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双版纳纪行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3-10-07 发布于浙江

西双版纳纪行

■作者:刘经龙

  1988年早春,我25岁。春节前夕,我背上简朴的行囊,在寒风凛冽中,自位于赣东的当时亚洲最大铀矿山的起点站——江边村火车站,坐上专供短途春运的闷罐车,在向塘火车站转乘绿皮火车一路向西,历30余小时到云南省会昆明。第二天天蒙蒙亮,再转乘2天半的大巴,前往达成初步求职意向的西双版纳第三大国营橡胶农场,以求人生的重大转折。

  “女人爱潇洒,男人爱漂亮,不知地不觉地就迷上了你……”年轻的大巴司机开车在滇中葱茏、高峻的大山盘旋行进中,反复播放的韩宝仪《你潇洒我漂亮》的名曲,此后经年都会在不经意的时刻萦绕回响在我的脑海与耳际,眼前便画屏一般闪现一幅幅滇中的峻山秀水。

  在这个农场,我先当了上半学期的初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后到机关做宣传干事。在这里工作的一年零三个月时间里,我荣遇一些真诚接纳、关照我的好领导、好兄弟、好同事、好朋友,我忘不了他们的名字:钱良儒、周科长(教育科);李忠祥、杨开华、周朝旭、陈福宽等。35年后,我须发皆白,成为一名闲云野鹤一般的退休人员。我想,我必须再做一次版纳行,捎上一些江西特产,在那里先摆上一桌请他们喝酒,聊表寸心,聊表谢忱!

  2023年9月10日-13日,我重回美丽富饶、多姿多彩的西双版纳,见到多年老友及其子女,甚慰平生,特此记行!

  ——作者题记

奇幻:机翼下目不暇接的云

  2023年9月10日12时15分,江西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一架南昌经大理飞往西双版纳嘎洒机场的海南航空公司旗下的8L9618云南祥鹏航班,在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中自跑道腾空一跃,百余米下的昌北农村、田地、房屋、林木、道路、桥梁、河流便以缩小的盆景方式映入乘客的眼帘。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造世界、求取生存的艰辛与成果一览无余。

  当天,晴热高温,阳光灿烂。航班一路西向,并爬升高飞于云层之上。这是本人平生第二次坐飞机,同时是第一次坐飞越江西、湖南、贵州、云南4省的长途飞机。本次航班将用时4个多小时到达西双版纳嘎洒机场。幸运的是,我的座位53A临窗,我尽可以在手机的飞行模式中拍摄窗外的图片与视频。

  客机爬升到海拔七、八千米的高度翱翔时,乘客俯瞰变化万端的云朵就是人生独特的视觉享受。与在下界地面仰首观云的感受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天空是无限辽阔的、赏心悦目的湛蓝,云朵之下也是诱人陶醉的、深邃的浅蓝。而气势磅礴的亿万朵云在机翼之下有着神奇的万千变化:呼伦贝尔大草原千万只徜徉的、洁白的羊群,云贵高原庞大而峻拔的峰峦,南极大陆春日消融的雪原,非洲大陆浩荡迁徙的象群,艺术化舒卷的千万朵大鹅的羽毛……

  在炽热如瀑的秋阳辉耀下,万千变化的云朵闪烁着明晃晃的刺眼的光芒。从飞机小小的舷窗眺望天边,却总有几抹长条形状的云神幻地横在那端,同时闪耀着辉煌的光芒!从而令人产生着无限浪漫的遐想:那里会不会就是神仙的居所?

  相比湘赣两省,云贵高原生长着大量的绿色植被,雨量丰沛,晴热高温的天气使湿气充分蒸发,导致高原上空的云量繁多,并且洁白爽目,令乘客有类似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浪漫感觉。

