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专栏】甘茂华|创造一片不同寻常的果园风景

 新锐散文 2023-10-07 发布于河北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造一片不同寻常的果园风景
——《果园压枝低——第二季》序

庆祝果园文学读书社成立十周年

带着阳光,带着雨露,带着泥土,带着汗珠。
他们从大众中走来,他们从生活中走来。大众就是人民,生活就在其中。这一本厚重的书,来自于生活本身,是他们创造的一片不同寻常的果园风景。人间烟火漫卷,在大街小巷的行走中,用作品刻下了属于自己的脚印。有烟火气,无功利心。他们是文学爱好者,也是大众文学路上的勇毅跋涉者;他们是生活的深度体验者,也属于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他们用身心捕捉那些流淌在血液里的峡江涛声,聆听那些藏在骨头里的个体的打动人心的声音。风吹来,歌声如此醇厚。
小小果园,让人产生无穷的想象。立足街道社区,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文学助力社区发展,产生了大众文学与和谐社区的双向奔赴。赓续宜昌文脉,书写大众故事,重温码头文化,见证城市崛起。于是在新征程路上,就有了果园文学发展成果的重要总结。这本30万字的文集,汇集12位作者100余篇作品,几乎包容了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诸如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报告文学等等,求正容变,彰显了时代气息。翻开此书,走进果园,恰如杜甫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感觉到这边风景独好。
本书12位作者,除著名作家李华章外,其余11位全为文学业余爱好者。而且,他们都是近10年来才在这个民间群众文化群体里成长起来的。包括社长、主编胡佑祥,他在加入这个社团组织前,也只是爱好读书与文学写作的散兵游勇。如今,他已加入宜昌市和湖北省作协。本书中收入他散文随笔15章,写学校生活,写平凡人物,写记忆碎片,以朴素的文笔触及由远及近的身边生活。与他以前的作品相比,他的文学创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也有了更丰富的想象力。他一直在往前走,路的模样越来越坚实而宽广。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时代的光彩。李炳元是书法家,跨界写作,文章也写得好。他的读书笔记,老街印象,书作感言,满怀乡愁,令人感慨。他对生活中潜在的书写之美异常敏感,那些日常的经历,在笔墨中热烈绽放。王新民写过长篇短篇,他的中篇小说《葛洲狼烟》,讲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的故事。他善于独立思考,写小说有一点天分、一点童心、一点执着。他的小说显示了唯有生活最过硬,很多故事需要讲述,很多人物值得呈现。胡祖义在小说和散文中左右开弓,绿林好汉,武林高手。他的长篇小说《张缵游击队》(节选),为我们打开了一张宜昌抗战的闪亮名片。张缵是一个真实的抗日英雄,27岁壮烈殉国。胡祖义的家国情怀,让读者饮流怀源,珍视英雄传统,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淯溪河的姑娘多,不打哈哈就唱歌。周小霞就是这样一个热心快肠的人。她笔下的山村、周家河、外婆、公公、父亲等,不仅人物形象可亲,而且十分巧妙地折射出脱贫致富这一时代主题,可谓小中见大,腹有诗书气自华。徐梅出版过散文集《雪舞的梅花》,读者口碑颇好。这次她又捧出15篇散文杂文,有读书笔记,乡土印象,怀念亲友,还有回母校的演讲等,她把自己放进生活的河流中,记录日常生活中生命的感动。她是个追梦人,哪怕在暗路跋涉,也想分给别人一束光。杨卫东有明显的诗人气质,他以诗的意象怀念母亲、歌唱母爱,让人共情、倍受感染。他说:只为那些卑微的事物低下头颅。只这一句话,就实现了精神和格调上的脱胎换骨。
陈红玲作品中关于生命与生活的感受,接地气,有意趣。清明的思念,生命的轮回,妈妈的花样年华,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心向阳光,温暖人心。赵孝先的诗作,短小精悍,通俗流畅,仿佛生活中腑首拾来皆是诗,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诗章。张玉新的小说散文出手不俗,功底扎实,可读性强。他坚信:生活不艺术,我们艺术地生活。他在作品中探索人世间更纤微的肌里,是时光长河中的诚挚道白。向大梅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她的文章落笔有痕,弦歌铿锵。无论是贵州之行,还是遥祭屈原,都是怀有赤子之心,写得纯真广厚。果园作者群让我看到:脚上沾着泥土,才能活得踏实,才能写出人间烟火多么美丽。我们的文学,像长江一样流向大海。
李华章先生是散文大家,是宜昌文坛的领军人物,是我们敬重的老师。他的散文已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评说,此不赘述。我只补充一句,收在此书中他写凤凰古城、洪江商城、花瑶梯田等散文,真情实意,质朴平和,最是那乡愁为一味治愈游子的良药。李华章散文如木刻年画,朴素而美丽。我想提醒读者的是,你手上的这本书,不仅是文字,还是硕果盈枝的果园。书中文章大多从小切口书写文明的连续和创新,果园文学是对城市生活的一次重新命名。该社曾二度组织骨干社员前往公安“三袁”故里踏访,并行拜谒之礼。我想这不仅是文学的行走,更是精神的回归。
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从2013年成立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一路上,他们寻找“草根”与文学对话的新方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藩篱,让文学为社区发展插上翅膀。作为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其不俗表现充分体现在彰显文学自信,他们把爱注入笔端,融入字里行间,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让我们生存其中的家园一天天变得音诗般的和谐与美好。
那是一束光,一种岁月的回声。
那是一朵花,一片丰收的果实。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如鲁迅先生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句话昭示了文学表现的“焦点”,以及文学要达到的“目的”。即文学之火来自国民精神,又引导国民精神。果园文学来自社区民众,又滋润社区民众,他们依托和实践的正是鲁迅精神。
文学的力量来自作家自身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体验,这是所有作家文字背后的“靠山”。我们呼唤这种力量,本质上是在呼唤一种与时代同行的生活、与家国情怀同命运的人格力量。果园文学读书社正在追梦的路上朝明天奋进,作为文学艺术界的一个老兵,我愿为他们摇旗呐喊,希望之光就在前方闪烁,祝他们乘长风破万里浪!
我以文学的名义向果园作家群致敬,是为序。
2023年8月8日于宜昌市格子寨

