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白衣钱子 2023-10-06 发布于辽宁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三家分晋

西周历史以三家分晋事件为节点,被分为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在春秋时代,秦国曾经在秦穆公的带领下短暂实现过大国梦, 秦穆公重视招揽人才和国家建设,对内挖掘了百里奚、由余等优秀的政治和外交人才,稳定了朝堂秩序,提高了百姓生活质量;对外重用孟明视、西乞术等军事将领,向西征讨狄戎二十余部,向东和晋国展开争霸斗争并不落下风。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穆公影视形象

然而在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出人意料地陷入了持续数百年的低迷期,从秦穆公的继位者秦康公开始,一直到秦孝公之前的秦献公,连续十五代国君中都没有产生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中兴之主。这段时期极其缺乏史料记载,后人很难详细地了解这十五位国君拙劣的治国手段,除了能从谥号中窥探一二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当时的形势也可以管中窥豹。秦穆公时期,秦国可以进入晋国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而到了秦孝公在位的时候,秦国在和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作战中连战连败,失去了河西通道的大量土地以及函谷关,被压缩到了狭长的华山一带。

秦孝公继任国君之后,在卫人公孙鞅的辅佐下,在秦国境内进行变法,将失去战略方向的祖国成功打造成军事强国,并且通过战争大幅提高了国家实力,史称商鞅变法。不过在商鞅提出变法初期,由于其想法十分惊世骇俗,因此并没有得到朝堂上各方势力的认可,曾仕奉秦献公、秦孝公的两朝元老甘龙,就带头对商鞅变法提出了反对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穆公时期,函谷关还掌握在秦人手中


目睹魏国势大产生强秦梦想

甘龙是秦献公的重臣,在献公朝任上大夫,孝公朝任位列三公之首的太师。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继位后根基不稳,倘若得不到国内世族的支持很难顺利执政,可见甘氏必定是国内的老牌世族之一。据《百家姓·甘》中记载:

'甘姓源出: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武王同姓,于畿内为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罗'。即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畿内为诸侯王,其中有封于甘地者,称甘伯。后有甘伯恒公,其后代亦为甘姓。这一支甘氏,最初的发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内。当时所谓的王畿,是指现在以陕西长安为中心的四周之地。'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甘龙在朝堂上怒斥商鞅

年轻时的甘龙也曾意气风发,他和传统的旧贵族不同,并不安于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祖先的恩萌,而是敏锐地认识到秦国国力疲敝,东线无险可守,面对着战国时期毫无争议的霸主魏国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他成为了朝堂上少壮派的代表,以强大祖国为己任,积极地帮助秦献公进行改革。在君臣二人的配合下,秦国废除了国内许多陋习,加大了对商业的扶持力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并且多次发动了以攻占河西地区的对魏战争,这些举动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之后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一生坎坷的秦献公像

笔者认为,如果从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有限而贬低秦献公也有失公允,献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能力和胸怀,而是去世太早。从他的一系列治国方针中不难看出,献公很希望恢复秦穆公时期的荣耀,这点在后来秦国的《求贤令》中也有明确的体现。不过由于他之前数代无能国君的拙劣表现,秦国已经完全失去了和大国抗衡的资本,所以他只能从最基本的社会发展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稳定朝堂,之后提高民生,最后则是军事力量的建设。

不过作为一个流亡公子,献公的能力十分有限,虽然有心夺得君位但是实力不足。魏武侯曾经想要扶持献公作一个傀儡国君,通过控制他实现对秦国的控制,然而当时还是公子嬴师隰的献公知道此举会极大损害国家利益,于是严厉拒绝了这件事。此举使得公子嬴师隰

在秦人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名望,再加上国内的秦出公两岁继位,军政大权掌握在其母手中,令朝野上下不满;于是公子嬴师隰抓住机会,在民间散布自己要回国的消息,并且结交了大量的江湖豪杰,又暗中和军方势力做了交易,在得到了多方支持后,成功夺得君位。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魏武侯曾经想将秦献公作为傀儡,被后者果断拒绝

