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边古镇荆紫关

 丹阳楚风 2023-10-06 发布于河南

   

荆紫关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处,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168平方公里,37个行政村,5万人口。荆紫关“北接秦川,南通鄂渚”,自古就是商贸繁华之地和兵家必争的要塞。




 三边古镇荆紫关

文/刘贵献

朱吉红同志的诗歌集《荆紫关诗行》一书即将出版了。这是一本用现代诗的笔法全面讴歌荆紫关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诗歌专集。它的出版发行,对于进一步宣传荆紫关的旅游资源、打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品牌、建设中原旅游名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荆紫关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处,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168平方公里,37个行政村,5万人口。荆紫关“北接秦川,南通鄂渚”,自古就是商贸繁华之地和兵家必争的要塞。
荆紫关最早兴于西汉,是一个有20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镇。西汉时期,荆紫关称草桥关,南宋改称为荆籽关,明清改为荆紫关。明成化十年,国家在此设置巡检司、营千总镇守;清时设置副将、都司等军事长官。清朝嘉庆七年,设协镇都督府(府台衙门);清朝道光十二年设分防县丞。

荆紫关镇自古乃兵家、商贾必争之地。楚汉相争,刘邦走荆紫关入秦直抵咸阳;明末李自成起义,过荆紫关直捣中原进逼北京;1935年红四方面军取道荆紫关转入陕西完成战略转移;1946年李先念、王震率中原野战军突破荆紫关安全到达陕南根据地……。
这里地处丹江之滨,古时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是三省贸易中心。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清古街,鼎盛时期,曾形成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十三大骡马店和二十四大商行。
古镇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可开发矿藏有石墨、钒、铁、砂金、大理石、白云岩等十几个品种。具有传奇色彩的“一脚踏三省”界碑,始建于唐朝的法海禅寺,风光旖旎的猴山风景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形成于明代、兴盛于清朝中期的明清五里长街,是我国北方十三省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镇街道。

该街现存古建筑铺面房700多间。关门、平浪宫、山陕会馆、陈家大院等错落有致;恒义兴、永和吉、天顺宏等老字号碑文匾额古色古香,沿着丹江而筑的河街栈楼具有江南特色,别具情调。《阮氏三雄》、《包公》、《汉魂》等影视剧曾在此拍摄外景;竹编、丝编、草编等手工艺品出口国外;粉蒸肉、石籽烙馍、神仙凉粉等名吃飘香三省。
朱吉红的诗集《荆紫关诗行》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荆紫关诗行,诗人以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法,独到的角度,吟出了古街的清秀与隽永;纪念馆的血腥与沸腾;河街的沧桑与古老;“一脚踏三省”的神秘与传奇。下篇为古寺禅歌。

诗人在继承传统山水诗歌艺术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笔法,对荆紫关法海寺景区的山水景观、佛教景观进行了抒写。主要有古寺禅歌、山间撷句、佛崖抒怀、古寺观佛、寺外禅音等内容。诗人赞山水而富于情,写佛语而富于理,真正把古老而又美丽的法海寺变成了一首诗。
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荆紫关啊/你播下希望的种子/长出了神话和传奇/收获着自豪与芬芳”,我坚信,荆紫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丽、灿烂!我也坚信,《荆紫关诗行》一书也将随着荆紫关的芳名一起美誉神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