旅程:迢遥而充盈诗情画意
  飞越4个省的旅途虽近3000公里,但是坐在中型的飞机上面,靠着舷窗,向外眺望,可以欣喜地感受着诗情画意,放飞着愉悦的心情。不同的机型有着不同的飞行高度。眺望窗外,总会看见不同高度的飞机在远处倏地飞过。尤其是接近长沙、贵阳、昆明的机场上方时,可以看到许多架次的飞机起降。俯瞰下方,除却变幻无穷的白云,就是白云间隙中的人间与山水,所观所感的是绿色、梦幻与磅礴的大地基调。
  晴热高温的天气,蒸腾上升的气流特别频繁,所以飞机出现颠簸的频率多。每一次空姐都要广播安慰旅客。颠簸的次数多,上下幅度大确实令人揪心。飞行20多分钟后,在机翼之下,赫然出现了一座高楼林立、气势恢弘的大城,一条宽阔蜿蜒的大江在城市中浩荡流淌。大江之上是桥梁,大江之中是航空母舰一般的大型沙洲。按照飞行时间推算,这座城市应该是湖南省会长沙无疑,那个沙洲就是橘子洲了。今年3月15日下午,我与高中同学还到了橘子洲游玩。六个月之后,我又在飞机上俯瞰到橘子洲,亲切感不禁油然而生。
  飞机飞越云贵高原时,我也看到了两座中型城市,或许是贵阳与昆明吧?下午3点多,飞机降落在滇西北名城大理的小型机场。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驻地。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大理国历经316年,在1253年,为元世祖忽必烈亲征所灭。大理名胜古迹有巍山风景区、太和城遗址等。1982年,被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面积146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1万,其中白族占65%。大理市人民政府驻下关镇。
  空姐广播告知:到西双版纳的乘客与到大理的乘客一起下机。不同的是,西双版纳的乘客到机场候机大厅等候通知再次登机。在候机大厅百无聊赖地闲逛、等候了40多分钟,我们才与大理到西双版纳的乘客一同登机。4点30多分,飞机降临在西双版纳机场。慢慢吞吞地下飞机,出西双版纳机场候机楼,已经是4点50多分钟了。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位于景洪市西南部嘎洒镇,于1987年12月1日动工兴建,1990年4月7日正式通航运营,1997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机场,是西南地区“文明机场”,云南省第二个国际机场。现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长2400米;可供波音767、空客330及以下机型起降,现开通运营国内航线21条,国际/地区航线2条。2000年2月2日开通直飞泰国曼谷国际航班,2001年10月17日曼谷航空公司开通至西双版纳航线,标志着机场正式对外国籍飞机开放。
  西双版纳机场地处中缅(缅甸)、中老(老挝)边境,机场的建成通航,拉近了西双版纳与世界的距离。一批又一批的傣乡人民飞上蓝天,去领略外部的世界;四方的宾客,也通过空中桥梁来到这里探寻民族风情。西双版纳机场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机场,云南省干线机场。嘎洒国际机场候机大楼的屋顶是仿傣族栏杆式建筑的屋顶,优势就是在半年的雨季里雨水泄得迅速。
  从候机大楼出来已经五点多了。外面有不少的的士网约车兜揽生意。或许是下班时间,公交车三三两两比较少。在浏览了公交线路图之后,我决定先到景洪客运南站边上找一家旅社先住两晚,等待第二天被昌北机场217登记口那个执拗娘们扣留的旅行箱(她说我的旅行箱高度59公分,高出58公分标准高度1公分。我说轮子都几公分,难道不应该扣除吗?她不听!我无可奈何)。拿到以后,拟于第三天上午再前往勐腊之南曾经的农场去看望老朋友们。
景洪: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
  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地区。古称景咏、景陇,旧称车里、彻里,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及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云南省南端,自治州中部。
