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白衣钱子 2023-10-06 发布于辽宁

前言

公元1629年6月,明朝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阅兵”之名来到皮岛,突然动手,擅自斩杀了官职为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兼东江镇副总兵的大将毛文龙。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明朝晚期平辽总兵官毛文龙

毛文龙事迹简述

毛文龙原本是明朝辽东地区的一名下级军官,在辽东失陷之后,他带领少数士兵坚持军事斗争,屡次打击后金军队,立下了不少功勋。

后来,颇具才干的大臣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他对毛文龙很是支持;由于毛文龙率部盘踞皮岛之上,军力已达数万之众,因此,袁可立奏请朝廷在皮岛设立东江军镇,任命毛文龙为总兵官。

毛文龙率军孤悬海外,却成为牵制后金进攻明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明朝官场党争剧烈,袁可立被弹劾去职,毛文龙失去了依靠。后来,重新出山的袁崇焕担任蓟辽督师,设法把东江镇从登莱巡抚的管辖中转移到自己的属下,以集中加强辽东的军事力量。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袁崇焕擅杀大将毛文龙

由于毛文龙为人有些儿跋扈,文官出身的袁崇焕对他非常不满意。袁崇焕想要毛文龙主动辞职,回老家杭州去养老;可毛文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此,袁崇焕为了统一辽东的事权,杀心顿起,乘毛文龙毫无防范之机,一举擒杀了他。

袁崇焕整编东江镇明军

杀了毛文龙以后,袁崇焕把毛文龙麾下的东江镇官兵先是分为四协,不久又整编为两协;由副总兵陈继盛统领东协,而西协则由将领刘兴祚来统领。

本来,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在皮岛上引起了官兵们的愤怒。可是,袁崇焕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奉皇命行事的。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蓟辽督师袁崇焕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就是天,皇命,是无人敢于抵抗的。而且,袁崇焕是何等干练之人啊,他敢来皮岛干掉毛文龙,那也是事前就做足了准备的。

别的不说,袁崇焕已经拉拢住了岛上的将领刘兴祚、刘兴治兄弟;袁崇焕在皮岛逗留期间,刘氏兄弟带兵时刻守卫在他的身边;这就让毛文龙的死党一时间也无法对袁崇焕下手了。

完成了整编之后,袁崇焕匆匆离开了皮岛。而陈继盛与刘兴祚却闹起了矛盾。

陈继盛与刘兴祚兄弟的矛盾

陈继盛本是毛文龙的老部下,事前曾经提醒过毛文龙:要提防袁崇焕下黑手。可行事粗犷的毛文龙不以为意,结果不幸被陈继盛言中了。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东江镇副总兵陈继感

刘兴祚、刘兴治兄弟是辽东开原人,早年深受明朝地方官府的欺辱,就投奔了努尔哈赤。他们兄弟作战勇猛,很受努尔哈赤的喜爱,在后金担任了很高的官职。

可刘氏兄弟毕竟是汉族人。

努尔哈赤起兵后,对辽东汉人狂杀滥砍,极其残暴;这引起了刘氏兄弟的不满。

后来登莱巡抚袁可立派人对其晓以民族大义,于是,刘兴祚、刘兴治兄弟偷偷返回明朝,归属于东江镇明军系列。

但是,毛文龙好像对刘氏兄弟不太感冒,没有对他们委以重任。所以,东江镇归属蓟辽督师袁崇焕之后,刘兴祚兄弟就投靠了袁崇焕,成为袁崇焕杀死毛文龙、震慑皮岛官兵的得力助手。

毛文龙死后不久,“己巳之变”发生,袁崇焕被下狱,刘兴祚被抽调去跟后金作战,在一次战斗中战死了。而陈继盛却得到一个错误的情报,说是刘兴祚又投降后金的皇太极了。

陈继盛立刻就把这一情况上报给朝廷,后来证实这是一个假情报;但是,朝廷从此对留在皮岛的刘兴治有了猜忌之心。这引起了刘兴治的愤恨。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皮岛将领刘兴治

