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珠影65年:曾经群星闪耀,佳片云集,为何如今只剩一声叹息?

 DJ雅清 2023-10-09 发布于重庆
打开记忆,重温经典。
别忘了每天的相约,咱们不见不散。
文丨DJ雅清 阿杰

说到珠影厂,曾经那也是无数影迷的心头好。

一部部经典老电影在这里诞生,一位位电影明星从这里走出。

可是曾几何时,往日风光无限的珠影厂,逐渐淡出了观众视线?

差不多有近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都未能好好欣赏到珠影厂所拍摄的影片了。

2019年11月23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的海峡大剧院隆重举行,由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剧院打造的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获得“最佳戏曲片”的提名。虽然它最终败给了上海宝山沪剧团出演的沪剧电影《挑山女人》,然而它还是凭借唯美的摄影、空灵的意境、清丽的唱腔,给部分影迷留下了惊鸿一瞥。

这似乎是珠影厂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抹亮眼的记忆了。

可是时间再往前推几十年,珠影厂曾经创造的辉煌和荣耀,可丝毫不比北影、上影、长影等“大厂”差呢。

尤其是80年代,珠影厂曾声名远播,不仅是金鸡奖、百花奖的“宠儿”,而且票房成绩也不容小觑,在广大影迷的心里,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那么今天,不妨让咱们将视线向南望。让咱们通过老照片的形式,来对珠影厂的前世今生,做一番了解和回顾吧。

说到珠影厂,我们首先要提到的一个名字,就是王为一。

他是江苏人,但却拍出了最原汁原味的广东粤语片。

他19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和赵丹等人一同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为电影《渔光曲》拉过二胡,为电影《桃李劫》配唱过歌曲。他1946年开始做电影导演,参与执导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关不住的春光》等影片。

1949年,王为一奉调前往香港,担任南国影业公司导演,并执导了南国影业公司的首部粤语片《珠江泪》,引起巨大轰动。

这为王为一与广东珠影厂结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1年8月,王为一奉调前往广州,筹建珠江电影制片厂,并担任厂长的职务。

是的,早在1951年,珠影厂就首次开始筹办,不过到第二年8月就暂时停办了。直到1956年,珠影厂的筹建工作被再次提到议事日程,并于1958年5月正式建厂。

这期间,王为一先后在北影厂和上影厂做导演,执导了《山间铃响马帮来》、《椰林曲》、《铁窗烈火》等电影,并于1956年光荣入党。

1958年8月,王为一举家前往广州,参与了珠影厂的建设工作,并担任导演。

而首先在全国观众中打响珠影厂招牌的两部电影,都是由王为一参与执导的。

其中一部是《南海潮》。

《南海潮》是蔡楚生创作的一个剧本,并亲自担任导演,王为一负责现场执导。这部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在1964年举办的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获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配角的最高票数。

女主角扮演者吴文华的选票仅次于主演《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王晓棠。可以说是该届百花奖的最大赢家。

这是珠影厂首次享受到扬名四海的荣耀。

但也充满了太多遗憾。

比如《南海潮》这部计划拍成上下集的电影,因为种种原因,只拍了上集,却永远也等不来下集了。

再比如第三届百花奖最终的获奖名单都已经对外公布了,却也因为种种原因,而取消了颁奖,使得蔡楚生、王为一等人与奖项二字擦肩而过。

但在更多影迷的心中,他们却是货真价实的“最佳”。

尤其是王为一。

他在1963年正在筹拍《南海潮》下集时,就接到了要拍一部粤语片的任务,并且是面向海外放映的粤语片。王为一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将上海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移植过来。这个想法得到了相关领导的支持。

但王为一实际上是不懂粤语的,然而他却拍出了一部“广味”纯正的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在东南亚以及美国等地上映时,受到了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片中所呈现的广州市民的生活场景,以及随手可拾的广式笑料,都令人倍感亲切,并回味无穷。

