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10-07 | 阅:  转:  |  分享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据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在面临基什入侵时,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主张抵抗,遭到贵族会议的反对。但是他的主张
在得到公民大会的支持后得以实现。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A.两河流域的原始民主制B.古印度种姓制度的衰落C.古代埃及实行君主专制D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运作2.公元前5世纪以来,在亚非欧三大洲先后出现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据如表可知,(?)三大帝国统
治概况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统治概况1.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地方)行省制2.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1.政治
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地方)行省制2.措施:推广希腊文化1.政治制度:(中央)元首制(地方)行省制2.措施:基督教定为国教A.治
国方略存在借鉴与创新B.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C.使基督教文化成为了主流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史论相符的
是(?)史实史论A《汉谟拉比法典》的许多条文涉及土地的转让、继承、出卖和租赁古巴比伦王国是法治国家B罗马典故中有”条条大路省罗马”
的谚语罗马城邦交通发达C西欧封君封臣制下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说法。西欧封建制度下易出现地方割据局面D美国《大宪章》
规定:不经臣民们一致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英国国王统而不治A.AB.BC.CD.D4.645年,日本孝德
天皇即位,第二年他以中国古籍《尚书》中的“施教化,大治天下”改年号为“大化”,并颁布诏书进行改革,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实行年号制度的
天皇。这说明,孝德天皇(?)A.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B.全面推行了儒学教育C.照搬了中国政治体制D.加强了幕府专制统治5.古代美洲的
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许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番薯和花生等,下列文明中不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创
造的是(?)A.玛雅文明B.阿克苏姆文明C.阿兹特克文明D.印加文明6.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A.通过A航线到达
的新大陆是印度B.B航线沟通了欧洲和印度的联系C.通过C航线绕过好望角到达太平洋D.沿着D航线可以实现环球航行7.在美洲的欧洲殖民
者开辟种植园种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特别是甘蔗、烟草。这些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1500年至1867年,有1200万至2000万奴
隶被运往美洲。至1850年,在南北美洲,非洲裔奴隶的人数是白人的3—4倍。这表明,奴隶贸易(?)A.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B.是资本
原始积累的手段C.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造成了美洲生产力过剩8.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某一事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
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
的时代。”这一事件是指(?)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9.在1787年宪法的序言中,执笔人莫里斯将宪法初稿中
的“我们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的人民”修改成了“我们合众国人民”。这一修改意在(?)A.维护人民利益B
.取消各州权力C.维护共和政体D.强化联邦观念1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
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如下,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项目数有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与使用开始的》乙:《工业革命使英
国成为“世界工厂”》丙:《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丁:《第二次工业车命加速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A.1个B.2个C.3
个D.4个11.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
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将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12.下图是18世纪晚期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的分布图,对该图的理
解正确的是(?)①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拉丁美洲的主要殖民者②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殖民强国③殖民者在此地开采大量金矿④殖民者在拉丁
美洲种植发展种植园经济和农奴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1905年伊朗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写道:“或许东方
真的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属于“东方觉醒”的是(?)A.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B.
日本明治维新C.苏丹马赫迪起义D.中国辛亥革命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债务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英、法两国则沦为被世
界金融业和政府间债务剥削的对象。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A.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B.冲击了西欧的中心地位C.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D.埋下了冷战爆发的伏笔15.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政策
特征①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②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
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③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A.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
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模式”16.下图所示为2013年甘地诞辰纪念日活动的现场照片。人们通过穿戴甘地式的白帽、白纱进
行祈祷来表达对甘地的缅怀。甘地的伟大贡献在于(?)A.指导了印度的反殖民斗争B.创建了印尼民族主义政党C.领导了东南亚的抗法斗争D
.捍卫了阿富汗的主权独立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政府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伊比利亚文化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的宗教和文化比自
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时候,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
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摘编自【美】斯基德莫尔《现代拉丁美洲》(1)阅读材料一,你如何理解“这一切
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现代拉丁美洲地域文化的特点,并指出现代拉丁美洲地域文化形成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及实质。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逐步确定了议会对国王的支配地位,富有者阶级在经济
上占支配地位,英国的农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农村的圈地运动,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工场,并伴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成为熟练的
技术工人。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使越来越多的英国商品,尤其是纺织品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工人们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先后发明了飞梭、珍妮纺织机等,直至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以蒸汽动力为核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
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转化机械动力
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
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的有利条件。(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19.近现代西方外交材料一?19世纪曾被称
为“英国统治下的和平”年代或“英国世纪”,当时英国在大部分时间里推行的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在和平时期设法使自己避免卷入任何正式固
定的结盟关系。这种外交传统发端于都铎王朝,据说亨利八世曾让人给他画了一幅肖像:他右手提着一架保持平衡状态的天平,天平的一边装着法国
,另一边是奥地利;左手拿着一块砝码,随时准备添加在天平的某一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论是欧洲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国之间的力量对
比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个统一的德国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带,严重打破了欧洲原有的力量平衡。在世界范围内,就经济实
