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要打好快攻基础上再学弧圈球吗?

 熊教練 2023-10-06 发布于广东

一定要打好快攻基础上再学弧圈球吗?

01
国家级教练的经验之谈 

“以前我们对技能的训练认识也是有局限,以为一定要打好攻球的基础才能学好弧圈球,结果发现很难掌握好弧圈球技术,如果先学会了攻球再学弧圈球,运动员常常是训练时还可以拉,比赛到关键时还是用回攻球。”

学弧圈球是拍形前倾一步到位,还是要按传统先打好快攻基础再学弧圈球 (存在一个撞摩比例的调整痛苦过程)?一直以来专业界存在两种意见分歧, 对此笔者引用国家级教练张晶清的经验之谈及运用心理学中的“技能负迁移” 理论加以论证分析,谁是谁非下文见分晓。众所周知,70年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突飞猛进,欧洲人以中国“近台快攻” 结合日本人的“弧圈球”技术发展了“弧圈球结合快攻”及“快攻结合弧圈球” 两种最先进的打法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我国决策者也意识到快攻打法的落后, 开始学习欧洲人的“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但是教练员受传统训练模式的影响, 他们仍然沿袭传统的快攻教学模式,认为一定要打好正手攻基础才能学弧圈球, 然而,这种训练模式与欧洲先进的训练弧圈球模式一开始就是拍形前倾(打摩 结合)是背道而驰的,在当时我们也知道欧洲人才是最地道地掌握了弧圈球, 但我们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以先打好快攻基础再学弧圈球为主流,这是因为我 们先有快攻,后来才有弧圈球。当时“近台快攻”还是我们的先进主流打法, 所以快攻是重点培养对象,弧圈球只是陪练。也就是说,“先快攻后弧圈”训练模式是当时中国队现役运动员不得已而为之的过渡式弧圈球,不是地地道道 的弧圈球,是在快攻主流打法这个大环境下的产物。我们靠的仍是“近台快攻” 为主在吃老本。只有尝到失败的苦果后(从 89年至 95年被欧洲的瑞典人肆虐了长达6 年 之久),决策层才能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承认不仅是中国的快攻打法,而且中式弧圈球也落后于欧洲。从那时起我们的弧圈球教学与训练不得不全面地吸收 和学习欧洲人的先进经验,我们的体校也开始尝试一开始就是拍形前倾(一步 到位)学弧圈球兼顾原有的传统模式(先快攻后弧圈)两种方法齐头并进。

国家级教练张晶清(王楠、刘诗雯、木子的启蒙教练)认为:“以前我们对技能的训练认识也是有局限,以为一定要打好攻球的基础才能学好弧圈球,结果发现很难掌握好弧圈球技术,如果先学会了攻球再学弧圈球(即使撞摩比例调整 得再好),运动员常常是训练时还可以拉,比赛到关键时还是用回攻球。”此乃十几年前她应香港乒乓总会之邀前来香港为教练员讲课时的发言。她建议 “教小运动员学正手攻球时,一开始拍形就要求它前倾且挥臂轨迹要比传统的 正手攻大(拍形前倾决定的),这种正手击球实际上就是弧圈球打法,不存在 先学好正手攻再学弧圈球技术的问题,王楠、刘诗雯、木子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这是一个资深教练员的经验之谈啊!

02
心理学中的“技能负迁移” 理论 

因为攻球与弧圈球两种技术动作的神经联系不一样, 一个是撞击,另一个是摩擦,先学会了攻球再学弧圈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就会遇 到“技能负迁移”效应。

为什么先学会了攻球再学弧圈球的运动员常常是训练时还可以,但是比赛 到关键时还是用回攻球?因为攻球与弧圈球两种技术动作的神经联系不一样, 一个是撞击,另一个是摩擦,先学会了攻球再学弧圈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就会遇 到“技能负迁移”效应。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 的干扰效应,即旧技能的神经联系对学习新技能的神经联系有负面影响,旧技 能妨碍新技能的形成”[2],心理学称为“技能负迁移”。从运动技能形成的 理论讲,“每一个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一个建立神经联系的过程,而且新的技 能的神经联系要超过旧的技能需时漫长且困难。必须通过不断的刺激,使新的 神经联系越来越巩固,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3]。这些理论在当时还没有 人认识到,以致前人走过不少的弯路,影响深远乃至现今仍有不少教练存在这种落后的训练观念挥之不去。综上所述,应该提倡小运动员一开始接触乒乓球拍形前倾一步到位从弧圈球学起。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02

2]吴敬平.乒乓球直板反胶打法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