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济南之战:燕王3次败给从未打过仗的铁铉,因一块木牌无功而返

 白衣钱子 2023-10-07 发布于辽宁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称帝;朱允炆并非朱元璋的儿子,而是太子朱标的嫡子。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元璋还是决定将皇位传给朱标一脉,便下旨将朱允炆封为皇太孙,朱元璋病逝后朱允炆名正言顺登基。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建文帝登基后,便迫不及待要削藩,黄子澄与齐泰在削藩顺序上意见不同,齐泰认为“擒贼先擒王”,先从最强的燕王朱棣开始;而黄子澄则认为应当先剪掉燕王的羽翼,然后再对燕王动手。

建文帝采取了黄子澄的建议,先从跟燕王关系比较好而且势力较弱的几位藩王开始:

第一位便是周王朱橚,将周王朱橚贬为庶民,并让其迁到云南;

第二位便是代王朱桂,将朱桂迁到了大同;

第三位是岷王朱楩,直接被贬为庶民,迁到了漳州;

而第四位湘王朱柏因为不想受辱,一把火烧了府邸,自己则在大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01 朱棣起兵造反

湘王朱柏的死并没有让建文帝停下削藩的脚步,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齐王朱榑抓了起来;燕王朱棣很清楚很快就快就会轮到自己。

燕王并不想做建文帝砧板上鱼肉,便私下里准备起兵造反;1399年七月杀掉北平布政使张昺、都督指挥使谢贵二人,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并迅速拿下北平九门。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建文帝得知燕王朱棣造反,下旨长兴侯耿炳文前去征讨燕王;只可惜耿炳文战败,退守镇定,并闭门不出;建文帝得知耿炳文打了败仗很是担忧,黄子澄安慰建文帝“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推荐曹国公李景隆任大将军,替代耿炳文。

朱棣得知李景隆任主帅,很是高兴,毕竟李景隆之隔指挥纸上谈兵的赵括;事实证明朱棣说的是对的,尤其是在朱棣将宁王朱权胁迫加入靖难之役后,李景隆接连多次失败,开始南退;并且在南退的过程中不仅丢了粮食还丢了兵器。

燕军追击南军到月漾桥时俘虏了近十万人,而李景隆则是退守到了德州。

景隆自德州奔济南。癸酉,燕师人德州,获粮储百万,势益张。

五月初七李景隆又从德州退到了济南,两天后燕军占领德州得到了百万担的粮草,可以说是粮草非常充足。

02 铁铉誓死守卫济南城

在李景隆北伐时,山东参政铁铉(文人,从未上过战场)负责运送粮草;李景隆兵败以后,铁铉跟随李景隆退回到了济南;恰好遇到从北平回来的高巍,铁铉与高巍是旧相识,二人在临邑相遇,一番交谈好抱头痛哭,发誓要报效朝廷;等铁铉回到济南后,遇到了都指挥使盛庸,二人一起发誓要誓死守住济南。

及景隆败,诸城戍皆望风溃,铉从景隆趋济南。适高魏自燕还,与铉遇于临邑,酌酒同盟,感奋涕泣,遂趋济南,与都督盛庸等誓以死守。

盛庸是李景隆麾下一位非常具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只可惜跟着李景隆再有才能都发挥不出来;

到了十六日燕军开始攻打济南,此时李景隆的部队尚有十几万人,燕军攻城之际,李景隆居然选择了继续南逃;对于铁铉与盛庸来说,李景隆继续难逃没有留在济南城则是一件好事。燕军很快便将济南城围住,铁铉与盛庸亲自上城墙上指挥战事。

此时的济南城大多是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还有逃荒的老百姓,治安很不好;再加上士兵战斗力匮乏,铁铉面对的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烂摊子。

更何况朱棣已经带领十几万大军准备攻城,如此看似胜负已定的对战,在很多人眼里铁铉应该会开城门直接投降,而是历史的结果是:朱棣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无功而返,究竟是为何呢?

