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10-07 | 阅:  转:  |  分享 
  
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一、
单选题1.在古埃及,很多神是幻想出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合体。两河流域的神多以纯粹的人类形象出现,但也没有完全与动物脱离,一些画像中神
的身旁都会出现动物,动物也标志着神对应的特征和能力。由此可见(?)A.神话传说虚构夸张没有史料价值B.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C.传
说故事是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D.神话传说有人文主义色彩2.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
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A.王权的衰落B.对自然的崇拜C.文字的发展D.对科学的探索3.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
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
.首陀罗4.据考古发现,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
琴海地区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这说明古代文明(?)A.缺乏地区间交流B.具有多元特征C.由地理环境决定D.均为海洋文明5.下列
有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阐述,正确的是(?)①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
作为主币发行④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A.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欧洲的航海
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径。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
移民的远洋过海,极大地影响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A.目的是粮食、牲畜与人口交换B.促使全球一体化正式形成
C.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D.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7.克劳德?维尔奇在《19世纪的新教神学》一文中指出:“理性的全能并非
启蒙运动的原则……而是一种对于‘批判主义的全能’的诉求。这种‘批判主义的全能’被理解为有关一切事物都应恰当地接受理性批判的确信……
人们相信在这种批判主义之中,理性将会认识到或者标识出它自身的界限,并因此表明它的适当性和确定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宗教
信仰受科技进步的影响B.“理性主义”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C.反映宗教信仰的理性化趋势D.“批判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8.17~18
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A.向法制化国家过渡B.完全实
现人民民主C.建立民主共和制D.结束君主统治制度9.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砂
糖和茶在欧洲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一变化说明(?)A.海外贸易缩小了贫富差
距B.工业革命改变了地区性饮食习惯C.殖民扩张提高了消费水平D.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10.19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先后诞生
一大批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政党,如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等,各国政党在国内开展合法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取得了一些成就
。这说明欧美国家(?)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C.无产阶级和平夺权条件成熟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11.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痛苦而悲惨的自然状态,寻求和平并使和平得到保障,就互相订立了一种社会契约,将原有的所有自然
权利交给主权者。而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这反映出,霍布斯的思想(?)A.背弃了主
权在民说B.具有专制主义色彩C.符合共和主义理念D.完善了社会契约论12.下图中的人物为殖民头目罗得斯,他想要建立从埃及开罗到南非
开普敦的殖民帝国。这位殖民者的企图反映了下列哪一国家对非洲的领土要求(?)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13.某校学生在进行小组
合作探究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制作了下列表格。这一主题应该是(?)人物事件玻利瓦尔(第一小组任务)提拉克(第二小组任务)马赫迪(第三
小组任务)孟尼利克二世(第四小组任务)A.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C.国际工人运动D.亚洲的觉醒14.德国的商
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有彼此竞争。法德因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德俄贸易摩擦不断,巴尔干地区俨然成为欧洲“火药桶”。这反
映出(?)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企图B.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形成C.巴尔干地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D.贸易争端是欧洲矛盾的唯一焦点
15.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
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C.“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D.
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16.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
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
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17.“在前两个
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取得工
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实施新经济政策18.“用自我牺牲去感化
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在这一思
想指导下发起的运动是(?)A.华夫脱运动B.不结盟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世界和平运动19.某历史时期西方人把俄国描绘成“魔鬼
”。俄国被描绘成这一形象出现于(?)A.拿破仑战争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冷战”结束后20.不结盟运动成立
的标志(?)A.贝尔格莱德会议B.慕尼黑会议C.雅尔塔会议D.开罗会议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西方饮食文化源
远流长,各具特色。材料一?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
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古希
腊烹饪是西方饮食文明之源。……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主要见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有一些出土文物可以提供部分线索。……
希腊文明是建立在葡萄酒和橄榄油基础上的。而主食种植并不多,使得副食占有重要地位。希腊用橄榄榨制橄榄油,不仅供本国人使用,而且外销其
他国家。希腊也从国外引进许多新的水果、蔬菜和调味料等.进一步丰富了食物原料。其中,葡萄和橄榄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希腊人用葡萄酿造
出大量美酒。有了丰富的食材使希腊美食文化成为经久不衰沿袭至今的最具希望文明特色的饮食文化。?--《中西方古代饮食文化概论》材料二?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段拿来主义的历史:北方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小麦,系史前从西亚、中亚传入;葡萄、胡萝卜、芝麻、西瓜等蔬菜水
果,则是西汉及以后循丝绸之路传来;今天的大众菜辣椒、番薯、土豆、番茄是美洲大陆的土产,而菜市场司空见惯的罗非鱼、红遍大江南北的小龙
虾,则分别来自非洲和北美……如果没有“拿来主义”,今天的川菜将只能用山茱萸调和辣味,早点将没有烧饼,餐桌上将没有馒头和土豆,许多“
毕业族”一生中第一道亲手做的菜——西红柿炒鸡蛋恐怕也得改改,这样的“传统”,显然并非真正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饮食文化的“拿
来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古代中国及希腊膳食的特点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饮食文化
中的“拿来主义”历史产生的原因。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传统,显然并非真正的中国饮食文化精髓”这一观点。22.某教师在进行“全球航路的开
辟”课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编制问题清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问题清单:①新航路开辟为什么会在16世纪前后?②当时
西欧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人们开辟新的航路?③为什么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英、法等国家?④航海家们为什么
要去寻找香料、黄金和传教?⑤哪些因素促使了航海家们的持续远航?  ⑥航海家们为什么要坚持到东方去?⑦葡萄牙和西班牙得到了什么好处?
