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降糖药,糖尿病人一定要知道这些

 東泰山人 2023-10-07 发布于广东

原创 叶梁老师 叶梁说健康 2023-10-07 06:15 发表于天津

图片

找到适合自己胰岛功能的主食量(米面杂粮、薯类等食物的量)和吃饭方法,比不断换药和增加药物剂量更重要。

饮食不对,药物再好,血糖也控制不好。

我们很多人总认为,找到一个好的降糖药,血糖就能控制好。这个想法,是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

降糖药物和我们认为能治好疾病的药物不一样,我们用药治好疾病是通过药物治疗让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它的前提是人体机能可以自愈,能够从病理状态改善、恢复到正常水平。

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不是恢复人体的控制血糖能力,而是强化和补充人体的降血糖机制。

你不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吗?
我降糖药物要么减慢食物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比如,阿卡波糖减慢肠道吸收葡萄糖),
要么刺激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比如,格列美脲瑞格列奈等促泌剂),
要么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比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增敏剂),
要么增加组织代谢葡萄糖速度(比如,二甲双胍),
要么直接补充人体分泌不足的外源胰岛素(比如,打各种剂型的胰岛素),
通过这些降糖药物强化降血糖机制的作用,降低血糖。

当我们用药物只是强化人体一方面生理机能时,我们就极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因为药物作用过强,导致人体控制机能失衡,引发身体发生一系列我们意想不到的反应。

降糖药物的降糖作用而言,它们非常容易导致人体一时降血糖作用过度,结果发生低血糖,或者诱发反应性高血糖。

目前,大多数情况下,用降糖药物后血糖还高、还控制不好的原因,不是降糖药物没有发挥降血糖作用,而是降糖药物加你过度饮食控制后,你身体的降血糖机制和升血糖机制之间的平衡关系被你打破,导致你身体不得不大量持续分泌升血糖激素过度对抗你药物的降血糖作用,结果是发生了反应性高血糖。

人体发生反应性高血糖最常见的 2 个原因:
一是长期主食(米面杂粮、薯类等食物)吃得过少;
二是在主食偏少的情况下,再过度用降糖药物。

所以,控制血糖真正关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胰岛功能的主食量(米面杂粮、薯类等食物的量)和吃饭方法,把饮食控制放在第一位,把降糖药物放到辅助治疗的地位。

摆好了主次关系,你的血糖就好控制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降糖药物都是准确把握剂量的,医生让你餐前打 6 单位胰岛素,你不会这餐打 3 单位,下一餐打 8 单位。

但我们吃饭却是随机的,这一餐是米饭,下一餐是馒头,有时候吃水饺或馄饨,有时候吃面条,有时候粗粮,有时候喝粥。

你吃的主食五花八门、主食的碳水化合物量(糖类)一餐多一餐少,可你的药物剂量固定,这就会出现有时药物降糖过度,有时药物降糖不足,有时药物降糖合适。

当你主食(米面杂粮、薯类等食物)不够而药物过度降糖时,你会发现:
有的时候,餐前和空腹血糖高,餐后血糖反而降低,但餐三后到下一餐前血糖自己又会高起来。
有的时候,你一天 24 小时血糖都很高,餐前和餐后血糖几乎一条直线,上下波动幅度不大。
这是发生了反应性高血糖。

当你主食(米面杂粮、薯类等食物)过多而药物降糖不足时,你会发现,有的时候,餐前或空腹血糖正常或者不太高,但餐后血糖控制不住,比较高,到餐三还高,到餐四、餐五血糖才下降。
这是吃多导致的摄入性高血糖。

只有当你主食量(米面杂粮、薯类等食物的量)和药物剂量匹配合适的时候,你的血糖才能控制得比较好和平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