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伤寒》方必须要明白六经方药

 山东中医竹林 2023-10-07 发布于山东

张建荣 中医出版 2023-10-07 11:01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六经涵盖内容较广,不做赘言。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外感热病的基本方法,但从用药看,六经亦可作为疾病在机体发生发展变化的六个阶段用药纲领,此六阶段病变联系紧密,也可视作机体受邪后的病变全过程。

如外邪初入肌表者称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主症。太阳病有两个基本证型,即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为太阳中风证,方用桂枝汤;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证,方用麻黄汤。所谓太阳腑证之蓄水与蓄血似乎更接近杂病。邪气入于阳明者谓之阳明病,此阶段邪正斗争激烈,胃肠燥热极盛,津液损伤突出,即所谓的“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病有两大基本证型:一是阳明经热证,以发热,汗出,口渴,脉洪大为主症,方用白虎汤;一是阳明腑实证,以潮热,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为主症,用药可视其热结轻重用承气汤类方。

邪气入于少阳者谓之少阳病,少阳病胆火上炎,枢机不利,邪在半表半里,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为主症,方用小柴胡汤。邪气进入太阴者谓之太阴病,此阶段三阳热象已消失,是三阴病的初始阶段,其病理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主症,方用理中汤。

邪气进入少阴者谓之少阴病,乃心肾虚衰病变,病情急重,是六经病证发展进入后期危重阶段。其病以“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畏寒,小便清为主症。此阶段病情有寒化、热化两型,但以寒化证为主,寒化证也是少阴病的基本证型,方用四逆汤、真武汤等;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若素体阴亏,寒邪伤及少阴,亦可从心而热化,或感受阳热邪气,伤及真阴而热化,热化证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邪气进入厥阴者谓之厥阴病,厥阴肝具有阴尽阳生之机,故此阶段“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见厥热胜复,或寒热错杂。

寒厥用当归四逆汤;热厥用白头翁汤;寒热错杂用乌梅丸。何任说“《伤寒论》方以六经言,各经有各经主药。如太阳病之麻黄、桂枝;阳明病之石膏、知母、大黄、芒硝;少阳病之柴胡、黄芩;太阴病之人参、白术;少阴病之附子、干姜;厥阴病之吴茱萸、当归”(朱章志《经方临床应用与研究》)。

以上这六阶段所用方药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用药之主线,也正如徐大椿说:“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六经病邪传化之规律除循经传外,有越经传、直中、经病传脏腑、三阴出三阳等。不论如何传经,只要出现何经证候,即可用其方。在此前提下对各经兼证的处理,可在主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白虎加人参汤、柴胡加芒硝汤、四逆加人参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

另外,有关并病、合病的处理就很好掌握,如太阳少阳合病者用柴胡桂枝汤;少阳阳明合病者用大柴胡汤;少阴太阳两感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各经的变证、坏证、类似证的处理就近似于杂病脏腑辨证论治,如半夏泻心汤治痞证、陷胸汤治结胸证、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茵陈蒿汤治黄疸、十枣汤治悬饮等,就不必循六经去考虑。

用六经学说可以认识疾病发展传化规律,但作为指导用药,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每个层次阶段的病证独立性指征及用药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