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后,读了苏轼这篇短文才晓得:能够随时放松才是最大的享受!

 老方说 2023-10-07 发布于山东

公元1094年,在政敌的推动下,苏轼被贬到了广东惠州。其时苏轼57岁,距离世还有7年。

有段时间苏轼住在嘉祐寺,有一天他想到山上的松风亭去游玩,走了半天还没到,因为想到亭子里在歇息,就坚持往前走,但他突然想到,自己为什么现在不能歇一歇呢?

回来后,苏轼就写了一篇《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全文仅百余字,表达的思想却还很隽永,让人回味无穷,不愧为文豪之作。

人之大患,就在于紧张!

苏轼的短文简单说就是让人放下执念,活在当下,不要自寻烦恼。

这是跟心理研究相通的,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无不有一种“目标执着心”,因为太想着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欲望、企图,所以就搞得自己很紧张,很多人甚至是一辈子都在折磨自己。

想一想,我在40岁前基本也是这样的状态,我会想着做到什么后再放松,达成一个目标后再休息,每天让自己忙碌不堪,还以为自己是在努力。

这其实就是自欺欺人。

谁规定了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是谁支配我的行为逻辑?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问题,我原来根本没有想过。

放松,才能放下;放下,才能解脱!

世俗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影响人的观念,环境改变人,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别人种下的“种子”,它们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这个世界非常善于画饼,在你前面挂着一根胡萝卜,告诉你要快点跑,然后就能吃到。所以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每个人都是筋疲力尽。

每天都紧张兮兮的人是悲惨的,他们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关心周围的人,甚至顾不上关心自己,他们心里永远是那么紧张、紧绷,就像一张绷紧的弓弦,不知什么时候就崩断了。

所以说众生皆苦,大家都在苦海之中挣扎,不得解脱。

但实际上困住人们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枷锁,但钥匙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悲剧的是:要走了很远的路,才发现这点。如果我们能早一点放松下来,那可能就会早一点意识到选择权在于自己。

人生在世,能够随时放松才是最大的享受!

人活着,有没有松弛感很重要。

很多人都误解了放松的意思,他们有的人以为放松就是睡大觉,有的人是把放松当成了放纵,还有的人干脆就是随波逐流,以躺平为放松。

这都不对,真正的放松是一种境界、想法和状态。打个比方,一只老虎在自己的领地里就是很放松的状态,虎行似病,懒洋洋的样子。

所以,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松弛感的背后是掌控、主动权和选择权。

什么是自由?自由的最重要内涵就是可以自主选择,掌握自己的命运,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无论什么都可以主动去做。行藏由心,取舍在我,这才是自由,当然也是人生的莫大享受。

赚钱,其实也是一种对安全感的追求!

要想像苏轼一样随处可歇,我们需要在两方面努力,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

比如老一辈的人喜欢囤积食品和物资,为什么?主要就是因为受过饿肚子的苦,所以害怕家里人吃不上饭。

现在我们忙着赚钱,也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获得一种物质层面的保障。

至于精神层面,我们可以从人际关系说起,如果一个人跟家人和朋友关系紧张,那他就很难放松下来,他的精神是压抑的或愤怒的,心里有委屈和不满,想要发泄出来,但经常又不能发泄,因此很痛苦。

而我们又改变不了别人,无法让别人按照自己所想去做。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己的思想寻法子,唯有改变自己,才能自我解脱,毕竟生命是自己的,我命由我不由人,这也是苏轼这篇短文的奥义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