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车辆运动学与动力学的轨迹跟踪仿真及程序

 伊伊爸 2023-10-07 发布于广东

当涉及到车辆运动控制时,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模型的建立越准确,对车辆运动的描述越准确,对车辆的跟踪控制的效果就越好。除了真实反映车辆特性外,建立的模型也应该尽可能的简单易用。车辆模型按不同应用场景可以分为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纯几何模型、经验模型、数据驱动模型、混合模型等。
运动学模型(Kinematic Model)和动力学(Dynamical Model)模型一般用于车辆的运动控制。车辆运动学模型是一种简化的模型,旨在描述车辆的基本运动特性,如转向、速度和位置。该模型忽略了物理力和动力影响,侧重于几何关系和运动规律。车辆运动学模型通常用于路径规划、轨迹生成和简单行驶决策。动力学模型考虑了车辆的物理动力学特性和轮地耦合关系,包括惯性、载荷、摩擦、轮胎特性等,因此更能准确地模拟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行为特性。这种模型适用于需要更高精度控制的情况,如高速行驶、急刹车、转弯时的纵向与侧向力等。
首先介绍一下车辆建模中非常重要的阿克曼转向几何Ackermann steering geometry)问题。
在车辆转向时,内外侧转向轮路径的曲率并不相同即车辆转向的内径差特性,为使车辆能够实现平稳的过弯,车辆转向机构设计采用阿克曼转向几何原理,使内外侧车轮能够在过弯时转角保持一定关系,从而使车轮路径圆心在同一处相交,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1 阿克曼转向机构

 在车速较低时,后轮侧偏角和车身侧偏角图片近似等于0,则:

图片

图片

图片

     可以看出,内外侧轮转角差值随着转角的增大而增大。在车辆运动控制问题中,一般求解的转角输入为图片,而不去具体的区分图片,当然,带有角模块的分布式驱动车辆除外。

接下来,将对常用的车辆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介绍。

—— 运动学模型 ——

自行车模型(Bicycle Model)

对阿克曼转向模型进一步简化,得到车辆单轨模型——自行车模型,即为车辆运动学模型。

图片

图2 自行车模型

1)横摆角速度图片

如上图所示,在三角形OCA中,存在以下数学关系:

图片

则可以得到:

图片

在三角形OBC中,存在:

图片

同理得到:

图片

图片

车辆低速行驶时,车辆横摆角速度可以近似等于车辆的角速度,即图片则车辆横摆角速度为:

图片

将(15)带入(14),就可以得到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和车轮转角的关系:

图片

图片

由图2所示,车辆在笛卡尔坐标系下的速度与车辆的速度关系:

图片

综上可以得到以车辆重心为中心的运动学模型(记为模型1): 

图片

仅前轮驱动的自行车车运动学模型

由于大部分汽车是前轮转向,因此在自行车模型基础上,当后轮转角为0,则模型可以简化如下图:

图片

图3 仅前轮驱动的自行车模型

这时,OBC为直角三角形,那么OBC中的几何关系为:

图片

车辆质心侧偏角的推导如上文一样:

图片

整理可以得到前驱的自行车(运动学)模型(记为模型2):

图片

以后轴中心为车辆中心时的前轮驱动的自行车模型

上面介绍的两种自行车模型都是以车辆重心为中心,如果以后轴中心为车辆中心时,后轮速度方向便是车辆速度方向,也就是与车身重合,此时,质心侧偏角图片近似为0,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4 以后轴中心为中心的自行车模型

这时,模型中只有直角三角形OBA,可以得到:

图片

—— 动力学模型 ——

在运动学模型中,我们假设车轮的速度方向与车轮矢量方向一致,即车轮的侧偏角为0。但当车速很高时,两者的方向便不再一致,这时运动学模型无法准确描述车辆行驶状态,应该采用更加精确的动力学模型。

基本模型建立

构建动力学模型,首先假设车辆为质点,并做受力分析:

图片

图片

所以横向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图片

同理,纵向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图片

对于车辆的旋转运动的动力学关系为:

图片

结合(28),得到动力学模型:

图片

轮胎受力分析

对于车辆的受力关系中,轮胎的受力状态起决定作用。根据dugoff轮胎模型:

图片

对于前轮驱动的车辆,轮胎侧偏角计算公式为:

图片

其中,图片表示轮胎速度角,即轮胎速度方向与轮胎矢量方向的夹角,

图片

图5  前轮侧偏角与速度角

由于相比于纵向速度,横向速度一般较小,所以前后轮的速度角表示为:

图片

    纵向滑移率的计算公式为: 

图片

      同理,轮胎纵向力简化为:

图片

图片

综上,整理可以得到动力学模型的速度表达式:

图片

另外,在笛卡尔坐标系下,横纵向车速与车身坐标系下的车速的关系为:

图片

整理得到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记为模型4):

图片

注意:上述动力学方程的推导建立在车辆侧滑角很小的情况下,这时的轮胎作用力与侧滑角可以近似为线性关系。当侧滑角很大时,轮胎作用力与侧滑角就不再是线性关系。但是,针对自动驾驶中的车辆运动控制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采用这种近似关系。

—— 四种模型的仿真比较 ——

利用以上4个模型进行循迹仿真,结果如下图,可以看到,相比之下动力学模型的控制精度更加高一些。附件:可点击链接2dofModel.rar  获取本文中的仿真模型。

图片

图6 四种模型的循迹仿真结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