  景洪这个边陲小城,或许在各方面的建设逊色于内陆的4线、5线城市,因为她没有强大的财政支柱产业,所依赖的就是旅游业、橡胶业及烟草业。但是,她是闻名中外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景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森林覆盖率为84.46%,城市绿地覆盖率为46.65%。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和对外交流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云南省政府把景洪市定为参与中、泰、缅、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经济区计划的中心城市。
  对于景洪,我心仪已久。当年忙于工作,总认为有的是机会去景洪游玩,却不料第二年3月匆匆回江西。这次反而是第一次到景洪。
  景洪应该说是中国人的景洪,有不少外地人来到景洪淘金。江西人大多数呼朋唤友在景洪开的士,不少中国各地的人来到景洪开店做生意。所以,普通话是这里通行的语言。我一下车,吃饺子的店是一位黑龙江夫妇开的,第二天早上吃米干的店是一位来自云南普洱的、热情爽朗的中年妇女开的。
  我在景洪交通宾馆办理了入住手续出来,天还没有黑,逛街是必须的科目。街上特别少见穿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说,要到泼水节等民族节日期间才多见。
  景洪道路的行道树是独具一格的、比较奢侈的、挺直高大的棕榈树。楼房都是10层以下的低层楼房。当地人说,因为西双版纳处在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所以这里不适应建高楼大厦。
  他说的没错,我在农场工作的时候,经历了澜沧-耿马发生的7.6级地震。1988年11月6日晚21时03分14秒,澜沧-耿马发生7.6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2.8°,东经99.7°,震中烈度Ⅸ度。21时15分,又发生7.2级地震。澜沧、耿马和沧源三县的十几个乡镇受灾最重。死亡748人,重伤3759人,轻伤3992人。死亡牲畜108头。毁坏房屋412000间,破坏704000间,损坏742800间。
  当时,我住的二楼宿舍门框哐哐响(我以为是哪个人吃饱了撑的与我开玩笑),电线吊的白炽灯像钟摆大幅度呈扇形摆动。在楼下邻居“地震喽”的惊呼声中,我跌跌撞撞拉开哐哐抖动的门跑下楼去。幸亏这里不是震中。余震之后,我回到3楼最边上的宿舍,不敢睡觉。老是想,再地震就从二楼的露台跳下菜地保一条小命。幸运的是,凌晨朦朦胧胧地睡着了,没再地震了。
  如果只看楼房、街道,景洪与内陆的小城没有多少差别。如果你目光搜寻到了街道及店铺里独具特色的建筑、象脚鼓形状的用具,吃了沿街店铺的独特小吃,才确认这里是彩云之南、傣族风情的西双版纳。
  景洪附近的旅游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曼听公园。在允景洪城内的曼听寨边,公园内有佛寺两座以及傣王宫,各工艺品长廊,融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为一体;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园。位于景洪市区城南、风景秀丽的流沙河畔,它将西双版纳珍贵的热带植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可以说是西双版纳景观的一个缩影;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坐落在景洪市区内,建有叶子花园、空中花。
  这些旅游点我没空去了。一个是晚上打车来回不方便,有的景点晚上也不开放;二是明天还要再去飞机场拿旅行箱过来。所以,这些旅游点只能在网站浏览图片啦。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它是世界第六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源头海拔5200米,干流总长度2139公里,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始称湄公河。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西双版纳有一种经济林木的种植在七十年前是国家战略性质的、利国利民的,只有海南岛与西双版纳能够种植,客观上又造成大面积原始森林遭破坏及水土流失,它就是橡胶树。最辉煌的时期,西双版纳有十大国营橡胶农场。我当年所在的橡胶农场排名第三,职工也有六千多人。也是企业办社会性质:医院、学校、派出所都具备。
  1969年,北京、昆明、上海、重庆、成都等地的中学生响应号召到西双版纳垦荒,种植橡胶树和金鸡纳,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