力而论,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
世界范围内的力量重新组合在加紧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为摆脱四面受敌的处境,决定抛掉所谓的“超脱”外衣,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
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摘编自王振华《英国外交的几个问题》材料二?丘吉尔在1948年10月英国保守党
年会上正式提出"三环外交"总方针:"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
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翻它
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一环里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间的连接点上。"——摘编自戴丽雯、张
士昌《二战后英国对欧洲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背景。(2)根
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实施结果。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学文化
同时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类精神同时也包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主义因为失却人的本质的自由之维而盲,人文主义则因为失却人
的本质的自觉之维而虚……人学文化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本质的反映,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只有在科学精
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从而也才能在物质上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而科学技术只有在高尚的人文精神的引导下,才会尽
可能的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效应,从而真正造福于人类。——胡长栓《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结合材料围绕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自行拟定一
个具体观点,并用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对所拟定的观点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
的史诗,根据材料“他的主张在得到公民大会的支持后得以实现”,可知当时两河流域实行原始民主制,A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
的史诗,不属于古印度,排除B项;《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史诗,不属于埃及,排除C项;《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史诗,不属
于希腊,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依据材料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帝国的统治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有借鉴和创新,A项正
确;“阻碍”表述错误,排除B项;“主流”表述错误,排除C项;“实现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可知,封君封臣制下君权有限,不
能直接统辖地方,地方独立性较大,易形成割据局面,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只能说明国家的法律制定涉及经济上的很多方面,无法得
出古巴比伦王国是法治国家这一结论,排除A项;“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形容罗马帝国的交通发达,不是罗马城邦交通发达,排除B项;英国《大宪
章》的规定只能说明王权有限,国王统而不治是在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材料中的《尚书》“教化”“年号”
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构成元素,孝德天皇采取这些进行改革,说明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的“施教化”说明受到了中国儒家文化
的影响,但否能说明全面推行了儒学教育,排除B项;当时中国处于唐朝,是成熟的封建时代,而日本则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时期,因而不可能
照搬中国政治体制,只能是学习仿照,排除C项;日本幕府政治是12世纪末形成的,孝德天皇改革是加强了天皇政治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5.B【详解】依据材料“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苏姆文明属于非洲文明,B项正确;美洲文明包括玛
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排除ACD项。故选B项。6.D【详解】D航线是麦哲伦开辟的环球航行航线,D正确;通过A航线到达的是
美洲大陆,排除A;B航线并未抵达印度,排除B;C航线抵达印度,并未到达太平洋,排除C。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至1867年(美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奴隶贸
易为美洲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赚取了高额利润,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种植园经济发展对奴隶
的需要,且工业革命后奴隶贸易逐渐取消,排除A项;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并非奴隶贸易,排除C项;奴隶贸易为美洲提供
了大量劳动力,补充了美洲劳动力的不足,生产力过剩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8.A【详解】根据材料中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
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可以得知符合文艺复兴,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A项正确,排除BC项;工业革命
与材料中题意描述不相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根据材料“‘我们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的人
民’修改成了‘我们合众国人民’”可知,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莫里斯将各州人民改为“合众国人民”意在强化联邦观念,D项正确
;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共和政体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项和C项;“取消”一说过于绝对,排除B项。故选D项。10.C【详解】工业革命
是从棉纺织业的使用开始的,甲错误;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乙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丙正确;第二次工业
革命加速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丁正确。故选C。1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非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
失败,A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不符合题
意;19世纪中期到十月革命胜利,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D【详解】从材料
中18世纪晚期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的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进行新航路的开辟,是拉丁美洲的主要殖民者,他们在此
地开采大量金矿,并在拉丁美洲种植发展种植园经济和农奴制,①③④D项正确;18世纪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帝国,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
项。13.D【详解】中国的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D项正确;墨西哥、苏丹都不属于东方,排除AC
项;20世纪的日本不属于受剥削的对象,排除B项。故选D项。14.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法两国因为一战的巨大消耗而背上了沉
重的债务,欧洲的优势地位动摇了, B项正确;一战后的国际关系仍由少数大国主宰,排除A项;美元的霸权地位是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后才得以确立,排除C项;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一战后英法的衰落并没有为此作
铺垫,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下实行的具有超前的经济政策,因此①是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斯大林开创的苏联模式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经济,这是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因此②是“苏联模式”;新经
济政策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利用市场,而是要在许多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③是新经济政策。根据以上分析,B项正确,排除A、C 、D项。故
选B项。16.A【详解】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为印度摆脱英国殖民、实现民族独立起到了指导作用,A项正确;苏加诺等人创建印尼民族
主义政党,胡志明等人领导东南亚抗法斗争,阿富汗人民对英国殖民者进行了坚决抵抗,这些都与甘地的活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CD项。故选A
项。17.(1)理解:材料所述“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
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指的是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结合所学,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同世界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根据材料“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得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特点:根据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
人的政府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非洲奴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