济南之战朱棣不再畏首畏尾,而是一反常态,主动进攻;或许是朱棣太轻敌,也暂时忘记了战场上的一条真理:决定战争胜负的真不一定是士兵的数量与武器,而是头脑跟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铁铉确实是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并不懂什么是调兵遣将;但他悟性很高,善于总结战争规律;更何况铁铉的麾下还有一位骁勇善战的盛庸,这两个人确实让朱棣在济南城下寝食难安,三次失败后选择退回北平。

一切准备妥当后朱棣下令开始攻城,铁铉亲自站在城楼上指挥,身先士卒,确实极大鼓舞了城楼上原先垂头丧气的将士们;正是因为铁铉鼓舞军心,士兵们才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朱棣的进攻。

03 铁铉诈降,朱棣差点被砸死

朱棣在城下进攻多日,仍旧没有任何的进展。

当然对于身经百战的朱棣来说,并不会一直蛮干,而是分析济南的地形还有当前的形势,想出了一条毒辣的计策:十七日朱棣下令筑堤坝拦住黄河水,然后再决堤灌入济南城。

铁铉得知后并没有慌张,而是想出了一条妙计,不仅可以阻止朱棣水淹城池,说不准还能立下一大功。

铁铉让守城的将士假装失声痛哭,然后将守城的设施全部收起来;然后派出一千多人前去向朱棣假装投降,给出的条件的是:朱棣需要一人单骑进城接受铁铉等人的投降。

燕军以为铁铉等人是要真的投降,高声欢呼;与此同时,铁铉将一块铁板悬挂于城墙之上,并且在城门上埋伏好一些身手比较好、健壮的士兵,打算在朱棣进城时直接将朱棣砸死。

铁铉还派出了一支部队,埋伏在城外的桥下边,等到城内得手,铁板砸死朱棣以后,将桥梁断掉,斩断燕军的退路。

铁铉的计划可以说非常的完美,若是实施得当的话,朱棣恐怕是有去无回;然而,计划是完美的,只可惜实施起来没有那么顺利。

铁铉派出的一千多诈降兵,来到燕军的营地,跪拜在朱棣面前说:“奸臣实在是太可恶了,让燕王受此霜露之苦,还要为大明担忧;其实哪一个不是太祖的儿子,我们也没什么可选择的。只是我们这些老百姓没有经历过战争,听说有大军压境,以为是来杀我们的,误会了大王安定天下、安抚百姓的意思。为了让城里的老百姓放心,希望大王能退兵十里,独自一人骑马入城,我们全城的士兵还有老百姓,会夹道相迎的。”

“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谁非高皇帝子,谁非高皇帝臣民,......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壶浆以迎。”

朱棣真的相信了这些士兵是真的来投降的,果然下令退兵;然后第二天骑着马慢慢地进城,只有几个彪悍的骑兵举着伞跟着燕王。

到了城下,济南城门打开,人们都高呼千岁,与此同时铁板迅速落下,原本是打算砸中燕王,没想到放的着急了一些,砸伤了燕王所骑的那匹马的马头。

燕王顿时大吃一惊,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很快便换了另一匹马,一跃而上准备逃走。

事先埋伏在桥边的士兵原本是打算弄断桥梁,断了燕王的退路,但是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将桥梁弄断,燕王得以逃走。

只能说计划是好的,若是实施不顺畅,或者说实施计划的人实行不到位的话,再好的计划都只能是镜中花。

经过这次死里逃生,朱棣大怒,下令再次将济南城包围起来。铁铉则是根据朱棣不断变化的攻城情况,想出各种办法应对;燕军围攻济南城三个月的时间,还是没能将济南城攻下。

04 几块神牌让朱棣无功而返

建文帝得知济南城被围困,形势危急,便同黄子澄与齐泰商量对策,黄子澄与齐泰给建文帝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派使臣前往,赦免燕王的罪。

六月十八日尚宝丞李得成到达济南城,劝燕王停战罢兵,朱棣并不听劝,而是直接将李德成留在了军营中,李德成自此以后便归降了燕军。

在之前朱棣围攻真定城时,围攻三天毫无进展便直接退兵了;而此次围攻济南城,已经数月还是没有将济南城攻下,但还是不放弃,因为朱棣认为济南城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若是能够将济南城攻下的话,就可以切断南北的通道,即便是拿不下都城金陵,也可以凭借占据有利的位置,划界限自守;所以便趁着攻打李景隆士气高涨的时候,想要一举攻下济南城。只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铁铉、盛庸二人居然能率领众人誓死守卫济南城,多次打击了燕王的锐气。

而且铁铉还让守城的士兵痛骂燕王,这确实让朱棣非常地生气,毕竟燕王靖难之役起兵造反,本就觉得理亏,便下令用大炮轰城。

在明代的时候大炮已经广泛的用于战场之上,靖难之役中不管是南军还是燕军都使用过大炮;整体来说还是燕军使用大炮的次数比较少,毕竟朱棣主要是靠的是突袭战术,确实不方便带着如此重的大炮一起。