  1978年,支边10年的云南农垦10万知青要求回城。1979年,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结束,西双版纳成为旅游胜地。上海知名作家叶辛创作的、曾经火遍荧屏的电视剧《孽债》,写的就是当年版纳各农场的上海知青婚恋故事。
  知识青年纷纷回城,大量一线,包括机关后勤岗位空缺,农场便大量招进湖南、四川及云南本地的人员进入补充。
  华人世界在橡胶的种植浪潮中有两个人曾是当年名噪一时的橡胶大王:一是陈齐贤,一是陈嘉庚。而西双版纳的橡胶种植应从旅居泰国的华人钱仿周开始。
  当年的钱仿周,只身前往西双版纳车里县(今景洪),在对橄榄坝地区详细考察后得出结论,澜沧江畔是块理想的种橡胶之地。
  1939年秋,他带领钱长琛、陈团隆押运50万枚种子来到橄榄坝,但由于交通不便,耽误太久,种子霉烂,不能发芽,第一次育苗告败。
  1947年,钱仿周派出叶国齐、杨森海带一千橡胶苗用他研究的办法,将椰子壳捶成绒,与肥土搅和,把每株橡胶苗的根须一一包裹起来,集装在木箱里运到橄榄坝种植。
  1948年4月,钱仿周来到橄榄坝考察试种结果,看到橡胶苗长势很好,就返泰组建“暹华树胶垦殖股份有限公司”,拉开了西双版纳种植橡胶的序幕。他们集资25万泰铢,采购2万多株橡胶苗,挑选几名精壮员工于1948年7月上旬启运,8月下旬抵达勐罕,第一批种植下7000余株。
  胶苗种下后,成活率虽高,但因地势低洼积水,胶苗长势缓慢。第二年雨季,他们将橡胶苗全部移植到曼松卡,这300余亩胶园就是西双版纳最早的橡胶园暹华胶园。
  1953年3月,暹华树胶垦殖股份有限公司无力继续经营,钱仿周恳请云南垦殖局普洱特林工作站接管暹华胶园。就在这时,胶园遭遇火灾,300亩胶林仅存91棵。当年7月8日,云南垦殖局根据普洱特林工作站的报告,经中央林业部批准,接管暹华胶园,并入云南省特林试验指导所景洪试验场。
  50年代,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封锁,橡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成为了国家最紧缺的资源。当时政府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在海南发展橡胶种植的同时,也对云南的红河、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进行实地勘查。
  按照当时西方的标准,橡胶种植不能突破北纬17度。1955年春天,就在暹华树胶园的胶苗种下的第7个年头,李宗周试割了12棵橡胶树,胶树每次产胶乳30毫升左右,把胶乳加工成胶片送到广东、上海等地科研机构检验,结论是质量合格。
  橡胶在西双版纳的种植成功对被国际封锁的中国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中国在北纬20度以下的国土只有海南。
  大致在九十年代与新世纪初,在国企改革的汹涌浪潮中,西双版纳的十大国有橡胶农场纷纷撤编改制,橡胶树都分配到原来的农工手中,自主管理与经营。
  橡胶是西双版纳的重要经济作物,外地人对西双版纳的印象是这里遍地是橡胶林,胶农富得流油。橡胶的确是重要的经济增支柱,但是割胶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赚钱。在过去胶价好的时候,的确非常赚钱,因此种植橡胶与割胶也成当地最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但是并不长久。
  这几年,橡胶的价格跌幅比较大。外加气候变化的影响,橡胶的产量也在减少。同时,当地政府不再鼓励种植橡胶,更多想恢复热带雨林,保护自然环境。尽管依然是当地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橡胶的整体收益在逐步减少。一户家庭如果有橡胶地60亩,一年割胶毛利收入也就3-4万元。由此可见,传统种植业所能带来的效益正日益降低,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和被重新发掘,研学旅游、康养旅游近几年日益成为新的旅游业态。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慕名而来,体验当地民宿生活与民俗,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很多收入。
情谊:在彩云之南最南端
  第三天早上8点20分,我坐上中巴车,前往曾经工作生活过一年3个月的农场。我已经与比我大六岁、曾经的机关团总支书记杨兄及原机关党办李主任的女儿小李约好,中午一定由我请客,邀请杨兄及大嫂、子女;小李及丈夫小曾、儿子。