语言”,可得出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问题:根据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认为伊比利亚文化比土著文化优越”,
得出文化歧视;根据材料“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得出印第安文化生存和保护;根据材料“奴隶们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得出非洲
文化如何适应新环境。实质:根据材料,实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尊重、交融和认同。【详解】(1)理解:殖民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欧洲商人和
殖民者同世界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特点: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问题:
文化歧视;印第安文化生存和保护;非洲文化如何适应新环境。实质:文化尊重、交融和文化认同。18.(1)有利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
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手工工场发展培训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海外市场的扩张刺激了技术革新;有识
之士热衷于技术革新。(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由一国向多国扩展;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科学理论的地位不断上升;垄断组织开
始出现。(任答三点即可)【详解】(1)有利条件:据材料一“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逐步确定了议会对国王的支配地位”可知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据材料一“农村的圈地运动,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工场”可知圈地运动提供
了大量的劳动力;据材料一“并伴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可知手工工场发展培训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据材料一“英国在世界各
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使越来越多的英国商品,尤其是纺织品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可知海外市场的扩张
刺激了技术革新;据材料一“工人们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可知有识之士热衷于技术革新。(2)变化:据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
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可知由一国向多国扩展;据材料二“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
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可知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据材料二“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
显著的优势”可知科学理论的地位不断上升;据材料二“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可知垄断组织开始出现。19.(1)变化:从“大陆均
势政策”(或者光荣孤立)到与他国结盟。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欧洲固有的力量平衡;各国矛盾加剧,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三国同盟和三
国协约。(答2点)(2)特点:英国处于核心地位;仍然坚持殖民主义思想;强调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力图构建安全防务体系。(任答2点)结
果:维系了英联邦;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为欧共体成员国。(答3点)【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他右手提着一架保持平衡
状态的天平,天平的一边装着法国,另一边是奥地利”“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可得
出,从“大陆均势政策”(或者光荣孤立)到与他国结盟。背景:根据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个统一的德国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带,严重
打破了欧洲原有的力量平衡”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欧洲固有的力量平衡;根据材料一“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
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各国矛盾加剧,世界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特点:
根据材料二“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可得出,英国处于核心地位;根据材料二“第二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
自治领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可得出,仍然坚持殖民主义思想;强调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根据材料二“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
的结合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可得出,力图构建安全防务体系。结果:根据材料二“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可得出,维系了英联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根据材料三“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可得出,成为欧共体成员
国。20.示例:观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通的。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推动了科学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者以古典文化为武器宣传
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等;这些科学成就又进一步冲击了神
学理论,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从“哥白尼、伽利略等的科技成就与人文主义的关系”的角度阐述亦可)。17、18世纪,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
的关系更加密切,科学革命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创建过程中的科学理性的精神和方法被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借鉴,他们发展
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并发展为理性主义,启蒙思想家们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体现了人文主
义的理性光辉;在运动中,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大力提倡科学理性以反对封建制度,又促使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进展,为19世纪以进化论
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产生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近代世界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不是对立的而是相通的,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本题可供参考的其它观点:(1)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统一的。(2)科学主义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3)人文主义推动了科学主义的发
展。(4)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互促进的。(5)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本题可供参考的其他论据另如:19世纪科学技术
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20世纪的科学家,以爱因斯坦为代表,严厉批评了在战争时期人类运用科学技术互相毒害、残杀的行径,告诫人们应关心人的本身,让科学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人类的祸害。【详解】根据材料“人学文化同时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类精神同时也包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主义因为失却人的本质的自由之维而盲,人文主义则因为失却人的本质的自觉之维而虚”“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从而也才能在物质上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而科学技术只有在高尚的人文精神的引导下,才会尽可能的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效应,从而真正造福于人类”,可拟定论题: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通的。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方面论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系,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推动了科学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者以古典文化为武器宣传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科学革命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创建过程中的科学理性的精神和方法被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借鉴,他们发展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并发展为理性主义等等。本题可供参考的其它观点:(1)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统一的。(2)科学主义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3)人文主义推动了科学主,义的发展。(4)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互促进的。(5)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