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撰写春联应予关注的问题

 杏坛归客 2023-10-06 发布于山东

李洪起

撰写春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过年习俗。通过这种文学形式表达人们对冬去春来的喜悦心情和希望新年吉祥幸福的善良愿望及对国家社会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千余年来,遍及城乡张贴的春联门对,如“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三阳开泰;万象回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现在撰写春联,既要有继承,更要有发展。应当具有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特色。可以赞美祖国建设,描绘城乡新貌,歌唱时代新风,宣传政策法令,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好的春联,应当立意新颖高远,鼓舞人心。力求语言鲜活,避免千篇一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描绘景色,表达祝愿

写有春日特有的祥瑞氛围,借景抒情,映带人们的祝愿。这类春联最多,比较容易下笔。例如:

红梅含笑千山美;

玉兔闹春万象新。

(山东 杨兴芹)

此联从写景发笔,贵乎借喻兔年新春有不寻常的徵象蹁跹而至。

祥音谱奏迎春曲;

紫气催开富国花。

(青海 景生寿)

联中以喜闻乐见的常用语,摹写出雪兆丰年的祥和景象,寓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透过“迎春曲”、“富国花”,可体会到蕴含的深意。

2.结合时事,展现特色

不同时代的春节,人们的希望有所不同。结合时事的春联,最能表现时代特色。如:

虎收绿码开新律;

兔送红联报喜音。

(河南 苗源)

防护有方新岁乐;

安康得保锦程新。

(山东 施华石)

又如:

寒梅傲雪,辞旧虎驱残疫尽;

爆竹惊天,迎新兔咏美诗吟。

(江苏泰州 李桂顺)

虎岁过去兔年将至,面临疫情防控放开的情势,“爆竹惊天”似有悬虛,但“残疫尽”、“美诗吟”,反映了癸卯新春的一大特点。

3.嵌字活用,化出新意

嵌入数字,春联多见,如:

春风万里九州地;

福气千重百姓家。

(广东五华 王永祝)

又如:

美酒一杯除旧岁;

雄心万丈贺新春。

家和岁稔千般好;

子孝寿高万事祥。

万里春风迎玉兔;

九州喜庆舞金龙。

(河南 江孔顺)

公元年代,生肖年,都可以嵌字入联。生肖年,既可明嵌,又可暗嵌。如张定才所撰1991年春联,嵌公元年代:

一阳吐瑞九州暖;

九岭流丹一国春。

嵌入数字,注入文化内涵,壮大气魄使人过目不忘。

嵌法灵活多用,可直奔题旨,切合年代生肖,明嵌暗嵌均可。

如:

斗志昂扬,虎隐深山藏锐气;

激情澎湃,兔来华夏显神通。

(江西 王书文)

联中采用“虎隐”深山、“兔来”华夏”,这是明嵌。

例举1999年胡静怡所撰兔年春联:

反腐肃贪,务穷三窟;

发家致富,莫守一株。

巧用成语“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化出新意,表达了亿万人民殷望大力反腐肃贪的心声,同时又为农民提示发家致富的途径;既提出了任务,又指出完成任务的手段。用词精确。切合兔年,而不见“兔”字,这是暗嵌。明暗昭然,益增其美,不失为题写兔年的一幅春联佳作。

4.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烘托节日益增其美

采用嵌字、顶针、比喻、联想、对比等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例如:

雪花改尽江山旧;

春雨赢来社稷新。

(河南 刘长青)

新春佳节到人间,山河增岁;

玉兔嫦娥奔下界,歌舞升平。

(江西 陈冬华)

兔伴春风登浩月;

人圆好梦赋初心。

(湖南 甘辉望)

显而易见乃借景喻旨,联想升华,借以抒怀表意。

白雪迎春春日美;

腊梅贺岁岁光馨。

(贵州 杨兴满)

是采用顶针修辞法,亦称顶真、联环等。

如江西黄云忠所撰:

年年旧岁连新岁;

岁岁来年胜往年。

又如山西朱青龙所撰:

你忙祈福,我忙祈福,须知福自勤劳出;

老也迎春,少也迎春,应记春从寒苦来。

俱为同位叠字反复连环法。语句紧凑,徒生气势,概括力强。

再如黑龙江潘进钊所撰:

寅去卯来,万里祥云飘瑞气;

兔奔虎啸,千山靓景耀金春。

此联细看前四为句中自对:寅去卯来,兔奔虎啸,于当句中自成对偶。

总之,用各种简明生动、新颖有特色的语言甚至包括使用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比喻来抒发胸臆,使春联写得要生动活泼,以达到贺年喜庆的效果。

春联撰写中还有两点应须关注:一是春联的常用语很多,如“山明水秀”、“日丽风和”、“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民康物阜”、“人寿年丰”、“国泰民安”、“龙骧虎步”等。初作对联,尽可使用。到了一定程度,要注意求新,适当避用熟语。一些到处使用的概念化词语,如“兴伟业”、“展宏图”,不宜滥用。“桃符”、“爆竹(脱离近年实际)”等旧词不宜使用。二是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属于“语义重复”的毛病。三是撰联注意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春联的常用字中,有古入声、今平声的字,如“吉”、“发”、“福”、“拂”、“足”、“宅”、“国”、“竹”“菊”“局”、“捷”……在调平仄时须加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