闹饷、第一次兵变

明朝朝廷因为财政困难,决定要裁撤东江镇,任命陈继盛为关镇龙武左协副总兵,让他率兵开拔。

但是,朝廷却没有给军队拨发粮饷,因此激发出了闹饷兵变。
陈继盛为了平息兵变,向大家许诺说多发军饷,户部马上就会送来大批粮饷。但是,皮岛官兵并不满意,对陈继盛非常恼怒。

而刘兴治乘机在皮岛上为哥哥刘兴祚举行祭奠仪式,暗中却联络对朝廷不满的官兵,准备发动兵变。

祭奠仪式正在进行过程中,刘兴治突然间一声令下,事先埋伏好的士兵纷纷杀出,前来参加祭奠仪式的陈继盛等100多人全部被当场杀死,刘兴治顺利掌控了皮岛的局势。

鞭长莫及,明朝朝廷也无可奈何,只得放弃了裁撤东江镇的计划。

第二次兵变

刘兴治主导皮岛大局期间,朝廷对他极为防范,后金的皇太极认为这是拔除皮岛这颗钉子的大好时机,就一再派人去诱降刘兴治。

刘兴治也知道朝廷早晚会铲除自己,但也不甘心投降后金当汉奸,因此,他一直摇摆于明朝和后金之间,举棋不定。

刘兴治这种脚踩两只船的做法,引起了皮岛上一些将领的强烈不满。

其中有一位名叫沈世魁的人,他的女儿是毛文龙的小妾,人们都称呼他为“沈太爷”。

沈世魁是个商人,毛文龙让他专门负责海上贸易这一块儿,为皮岛解决军需物资以及粮饷问题。沈世魁长袖善舞,与各方面的关系都处得很不错。刘兴治上台后,沈世魁又把女儿送给了刘兴治,因此,刘兴治对他也很照顾。

沈世魁却暗中联系岛上毛文龙的死忠分子,时刻准备着要除掉刘兴治。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皮岛将领酝酿兵变

这一天,沈世魁与将领张焘一起,率兵突然袭杀了刘兴治,控制住了皮岛。

后金方面,皇太极一听说这件事,立即派兵攻打皮岛;沈世魁也不含糊,与张焘等将领同心协力,经过一场激战,击退了来犯的后金军队。

第三次兵变

崇祯皇帝曾经肯定了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一事,袁崇焕被朝廷明正典刑以后,陈继盛、毛承禄等皮岛将领曾经联名为毛文龙鸣冤叫屈,可一向爱面子的崇祯皇帝对此置之不理。

因此,朝廷绝不会继续让毛文龙的死党掌控皮岛大权的。不久,朝廷委派将领黄龙前来担任东江镇总兵。

而沈世魁故技重施,又把自己那位天姿国色的女儿送给黄龙作妾,继续隐忍不发。

黄龙上任以后,因走私之事抓捕了将领李梅。

这个李梅是耿仲明的老部下,与耿仲明关系极好。而此时耿仲明、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因为对陈继盛的不作为很气愤,都离开皮岛、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了。

耿仲明虽然不在皮岛,可他兄弟耿仲裕却还留在皮岛上呢。

耿仲裕自然要为哥哥的朋友出头。

于是,耿仲裕就秘密联络了一批毛文龙的旧部,利用大家对朝廷的不满,准备发动叛乱。
沈世魁为朝廷除掉了刘兴冶,又打败了来犯的后金军队,朝,却派黄龙来当东江镇总兵,这让沈世魁心中很不爽快。因此,沈世魁也暗中支持耿仲裕的行动。
耿仲裕集齐人手,就以索要军饷的名义,大闹起来。他们把黄龙绑起来,割掉了黄龙的耳朵和鼻子,把黄龙关押起来。然后大家一起推举沈世魁作皮岛当家的。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皮岛将士内讧

谁知没过几天,也属于毛文龙旧部的尚可喜等人率兵打来,杀死了耿仲裕,救出了黄龙。
不过,沈世魁却安然无恙地渡过了这次危机。

但是,正是因为这次的兵变,使得东江镇明军自顾不暇,未能对大凌河之战提供任何军事帮助。
黄龙作为受害者,又被毁了容,越想越气,就向朝廷反映:此次叛乱的主谋,应该是耿仲明。
而此时的耿仲明正在登州城中守城呢。

