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10【脾肺】抓住这个“黄金40天”,提前预防秋冬大病!北京卫视养生堂脾肺在8月8号立秋至9月23日秋分之间,是一个预防秋冬大病 的“黄金40天”,抓住这个时机补益脾肺,可以积极预防秋冬的肺病困扰。现在这个时令,如果因为脾虚、肺虚而腹泻、外感,能用些什么药呢? 01为什么要抓住立秋后的黄金40天四季是一个循环,上一季所受邪气如果带入下一季,很容易导致病邪的发生。今年夏秋极端天气带来的外邪侵 犯势必影响到秋冬甚至明春,并且逐渐显露,以各种疾病的形式发作出来。 中医讲求未病先防,大家要特别重视一个叫做“飧泄”的状况,飧泄病 名源自《黄帝内经》,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在受到暑湿之邪攻击的老年人身上非常常见。?“ 飧泄日久,生气倾危”,如果不治疗,人体将无法升清阳降阴火,脾土不能生肺金,母病及子肺失所养,肺气上逆肃降不利,秋冬季节就会发生很多 严重的肺部疾病。 但是在8月8号立秋至9月23日秋分之间,是一个预防秋冬大病的“黄金40天”,抓住这个时机补益脾肺,可以积极预防秋 冬的肺病困扰。02不是普通的拉肚子!辩别言们 助您平安入秋飧泄和完谷不化的区别飧泄和普通的拉肚子有什么区别?①飧泄为湿热类型,伴有 细菌感染,总拉肚子,腹痛,排泄总有不尽感。主要表现为肚子疼痛剧烈,“拧着痛”,排泄物味道大。②完谷不化(普通的拉肚子)完谷不化是脾 阳不足的表现,表现为腹泻特别多,主要以腹部冷痛隐痛为主,排泄物没有太大味道。危害①长期口干口渴飧泄日久对脾胃损伤很大,经常拉肚子, 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吸收水的能力也会下降,脾胃喜燥恶湿、喜温恶凉,脾胃生津,清气上升时将津液输送到了咽喉部,当脾胃吸收水的能力下降, 津液无法正常上升时就会出现口干口渴的症状。②大便干燥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会加重大便干燥不畅。病例故事1曾有一位结肠癌术后长期腹 泻不止的病人来就诊,手术后腹泻并没有缓解,同时伴有严重的肺病,有肺气肿,肺部经常反复感染。专家采用乌梅丸治疗腹泻,使得症状有所好转 ,脾胃功能也因此有所恢复,肺脏功能也恢复了,整体的健康状态得到了有效调整。病例故事2在今年冬天年初时,有一位肺咳嗽咳喘很严重的病人 找到李主任,她最主要的原因是脾胃不足,脾胃功能差,从一开始的轻微肠道症状到后来的无力排便,用7个开塞露都无法正常排便!她的脾胃已经 出现了“大虚”,由于肺“大虚大亏”出现肺气鼻塞,所以无法输送足够的养气没法运动,只能坐轮椅出行。后来经过调理肺脏,恢复了正常生活专 家表示,脾胃虚寒会生痰,痰湿阻在气道中,肺无法正常宣降,所以调理好脾胃,肺脏自然也就恢复了正常。夏季以湿季湿邪为主,湿邪容易郁扼脾 阳。夏季脾湿更盛的人群,有恶心呕吐、肢体困重、胸膈满闷、苔白腻等症状,立秋之后,更容易感染风邪,出现恶风恶寒、鼻塞流涕等症状。因此 在日常,专家建议保持饮食清淡,不要贪凉,保护好脾阳之后,才能为身体打好基础,平安进入秋季,让肺脏能得到更好的保护。03秋补脾肺正当 时两招教您在家调理脾虚容易腹泻,肺虚容易外感。现在这个时令,如果因为脾虚、肺虚而腹泻、外感,能用些什么药呢?呼吸科专家李光熙主任推 荐立秋适宜外感方——荆防败毒散,与此相对应的中成药为荆防颗粒,具有疏风解表,利湿败毒,祛痰止咳的作用,辛平柔和,号称四时感冒之神剂 。而方中的荆芥其实也可以鲜药入馔,是河南地区的一道名菜,河南人民有俗语曰“吃过大盘荆芥“,用来形容见过大世面,可见对荆芥的喜爱。荆 芥【功效】①可解表透疹,因为入血分,透风邪,所以也有疗疮疡的作用。②与紫苏配合,可用于日常吃了不洁食物引起的腹泻。【专家提醒】不适 宜在冬天食用,当冬天有了外感病,也可适量食用荆芥。在“黄金40天”(8月8号立秋至9月23日秋分)最适宜食用荆芥。入秋补脾肺重要的 一个目的是解决夏日迁延入秋不散的暑湿。此时最好减少中焦负担,可以采用外治方法,自制香散酊贴敷。补脾肺自制香散酊【组成】木香10克、 丁香10克、小茴香10克、肉桂30克。【用法】①研磨成粉末后浸入高度白酒大约一小时,兑入生姜汁,将制作好的药液滴几滴到沙蒿子(用于 吸附药液)中,即可制成香散酊进行穴位贴敷。②如果对沙蒿子贴过敏或需要贴敷更大面积的部位,可用无菌贴敷贴代替沙蒿子制作。 ③3-4小 时需要更换,如果没有出现不适反应,可以经常贴敷。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方中生姜的制备方法:①生姜去泥洗净先清水浸泡30分钟,有利去皮和出 汁。②建议用小薄铁勺去皮,比削皮器去皮薄,而且不容易伤手。③去好皮的生姜用保鲜袋装好放冰箱冷藏30分钟,生姜变软容易榨汁。④冷藏好 的生姜切成小块,捣烂成泥后用纱布挤汁,或者用榨汁机榨汁。⑤姜汁烧开放凉备用,如果用不完可以在冰箱冷藏一周以内。【穴位贴敷】①补肺取 双侧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位)、膈俞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位), 如果外感发热还可以贴敷大 椎。②补脾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专家出诊信息?李光熙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周二下午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国际医疗周四上午特需门诊杨响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周日下午 专家门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