    ⑧直接的商业联系对西欧有何好处?⑨商路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有什么影响?  ⑩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什么变化?(1)选取恰当
的角度,对“问题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归类。(2)选取新的角度,为“问题清单”补充一条问题。(3)结合上述角度,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受到侵略的广大亚非拉地区,生存竞争活动则在另一层面上反映出来。亚非拉各国既然被相互竞争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强迫纳入国家竞争
机制,它们首要的目标就是努力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这种生存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日渐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袁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世纪晚期亚洲民族解放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了进步作用,它唤醒了民族觉醒,启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为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更
高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精神条件。——罗超平《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浅议》(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
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因素及目的。(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意义。参
考答案1.B【详解】据材料“在古埃及,很多神是幻想出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合体。两河流域的神多以纯粹的人类形象出现”可知,古代埃及和古
代两河流域的神的形象不同,体现了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B项正确;“没有史料价值”表述绝对,排除A项;传说故事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
C项;材料突出的是文明之间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王朝时期形成的三大神学体系,都有关于太阳和水
的神话和传说,体现了古埃及对自然的崇拜,B项正确;古代埃及神化太阳和水,不能说明其王权衰落,排除A项;材料与文字的发展无关,排除C
项;对科学的探索和“神学体系”“神话传说内容”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婆罗门属于最高等级,
主张宗教祭祀;刹帝利是第二等级,是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吠舍属于第三等级,多是普通劳动者;首陀罗是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的最低等级。综上
所诉,这户人家应该属于吠舍,故选C项,排除ABD项。故选C。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体现了古
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区间交流,排除A项;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决定”,排除C项;中国的黄河和
长江流域属于大河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
其中,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
量流入中国。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6.D【详解】材料“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
以及哥伦布交换……极大地影响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建立起了全球贸易的新航线,有利于各地的交流,物种的交流、人类
移民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无法体现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促使全球一体化开始
形成,排除B项;根据“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径”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7
.A【详解】启蒙运动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在经历了18世纪的高潮狂飙期之后逐渐趋于平静。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思想家对启蒙运动进
行了反思。材料出自《19世纪的新教神学》,材料中作者提出了理性主义的局限性,认为理性主义并不是全能的,在对一切事物包括宗教进行批判
的同时,理性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选项B选项说法符合材料,不能选;作者认为,一切事物包括宗教都应该接受理性的批判,反映了宗教
信仰的理性化趋势,选项C说法符合材料,不能选;批判主义也就是意味着对启蒙运动的反思,选项D符合作者表达意思,不能选;选项A“宗教信
仰受科技进步的影响 ”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8.A【详解】在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法律文献,都具有向法制化国家
过渡的本质特征,A项正确;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C项不符合英国,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美国没有实行过君主统治制度,排除D项
。故选A项。9.D【详解】依据题干可知,从17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在欧洲从贵重药品逐渐转变为城市工人的早餐,
说明茶叶和砂糖在英国等欧洲国家逐渐普及,据此分析,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各地区的交流扩大,从而使得中国、巴西的
产品在西方国家流行,即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贫富差距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工业革命前后地区性
饮食习惯的变化,而且主旨是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排除B项;茶叶和砂糖的流行不代表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1
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欧美。根据
材料“19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先后诞生一大批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政党,如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等,各国政党在国内开展合法
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取得了一些成就。”可知,19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出现及其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B项
正确;19世纪3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材料体现工人阶级政党进行合法斗争,不代表其力量足够取代资产
阶级政党进行执政,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为各国政府、民众普遍接受,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这种授权一经做出
,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的信息强调了君主地位至高无上,实质上是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A中
背离说法错误;C中共和主义与专制主义相违背;D与社会契约理论不符。1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
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C项正确;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排除A项;德国则希望在
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排除B项;美国对非洲没有具体的领土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玻利瓦尔是西属拉丁美洲民族独
立运动的领导人,提拉克是19世纪末印度反对英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马赫迪是19世纪末苏丹反英民族大起义领导者,孟尼利克二世是1
9世纪末领导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侵略战争的皇帝,所以这一主题应是反映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B项正确;提拉克、马赫迪、孟尼利克二世不
属于拉美独立运动领导人,排除A项;表中人物也不属于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者或领导人,排除C项;玻利瓦尔、马赫迪、孟尼利克二世不属于亚洲
革命运动领导者,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材料体现了德国和英国、法国和德国以及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矛盾,这是一战爆发的背景,
反映的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企图,A项正确;从材料描述中看不出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已经形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巴尔干地区的民
族矛盾,排除C项;材料提及了领土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5.B【详解】一战使欧洲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普遍厌战,渴望和平,威尔逊的
“十四点原则”提出了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顺应了欧洲人民的要求,故B正确;16.C【详解】“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
