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诗,写透人的一生所求,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烦恼

 horse_mc 2023-10-07 发布于河北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图片

图片

图片

社会是一台机器,国家也是一台机器,每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去处理事情,保证事情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

微观来讲,我们每个人也是一台机器,一遍又一遍地复读、复制自己的过去。

比如,21天就可以养成的习惯;比如,环境对个人造成的墨守成规;再比如日复一日的工作。

一些理念是潜移默化被灌输的,一些行为是自己通过后天经历认知到的。

所以我们有了宗教、有了企业文化、有了交通规则,也有了一定要赚很多钱的梦想,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人群里显得更高级一点。

只要你在乎人情世故、又想尽孝守家,赚钱这个目标就永远不会变。

人类也因为货币,让自己成为了不断奉献价值的共同体。自然,这是好的事情,社会要进步,人类要续存,没有人能阻挡规律的自然发展,就像如今的AI智能会逐渐取代一些劳动力。

关键问题在于这个前向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比如“马太效应”,资源聚拢在少数人手里,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或者说,少数阶层希望穷人永远维持在一个“购买力”的水平线,民众不应该太富,民众也不应该太穷。而这些都是大数据算好的。

世界大同、同工同酬、共产共和,这些都是口号而已,美丽的乌托邦。至少目前如此。

个体想要突破这种限制,要么跻身于上层,要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让自己变成一台被榨取剩余价值的机器。

很简单,你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如果这一点你想不清楚,那活着就不会太有意义,别人在生活,你在求生存而已。

我们可以提一个假设,无论房地产怎样动荡,或者给怎样的优惠,买房永远是民众的头等大事,因为这要支付一笔几乎相当于自己生命三分之一所赚取的价值——除了钱,还有精神力。农村许多年轻人的梦想,就是希望将来能在大城市安家,摆脱底部生活,然后就成了生产力。

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在大城市安家后,生活质量就提高了吗?人格就能得到尊重了吗?优越感就明显了吗?

恐怕并不是。

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奋斗大半生,在大城市中还是过底层生活,就像我们常说的,你奋斗的终点,可能只是别人的终点。

可以直白地讲,一心想留在大城市中的人,并不是特别渴望出人头地,他们除了想证明自己以外,更多的还是依赖于现代生活的安逸感,用一种苦置换另一种苦。

工作可以赚钱,赚钱用来支付现代化服务,这一点是乡村生活无法比拟的。最简单的,只要你花点小钱,就有人能把东西送到家门口,一个月百十块钱物业费,连家庭垃圾都有人帮你收,甚至有人帮你按电梯。

如果,我们把城市里赚点钱,创造的价值带回乡村,又肯自己劳作会怎样?

你会比在城市中轻松多了、幸福感也会直线上升。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是看不透这一点的,也不会去计算“五险一金”和“自给自足”的安全保障,哪个风险更小。于是,就被套牢。

所以今天我们讲一首古诗,也许读完之后,你对未来会有一个全新的看法。

图片

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

惟有马当山上客,死门生路两相忘。

出自罗隐的《赠无相禅师》

罗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曾经10次参加科举,又10次落榜,可以说比较倒霉。

但是,民间关于罗隐却有一些神话传说,比如某一次他落榜后流落长安,适逢冬季,天降大雪,食不果腹的罗隐祈求上苍说,老天若是可怜我,就给我下点面粉吧!

于是乎,天就真的下起了面粉,引得长安的百姓围抢,可官兵认为面粉是皇粮,就开始抓捕民众。罗隐一见慌了神,就又说,天哪,我宁愿自己挨饿,快停下来吧!

然后,落下的面粉就又变成了雪。

除此之外,关于罗隐的传说还不少,此处我们就不一一道来了。

下面,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图片

首先,罗隐的诗在唐诗中,还是占据很重要地位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还有《自遣》中的名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而这首《赠无相禅师》则是他写给一位僧侣朋友的,也从僧侣的生活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人人尽道事空王”

空王:佛教用语,佛的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陈师道曾有诗:贵有空王章,贫无置锥地。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世人皆知修禅、修心的好处,很多道理藏于心中。

自然,起句是为下一句诗做铺垫。

“心里忙于市井忙”

这一句诗就写得比较直白了,用现代语言翻译就是:道理我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自己这一生。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心在世俗,不争名就争利,总有一天会发现,这些并非是自己的人生所求,甚至是自己的负累,正如文章开头我们所言。

“惟有马当山上客”

马当山:在安徽池州,说明无相禅师在此修行。他和世俗中人不同,禅修悟出来的道理,他都可以去执行,所以不染尘埃,过得逍遥自在。

“死门生路两相忘”

末尾这句诗也是充满了禅意,生和死是人生的终极考量。我们努力一生,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把今天过好,明天计划好,就是不辜负。诗人说“两相忘”则是一种境界,是从本我、自我到超我的状态。

人若想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抛开的物欲,不被财名所累,用现代社会的现状来思考,就要求我们把规则和制度看得更清醒一些,真正为自己做主,而不是被洪流裹挟。

希望这首诗、这篇文章读完以后,对你能有启发。

作者:槐序姑娘,热爱文字,喜欢请多多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