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为名人 ▏汪邦海:漫话徐庭瑶与中国早期汽车工业发展

 cjs芈人 2023-10-0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漫话徐庭瑶与中国早期汽车工业发展

汪邦海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汽车工业是一个缩影,折射了中国工业化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奋斗史如今中国汽车工业产值已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正在实现弯道超车,“秦唐汉宋”牌汽车飞驰在全球公路上,彰显着国家实力和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无为有为人在汽车界正在书写的精彩故事。

回顾过往,在旧中国,曾有一位无为人为了发展中国自有汽车而筚路蓝缕徐庭瑶,著名抗日将领,他组建了陆军交辎学校,培养了大批汽车机械专门技术人才,为建造国产汽车做了积极探索,是中国近代汽车发展史上绕不过的一位人物。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以保定行营主任、十七军军长徐庭瑶和交通部次长俞飞鹏为首组成赴欧美军事交通考察团,该团汇集了中国铁路、航运、公路、汽车及坦克制造、民航及军用、邮政、电报等各方面的官员和专家,组员有铁甲兵司令蒋锄欧、 军政部交通司司长王景禄、交通部技正韦以黼、吴保丰(回国后任交通大学校长)、军政部军事交通机械修造厂主任张启华、张世纲等人,在欧美考察期间,航空方面由毛邦初(后任空军司令)汇合考察团。

考察团除考察欧美列强和苏联的军事装备外,还考察了欧美著名汽车公司如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意大利菲亚特(FIAT)公司、阿尔法·罗密欧(Alfa Romeo)公司以及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考察团一行在国外逗留达10月之久,事先进行了分组,每次考察后进行讨论并撰写报告,及时向国内电传。

图片徐庭瑶(前右二)率团在苏联考察陆军学校

1934年柏林汽车已达10万辆,享誉盛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五万余人三班制生产汽车,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一日能产出70辆,欧美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高度发达给徐庭瑶一行以很大的刺激。

考察团归国后,徐庭瑶写了二十余万字的《考察欧美军事报告书》,认为国家建设应首先重视建设重工业及国防工业,除向蒋介石做了专门报告外,还自费印刷考察报告,赠给南京政府高级官员,鼓吹军备现代化。

此外徐庭瑶还应各机关、学校所邀,作了多场考察公开演讲,在南京广播电台也做了专题节目。

1935年3月16日,徐庭瑶应安徽省政府主席之邀赴安庆省府大礼堂与省府机关人员演讲,徐庭瑶讲演一小时,细述欧美考察感想,掌声迭起,听者动容。后应安大傅校长之邀请参观安徽大学。

徐庭瑶于1935415日在中央大学演讲,由中央大学罗家伦校长陪同,此外徐庭瑶还于1935513日在河南大学演讲。

徐庭瑶考察归国后辞去十七军军长,被任命为训练总监部交通兵监和交辎学校、通信学校筹备人,学校照例由蒋介石挂名校长,徐任教育长。

交辎学校分交通兵与辎重兵两部分,设有战车作战、汽车运输和战车、汽车技术各兵科。该校主要服务于国民党军事系统。从教育科目的设置看,可以认为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汽车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

交辎学校以及后改名的机械化学校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设施在当时的国内是相当完备和先进。徐庭瑶在欧美考察期间,遇有汽车模型,都解囊买下,同行诸人颇为奇怪,后来交辎学校成立,他们在学校模型室里看到了这些徐买来的模型才恍然大悟。学校里有实验室、实习工厂,解剖的车辆及部件模型室,还配有战车、汽车相关的教学影片。

图片徐庭瑶(前排中)考察归国

徐庭瑶在学校里立下“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校训,为了保密,学校对外称“精是”学校。徐庭瑶带兵一贯爱才如渴,筹办学校也是各方招揽人才,给以高薪,教材多采用英美大学工科学生所用英文原版书。徐庭瑶对于技术人才相当重视,在学校南京办学期间和以后抗战迁校四川等地,机械化学校的办学质量一直是不错的。

徐庭瑶1935年筹办学校一直到1943年离开机械化学校,十年育才,培养了近5000名机械、汽车、坦克技术人才,解放后,机械化学校师生绝大多数留在大陆,参加了新中国建设,为国家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3年,由徐庭瑶主持,陆军机械化学校选拔32人由机校兼职老师、清华大学陈继善教授带队去美国汽车厂实习这批学生先在美国斯蒂别克Studebaker汽车厂综合实习半年,后分车身、发动机、悬架和附件等4个专业组到福特、通用GMC等汽车厂和赫克里斯发动机厂专业实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斯蒂别克Studebaker汽车厂有同中国合作生产载货车的意向,机校学员们做了一个年产5万辆汽车工厂的初步设计,1947年春学员回国带回,时徐庭瑶已转任军训部国防科技委员会专门委员,这些学员集体向徐庭瑶汇报,学员由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运输署安置,在其所属上海501厂成立汽车制造工程筹备委员会,但汽车工程筹建工作一直未进行。