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
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
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点睛:二月
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性
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7.B【详解】斯
大林模式时期,实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促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故B正确;引进西方技术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苏联经济属于畸形发
展,故C错误;D是1921——1928年实行。1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强调用爱和自我牺牲“感化”敌人,变敌为友,战胜暴力
的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在它的指导下发起的运动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项正确;华夫脱运动的宗旨的是和平合法,A项错误;不结盟运
动的宗旨是独立自主、非集团,B项错误;世界和平运动并不主张用“爱”战胜暴力,D项错误。19.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催生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国,西方列强处于敌视角度,将俄国描述为魔鬼,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0.A【详
解】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所学,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慕尼黑会议是二战爆
发前的一次宰割捷克的会议,雅尔塔会议和开罗会议分别是在二战后期举行的战后惩治德、日法西斯和敦促日本投降的会议,与题干无关,所以答案
为A。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21.(1
)特点:同:食材丰富。异:古代中国粮食作物丰富,膳食结构中主、副食分明,以主食为主;古代希腊经济作物繁多,膳食结构中主副食界限不清
。原因:中国农业发达,平原地区适合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粮食产量高;古代希腊自然环境不适合农耕,粮食产量低,不能自给;经济作物种植广
泛;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2)原因:古代中国主要是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的发展,中西方交往加强;近代中国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西方
文明传入中国。看法:主要围绕“拿来主义”进行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这一观点。中国传统饮食
文化中膳食结构是主、副食界线分明,主要以主食为主,属于不合理饮食结构,不利于强健体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变化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
。中华饮食文化在发展历程中不固守传统,吸纳外来元素,兼容外来元素,彰显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又主动兼容并蓄的特征。【详解】(1)从材料
中的“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
的肉食”,可知中国的特点是食材丰富,古代中国粮食作物丰富,膳食结构中主、副食分明,以主食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从农业发达、
小农经济发达等方面进行思考。从材料中的“希腊文明是建立在葡萄酒和橄榄油基础上的。而主食种植并不多,使得副食占有重要地位”,可知古希
腊经济作物繁多,膳食结构中主副食界限不清。其原因从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
一小问,从材料中的“……系史前从西亚、中亚传入……西汉及以后循丝绸之路传来……美洲大陆的土产……来自非洲和北美”,可知古代中国因为
丝绸之路的发展、近代中国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经济交流丰富了物产。第二小问,要结合材料,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史实论证自己的观
点。如观点:同意。论证从中国传统膳食结构不合理、中华饮食文化应兼容并蓄等角度进行分析。22.(1)①②③④⑤⑥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背景)类问题;⑦⑧⑨⑩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类问题。(2)这一时期,航海家们开辟了哪些新的航路?(合理、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即可)(3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新航路开辟的缩影。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积累和“地圆说”的提出,以及指南针的传入,给哥伦布远行(航)
创造了条件;航海家的探险精神及国家的大力支持也推动了哥伦布的远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方面,促使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了大量财富,加
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另一方面,也给美洲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详解】(1)
分类:从材料的内容及所学可得出问题①-⑥属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从时代背景,社会因素、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等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问
题⑦-⑩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对西班牙、葡萄牙的影响、对商路中心改变带来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等角度分析。(2)本题相对较为灵活,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设问,例:航海家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航海的路线是什么?等问题。(3)根据所
学,可从哥伦布航行的背景、过程、产生和影响等角度进行整理概括。具体如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新航路开辟的缩影。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地理知识的积累和“地圆说”的提出,以及指南针的传入,给哥伦布远行(航)创造了条件;航海家的探险精神及国家的大力支持也推动了哥伦布的
远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方面,促使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了大量财富,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
区域文明的交流;另一方面,也给美洲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或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对金银财富
的追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马可·波罗游记引发寻金热,基督教会热衷传教、人文思潮的传播刺激了海外探险的精神,而奥斯曼土耳其
阻断商路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和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积极支持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哥
伦布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路。他相信地圆学说,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就可到达中国。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了
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推动了人口迁移,使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也促进了物种的交换和疾病的传播,也
中断了美洲原有的发展进程,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灾难。此后,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促进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3.(1)因素: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统治;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矛盾加剧。目的:取得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发展本国的经济。(2)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详解】(1)因素一问,根据材料“亚非拉各国既然被相互竞争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强迫纳入国家竞争机制”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范围的殖民体系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西方列强在争夺殖民地中的矛盾的加剧等角度回答即可;目的一问,根据材料“努力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的主要是政治上取得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经济上发展本国的经济。(2)根据材料“唤醒了民族觉醒,启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为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更高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精神条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打击、对本国封建势力的削弱、对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洲反帝阵地的形成、对后来的亚洲独立的奠基等角度回答。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