作者简介:甘茂华,中国作协会员,宜昌市作协原常务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果园文学读书社顾问、形象大使。已出版小说散文等各类文学著作16部,获得湖北文学奖、湖北屈原文学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文化部群星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

新锐

坚持“尊重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

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

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作品回顾

【散文家诗歌特辑】甘茂华|为生命而歌(诗歌五首)

【新年特辑】甘茂华|时光如梭,就此别过

2019年新锐散文优秀作者作品回顾|甘茂华

【作家专栏】甘茂华|九佬十八匠

【作家专栏】甘茂华|在 生 碑

【作家专栏】甘茂华|追忆鄢国培

【作家专栏】甘茂华|庚子年正月日记

【作家专栏】甘茂华|独立寒冬的董市水府庙

【作家专栏】甘茂华|读油画家谢伟民肖像画

【作家专栏】甘茂华|与最朴素的春天相遇

【作家专栏】甘茂华|鄂西大山谣

【作家专栏】甘茂华|麦海拾穗小札

【作家专栏】甘茂华|不想白活就读书

【作家专栏】甘茂华|麦海拾穗小札(续篇)

【作家专栏】甘茂华|你要读一读明人小品

【作家专栏】甘茂华|《散文》中的散文

【作家专栏】甘茂华|写在大老岭的笔记

【作家专栏】甘茂华|三峡小城与三峡女子

【作家专栏】甘茂华|遥远的竹枝

【作家专栏】甘茂华|水浕司茶事

【作家专栏】甘茂华|三月里,灯下漫笔记流水

【作家专栏】甘茂华|你的生命被照亮

【作家专栏】甘茂华|印象恩施五章

【作家专栏】甘茂华|读高中学友诗词二题

【作家专栏】甘茂华|四季清江四章

【作家专栏】甘茂华|致亲爱的朵朵(三题)

【作家专栏】甘茂华|追光者在天上人间翱翔

【作家专栏】甘茂华|怀抱梦想的跋涉者

【作家专栏】甘茂华|潘爷爷的葬礼

【作家专栏】甘茂华|娓娓动人的乡土叙事

【作家专栏】甘茂华|桃叶橙的前世今生

【作家专栏】甘茂华|与四作家书

【作家专栏】甘茂华|写好自己的故事,致敬奋斗的人生

【作家专栏】甘茂华|巴人之河十章

【作家专栏】甘茂华|寻梦屈原祠

【作家专栏】甘茂华|老女人三题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 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  李佩红  胡安同   蔄红伟  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