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粤军三大“掌门”的恩怨沉浮,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梦想童年594 2023-10-06 发布于江西

05)粤军三大“掌门”的恩怨沉浮(张发奎兼并陈铭枢的部队)

上回说到,1926年北伐前夕,陈铭枢(第十师)、陈济棠(十一师)、张发奎(十二师)、徐景唐(十三师)为第四军的四位师长。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第十师、十二师出兵北伐。李济深兼任北伐总司令部参谋长,率领第十一师、十三师留守后方广东。

张发奎第十二师的三位团长分别是叶挺(三十四团)、繆培南(三十五团)、黄琪翔(三十六团)。1926年5月需派一支先头部队到湖南支援唐生智部,十二师的主力部队在海南,一时无法全部集结,于是将叶挺的34团改编为独立团派往湖南。十二师在海南另外编成一个34团,由参谋长许志锐任团长。

这样,张发奎的十二师又不同寻常的有四个团。

(04)粤军三大“掌门”的恩怨沉浮,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叶挺

第十师也作了两个重要调整,一是副师长蒋光鼐将兼任的二十八团让出,团长由营长蔡廷锴升任。二是将二十九团的营长范汉杰升为团长,原团长孙绳另有他用(孙绳是湖北人,在辛亥革命学生队时与陈铭枢结识)。

(04)粤军三大“掌门”的恩怨沉浮,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戴戟与蔡廷锴(右)

1926年6月底,两师乘火车到韶关,跨过湘粤交界的重重山岭后,进入湖南,开启了在北伐中的高光时刻。

由于陈铭枢的资历比张发奎深,在协同作战时,张要听从陈铭枢的指挥。十二师在两湖的各项攻坚战中,多次承担主攻任务,特别是在攻夺三面环水的汀泗桥大战时,张发奎派黄琪翔以一团之力,迂回猛插进吴佩孚的中心阵地,压制住敌军火力,自己亲率两个团从正面渡桥攻击,以万般的勇气一昼夜攻破吴大帅精心布置的“天险”,这是一期北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仗。张发奎在此役一战成名,威名远扬,为其后续荣获“铁将军”称号打下了基础。

其后,在吴大帅亲自督战的贺胜桥大战,张发奎继续承担正面主攻任务,十二师勇士再次杀得老帅落荒而逃。

当然,陈铭枢的第十师也遭遇了激烈的战斗,两位团长蔡廷锴和戴戟都在战场负伤。但相比之下,多次担任正面主攻的张发奎师战功更耀眼,从《国民日报》的用词亦可一窥,其当时评价张发奎为“蹈厉无前”,陈铭枢的用词则为“指挥若定”

(04)粤军三大“掌门”的恩怨沉浮,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张发奎

10月份攻占武汉后,陈铭枢兼任武汉卫戍司令,张发奎则带着两师的四个团东下江西援助对孙传芳的战斗。顺利完成任务班师武汉后,张发奎于11月26日晋升为第四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陈可钰调任为第四军党代表),这也是张陈两人在同一个部队中,张发奎的职位唯一一次比陈铭枢高。

昔日的“阿蒙”小弟,眼见成了自己的上司,想必陈铭枢心里是够窝火的。不过这火气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1927年1月,在北伐战场功勋卓著的第四军进行扩编,第十师扩编为第十一军,辖第十、二十四两师(师长分别为蒋光鼐和戴戟,蔡廷锴任第二十四师副师长),陈铭枢升为军长。第十二师扩编为第四军,辖第十二师、第二十五师(师长分别为黄琪翔、朱晖日),张发奎升为军长。而留在广东的后方四军两个师,则被编为第八路军,陈济棠仍任第十一师师长。

一个月后,黔军第二十六师也编入第十一军。这样,张发奎部因战功显赫,继承了粤军第四军的正统番号而陈铭枢则得到了实惠,部队多了一个师的编制。

(04)粤军三大“掌门”的恩怨沉浮,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陈铭枢

张陈两人在北伐战场大放异彩,半年内连升两级,正式列入“军头”行列。而在后方维持地方治安的陈济棠却仍原地踏步。1923年第一师重建时,高光时刻他比张发奎高两级(23年春,陈济棠升任第二旅旅长时,张发奎还是卓仁机部的营长),而今短短四年不到,却低张两级。

陈济棠因而对李济深没派他外出建功立业相当有意见,其对李的不满态度为后面“两陈反李”事端埋下了伏笔。

(未完待续,竟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鼓励吧。关注我,看真实而有趣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