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球的结合战术

 熊教練 2023-10-06 发布于广东

   叠加战术是40+新时代的新武器,也是评估竞技乒乓球先进打法的重要指标战术之一。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比赛是千变万化的,叠加战术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行的,“有时遇到困难无法连续使用两个以上战术时,可退而求其次先过渡一板再使用,即两个战术之间不连续,此情况可称为结合战术”(熊志超等,2020)。它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如叠加战术的连续杀伤力厉害,但有时却能够作为互补达到意想不到的战术效果,这就要求运动员善于把握时机灵活运用战术之能力。下面从传统技战术打法”及“衔接技术理论”两个维度对双方运动员进行实证分析。

    这是选自2021年奥运热身男女关键分对抗赛马龙vs刘诗雯的一个两分球视频(超然象外,2021c),请看第二个一分球。

a.传统技战术打法

   马龙和刘诗雯(以下简称刘)是两个完全不同风格打法的选手,前者是力量型,技术全面单板质量高,经验丰富;后者为技巧型,速度快,善于打两边调动,战术灵活多变、意识强。双方对垒要克制住对方的锋芒就必须要把自己的特点打出来,再寻找机会,刘似乎对此心领神会发短下旋球至马龙正手位短,马龙第二板正手劈长直线偏一点中路,刘第三板侧身正手挂起斜线,马龙第四板反手回斜线,刘第五板反手斜线相持马龙第六板再回斜线寻找机会,刘第七板反手突变直线调动马龙,马龙第八板跨步回正手位正手打直线,刘第九板反手再打斜线压马龙反手连续调动使其无法施展有效的正手进攻,马龙第十板反手回斜线,刘第十一板侧身正手再拉斜线,马龙反手发力打回头明显下一板准备侧身了,被刘第十三板反手再突变直线一击致胜。

b.衔接技术理论

   从衔接技术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刘第五、七、九三板反手分别打出压一边,打另一边单边直线”(57)单边斜线79板)两个战术的叠加,紧接着第十一板正手侧身打斜线(与前面的第九板重复打斜线)过渡一板,这样,前面的叠加战术(单边直线”+“单边斜线)与后面的第十一板和第十三板打“单边直线”战术就构成了结合战术。刘板与板之间的第一时间这个战术节奏衔接的非常快,这是她的特点,由始至终占据主动,叠加战术和结合战术运用得淋漓尽致。

   笔者进一步分析,刘第十一板假如打直线就与前面的第九板斜线形成打“单边直线”战术,这样就与前面的战术形成五、七、九、十一四板三个叠加战术了(单边直线”+“单边斜线“+“单边直线”)且都是压一边,打另一边战术,不过,这不一定就能置马龙于死地,因为马龙接连被刘打两边已习惯了,肯定已有防备,再这样打下去效果不一定好,故刘第十一板不打直线打斜线与前面第九板重复线路过渡一板是明智之举,还为下一板(第13板)的衔接和战术埋下伏笔。把马龙稳住在反手位(麻痹其正手位空档),一个是打乱了马龙的节奏,另一个是逼马龙往反手位多移动一点距离,此乃打节奏变化规律中的位置差战术,这样就能给刘第13板打直线撕开马龙的防线,令其鞭长莫及。所以,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打叠加战术的,遇到以上情况过渡一板后再打战术不失为一种策略。

   再进一步分析,刘第11板的过渡球有质量、有突然性,相当于极限球的作用,因此逼着对方第12板只能回斜线,这叫打斜线时的逢斜回斜衔接规律(熊志超等,2020)。道理是一般施战术者斜线相持欲变直线战术前都会加质量不让对方先变直线,对方硬要变直线风险很大,这需拍面从斜线方向转直线方向存在“时间差”,施战术者正是利用“时间差”来实现打斜线时的逢斜回斜衔接规律的。

   另一边,马龙第12板回斜线后欲侧身正手发力打,但刘比他先了一步,也就是说,刘第13板是衔接前面第11板有准备的打马龙第12板,马龙第14板还严重误判以为刘第13板会打斜线,自己已经侧身完准备正手还击了。

   从“传统技战术打法”及“衔接技术理论”两个维度分析来看,马龙基本上是按传统打技术上的基本功相持对抗寻找机会侧身正手发力打,而刘诗雯则通过打两边快速衔接找机会一击制胜的战术,其战术意识非常相似于衔接技术意识与笔者分析过的林高远的战术意识如出一辙。所以乒乓球战术规律发生作用时的条件(衔接技术意识)对绝大多数运动员影响很大,而也是个例外,目前她是国乒女线符合40+新时代技战术均衡打法要求者,这与她的打法风格有关。

参考文献

熊志超、周资众、许铭华(2020)40+竞技桌球衔接技术对高水平运动员战术发挥的影响。中华体育季刊34(4)219225DOI: 10.6223/qcpe.202012_34(4).00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