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海南省昌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10-07 | 阅:  转:  |  分享 
  
海南省昌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单选题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君主专制政治D.平民民主政治2.波斯帝
国皇帝大流士在自己的铭文中宣称:“我统治他们,他们向我交纳贡赋。凡我对他们所下的命令,他们都执行;只有我制定的法律,他们也都遵守。
“据此可知,波斯帝国(?)A.实行专制集权统治B.法律具有崇高地位C.有雄厚的经济基础D.神权政治特征明显3.中世纪时,享有“东西
方交流的桥梁”称号的是(?)A.亚历山大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人4.但丁《神曲》全诗分3部,全都用群星作结束,竭力烘
托出这样的气氛:在群星的指引下,随着诗句的阶梯,人类正在从地狱通向天堂,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该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禁
欲主义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人文主义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 洲、美洲、亚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掀起
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欧洲市场上出现的新商品有(?)①美洲玉米?②中国茶叶?③印度香料?④非洲象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
③④D.②③④6.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C.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
阶级民主政治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7.在法国正处于大动荡时期,他不失时机地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登上
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他几次大败反法联盟,征服了许多国家,堪称一代枭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权利法案》B.《独
立宣言》C.《人权宣言》D.《民法典》8.在1527年萨克森选帝侯巡视领地内的教会时,马丁·路德认为他是普遍神父制度的一个象征:“
在这特定的巡视时期,选帝侯就不是一个世俗的统治者,而是一位‘非常时期的主教’。”这反映了(?)A.路德与封建势力互相勾结B.德国摆
脱了宗教神学束缚C.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王权D.德国开启了宗教改革历程9.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
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杂乱;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
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
适应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10.城市化是一个人口聚集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域市集中。这一过程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
影响。下到选项中,与近代世界城市化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A.圈地运动B.新航路开辟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1."许
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反映了马克
思主义(?)A.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D.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
略12.有学者认为,1880年时的世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
依赖的、贫穷的。这反映了(  )A.殖民体系的不公正性B.资本主义的先进性C.全球联系进一步加强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3.“自18
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此宣言(?)A.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彻
底解决了南北方矛盾C.推动美国联邦制度的建立D.使黑人奴隶获彻底解放14.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
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缺乏稳固有力的
领导核心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15.19世纪末,欧洲主要列强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
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表明(?)A.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狂潮
B.三国达成瓜分非洲的协议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英国成为了世界殖民霸主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路
德适应时代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以“唯信得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人均可阅读、思考、理解与解释《圣经》。路德还主张依靠德国的
皇帝、诸侯贵族,使用暴力将罗马教廷的政治、经济势力拒于国土之外,以实现君权独立、司法独立、教会独立……在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全力投
入《圣经》的译注工作,以及制定路德宗的教规与信条,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控制,确立了新教信仰,第一个成功地建立了改革派教会
。——摘编自于可《关于马丁·路德坪价的几个问题纪念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材料二?1555年帝国议会通过《奥格斯堡和约》,宣布“教
随国定”。“教随国定”就是邦君决定本邦宗教。这项决议……意味着德意志邦君的、传统的割据权利凭借宗教得到巩固而加强。……16世纪明显
加速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促成国际公法的国家主权。……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人类并拯救人类,人类要信靠耶稣基督。信靠耶
稣基督,有许多表现,其中“殉道”是比较突出的行为。大致从马丁·路德开始,基督徒中有人为救赎而投身天职。因为投身天职“必然同时产生勤
奋与节俭,而这两者只能产生财富”,所以这又是能够带来财富的自我牺牲,是金色殉道。16世纪那个欧洲经济跨洲发展的发轫时期,“金色殉道
”为信仰基督的经济人提供了价值理性或伦理上的责任观念,使经济扩张获得了正义性和驱动力。……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言行直接涉及的都是基
督宗教内部的事情,是教义归正,也是教会改制。……这些实践理念没有在德国止步,没有限于欧洲一隅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布的背后因素:“自由精
神。”正是“自由精神”促使人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结,因而使路德改革在精神的层面上获得全球史意义。——刘新利《路德宗教改革的全球
史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全球性
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
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
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
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
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
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
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
要内容的变化。18.阅读下列材料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
美。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
的人。(1)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2)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
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别列举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简要说明
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19.但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有强大的思想推手,而该历史事件又反过来成为思想发展的有力助推器。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
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
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
一个半球。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
挑战。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的新航路。面对波涛汹涌、浩瀚无边的大西
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精神动力来源于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参考答案1.A
【详解】雅典只有公民有政治权利,而公民仅仅局限在本城邦成年男性,因此民主制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的民主,A正确;雅典不是资本主义制度
,排除B;雅典是民主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雅典的平民和贵族都有政治权利,排除D。2.A【详解】根据“我统治他们,他们向我交纳贡赋…
…只有我制定的法律,他们也都遵守”可知,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国王是国家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君主
制定法律,王权在法律,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雄厚的经济基础、神权政治,排除CD项。故选A项。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
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
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所以D正确;亚历山大大帝生活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前323年,不符合材料“中世纪”的
时间限定,所以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不符合“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所以BC错误。4.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但丁《神曲》中展示的人类正在从地狱通向天堂,由低贱向高尚攀登、发展,体现的核心思想是重视人和人性的人文主义,D项正确;禁欲主
义与追求人的发展和成长等不符,A项错误;《神曲》体现的核心思想并非古典主义,B项错误;浪漫主义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期
才出现,C项错误。5.B【详解】美洲的玉米、中国的茶叶以非洲的象牙在新航路开辟后进入欧洲市场,B正确;印度的香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
已经进入欧洲,排除A、C、D。6.C【详解】前者和后者在本质上都是近代民主政治,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前者君主权力的确是至高
无上的,后者君主权力的确是受宪法制约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前者天皇是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是超过了国王,因为主权在与议