改变历史的吴桥兵变

1631年冬天,祖大寿在大凌河被后金军队包围,请求朝廷派军增援。登莱巡抚孙元化就派将领孔有德率兵前去救援。
孔有德是毛文龙的养孙,祖大寿是袁崇焕的亲信,从感情上说,孔有德是不愿去救援祖大寿的。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明军行进途中

因此,孔有德一路上磨磨蹭蹭地,而且又遇上雨雪天气,部队所带的军粮吃完了。他们属于辽东人,在山东当地很遭人看不起,连粮食也买不到。
一个饥饿的士兵,一只鸡,一个山东名门望族,闹起了纠纷。

此时,恰好被孙元化派去买马的李九成赶回来了。
钱花光了,马却没有买到,李九成愁绪万千,担忧无法交差。一看新城王家把他们辽东军人欺负到如此地步,顿时火冒三丈,就利用士兵们的愤怒之情,胁迫孔有德一起造反了。
应该说,如果没有李九成,吴桥兵变是不会发生的。

毛氏旧部争相加入叛军

叛军首领李九成、孔有德在山东大肆攻掠,并且派人四处联络散布各处的毛文龙旧部。

被黄龙诬告的耿仲明,马上行动起来。他打开城门,把李九成、孔有德迎入登州城中。

从此,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正式爆发了。

旅顺副将陈有时也就地起兵响应;

广鹿岛副将毛承禄,是毛文龙的养子,自然而然地起兵响应叛军了;

朝廷派来围剿叛军的官军中,很多将士都是毛文龙东江镇旧部,他们纷纷倒戈参加到叛军队伍中。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毛氏旧部纷起叛乱

毛承禄在广鹿岛一起兵,就与旅顺的陈有时合兵在一处,兵力达到了七八千人;他们战斗力较强,很快就占据了东江镇辖区的一半,使朝廷上下更为震惊。
东江镇总兵官黄龙只剩下皮岛和几个小据点,他派遣将领尚可喜、金声桓等人赶紧安抚海上诸岛,稳定人心,杀掉准备响应叛军的不法分子,烧毁叛军的船只,并且集结了兵力,前去进攻毛承禄、陈有时他们。
打了几仗以后,毛承禄他们抵挡不住尚可喜的攻势,只得撤往登州,跟李九成、孔有德的叛军主力会师。
此后,山东境内就大为热闹起来。各处响应叛军的皮岛旧部都聚集到了登州一带,叛军的势力强大起来了。

面对叛乱,朝廷窘迫之极

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陈有时、毛承禄,这五位叛军将领被朝廷称为“五大渠魁”。
五大叛军首领带着叛军四下出击,多次把官军打得大败 ,搞得朝廷非常头疼。

为了对付这支叛军,朝廷调集了山东附近的各处官军,光是总兵官就来了一群,但是,这些关内的官军加起来,都不是叛军的对手。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各路官军云集而来

当时除了天津来的将领朱大典和皮岛来的张焘之外,朝廷还调来了天津总兵王洪、保定总兵刘国柱、通州总兵杨御蕃、蓟门总兵邓玘、登州总兵吴安邦、昌平总兵陈洪范、东江总兵黄龙、义勇总兵刘泽清等大批兵将。

可是,关内的这些官军战斗力远远不及毛文龙的东江军,他们屡次被叛军打败,使得叛军的气焰更加嚣张起来。

关宁铁骑入关参战,战事依然胶着

最后,朝廷只得从关宁军中抽调祖大弼、祖宽、吴襄、吴三桂等名将率领五千关宁铁骑,从关外赶来参战。
关外、关内的官军合在一起,与叛军血战几场下来,才算遏制住了叛军的气势。

紧接着,双方又厮杀了很长时间,战事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在朝廷调来大批精兵强将的情况下,毛承禄、孔有德等人在莱州城外的沙河与官军进行野战,被官军打败,不得不退回登州。