在朱棣下令决定炮轰济南城时,铁铉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因为铁铉的手里只有弓箭等,是不可能直接对抗朱棣的大炮的。

但铁铉也不想眼睁睁看着守城的士兵,还有全城的百姓成为大炮下的牺牲品。正当朱棣准备好大炮准备攻城时,直接被城墙上的一幕给吓住了。原来铁铉连夜找人做了几个大牌子,牌子上面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城中不支,铉书高皇帝神牌,悬之城上,燕师不敢击。

这几块牌子果然比什么都好用,朱棣并不敢下令轰城,只能在城墙下气得破口大骂。这一切全都在铁铉的意料之中,若论战场上拼杀铁铉确实不及朱棣,但若论心理战,朱棣确实不及铁铉这位满腹经纶的文人。

因为铁铉实实在在抓住了朱棣的弱点,便是他出兵的理由:朱棣是借口按照《皇明祖训》中“若是朝中没有正臣,有奸佞的话,诸位藩王可以举兵讨伐,以此来清君侧”。

朱棣借口“清君侧”起兵,凭借的依据便是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若是朱棣敢炮轰城墙上太祖神牌的话,朱棣无疑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面对唾手可得的济南城,朱棣即便是再生气也只能是暂时退兵。攻打济南城几个月的时间,还是没有什么进展,朱棣身边的谋士道衍说:“我们的将士们已经很疲惫了,不如暂且收兵回北平,等有了合适的事迹再来想办法攻城。”

而与此同时,都督平安选出了五千多位水性比较好的士兵,准备渡河后开始攻打德州;朱棣从济南城撤兵时,铁铉与盛庸又率兵开始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然后乘胜开始进攻德州,德州的守将是燕军的将领陈旭,陈旭逃走,德州城得以收复。

结语

济南城之战,铁铉与盛庸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建文帝下旨将铁铉擢升为山东布政使,并参赞军务,没过多久又擢升为兵部尚书。

而盛庸则是封为历城侯,并且被任命为平燕大将军,代替李景隆的位置。这一次建文帝终于做了一次对的决定,不过虽然多位大臣都建议将屡次落荒而逃的李景隆斩杀,建文帝考虑到是亲戚,并没有应允。

而燕王朱棣呢?

三败铁铉,可以说是心里非常的窝火。

我个人认为济南城之战朱棣之所以无功而返,原因有三点:

首先朱棣轻敌了,在攻打济南城之前,朱棣率领燕军追击李景隆的部队,李景隆一退再退,将数十万士兵都留给了朱棣,不仅如此攻下德州城后,德州城的百万担粮草全部归朱棣所有。如此兵强马壮的时候,朱棣看不起济南城内落荒而逃的将士们是很正常的,更何况是毫无战斗经验的文人铁铉守城,朱棣便更轻敌了。

其次便是铁铉,铁铉确实不是骁勇善战的将军,但他悟性很高,善于用谋略计策,利用燕王的弱点;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是诈降,就是利用了燕王在攻打济南城之前已经有多座城池的守将轻而易举的便投降了朱棣,朱棣以为铁铉也会如此;其次燕王出兵的理由便是他最大的一个弱点,既然朱棣“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那么必定不敢炮轰太祖朱元璋的神牌,只要将太祖的神牌高挂于城墙之上,朱棣便无计可施。

最后便是铁铉与盛庸等人誓死守卫济南的决心,在朱棣攻城之前,铁铉就见到了昔日好友高巍,二人发誓要效忠于朝廷;回到济南后,铁铉又见到了盛庸,二人发誓要誓死守住济南城,与济南城共存亡。铁铉亲自在城墙上鼓舞士气,有如此有决心的人带着士兵们一起守城,士兵们又怎么会不卖力呢?

历史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朱棣最终靖难成功,攻入金陵,登基称帝;但济南城之战确实是朱棣整个靖难之役中不可忽视的一场战役,铁铉让朱棣吃了哑巴亏。

朱棣登基后,铁铉因为拒不投降,而被朱棣处死,确实可惜了。

值得一提是朱棣虽然痛恨铁铉,但当上皇帝后还是经常称赞铁铉的忠义,如此忠臣若一开始就在朱棣麾下的话,必定能有一番作为,但历史是不能假定的,也正是因为铁铉的忠义才有了后来的“铁公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