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前者内阁大臣的确是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的确要对议会负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D
【详解】由材料“登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宝座”可知,“他”是拿破仑,《民法典》由其颁布,故选D;A为英国的法律,排除;B为美国的立
国文书,排除;《人权宣言》在拿破仑上台之前就已颁布,排除C。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
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选帝侯就不是一个世俗的统治者,而是一位‘非常时期的主教’”可知,马丁·路德
认为选帝侯是领地内最高的宗教统治者,这有利于强化世俗王权,C项正确;材料反映马丁·路德的主张有利于加强王权,并没有体现与封建势力相
互勾结,排除A项;B项“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9.C【详解】据题意可知,19世纪初,从大资本家到普通民众对于城市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印象,说明当时人们对于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C项正
确;“社会倒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生产领域的变化,排除B项;“阶级对立”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
项。10.B【详解】根据所学,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故C项正确;ABD项都与城市
化进程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最密切的,排除。11.B【详解】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故选B;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A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12.A【详解】根据“一部分是
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可知,富有的部分指的是西方殖民国家,落后的部分指的是被殖民的国家
,西方殖民造成被殖民国家的贫穷落后,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体现了殖民体系的不公正性,A项正确;根据“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
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可知,资本主义扩张造成被殖民地区的贫穷落后,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排除B项;根据
“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可知,西方殖民造成被殖民国家的贫穷落后,无法体现全球联
系的加强,排除C项;根据“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可知,西方殖民造成被殖民国家的
贫穷落后,无法体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排除D项。故选A项。13.A【详解】根据“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
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可和出这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黑奴的解放有利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及扩大市
场,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正确;BD项太绝对,排除;美国已经建立联邦制,排除C。14.C【详解】“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
发号施令”说明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领导,随意性较强,C正确;A属于巴黎公社性质;B中群众基础从来没有体现;D中民主充分不符合材料内涵
。15.A【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
;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等信息可知,这时期英、法、德等提出了在非洲大陆纵观交错的殖民计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在侵略非洲
问题上列强争夺激烈,即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加剧,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英法德为侵略非洲而各自提出的殖民计划,没有体现三国
瓜分非洲而达成的协议,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英国的实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6.(1)信仰得救;个人有权解读圣经;用暴力革命驱逐罗马教廷;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2)促成了“教随国定”,确定了国家主权国家间
互动的法律基础;强调天职观,助长了“金色殉道”,推动早期欧洲经济全球化发展;激发了“自由精神”,促使人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连结
。【详解】(1)思想:根据材料“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以‘唯信得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可知,信仰得救;根据材料“强调
人人均可阅读、思考、理解与解释《圣经》”可知,个人有权解读圣经;根据材料“路德还主张依靠德国的皇帝、诸侯贵族,使用暴力将罗马教廷的
政治、经济势力拒于国土之外,以实现君权独立、司法独立、教会独立”可知,用暴力革命驱逐罗马教廷;根据材料“在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全力
投入《圣经》的译注工作,以及制定路德宗的教规与信条,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控制,确立了新教信仰,第一个成功地建立了改革派教
会”可知,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2)意义:根据材料“1555年帝国议会通过《奥格斯堡和约》,宣布‘教随国定’。‘教随国定’就是邦君
决定本邦宗教”可知,促成了“教随国定”,确定了国家主权国家间互动的法律基础;根据材料“大致从马丁·路德开始,基督徒中有人为救赎而投
身天职……所以这又是能够带来财富的自我牺牲,是金色殉道”“‘金色殉道’为信仰基督的经济人提供了价值理性或伦理上的责任观念,使经济扩
张获得了正义性和驱动力”可知,强调天职观,助长了“金色殉道”,推动早期欧洲经济全球化发展;根据材料“‘自由精神’促使人类活动在世界
范围内相互联结,因而使路德改革在精神的层面上获得全球史意义”可知,激发了“自由精神”,促使人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连结。17.(
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贡献:将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
的发展。(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
和技术,隋唐时期以日本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详解】(1)主要措施:据材料“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
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可知,阿拉伯统治者注意网罗人才,翻译研究东西方文化典籍,摄取东西方文化;据材料“经
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在摄取东西
方文化的同时,注意整合东西方文化,形成崭新的阿拉伯文化。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将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
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回答。(2)形式上: 据材料“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 可知,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
播中国先进文明;据 材 料 “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
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可知,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 据材料“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可知,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据材料“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
、诗歌等方面”可知,隋唐时期以日本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18.(1)原因:思想: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
。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经济: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2)变化:从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原因:14世纪以来,资
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3)薄伽丘:《
十日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性。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突出了人性。(说明:如举
其他事例,只要符合题意即可给分。)【详解】(1)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
归纳。经济上:奴隶制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政治上,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有利于艺术创作。思想上,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
精神。(2)第一小问,图二反映了天主教神学压抑人性,图三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歌颂了人性,反映了从
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第二小问,经济上,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阶级上,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物质享乐,追求现
世的幸福;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他们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自身的诉求。(3)在这里,可以列举薄伽丘、但丁和莎士比亚等作品。如《
十日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性;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突出了人性。19.(1)新航路: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路。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和人文精神的激励。(2)挑战: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使人类开始具有全球视野;直接冲击神学理论,打击教会权威;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详解】(1)新航路:由材料“多次从西班牙启航”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从欧洲出发,穿越了大西洋,开辟了到达美洲的新航路。精神动力:由材料“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和人文精神的激励。(2)挑战:由材料“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可归纳为促使人类开始具有全球视野;由材料“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可归纳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由材料“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权威;最后可结合所学再从对地圆说这一理论的证明这一角度进行说明。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