  我询问了司机,他说要12:40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便请小李全权帮我订好饭店,点好菜肴。我一路急如星火地催司机,可司机却优哉游哉,任何一个破烂招呼站都停个几分钟甚至一、二十分钟,不愧是乡村道路客运!他才不管你乘客催不催,急不急。
  车出景洪,一路经过橄榄坝,勐仑、中科院勐仑热带植物研究所。路旁的傣族村寨时不时闪现在眼帘,他们的屋顶早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茅草屋顶,已经与时俱进改成灰色、土黄或金黄的琉璃瓦了。路两旁种植的是叶子肥大的香蕉,路两旁与丘陵中种植的是看上去娇娇弱的橡胶树。
  车到勐仑就进入西双版纳最南的勐腊县地界。勐腊系傣语地名,意为产茶叶之地。勐腊素有“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药材宝库”、“森林生态博物馆”的美誉。
  勐腊距昆明631公里,距景洪136公里,距“金三角”230公里。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0.62万人,有傣、哈尼、彝、瑶、苗、壮、拉祜等39个少数民族,是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南腊河是勐腊县境内最大河流,属澜沧江水系一级支流,流经县城和6个乡镇。勐腊旅游资源有国家5A级景区中科院勐仑热带植物园,4A级景区望天树景区、勐远仙境景区、南腊河康养度假营地、磨憨口岸边(跨)境游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着力打造中老缅泰柬越“黄金旅游圈”。
  中老铁路通车后,勐腊人民破天荒坐上了火车南来北往,汽车成为远距离出行的第二方式了。
  12:40多,我终于在当年农场总部所在地岔路口的小站下了车。
  当年上半年,我在这个农场中学教书是比较艰苦的。没有自来水,没有洗澡堂(校长承诺会尽快解决)。我们全体老师都在水渠里挑水洗菜做饭,我与川人周朝旭、湘人佘志强等老师曾经搭伙做饭(雨天水浑浊不堪,自己买明矾放水桶里澄清)。(还记得住同一栋平房的两个邻居老师,湖南籍的张和平、景德镇的曾凤莲,都是湖南九嶷山学院毕业。两个人是青年夫妻,一个帅,潇洒有型;一个靓,温婉古典。不久他们先后前往澜沧教书了)。
  我们在水渠里洗衣服。在水渠里洗澡(约定俗成:男同胞一律在下游洗,女同胞与女学生一律在上游洗。只是她们有时把卫生巾扔在水里顺流而下,男同胞们意见很大,却没有一个好意思当面说。傣族男女也是在水渠里洗澡)。
  中学周围都是橡胶林。我们经常看见割胶工在凌晨割胶,颇为辛苦。我经常在晨昏到林子里散步,感受别具风雅的气氛。林子里也是写作构思的好去处。当然,林子更是情侣们谈情说爱的好所在。与我同宿舍的佘志强(我给他取了一个绰号:老毒蛇)就与女朋友经常在林子里约会。有一个老师就开玩笑说:公蛇与母蛇又去胶林里幽会交尾了。
  当时我做班主任教的学生,还记得一个副班长叫罗敏,是一个场领导的女儿。她有一些傲娇,也古灵精怪。另一个是黑皮肤的小胖子女生。她在作文里用夸张手法写我穿的皮鞋尺码大,是穿了两只船。只怪自己买大了码,然后抻大了鞋让她观察到了。
  1988年4月13-15日是傣家泼水节。我们几个老师相约坐一辆平板车去离农场不远的地方镇子。那里专门划出场地搞泼水节活动。当时的泼水节每年都有打架的。道路沿途都有小青年提一个塑料桶装水沟的水,专门往骑车或走路的美女身上泼。我就亲眼见到一个女孩骑自行车被水迎面一泼当场摔倒。
  如果男朋友、老公或兄弟认为对方过分,就会与对方动起拳脚,引发争端。《西双版纳报》报道说:有一个西方老外带家人来景洪看泼水节,他见现场状况不妙迅速把窗户摇上去。但小青年不放过,将满桶的水从排气管倒进去。老外忍无可忍,拉开车门跳出来,抱起那个小青年丢进水塘去。
  之前我与小李通话,她说与丈夫开小车来接我去定好的饭店。杨兄及其家人已经到了那里。中午很热,我一眼瞥见马路对面有摊位卖西瓜,我赶紧前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刚微信付了账,就听见一个女同胞在喊我大哥。我知道一定是比我小六岁的小李啦!
  我提着西瓜转过身,就看到一位足有1米67,着红裳的高挑女子笑盈盈地走了过来。当年小李青春年少,而今她也是做母亲的人了。只是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应该与她爽朗乐天的性格有关。
  小李的父亲李忠祥是一个部队转业兵,云南呈贡人。曾是农场的党办主任,是写材料的好手。我们曾经两次一起署名在《云南农垦》杂志,《西双版纳报》发表过新闻稿件。他笑口常开,古道热肠。得知我从农场中学调过来工作,还没有买炊具,就到商店买了一个新电饭煲借我用。岁月流逝,我由衷地感激并深深怀念仙逝的他。