据台湾公开的资料显示:1947,“交通部、国防部、资源委员会为筹设汽车制造工厂一案呈请行政院核示经电告暂从缓议”,涉及俞大维、孙越崎、张群、徐庭瑤、白崇禧、秦德純、翁文灝、顾维钧等众民国大佬,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因为发动内战而陷困,何谈筹资建设国家汽车工业,所以“行政院”回复结果为“经电告暂从缓议”。

解放战争后期汽车筹备委员会解散人员大部留在大陆,少数赴台湾,解放后,这些人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重又积聚,领队陈继善教授还应邀参加了1951年全国汽车工业大会,为了国家汽车工业发展贡献了力量,而力主促使他们留学报国的徐庭瑶已无机会目睹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盛况了。

徐庭瑶在南京政府期间对国防机械化做了大量的推动,抗战期间培养了一大批汽车专门人才,其目的是强军抗日,然而,无工业国家化,哪来的国防现代化,这一点,徐庭瑶看得是很清楚的。

徐庭瑶认为国家工业首先应推动重工业及国防工业建设,但当时的国民政府国内只是名义统一,统治中枢对于汽车工业的巨大投资无力推动。1937年由张静江、虞恰卿等江浙财团入股在上海建立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后在上海、株洲等地成立工厂,随后日本发动侵华全面战争,先前投资的设备损失殆尽。

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生产自有汽车也不是真心帮助的。还是在欧美考察期间,在菲亚特飞机汽车制造厂参观时,因该厂是当时世界上一流工业企业,徐庭瑶一行想按照计划多参观几天,却遭到意大利方拒绝,厂长甚至不来接见,同行组员张世纲曾愤愤不平。

图片行驶在欧洲的比亚迪汽车

徐庭瑶有次进口意大利战车,整车价格很贵,觉得就是汽车外面装配了厚钢板而成,为什么不自己组装呢,钢板能够进口,只需要在钢板上开孔后固定在汽车前面而已,然而,找遍当时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竟然都无法开孔,徐庭瑶无奈感叹道:这怎么得了!

1945年抗战胜利,徐庭瑶接见记者表示,战后接收日本徐州等地的工厂,只要几年就能生产国产汽车,但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这些日本人留下的汽车工厂也忙于修理军用汽车,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的梦越来越遥远了。

抗战后期他对国民党也已失去信心,与人交谈中多次谈及国民党的腐败,对此深恶痛绝。抗战胜利后,他准备解甲归田,30年代在德国考察目睹欧洲先进的技术教育,深感中国职业教育的落后,他准备退役后在无为建立职业学校一所,所有学生免费上学。

戴安澜将军殉国后,戴安澜夫人王荷馨女士用国民政府抚恤金成立安澜职业学校,在徐努力下,安澜职业学校在芜湖复建,安澜职业学校的实习工场后来合并为安徽机电学院所有。

解放战争后期,徐故交、原皖中根据地参议会参议长金稚石先生曾奉命赴徐州争取徐留在大陆,由于历史的局限,徐庭瑶并没有能够留在大陆。

据《张恺帆回忆录》记载,渡江战役前夕,无为一帮士绅到南京求计于他,正巧碰到蒋纬国来找徐庭瑶,蒋纬国云奉蒋介石命令,机票已准备好,令徐即日赴台,徐无奈从此离开大陆。

徐庭瑶虽离开大陆,但是机械化学校培养的大量汽车、机械专业人才留在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机校毕业生积极参加了国家汽车工业大会战,为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庭瑶九泉之下也未曾想到,当初率团在欧洲考察,目睹欧洲汽车强国的先进和中国汽车落后的巨大反差,虽然归国后做了巨大努力,但成效甚微,然而不到一百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实现飞跃,他的一位同乡后人王传福也把完全国产汽车销售到了欧洲,这或许能够慰藉当初徐的遗憾。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徐庭瑶过世20多年后,他的海内外学生们发起徐庭瑶传记撰写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教授张同新先生为之作序,大家认为,徐庭瑶将军兴办机械化学校,为国家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国的汽车工业史应记徐庭瑶一笔。

图片

图片作者简介:汪邦海,男,无为市人,现在合肥高校任教,教授,工作之余热爱文学、历史,喜山水,文章偶见报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