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 什么是机械疲劳

 物业工匠 2023-10-07 发布于广东

机械疲劳

一 、定义:

    机械疲劳是指材料、零件、构件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积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发性断裂的过程。

 二、起源

“疲劳”一词源于拉丁语“Fatigare”,人类认识和研究疲劳问题,已有180年的历史。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启了动力机械时代后,人们发现构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损坏。文献记载,阿尔伯特于1837年发表了第一篇疲劳论文,随后,彭赛列发现金属也会“累”,到1854年,布雷思韦特才提出“疲劳”的概念;而后,随着人类对疲劳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沃勒提出了“耐久极限”概念,高夫出版了第一部疲劳专著《金属的疲劳》,而后,黑格、诺伯等相继认识了缺口疲劳,迈纳也提出了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到了1980年,我国由高镇同教授编著的第一本疲劳专著《疲劳性能测试》问世。人类在不懈地探究机械疲劳奥秘的实践中,对疲劳的认识不断地得到修正和深化。

三、现象

     疲劳只有在承受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才会发生,其破坏起源于高应力或高应变的局部,同时疲劳破坏是在足够多次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后,形成裂纹或完全断裂,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

      疲劳是一切工程机械的一个致命杀手。这里所说的工程机械包括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火车、汽车与坦克,海上驶的轮船、潜水艇,以及核电站、离心机、汽轮机叶片等等。根据资料统计,机械零件(如像车轴、曲轴、连杆、齿轮、弹簧、螺栓)破坏的50%~90%均为疲劳破坏。

   人们认识到循环载荷作用会引起材料的疲劳机制,进而导致小裂纹形核,促成裂纹扩展,最终发生疲劳断裂;时至今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学、风力发电、建筑建材、冶金矿产、石油化工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都会发生机械疲劳破坏,经济损失巨大。据统计,疲劳、断裂与磨损每年带来的损失约相当于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

四、作用

     目前,我国在机械疲劳方面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并结合先进的微观缺陷、原位损伤测量技术,一直致力于损伤机理、寿命预测、抗损止裂、结构延寿的研究,经历了从宏观机制探索到微观机理探究的发展阶段,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随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我国在疲劳领域中的寿命预测精度、抗疲劳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在经济成本的可回收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研究机械疲劳对物业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本行业并没有重视,也缺少相关的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