  我们寒暄了几句,与她丈夫小曾打过招呼,将旅行箱及挎包放在了他们车子的后备箱里。小曾是湖南人的后代,长得清瘦却精神,外貌特别像上世纪六十年代老电影《三进山城》里能打善战的刘连长。
  到了饭店,鹤发童颜的杨兄满面笑容地迎了出来。寒暄了几句,我与杨兄紧紧地握手,并有了远隔35年岁月、男人式的拥抱。
  杨兄大我六岁,虽然须发皆白但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的故乡在云南文山州,那个全国有名的产销三七的地方。他是彝族,大致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进农场工作。凭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机关团总支书记。我们曾经在农场总部一处空地合影一张。当时天气热,我们都是穿拖鞋、短袖。摄影师把旁边的一只闲逛的大鹅也拍进去了。他原来住的平房,我去过好几次。
  小李点菜的能力相当OK。大圆桌上,菜肴荤素搭配,大都盆装,菜量份足,甚合我意。我不停地向大家敬酒,酒敬数巡,表达我的心意。饭后,我请小李夫妇带我就近找好一家宾馆放下行李。
  小曾有其老丈人之风,他私下给我付了单,我把100元退还给他。午休后、晚餐前,小曾夫妇开车带我到杨兄府上喝茶、参观。杨兄不住原来的农场平房了,这是他们自己盖的面积较大的平房,房间多,院子大。
  大嫂知道我此行的心愿,热情地带我寻找我曾经住过的老楼房及曾经的办公室。大嫂还是一如既往的快人快语、性格爽朗。路上我问她中午我请客怎么没来,她说家里突然电路出了故障,留下来找人修理。
  随后,我去参观了小曾夫妇自己创业开办的牛蛙养殖基地。特别佩服他们的独立创业精神。祝愿他们事业红火,心想事成!
  晚上,在杨兄女儿小娜的联系安排下,我们来到一对傣族夫妇在农田中间平地开办的“傣家鱼苑府”就餐。菜是傣族夫妇同心合力做的,有着别于汉族的少数民族菜肴风味。谢谢他们精心的安排,热情的招待。他们真诚地邀请我多玩几天,小李说他们还没有做东呢!
  我在景洪晚上联系的、曾经一起在农场中学教书的川人周朝旭(长一双冷峻的丹凤眼,一张方脸庞,有着凛然的傲气。我一直觉得他像关云长,只是个子没有那么高大)说:等他两天,他从昆明治牙回来请我喝酒。但是我已经预定了明天周三(13号)下午西双版纳直飞南昌的机票。我谢谢朋友们的盛情雅意!我邀请他们在方便的时候来江西一游。
  很遗憾,我没有打听到当年农场场长钱良儒夫妇(当年到农场的当天晚上,是他们夫妇热情接待的)的联系方式,如果联系上我一定恭请他们喝酒。不知年老退休的他们能否在偶然间记起当年为求生存、不远千里投奔他们的,瘦削且满口普通话的江西青年?
归途:风雨兼程再回首
  周三早上,我早早起来,洗漱完毕。从宾馆二楼下到一楼大厅等候小曾给我联系的网约车。这种车速度快,价格比来时的班车贵一倍:110元。
  7:30,网约车准时到宾馆门口。西双版纳下起了大雨。七座的网约车一路接客,上满方止。通过车窗再回首,望向风雨中的农场故地,我有深深的不舍之情。
  这方南国热土,曾经有我一段无悔青春、不屈奋斗的剪影;有农场前辈可歌可泣的创业历史;有十万知识青年挥洒过的青春热血,陨落的生命;有老领导、老兄弟、老朋友、老同事给予曾经懵懵懂懂的我以宽容、接纳与善待。这一年三个月在西双版纳总体快乐的人生经历,足够温暖我的青年、中年与老年岁月!
  别了,西双版纳!愿你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别了,兄弟姐妹,愿你们今后的岁月更加幸福安康!
  网约车两个多小时到了景洪。吃过午饭,我到市场购买了云南特产。下午早早地乘车赶到嘎洒国际机场候机楼。归程坐的是下午3:45飞往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的东方航空公司MU5466航班,710元票价。座位是临窗的43A。当天,江南数省大雨。机翼下乌云翻滚,飞机时不时穿越雨云,如同钻进了大团棉絮中去,视野里全是灰蒙蒙的一片。东航的航班性能更好,这样的天气飞行没有多少颠簸,空姐还为每位旅客发放了少量的食物。近7点,飞机降落在昌北国际机场。夜幕降临,南昌城乡已是灯火璀璨。在机场大厅买好车票,等了半小时,我坐上了机场小型中巴在风雨中赶回抚州,4天的版纳行程完美结束。
  未来的岁月里,西双版纳曾经的橡胶农场、曾经一起工作欢笑的友人同事们、农场中学旁橡胶林缝隙那一枚弯弯的古铜色月亮,依旧是我暖心怀想的、不容忘却的记忆。
  写到文章结尾处,在下诗兴大发,夜不能寐。特赋《版纳行》七绝一首:“大鹏一日同风起,送我直上云霄里。三十五载岁月稠,彩云之南心澄碧。”
  ●写于2023年10月2日-3日@原文刊载于第366期《游子》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