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二年七月初八,关雎宫宸妃诞下皇八子,整个后宫一片喜庆。此子是皇太极与他最心爱的女子海兰珠所生,意义自是非凡。皇太极像是头一次当爹似的,兴奋不已。 或许是潜意识在作祟,第二天,皇太极梦见祥云绚烂,云上青天。大臣们解释说,这是“天位乎上,云物从之”。 总之,是祥瑞,预示此子大贵。这真是令人激动,皇太极决定大赦天下,举国同庆。这是大清国第一次因皇子诞生而大赦天下,加上祥瑞的说法,有心之人不难揣测,皇太极有意立这个孩子为太子。 此时此刻,大概没有人会关心皇长子豪格的心情。这个皇太极唯一一个已成年,有战功的儿子,去岁封王仅四个月,就因一点儿小抱怨被撸了爵位。与这个刚出生就可能被封为太子的孩子相比,其境遇真是天差地别。 甚至,皇太极从未想过立豪格为太子。豪格,出生于1609年,此时后金已进入统一女真的收尾阶段。去岁,后金在乌碣岩之战中大败乌拉部。豪格的母亲乌拉纳喇氏作为短期和平利益交换的工具,嫁给皇太极为侧妃。 政治联姻本就是那时女真贵族女子的命运,并没有人考虑过乌拉纳喇氏到底愿不愿意,毕竟她的父亲,也就是豪格的外祖父就是死于乌碣岩之战(还是代善亲手斩杀的),而现在她被要求嫁到仇人家去,她心里又是何种滋味?她的未来又有何人在乎呢? 然而后金与乌拉的此次和亲联盟只维系了四年的时间。1613年,努尔哈赤灭了乌拉,几年后,又灭了叶赫,成功地控制了整个女真部落。 随之而来的是乌拉纳喇氏政治联姻的价值也消失了。历史没有记载具体的时间,大约是1622年前后,乌拉纳喇氏被皇太极休弃了。 直接原因是乌拉纳喇氏坐拖床(类似轿子)经过努尔哈赤、大阿哥、阿济格的门口时,没有下轿。不过,深层的原因是,已是皇太极嫡福晋的她挡了满蒙联姻的路。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视野放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上,后金的威胁已然变成大明、蒙古和朝鲜。大明已是敌人,朝鲜又一直是大明的附庸,唯一的办法就是拉拢蒙古对抗大明和朝鲜,拉拢的办法就是联姻,简单又好用。 所以乌拉纳喇氏不能再占着皇太极嫡福晋的位置了,被休弃后,皇太极随即将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哲哲立为嫡福晋。 后金向来是子以母贵,母亲无用被休,豪格想来也不会得到多少父亲的爱护与关照。十几岁的豪格没有时间自怨自艾,后金与大明的战争已经打响了,他应该能领悟到,只有到战场上去,砍人头拼军功,才能被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所瞩目,才能在满洲八旗中获得一席之地。 从豪格多年征战的履历来看,不管是冲锋在前,还是驻防在后,豪格都勇而无畏,不辞劳苦,初出茅庐,就凭军功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皇太极即位后,又是皇太极的得力干将。 豪格打仗不光有力气,还动脑子。天聪七年,皇太极提出一个问题,要众人发表意见,就是大明、朝鲜、察哈尔先打谁? 不出意外地,众人都认为应该先打大明,但是豪格的答案里不只讲了打大明,还有进攻方向,战术打法,战略要点,考虑得周到详细。
特别是他提出关内、关外夹击山海关的想法,颇有先见之明,后来清军入关就是这样的情形,只不过是与李自成形成了内外夹攻。
这里要说明一下,满洲八旗原只是四旗的时候,皇太极掌管的就是整白旗,后来四旗变八旗,实际上是将整白旗一分为二,皇太极虽然只领了正白旗,但镶白旗都是他的老部下,对镶白旗的领属关系还在。 故天命末年,努尔哈赤出于理清白旗间的领属关系,将豪格调到镶白旗做旗主。皇太极即位后,两白旗与两黄旗换色,豪格随之变成了镶黄旗旗主,但仅是名义上的旗主而已,这就是为什么皇太极经常可以带着两黄旗一起出征冲锋。 如今豪格渐渐长大成熟,不太好再让他做空头旗主,这才把镶黄旗旗务交给豪格。 本来一切都很美好,然而天聪九年注定是不安生的一年,一个女人让豪格非常的被动。