是的,正是因为《南海潮》和《七十二家房客》,使得珠影厂在国内和海外的观众群体中,都打响了招牌。

1973年,香港粤语片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这时香港邵氏向珠影厂买下了《七十二家房客》的翻拍权,由楚原担任导演,由岳华、胡锦、井莉、沈殿霞、何守信等担当主演,结果在香港一上映,便破了当时的票房记录。难怪有影片称:王为一,救了香港粤语片。

《南海潮》和《七十二家房客》这两部电影给珠影厂带来过许多荣誉,然而却让王为一感到心有余悸。

因为拍完《七十二家房客》不久,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就开始了。《南海潮》和《七十二家房客》均被打为“毒草”,遭到禁映。蔡楚生随即被打倒,并于1968年7月15日便去世了。而参与执导这两部电影的王为一,则被关进了“牛棚”,不准乱说乱动。

如此折腾了几年后,王为一再回珠影厂做导演,便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后来又拍了《蓝天防线》、《一个美国飞行员》、《三家巷》、《阿混新传》等电影,但却再也没有创作出如《七十二家房客》这般引起轰动的影片来。

说到珠影厂在60年代拍摄的经典老电影,还有两部,不得不提到。

其中一部是《跟踪追击》。这是卢珏继《羊城暗哨》之后所执导的又一部反特片。在惊险氛围、悬疑效果的制造上,卢珏显然更加得心应手。这部电影于1963年上映后,在观众中获得了良好口碑,创造了票房佳绩。

珠影厂的林岚、林书锦、史进等演员,也通过这部影片,开始被全国观众所熟知。

还有一部,就是命运多舛的《大浪淘沙》(原名《革命洪流》)。

这是一部常看常新的好电影,然而从诞生之日起就并不顺畅,主要是审核难过关。老导演伊琳可以说是边拍边改,边改边删,从1963年7月开拍,到1966年1月最终成形,历时三年。但送往北京接受审查时,仍不过关,被指是“一部坏电影”,不仅不准放映,而且还遭到大批判。

直到1977年3月,该片才得以重见天日。但一公映,便好评如潮。被观众誉为“中国电影史上难得的佳作”,在人物塑造和时代概括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摄影、美术、演员的表演等也都可圈可点。简瑞超、杜熊文等演员也因此声名鹊起。

《大浪淘沙》的公映,也预示着珠影厂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明媚春天。

在这之前,珠影厂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电影人才的储备工作。

1962年,杜熊文、林书锦、丁铁宝等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珠影厂做演员,为演员剧团注入了新的活力。

1964年,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胡炳榴和王进,也加入到了珠影厂演员剧团的队伍中。可惜那时少有戏拍。王进也仅在《踏遍青山》中出演了角色。而胡炳榴则担任起了电影编辑的工作。

1972年,珠影厂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一批被八一厂“扫地出门”的演员——张良、邢吉田、王孝忠、张怀志、王志刚、王毅等,使得演员阵容,更加强大。

1974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丁荫楠,也从广东话剧团,进入到了珠影厂做导演。

那时,他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蛰伏于漫长的冬天,待到春暖花开时,他们借着梦想的翅膀,一飞冲天。

80年代,珠影厂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1979年,一部《海外赤子》感动了万千海外游子,一曲《我爱你,中国》唱响在大江南北。

1980年,一部《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使无数观众走进电影院,感受这部惊险谍战片所制造的紧张和刺激。

1981年,胡炳榴和王进这两位昔日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同学,终于抓住了展现才华的好机会,他们拍出了《乡情》这部优美抒情的影片。这部电影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田园牧歌,唱进了万千观众的心里。

在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它被提名参与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的角逐。并在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以高票获得“最佳故事片”的称号。女主角田翠翠的扮演者因此走红,成为80年代影迷心心念念的美女明星。

