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看水浒|从唐牛儿和郓哥,看底层市民的生存策略

 醒着先生书斋 2023-10-07 发布于江苏

水浒传中有许多不同阶层的人物,包括农民、商人、市民等。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存方式。而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城市居民,唐牛儿和郓哥都无权无势,无家财,无土地,要在那个极其势利的社会生存下去,他们必须要有一套独特的生存策略,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们的策略,既让人觉得可怜可恨,也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而这一切,正是人间烟火的真实味道。

一. 依附与帮闲

唐牛儿和郓哥一样,本业都是县城街头的流动小贩。唐牛儿在郓城县卖糟腌,也是用酒糟和盐等腌制的小吃,应该没钱开小店而只能沿街叫卖。郓哥则在阳谷县卖水果,除了在街头叫卖,还到小酒馆去上门推销。对于城市的穷N代们来说,在没有土地收入保障的前提下,干这种投入极低的小本买卖,是他们唯一的谋生选择。

但是,这样低成本、低门槛的谋生方式,其所得也必然是入不敷出的微薄。为了养活自己,他们不得不在本业之外,寻求一些“外快”。在人情淡漠的商品经济社会(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所有的获得,都需要资源进行置换。而底层市民唯一拥有的资源,只有身体和尊严。

于是,他们共同选择了一种获得外快的方式:或多或少的对他人进行人身依附。

唐牛儿选择依附宋江。他亲口说,宋江是自己的“孤老”。我们应该还记得,当初金翠莲逃走之后成为赵员外的外室,金翠莲的老父就称赵员外为“孤老”。所谓孤老,大意是指底层女性所倚靠的(男)人。可见,唐牛儿对宋江依附得非常直接而露骨(当然,并没有男同的意思),他平常为宋江打听一些小道情报,或传递一些公事消息,成为宋江的眼线。没事时,也当宋江的帮闲。

郓哥选择依附西门庆,其回报是“时常得西门庆赍发他些盘缠”。西门庆为什么会时常打赏郓哥,小说中没有交待,但有一个细节,可以推测出一个大概。郓哥撞破西门庆与潘金莲好事的那一天,其实是他“正寻得一篮儿雪梨,提着来绕街寻问西门庆”。既是“寻”得的雪梨,还要绕街寻问西门庆,可见这雪梨并不普通,很可能是最先上市的一批。有钱人就喜欢尝先、品鲜。郓哥抓住了西门庆的这点儿爱好,并勤于为他寻找时鲜异果,以此来讨取了西门庆的欢心,这是他依附西门的手段。

二. 机灵与义气

宋江与西门庆二人,在某些方面是非常相同的:有权有势,黑白通吃。这样的人物,想投靠并依附于他们的,一定不在少数。比如两个说媒、拉皮条的王婆,就紧紧盯着他们。底层的无产市民要成功地依附上这二位,总得有些过人之处。

唐牛儿与郓哥都非常机灵,善于察言观色,能言善辩。用今天的话说,都是合格的“社会人儿”。

宋江被阎婆惜强行接到小阎家的那一天,唐牛儿原本是想找宋江弄些银子喝酒的。宋江看到唐牛儿过来,只努了一下嘴,唐牛儿不仅立即明白了宋江的意思,还迅速想好的应对办法:以衙门有要事为由,催促宋江赶紧离开。电石火光之间,就能完成这么多任务,一方面说明宋江与唐牛儿的确非常熟悉,另一方面也足见唐牛儿的机灵。

郓哥去找西门庆推销鸭梨时,见王婆正在门外把风。此前,一帮老头子告诉过郓哥,西门庆正与潘金莲风流,他们怂恿郓哥年纪小,可以直接闯进去。但郓哥却聪明过人,见了王婆,也不把事说破,只称自己来找“两个字”的大官人,并暗示只怕“卖炊饼的哥哥”发作。这样既说清又不说破的表述方法,展示了郓哥极高的智商与情商。后来,郓哥去找武大郎告状,先是说武大郎肥了,暗示他是鸭,让武大郎先开口说出自己老婆偷汉子一事。这都显示了他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机灵劲头。

除了能够成功的依附于人,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极有义气。唐牛儿自不必说,原著中直接交待:“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宋江杀了阎婆,被阎婆揪住时,唐牛儿怒打阎婆,使宋江成功逃脱,最后自己落得个纵放杀人犯的罪名而受刑入狱。郓哥对西门庆如何义气,小说中倒没有交待,但从他对武松的义气来看,平时对西门庆也应该是义字当头。看到武大郎被害,武松报仇杀人,郓哥不顾风险,仗义出庭为武松作证,也隐隐有一股江湖义气。

一方面是对依附者义气忠诚,另一方面也对其他底层人耍横斗狠,是唐牛儿和郓哥的另一条生存策略。唐牛儿被阎婆打了一顿之后,临走前拍着胸胸脯大骂:“我不看宋押司面皮,教你这屋里粉碎……我不结果了你不姓唐!”这是拿性命来斗狠 。同样,郓哥儿被王婆打骂之后,临去前也骂道:“老咬虫,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说与他,不做出来不信!”这是拿两败俱伤来威胁。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社会最底层百姓唯一拥有的,只有性命,只要呈现出一幅不怕死的样子,就能少受很多欺负。但呈现样子和做出行动,却把人们分成了两类:只喊不做的,留在底层;敢喊敢做的,上了梁山。

三. 贪财但正直

然而,说来说去,他们所做的一切,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两个字:金钱。

唐牛儿去找宋江的那一天,是因为在赌场输了,猴急了,“胡乱去哪里寻几贯钱使”,所以找宋江蹭点儿银两。郓哥儿去寻西门庆,与王婆斗嘴皮子时也很露骨地表明了来意:“干娘,不要独自吃呵!也把些汁水与我呷一呷!我有甚么不理会得!”意思很明确,你吃骨头也给我喝些汤,该怎么做,我都理会得!如果王婆当时不是聪明或小气过了头,现场甩给郓哥三五百个铜钱,郓哥是一定不会去找武大郎告状的。而且,郓哥事后去找武大郎告状时,还趁机敲了他一顿酒席,收受他了数贯钱财。

毋庸讳言,这些底层小人物的身上还有各种缺点。比如,赌博,贪酒,甚至贪财。

为了银子而做事,甚至有点儿小贪财,算不得道德低下。相反,对底层百姓来说,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地挣钱养家糊口,是一种生存之道,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水浒传中有许多帮闲人物。比如,发迹之前的高俅,投身高俅的陆谦,甚至于燕青也化身为帮闲张三去接近名妓李师师。

但同样是帮闲,唐牛儿与陆谦之流有着本质的不同。高俅、陆谦的帮闲是坑蒙拐骗、杀人放火,没有良知,无视法纪;但唐牛儿和郓哥,虽然溜须拍马,却从不违法乱纪,他们能守住良知和底线,甚至,有时候还能仗义执言。然而,在那样的社会里,能守住良心和底线的小民,只能永远沉沦在社会底层无法翻身;而敢于杀人放火者,则要么升官发财,要么上了梁山。这也是水浒传要控诉的内容吧。

说句题外话。都是依附于人而生活,唐牛儿和郓哥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唐牛儿仗义放走了宋江,自己却身陷囹圄;郓哥儿仗义为武松作证,却得到巨额银子。从这里,也能看出宋江与武松的巨大区别:在宋江看来,为保全自己,牺牲他人是天经地义的;而在武松的字典中,挺身而出自我担当,才是堂堂正正的真好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