又何妨?尽管场刊评分并不高,想必在德尼心里,她对自己的这部作品非常骄傲。这便是法国电影人对作者电影风格化的不变追求。

主创红毯照,注意德尼的眼神

-FIN-

撰稿&排版:小航

审稿:Xavier

文中*处均表示译者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