此后,胡炳榴再接再厉,又连续拍出了《乡音》和《乡民》,共同组成了“田园三部曲”,蜚声中外影坛。

王进则在商业影片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在拍出《东方剑》、《这样的人》等影片之后,于1983年担任起了珠影厂副总经理的职务,承包了珠影厂故事片创作组,并组织拍摄了一系列商业影片。1988年,他开始执导“女性三部曲”。第一部《寡妇村》就获得良好反响。在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中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在第6届法国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猫奖。

此后王进又执导了“女性三部曲”中的《出嫁女》和《女人花》。而他更引人注目的一部作品,则是于1993年参与执导的电视剧《情满珠江》。这是多少剧迷的共同记忆啊。在当年飞天奖和金鹰奖的评选中,都连连获奖。

1984年,51岁的张良,在执导了《梅花巾》、《回头一笑》等影片之后,将摄影机的镜头对准了广州普通市民和待业青年,计划拍摄表现个体户生存状态的影片《雅马哈鱼档》。

为了突出广州特色,他要求所有演员必须像广东人,所以选择了张天喜出演阿龙,许瑞萍出演葵妹,又从佛山某商场找来了售货员杨丽仪出演珠珠。同时他要求摄影采用纪实手法,追求自然光效,而美工搭景也以还原真实场景为主,以突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氛围。

电影上映后,以强烈的生活质感冲击着观众的视线,扑面而来的广式文化又让我们感到惊艳。有影迷评价它是继《七十二家房客》之后,又一部充满广州独特韵味的影片。而执导它的导演,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此后,张良又为珠影厂创作了好几部口碑佳上座率高的好电影。他的每一次创作都带有一种强烈社会责任感。拍摄《少年犯》、《白粉妹》等,聚焦的都是问题少年的教育问题,而《女人街》和《特区打工妹》,又记录了时代变迁下的广东风貌和特色。

丁荫楠则在人物传记片方面有所建树,1986年,由他执导的电影《孙中山》,以恢弘的气势和深远的视角以及对人物的细致刻画,而征服了观众。在第10届百花奖中获得最佳影片奖,在第7届金鸡奖的评选中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成为该届金鸡奖的最大赢家。

此后他又执导了众多人物传记片,而且几乎每一部都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和观众的喜爱。

就在丁荫楠在金鸡奖上大获全胜的这一年,一个年轻的导演,也进入到了珠影厂。他就是孙周。在这之前,他已经参与拍摄了多部优秀电视剧如《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等,在业界获得了普遍赞誉。

他于1986年进入珠影厂,并在次年执导了电影《给咖啡加点糖》。这部影片上映后也获得年轻观众的欢迎。孙周用平实的视听语言,展现了生活在大都市中的年轻人的躁动不安,生动地体现了广州的独特风情和韵味。

孙周此后又执导了电影《心香》,邀请表演艺术家朱旭和王玉梅担当主演。该片结构完整、摄影规整、演员的表演深刻内敛却又感人肺腑。在第12届金鸡奖的评选中,孙周凭借此片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同时该片还获得了第12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和第9届法国蒙彼利埃电影节“金熊猫奖.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时的中国电影正步履蹒跚,电视机的普及,使得很少再有观众走进影院。所以就算这部电影拍得再好,又有多少人看过呢?

这也几乎预示着,珠影厂在经历过十几年的辉煌之后,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跌入到了低谷。

而且这一次跌下去,就很难再翻过身来了。

1994年,随着一些美国商业大片进入中国市场并打破票房记录,一些目光敏锐的电影人,也开始尝试“大片”的拍摄。而一些民营电影企业的崛起,也对几大国营电影制片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就逼迫国营电影厂不得不进行改革。1997年,北影厂参与拍摄《甲方乙方》,赚了盆满钵满,尝到了甜头。紧接着,上影厂、长影厂、西影厂等也相继完成了集团化改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可是珠影厂这个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电影厂,却似乎显得有些“后知后觉”。

其实珠影厂参与这场竞争,是具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在90年代,香港电影大受欢迎。靠近香港最近的珠影厂,完全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加强与香港电影人的合作。然而当香港电影人纷纷转向内陆发展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会在广州停留,而是直接去了北影、上影,甚至是西影。

那么这些年,珠影厂都在忙些什么呢?