在成为秦国国君后,秦献公面对的局面更加复杂,从之前的秦出公变成了整个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这里边有之前偏向于他、等待他继位后兑现利益承诺的人;也有根基庞大、对他观望是否有利可图的人;还有心怀不轨、试图浑水摸鱼的人。作为新君,献公必须做出表态和站队,选拔一方势力成为自己的助力,最终,年轻有为、有强秦梦想的甘龙脱颖而出,成为了他的选择,他对这位富有改革进取精神的年轻贵族十分重视,这也奠定了秦国走向变法之路的基础。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孝公影视形象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孝公时期反对带头商鞅变法

秦献公死后,其子嬴渠梁继位,也就是后来的秦孝公,和他的父亲一样,秦孝公始终希望能壮大祖国,。据《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中记载:

'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商鞅入秦

这篇《求贤令》堪战国第一雄文,是孝公的呕心沥血之作,卫人公孙鞅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果断入秦,向孝公提出进行改革,并且举出了提高秦国综合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许多具体办法,深深地打动了孝公,于是孝公召集群臣,咨询他们对变法的看法。和往常一样,朝堂上的声音最终汇聚成三股:支持派、观望派和反对派。其中两朝元老、朝堂重臣太师甘龙伙同左师空杜挚,成为了反对派的带头人。

从上述史料不难看出,在两次面对改革时,甘龙的表现大相径庭,令人费解。其实秦孝公和秦献公的改革思想如出一辙,在方法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商鞅变法可以被看作是之前改革的升华。而且根据中国帝王谥号命名规律来说:'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秦孝公的谥号'孝'既有他顺应父亲心意的因素,也有开创强秦基业的原因。综上所述,甘龙的反应似乎太过激烈。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甘龙倚仗自己辈分高而轻视商鞅

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甘龙这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对他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就可以初步理解了。上文我们提到,在秦献公入秦初期,曾经在暗中取得了朝堂上部分势力的支持,此时身无长物的献公能提供的回报寥寥,只能寄希望于他成功上位时兑现。所以,除了那种像管仲、白起那样的平民天才外,其他的绝大多数朝堂职务都被支持过献公的世家瓜分。对于国君来说,只要世家愿意帮助自己维持统治、提供资源、不产生谋逆之心,那么他们姓什么并不重要。

作为传统世家甘氏的才俊,甘龙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朝堂重臣。然而无论甘他是否能为秦国做出贡献,他的身份都让他和家族获益匪浅,尤其是他年轻时,只专注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家族琐事自有长辈打理;可是到了孝公时期,甘龙成为了家族中的领袖,担负了维护家族利益的责任,在发现其中的艰难后,他的心态自然也发生了改变。从此之后,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族上,在考虑到改革变法可能导致商鞅的地位变大,其他世家、包括甘氏的地位降低时,他开始在国家利益和家族利益中摇摆不定,这也是他反对变法的根本原因。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商鞅最终成功进行变法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世族势力领袖最终认可改革

面对甘龙的咄咄逼人,商鞅始终不肯让步,和他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据《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中记载:

'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商鞅激辩甘龙

商鞅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抒发见解,抓住旧法度只能让秦国和世俗同流合污最终走向灭亡这一观点,和甘龙及杜挚二人针锋相对而不落下风。出乎意料的是,甘龙在商鞅发布意见的初期还尝试反驳,之后却逐渐陷入沉默,让整个反对派失去了主心骨,商鞅趁机越战越勇,在说服了杜挚后,成功获得了实行变法的机会。

为何甘龙从坚定的反对派变成了沉默派呢?难道是甘龙手中的底牌不足以抗衡毫无背景的商鞅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作为前朝大夫、当朝大师,甘龙和其家族掌握的政治资源远非商鞅可以抗衡的,甚至是一直支持商鞅的秦孝公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充分考虑甘龙的意见。如果想要了解甘龙最终支持商鞅的真正原因,那么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朝堂上的矛盾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看不见的矛盾更加复杂