叛军两大领军人物战死

李九成、陈有时是叛军中的领军人物。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的那支军队,原来都是陈有时的旧部。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叛军首领李九成、陈有时

在这场叛乱之中,所有的野战攻守,都是由李九成、陈有时两人一马当先,充当前锋,常常杀得官军大败而逃。

1632年7月,陈有时在率部攻打平度的时候,殒命沙场;
叛军主帅李九成闻听毛承禄、孔有德他们战败,就亲自率兵十万出击;一场恶战下来,叛军再次失利,不得不退入登州,开始固守城池。
双方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攻防战。叛军战斗力也很强,官军攻了几次城,伤亡很大,只得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
1632年12月,为了打破官军的包围,李九成率部出城,与官军进行野战,不料却被炮火击中,死于战阵之中。

陈有时、李九成骁勇善战,是叛军的灵魂人物;他们二人先后战死,导致叛军士气大为低落。

而孔有德、耿仲明、毛承禄的胆略勇气,都比不上李九成和陈有时;在强敌面前,他们不敢决一死战,只想着逃跑,从而使叛军很快走向了失败。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李九成率叛军出击

叛军失败,孔有德、耿仲明降清

李九成是叛军的主心骨,他一死,孔有德等人就慌了神,于是,他们就决定突围。
孔有德率大队先行,毛承禄、耿仲明殿后,从登州突围,自海上逃跑。
东江总兵黄龙判断出了叛军逃跑的路线,就联合周文郁所部官军,在旅顺附近伏击叛军,擒获了毛承禄等多名叛军将领。
后来,毛承禄作为叛军首领,被押送到北京,由崇祯皇帝亲自下令处死。
而孔有德、耿仲明惨败之后,率残部投降了皇太极。

可以说,这场由毛文龙旧部主导的大规模兵变,把明朝给折腾跨了。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孔有德率部逃出登州

继续内讧,尚可喜被逼降清

东江镇总兵黄龙被朝廷派去攻打叛军,他带着尚可喜等人离开了皮岛。

黄龙一走,沈世魁终于得偿所愿,被朝廷任命为东江镇总兵了。

后来,黄龙战死在旅顺,跟他一起离开皮岛的尚可喜还活着。

但是,尚可喜在毛氏旧部中绝对是个另类人物:他效忠朝廷,对昔日的袍泽故旧很能痛下杀手。

尚可喜杀死耿仲裕、截击孔有德、毛承禄等人的行为,已经无法让皮岛上的毛文龙旧部容忍了。

沈世魁决定:等尚可喜一回来,就立马干掉他。

走投无路的尚可喜,尽管与后金有不共戴天的家仇,却也只得投降皇太极了。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被迫降清的尚可喜

投降后金以后,尚可喜一再要求攻打皮岛,皇太极都没有同意。

皮岛陷落,沈太爷宁死不屈

沈世魁担任东江总兵期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他多次派人去皮岛劝降沈世魁,都被沈世魁拒绝了。

1637年4月,清军大举进攻皮岛。

此时的皮岛之上,再也不是猛将如云、精兵环聚的景象了。经过多次兵变、内讧,皮岛守军中已是既无良将,又无精兵了。

情况危急,沈世魁派人把家人都送走了。

临别之时,沈世魁对家人只说了一句话:“我应该战死在皮岛之上!”

一场惨烈的血战过后,清军终于攻陷了皮岛。沈世魁在战斗中力竭被俘。

在清军主帅阿济格等满洲将领面前,沈世魁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出了极其高贵的品格和英雄气概。

最终,沈世魁被清军杀害于皮岛之上。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视死如归的沈世魁

沈世魁平时名声不太好,但他在生命最后关头所表现出的气节,赢得了包括朝鲜君臣在内的很多人的尊敬。

结语

皮岛被清军攻占之后,毛文龙创建的东江镇根据地不复存在了。

从皮岛闹饷到吴桥兵变,看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明军的纷乱

毛文龙与旧部的画像

毛文龙与袁崇焕都没有看到皮岛的陷落,但是随后的几十年岁月里,人们却看到皮岛上的毛氏旧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率领清军一路南下,铁蹄踏遍了大江南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