都在忙着拍摄主旋律影片。实际上,珠影厂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6次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这在几大国营制片厂中,实为难得。

可是电影拍出来,得不到市场认可,终究还是难以体现它的价值。

直到2008年,珠影厂终于完成了集团化改制。然而这时的珠影厂,已经难以承担“亏本”的风险了,所以他们对一部电影的投资和拍摄都相当慎重和严谨。

2009年,孙周执导的《秋喜》上映后,口碑不俗,还获得了奖。然而票房收入却很一般。

这之后,珠影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继续拍摄主旋律电影,一条是探索低成本商业片的制作模式。可是这两方面都未取得亮眼的成绩。

《英雄·喋血》是珠影集团倾力打造的一部主旋律电影,讲述的是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投身革命并且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影片拍得很好,摄影优美,人物鲜明,岭南风情真实,可真正走进电影院欣赏此片的观众,却寥寥无几。

《越光宝盒》是珠影厂对商业片进行探索时期的作品,由刘镇伟执导。但说实话,这部电影值得夸赞的地方并不多,豆瓣5.3分就表示在影迷心中,这部电影根本不及格。

2013年10月8日,“南派电影”的开拓者王为一在广东中医院大学城分院逝世,享年102岁。

而随着他的离去,曾经硕果累累的珠江电影制片厂,似乎也彻底地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这之后,其实珠影厂也有在拍片,可是真正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影片,几乎没有。

《白蛇传·情》这部戏曲电影,是拍得真美啊。用网友的话说:每一帧都美不胜收。演员的表演也很好,唱腔优美,身段婀娜。只是因为戏曲片作为小众电影,本身在观众群体上就受到局限,所以电影上映后,很快就在一众“大片”的挤压下,败下阵来。

那么,未来的珠影厂将何去何从?能否再展雄风?重塑辉煌?

这是一个问题。

在此,作为喜爱珠影厂众多经典老电影的影迷,我们衷心地希望它:金鸡报晓,百花齐放。

下面,让咱们来欣赏一下从珠影厂走出的电影明星老照片吧。

珠影厂,从1958年建厂,到现在65年的时间过去了。它有过无比辉煌的日子,曾经群星闪耀,佳片云集,还曾是张良、王孝忠、邢吉田等老艺术家的避风港。而现在,它却成了众多影迷的一段回忆,以及停驻风中的一声叹息。

那么说到珠影厂,大家印象最深的哪部电影?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

文/DJ雅清编辑部:阿杰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郭允泰:我们欣赏的好演员 性情中人 一生光明磊落 也一生吃尽苦头

昔日貌美女星 颜值不输王晓棠 王心刚老搭档 只演两部电影 71岁便去世

李炎和王心刚:割舍不断的战友情,如今一个91岁,一个已去世26年

《艳阳天》一波三折拍了七年 男主角原定庞学勤 为何换成张连文?

记得《保密局的枪声》中老三扮演者吗?帅气男星如今82岁近况如何

同为上影厂头牌男星,细扒赵丹和孙道临的演技,差别真的挺大的

70年前的银幕女神 拍戏不多昙花一现 但清水出芙蓉的模样 真好看

化妆师说他长得比王心刚还漂亮 可演的角色却丑得令人心发慌

两位大明星,用15张照片,告诉所有年轻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八位北京人艺女艺术家,个个演技精湛,为何没有特别漂亮女演员?

同样演“脉脉含情”,把王晓棠、王丹凤和杨丽坤放一起看,差别在哪儿?

老照片:十部样板戏,18位男女主角,70年代的偶像,全都神采奕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