这年冬天,前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的下属冷僧机,实名举报莽古尔泰谋逆。这真是一个惊天大新闻。 令人惊讶的是,此次谋逆似乎只停留在思想层面上,未见具体行动,且莽古尔泰几年前早已病亡。参与莽古尔泰谋逆的还有其一母同胞的弟弟德格类和妹妹莽古济。 而这个莽古济,很不巧,正是豪格的岳母,是个傲娇又倔强的女人。两个月前刚因豪格求娶林丹汗遗孀伯奇福晋而与皇太极闹得很不愉快,中间大贝勒代善有心掺和一脚,更是被皇太极扯出诸多罪状,闹到不做国君的地步。 看得出皇太极对莽古济是很不满的,莽古济似乎也不知道“安生”一词是什么意思。如今果然又爆出这么大的雷,被告发时,莽古尔泰与德格类皆已病亡,只剩下莽古济成了众矢之的。一想到皇太极处置代善时的不留情面,豪格紧张极了。自己作为莽古济的女婿,平素往来中,难道察觉不出其谋逆行为的蛛丝马迹,知情不报可是重罪。 随着会审的结果公布,以及在莽古尔泰家搜出的十六枚“金国皇帝印”,证据确凿。豪格再也坐不住了,他一定要想办法摆脱自己的嫌疑。于是,豪格亲手杀了莽古济的女儿——自己的妻子。并说:“我是皇上的儿子,妻子的母亲要害我的父亲,我怎么能与谋害我父之女同床共枕!” 这件事透露出豪格性格中是极其自卑的,自卑的人往往极其渴望得到认同,尤其是他很在乎的父亲,甚至不惜以极端激烈的行为自证清白。他的自卑性格想必与少年时母亲被休,缺少父爱有很大的关系。 谋逆案结束后,莽古尔泰家产被瓜分,皇太极赐给豪格八牛录属人,重新整编正蓝旗,让豪格做旗主。第二年,皇太极登基称帝,论功分封,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 可是,豪格杀妻表忠心的行为在皇太极心里到底激起多少涟漪呢? 似乎并不多。 相反,激动之下的杀妻行为,让豪格陷入久久不能平复的内疚中,为了排解情绪,他常与堂兄岳托聚在一起。岳托同样娶了莽古济的女儿,但岳托没有杀妻。豪格杀妻后,他上书请示皇太极自己是否也需要杀妻,把这口锅推给了皇太极,不管皇太极是否想波及无辜,最终都劝岳托不要轻举妄动。 同病相怜的人,是最有共同语言的。喝点小酒,发发牢骚,难免会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却被有心人告发到皇太极那里。 于是,龙颜震怒,仅此认定豪格与岳托结党,有怨恨皇上之心,杀妻明志也不能说明什么了。豪格被夺去爵位,连降两级为普通贝勒,罚银千两。距豪格封王仅过去四个月而已,豪格下次再封王就是三年后的事了。 不要说立豪格为太子了,皇太极对待豪格这个亲儿子都不如对多尔衮、多铎兄弟更宽容。 多尔衮、多铎兄弟初上战场,皇太极便赐美号给他们;皇太极从不吝啬表达对多尔衮喜爱,他曾说,“朕喜欢你胜过诸子弟”;多铎有一年元旦,当众给皇太极送一匹瘸马,让皇太极下不来台,皇太极也没说什么。 令人同情的是,这并不是豪格唯一一次获罪降爵。崇德五年,多尔衮与豪格奉命率兵包围锦州,期间,多尔衮没有按照皇太极的指示,擅自命令大军移营离城三十里。多尔衮因此获罪,而豪格因未及时劝阻,同样被降爵。直到松锦之战打完,豪格才再次因功恢复爵位。 但这已经是崇德七年的事了。要知道,距离皇太极咽气只剩一年了,如果皇太极有意传位给豪格,不应该如此折腾自己儿子,折损他的威望。尽管皇太极可能没想到自己会死这么早,至少在当时,皇太极根本没考虑过豪格。 另外一个佐证是,皇太极亲掌的两黄旗势力一直死死攥在手里,如果他有培养豪格的想法,不可能连权力的过渡都没有。 那么,豪格作为皇太极唯一成年且有军功的儿子,皇太极为什么不愿意考虑一下他呢? 这个问题或许只能用知子莫若父来解释了。皇太极应该能发现,豪格不仅性格自卑,政治素养也一般。豪格只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好将军,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毕竟,不管是豪格在崇政殿议册立时贸然的谦让,还是被多尔衮毫不费力地打击致死,都是证明啊。 #古籍里的历史# |
|
来自: 白衣钱子 > 《后金[清][天聪、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