甘龙被称作是古典政治中罕见的清醒的保守派领袖,从中不难看出,他的性格和立场十分矛盾。年轻时候的甘龙以壮大祖国为己任,勇敢地向腐朽的旧制度发出挑战,在甘氏家族的庇护下肆意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由于秦国当时的改革程度有限,国力缓步不前,虽然也曾有过斩首魏军六万的辉煌战国,但是整体实力仍然无法和中原强国相提并论,因此甘龙也曾长时间的郁郁而不得志,无法实现自己的追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甘龙逐渐认识到,仅凭自己的努力,无法改变秦国朝堂一潭死水的现状,只能逐渐和这个现实同流合污;再加上甘氏长辈日渐凋零,自己担起了振兴家族的重任,他逐渐认识到比起无休止的通过改革挑战旧贵族的利益,建立人脉、交结盟友才能更好的守护家族。从此甘龙凭借着自己的声望和背景,逐渐成为了世族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将精力从求变放到了维稳上。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商鞅石像

当商鞅入秦后,甘龙将他视为一个混乱分子,这类人总是希望挑起诸侯国之间的敌对情绪,引起战争,自己趁机从中渔利,对国家安全会造成重大影响。世家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甘龙想除掉这个潜在威胁。然而甘龙虽然重视世家利益却不迂腐,他知道此时秦国国力凋零,倘若秦国灭亡,那么甘氏也不复存在,因此当他听到了商鞅的改革建议后,认为此举可能会对国家有益,值得一试,最终改变了看法,同意改革。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旧贵族最终在公子虔的带领下杀死了商鞅


结语

甘龙身上既有世族势力的痕迹,也有变法势力的影子,他的一生极为复杂,在守旧和变化之中多次变换身份,最终形成了和以上二者皆有区别的第三方势力。不过总体来说,甘龙更偏向于世族势力,是实际上的世族领袖与反对改革的轴心人物,是整个变法新锐势力的最大政敌。表面上看,他的身份摇摆不定,不符合常识;然而仔细追究起来,这种冲突感正是他政治个性的最佳体现。

年轻时候的甘龙是游离在家族之外的,虽然他凭借背景成功出仕,但是他却并不领情,固执地认为是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打动了秦国高层,因而得到赏识。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迫切希望干成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过这种人在朝堂宿老看来,空有一腔热血却缺乏真才实干,而且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影响现有的朝堂秩序,自然不愿意为他提供资源,因此甘龙没有得到好机会去证明自己。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商鞅虽死,世家的利益再也得不到保障,被中央逐渐回收,可谓是双输的局面

正因如此,甘龙对世族势力产生了厌恶的情绪,积极投入变法势力,和同样渴望推翻现有秩序的秦献公一拍即合,成为了献公改革的先锋队,以实际行动支持强国新政。不过这两人的改革为国家带来的变化十分有限,因此遭到了巨大的压力,在重压之下,甘龙逐渐变得成熟起来,更加适应了朝堂的秩序和规则,最终成为了世族势力的代表人物。

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的两朝元老甘龙,为何既支持强国又反对变法呢

秦帝国宫室复原

在面对商鞅时,甘龙以带头反对变法作为自己对整个世族势力的妥协,也宣布了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肯轻易打破秩序。不过他和传统的守旧势力有所区别,那就是头脑冷静、思维清晰,没有认为自己位高权重而失去了对天下局势的掌握,他之所以守旧是因为他担心毫无目的的改革会让现有的局面变得更糟,影响到自己和背后宗族的利益,可是在他发现商鞅变法的高明之处时,他又能灵活转变思路,凭借自己年轻时候的经验决定给商鞅一个机会,最终没有坚持反对商鞅变法。


参考文献

1《百家姓·甘》

2《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

3《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